种种迹象表明,东方探险的舰队,发现了一块相当大的大陆。这块大陆贯通地球南北,纬度跨度达到140度。
即使是不太关心海外探险事务的张苍,也对这一发现相当震惊。海事局根据探险船只报回来的各种停靠点的经纬度数据,绘制了海图。粗算认为,这块大陆的面积竟然有两万万平方里那么大,数倍于大秦的面积。
这个数字还是让朝廷起了一些波澜。
十几年前,君臣们认为大秦就是天下的全部,现在的探索发现,光东方的这块大陆,就已经数倍于大秦的面积。这不又是一个全新的天下,秦国只不过是居于世界一个角落,而大海之外,全是未曾征服的土地?
这块大陆仍然没有名字,探险的船长不敢擅自为一块大陆命名,这个特权是皇帝所独有,在皇帝没有赐下新名字的时候,这块大陆只能被探险船长笼统称之为东方大陆。
不过探险船长会为一些临时停靠点、登陆点取下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大体和船长的思乡之情有关。比如出身淮泗的一位逄船长将他们在大陆东面一个群岛的登陆点命名为珍珠港,这一听就是纪念他的故乡蚌埠的。而抵达大陆后,逄船长就将第一个停靠点命名为逄家庄。
这种用自己名字命名新发现地名的方法,虽然多少有点僭越。但也是朝廷奖励探险者所默许的一个规则,准许船长、探险团团长和骨干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或者姓氏命名一个村镇、港口或者河流山川——只要你在命名的同时,申报自己这个命名的理由,最后这个名字都会被印刷在最新一版的海图之上。
这块新发现的大陆,最终被皇帝命名为扶桑大陆。这个说法也是来自春秋时期的文献,认为太阳所升起的地方乃是扶桑、汤谷,日出东方。所以这块大陆就很可能是传说中的扶桑汤谷。
有博学之士引经据典,认为这块大陆中必定有一个巨大的深谷,就是太阳每天睡觉休息的地方。
张苍却只是微笑不语。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大地如同鸡卵悬浮在虚空之中,而太阳月亮和五星,都会在天空中围绕大地旋转,哪里会有落在大地上休息睡觉这回事儿?
随着地理大发现。关于大地上陆地的数量的讨论也开始成为热门,有人找出战国时代的一份文献,认为天下是一个大九州,而中华是其中一个州,叫做赤县神州。
“那就是还需要平定另外八个州,才能天下一统吗?”扶苏微笑着问张苍,忽然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有点大。大秦从穆公时代就开始有问鼎天下的意愿,也要奋六世之余烈,才能最终实现目标。而如今这个大九州的世界太过庞大,自己这一生怕是不能继承先皇的意志实现天下一统了。
“只要确立下这样的目标,终究有实现的那天。”张苍安慰皇帝。举出《列子》中所记载“愚公移山”的故事。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只要陛下确定下这个目标,后世子孙不懈努力,就如同穆公当初确定东出函谷一样,最终这个天下都会是大秦的。
这是个励志的故事。
“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不然子孙后代做什么?”张苍安慰皇帝。
不过实际上,从探险船传回来的消息分析,其实这个天下虽然在海外有广袤的土地,但是一统这个天下所面临的压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除了在扶桑大陆中部有一个王国以外,探险船所遇到的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蛮荒时代,和当初的百越区别不大。
这个世界上,已知的国家包括扶桑大陆中部那个热衷人祭血祭的国家、南海西面的孔雀国、和赵芃长公主的黑国一山之隔,据说还有一个叫做骡马的国家。可以称为敌手的国家并没有战国时期的六国那么多,而从屠云船长能从人家王都掳掠国王这个事件来看,这些海外的国家也没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
而大秦海船航行数万里,至今并没有在海面上发现过可以一战的船只。大秦的步兵世上无敌,大秦的水师海上也是无敌的。
探索扶桑大陆的舰队,在大陆的东海岸会师。这个时候舰队的补给已经消耗的相当严重。所以在岸上补充了一些食物淡水。
扶桑大陆有一种特殊的禾苗,谷穗能有一拃长、鸡卵粗细,谷粒大小如珍珠,虽然种皮粗粝,但是磨碎以后仍然可以烹制食用。舰队在东海岸交换了大量的这种稻谷,作为继续航行所需要的粮食。
又在大陆上采掘了一些煤炭,费尽了辛苦,把煤炭送上船,总算是有继续航行所需要的动力。
没有找到可以供应的汽油,舰队只好降低汽油的消耗,在船上不再使用煤油灯做信号,需要的时候,只使用松脂引燃木棒,在夜里传递消息。宝贵的煤油和汽油,要用来发电,以维持无线电通讯。
随船的工程师还利用蒸汽锅炉的蒸汽,为每一艘船建造了一个蒸汽发电机,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电力,实现信号传递。
水师的这个舰队,用了大秦最好的水密舱大船、最完善的船用锅炉、最大功率的船用发报机,所以远洋探险虽然路途遥远,这些船却损失不大。只是燃料问题一直令人忧虑。船长始终担心,如果接下来的路上没有煤炭,船队是不是就会被困在大海之上?
不过司炉工说,其实没有煤炭也不怕,用木柴代替煤炭一样可以烧锅炉,只不过效率会差一点,却不至于寸步难行。
舰队在扶桑大陆西海岸试验了一段使用木柴烧锅炉,发现确实如司炉所说,锅炉依旧能产生蒸汽,而船依然可以使用蒸汽动力来推动,就只是劲儿没有燃煤的锅炉那么大。
舰队面临着两项选择——一个方案是从扶桑大陆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向西返航,在倭岛上再做一次补给。然后返回城阳港口回到大秦。这条路最快最短,也最没有悬念。
第二个方案是舰队继续向东——既然天文学家都认为大地是个球,那么只要舰队继续向东,就应该能回到大秦。根据已经取得的大地坐标系统,舰队上的高级技术官员认为,最有可能的是穿过面前这片大洋,一路向东,有机会在赵芃公主的西海城停靠。
这就实现了一次环球航行!
不仅可以为大秦绘制一个更完善的大地之图,还能第一次验证大地是个球这个猜想。
几位舰长在东海岸的一个港口进行了一次投票表决,最后决定,舰队继续向东,探索未知的海洋和大陆我,为大秦画完这张地图。
舰队沿着扶桑大陆北上,这一次,要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走更短的海路。驶向西海城,测绘员认为,这条路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