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亲自下场催生,苏菀也不好拂了她的面子。
笑着求饶道:“皇祖母,就让我休息个一两年吧。”
太皇太后有些不满地看看苏菀:“菀菀的身子是弱了些。皇上得让他多吃些。”
“这一个孩子未免太冷清了。皇上如今只宠你一个,连后宫都不去。皇上再不多生几个,这锦绣的江山,将来谁来继承。”
“想当初太祖厉兵秣马,四处征战,好容易才打下这份家业来......”
眼看着太皇太后又要没完没了,都开始从老祖宗讲起了,赵君临忙应承道:
“皇祖母。我们知道了.......”
整个满月宴,充满了欢声笑语。
宗亲们都很热情,气氛也很和谐,赵君临对她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可是于这欢声笑语中,苏菀却突然觉得有那么一点孤独。
北地虽好,但总不是她的家乡。
她最想念的是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想念山下的小城廓,想念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看到故乡的月,吹到故乡的风,喝到故乡的水。
晚上,回到寝殿。
苏菀颇有些闷闷不乐。
看她托着香腮,赵君临以为她记挂着宴席上的事,忙宽慰道:
“老人家喜欢孩子。所以难免絮叨,菀菀不要放在心上。”
“主要是天昊这孩子,确实讨人喜欢。朕也是爱不释手。”
“我们俩就这一个孩子,确实冷清些。要么过几年,再生一个。”
苏菀拧着眉,有些头疼地看向他:
“臣妾才刚生完孩子,皇上又来催。臣妾在皇上眼里是什么啊,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吗。”
苏菀说着眼圈就有点红:“皇上想要孩子,就自己生。别老逼着臣妾生娃。”
赵君临哭笑不得地看着她:“菀菀,朕要是有那功能,早就自己生了,朕还不怕疼的。”
苏菀拧过身去不理他,赵君临怕她生气,赶紧去哄:
“菀菀,要是不想生,那咱就不生。朕听你的,还不行吗?”
”生孩子那么辛苦。朕也舍不得你受那罪。反正朕已经有了继承人。他们自催他们的,我们自过我们的小日子,好不好。”
苏菀神色稍霁:“这可是皇上说的。”
赵君临郑重的点点头:“菀菀帮朕生下天昊,朕已经很感激了。朕哪敢得寸进尺。”
苏菀靠在他的怀里,心中满是感动,她抬起头看向赵君临:
“那皇上还记不记的,以前答应臣妾的事。”
赵君临摸摸脑袋,这才想起周传玺来:
“菀菀是说玺公子?”
苏菀点点头:“皇上曾答应臣妾,只要臣妾生下孩子,您就放玺公子回故国.......\"
赵君临无奈笑了一声,摸摸苏菀的头发,:
“朕答应你的事,自然是作数的。”
“朕让玺公子作为御史,为朕监察四方。一来是帮朕体察民情,二来是在历练他。以后,他会感激朕的......”
“等他回京后,小住段时间,朕让人亲自护送他回新安。”
苏菀欣喜地看向赵君临:“皇上此话当真。”
“皇上真的愿意放玺公子回国。”
“您就不怕他以后做大做强,或是与你为敌。”
赵君临看着苏菀笑道:
“朕自然也怕,但朕遇强则强,有他这样的对手,在朕旁边也好,也省得朕太懈怠了......”
“菀菀既然信他能把新安治理好,那朕也愿意信他。”
苏菀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他就这样爽快答应了。
看着她发怔的表情,赵君临就好笑,忍不住敲敲她的脑袋:
“菀菀,真是一孕傻三年。最近,怎么经常呆呆的,想什么呢。”
苏菀猛地回过神来:“臣妾只是有些意外。”
赵君临看着她说道:“朕其实早就想放他回去了。”
“这几年你们的老皇上,大有不理朝政的势头,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皇子们却只知道争斗。百姓们现在对皇家怨声载道,朕现在把玺公子放回去,是众望所归。也能让混乱的局面,再热闹热闹。”
苏菀想着前一世的事情,新安帝虽然荒淫无道,但很懂制衡之术。这个时候,无论是四皇子还是六皇子,都未能占得上风。
也是后面,周信芳因为有江隽,文重,还有姜闻等人的相助,才稳住了大局。但那也是六七年后的事了。
现在的情形,当是各大皇子,明争暗斗的关键时期。周传玺这个时候回去,怕是有一番恶斗的。
她靠在赵君临怀中,调皮地眨眨眼睛:“皇上坐山观虎斗,好坏。”
赵君临鼻子哼了一哼:“玺公子,要想走到那个位置,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总不能朕把他抱到皇位上吧。”
苏菀浅浅笑笑:“皇上说笑了。玺公子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那臣妾扶持他干什么。”
“皇上愿意高抬贵手,臣妾已经感激不尽。”
赵君临满意地笑笑:“菀菀放心,朕也不会完全不管他的。”
“朕可没忘记,前一世,周信芳他们怎样欺负菀菀的。朕想要替你报仇,刚好玺公子想找回自己的场子,那朕当然支持他啦。”
“而且依着玺公子对菀菀的好感,不消朕开口,他也不会让周信芳好过的.....”
苏菀看着赵君临,他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又为自己改变了那么多。
那么她作为报答,相比起他为自己做的。为他留在北胤,也算不得什么了。
只要没有战乱,没有饥荒,两国交好,百姓们安居乐业,那她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更何况赵君临对她那么好.......
她这般想着,将脸靠在了赵君临的手上,真心实意地说道:
“谢谢皇上。”
赵君临轻揽着她:“菀菀,怎么跟朕总是这般客气。”
“你和我的关系,不必要说谢字。”
苏菀眼中水光闪烁:“皇上总是这样。”
“臣妾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报答皇上的恩情。”
赵君临低下头来,深深地看着她说道:
“只要菀菀待在朕的身边,永远不离开朕,就是对朕最好的报答。”
“朕也很感恩。感恩你能够垂怜朕,看到朕。”
“朕时时会想,要是朕没有遇到菀菀,要是菀菀没有爱上朕,朕会怎样,人生过得多无趣。朕真的连想都不敢想......”
苏菀亦含情脉脉地看向他道:“臣妾何其有幸遇到皇上,又何其有幸皇上,恰恰也爱着臣妾。”
两人深情对视着,亲吻着,天地万物霎那间化为虚无......
一个月后,周传玺回到了京城。
沉寂许久的质子府,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为了迎接他回来,赵君临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一年多未见,周传玺瘦了,也黑了些。看来在外面四处奔波,没少吃苦。
赵君临对着周传玺扬扬酒杯:
“玺公子,出去这一年多,走遍了全国各地,可有所收获。”
周传玺点点头:“刚开始皇上外放玺去地方,玺确实有些不情愿。”
“但玺在外这一年,走了很多路,看到了很多东西,也渐渐明白了皇上的深意。我不出去民间走一趟,都不知道地方上这么多门道......”
赵君临点点头:“你明白朕的苦心就好。”
“玺公子,你在朕这里,做过文官,也领过武职,又在地方上历练过。以你的聪明,没有什么需要学的。朕也不多留你了。”
“你准备准备,可以回家乡了。朕让大将军樊起亲自送你,另给你五千精兵。”
“将你送归故国,既是朕的意思。玺公子即使是不带一兵一卒回去,新安那边也没有人敢动你。只是玺公子离开金陵太久,万一遇到什么变故,有他们在,也能够护你一二........””
周传玺闻言,惊讶地合不拢嘴。就这么简单,放自己回去了。
他急切地想要确认道:
“皇上说得话,可当真。”
赵君临看他这般激动,哈哈一笑道:
“君无戏言。”
“朕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说着他向前拍拍周传玺的肩膀:“玺公子如此能干,平心而论,朕并不太想送你回去。奈何朕的菀菀,想要你回去。”
“朕既答应了她,绝不会食言。也希望玺公子不辜负她的一番期待,做一位明君,仁君.....\"
周传玺闻言,心中百味汇杂:“菀菀,她可还好。”
赵君临眼角眉梢满是笑意:“她很好。”
“玺公子放心,朕会护她周全的。”
周传玺神态惆怅:“臣还未恭贺皇上,喜得皇儿......”
看他这般神情,赵君临笑道:“玺公子,虚长我两岁。早该成家立业了。朕的宫中,有无数美人,玺公子你要不要挑几个回去。我们北胤的美人,和你们新安可不一样。”
周传玺摇摇头:“玺多谢皇上美意。”
“只是这种事情急不得,玺缘分未到,还想顺其自然。”
赵君临笑笑,不容置疑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玺公子,莫不是嫌这些宫人们身份太低微,配不上你。这样,朕作主将绥安郡主沈芍赐与你。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相貌也是新一代美人中的翘楚。朕相信,你们会看对眼的。”
周传玺心中雪亮,皇上想在自己身边,放一个监视他的人。没有张三,皇上还会安排李四。既是政治联姻,换谁不一样。
当即心一横应道:“那玺恭敬不如从命。”
赵君临举起酒盏道:“那朕就祝愿玺公子,心想事成。”
周传玺忙站起身来,举起酒一饮而尽:“大恩不言谢。”
“玺定用行动来回报陛下。”
“倘若玺能登基,就会立即昭告天下。新安与北胤永为睦邻。玺也愿在边境的十五座城池内,设立互市,允许两国人民在此通商,文化交流 .......”
赵君临颔首笑笑:“好。那玺公子,下达诏书的当日。朕同样会昭告天下,北胤与新安永为睦邻。只要新安不主动挑衅,北胤也不会主动发起战端。”
周传玺走近几步,举起掌来:“君子一诺。”
赵君临默契地举起手来,与他击掌道:“驷马难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