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苏菀身边有个二话不说,上来就敢杀人的女煞星,嫔妃们着实老实了一阵子。
没人扰的日子,苏菀乐得清闲,每日过得舒适又惬意。
唯一让她发愁的就是,赵君临太缠磨人了。
她好心让他去找别人,人家还偏不听,就是死皮赖脸缠着她,宁愿望梅解渴,也不看别的女人一眼。
一个那般放浪的人,能忠贞成这样,倒让苏菀意外了。
更意外的是那些嫔妃,她们怎么也想不到,皇上会宠爱一个人,到这样的程度。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们一天比一天幽怨。
眼看着苏菀的肚子,慢慢的大起来;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转眼间,就是年底。
转眼间,又是春节。
春节过了,就是十五。过了十五,风都似乎变暖了。
转眼间,春花要开了。小草也快冒头了。
往年的这个时候,她们无不兴高采烈,铆足劲地争奇斗艳。而今年,她们实在是笑不出来。连打扮都懒怠了很多。每日,眉头皱得能滴出水来。
只要聚在一起,就不约而同地攻讦苏菀。
她们编造了各种版本的流言,什么苏菀是千年狐仙,跟妲己一样,是来祸乱江山的。
什么苏菀八字不祥,生克厉害,与她亲近的人, 都没有 好下场.。
还说她精通采补之术,专吸男人阳气......
最离谱的是,这谣言越传越盛,都传到了民间去了。
街头巷尾,孩童们都在传唱一首歌谣,什么月西升,日东沉;妇人出,天下乱 ......
早朝之上,就有大臣拿着抄来的童谣,煞有其事地念给赵君临听:
“皇上,这童谣,怕是影射苏妃的。”
又有大臣马上跳出来,附和道:
“自从这苏妃进宫,皇上就再没去过后宫。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皇上这般偏信偏宠,不知道寒了多少前朝臣子的心......”
赵君临铁青着脸:“谣言止于智者。”
“枉你们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连这种用来愚民的低劣招数,都相信。你们脑袋里是装的是翔吗?”
“这史书上从无新鲜事,好好回去翻翻书。是不是从哪里河道里发现了刻着字的奇石,墓碑;又或者天降奇象;再或者从哪里来了个老神仙,说了什么......”
\"你们对朕不满,大可以明说。搞怪力乱神这一套,是觉得朕很昏聩,还是脑子不好使。”
“传朕的旨意,外面要是再有人敢妖言惑众,有一个,朕抓一个,看看谁还敢造谣生事。”
“这?”
“明说,皇上也要听,才行啊。”
带头进言的左都御史孙长安,脸一阵青,一阵红,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旁边做笔录的常恬不忘补刀道:“听说吃什么补什么,各位大人回去多吃点猪脑。”
赵君临颔首轻笑,丝毫不责怪她多嘴:
“这一天天的,你们天天老生常谈,朕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朕觉得你们还是太闲了。眼下农耕时节,你们既闲得蛋疼,每日下了早朝,就去郊区,帮百姓们一起耕种耕种,也体会体会农人们的不易。”
刚刚还打着鸡血的言官们,一下子都蔫了。
“种地?”
他们是读圣贤书的人。这辈子,都没摸过锄头呢。皇上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看他们一脸的不情愿,赵君临笑道:
“二月二日,是春龙节。”
“朕会效仿伏羲氏,亲自去同百姓们一起耕种,讨一个好兆头。到时候,你们也来啊。”
满朝文武,简直憋出内伤来。脸扭曲地一个比一个抽象。
赵君临看着他们就觉得好笑:
“怎么,都这副表情。三皇之一的伏羲氏,都能下地干活,你们不行?”
这老祖宗伏羲氏都给搬出来了,言官们一下子都哑了火。
下了朝,朝臣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
“皇上真是想一出是一出。要去作秀,还拉上我们这些做臣子的。”
“我们哪里会种地啊.......”
“放心,皇上就是一时兴起,不会真去刨地的。”
农历二月二日,这一日,天气难得的好。
一大清早,皇上就带着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郊外的农场。
广袤的田亩上,早就画好了格子。
按照古早年代的规矩,每位大臣都要负责一亩三分田的耕种。每块地上,都装备齐整,备着各种农具,披着绶带的水牛.,还有水车。
外围上,都是跑来看热闹的农人们。
他们活都不干了,站在那里指指点点,眉飞色舞,满脸都是八卦。
“皇上,也会种田?”
“皇上当然会。人家用的肯定是金锄头。”
马上有人笑起来:“人家皇上像你,就会伺弄庄稼?”
“你咋不说皇上挑水,用金扁担呢......”
又有人笑起来:“人家皇上日理万机,管着天下大事,还用自己种地,自己挑水。想什么呢,你们。”
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 ........
爆竹声声,锣鼓喧天。
在钦天监监证和大司农的共同主持下,盛大的祈福仪式正式完成。
赵君临率先拉起一只披着红色绶带的老牛,带头耕种起来。
他像模像样地赶着牛车,秦臻和陈镇则跟在后面,把种子撒好......
百姓们不远不近地跟着,看得啧啧惊奇:“原来皇上真的会种田呢。”
有个农人故意调侃道:“皇上,你有没有金锄头。他们说,你用的锄头,都要金子做的。”
赵君临叉着腰,摇摇头。
百姓们又一阵哄笑:“皇上要金锄头干嘛。”
“人家又不需要种田的。”
一个农人故意说道:“皇上看来也没什么钱吗?连金锄头都没有。”
赵君临也咧嘴笑起来,干起活来,更带劲起来。
看着他动作那么熟稔,又有农人问道:
“皇上真是种地的好把手。”
“难不成,以前做过农活。”
赵君临目视前方,手上不停:
“朕以前在边关时,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曾和将士们一起开垦荒地,自产自销。”
“朕不是吹牛,朕做起农活来,可一点都不比你们差的。”
皇上想种地,可愁坏了一众的文官。
他们站在地里,都深深怀疑,是不是因为他们数次联合起来攻讦苏妃,皇上就想出这个法子来整他们。
他们哪里会耕地吗?
一亩三分钱,不耕完不许走。这不是强盗是什么。还要农人们,检查他们种的好不好。真是要他们老命了。
看着老牛拉着的犁,再看看那些奇形怪状的农具,他们见都没见过,哪里知道怎么用。
待有农人跟文官们讲完了原理,还有使用方法,他们志得意满,觉得自己行了时。
老牛却有自己的想法。它仰着头,脚在地里刨着。一身的蛮力。
嗨,他们还拿这畜生没法了。
于是他们把驯马的那一套,用来训牛,小皮鞭摔得啪啪响。
没想到老牛根本不买账。
一生气,弯下头来,照着他们的身上就顶。撞得他们连滚带爬,全身狼狈。
要不是老牛身上还拉着犁,能把他们一脚踩死。
看着一众文官,洋相百出,百姓们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他们怎么想不到,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人们,能笨成这个样子。
“他们怎么这么好笑。”
“连个老牛都不会使唤。”
“这是读书读傻了吧。”
赵君临看着文官们鸡飞狗跳,也觉得特别解气。这亲民活动做的太有意义了。
一亩三分田,看,不累死他们。
就是做活做到天黑,他们怕都做不完。
要是他们下次还敢说菀菀坏话,自己就不是让他们种田,这么轻松了。让他们管天、管地、还管他睡觉的。
他心中得意,干起活来更起劲了。
那老牛更是在他的指挥下,听话极了。
皇上身先士卒,大臣们还能撂挑子吗?
只能硬着头皮和自己的老牛交流感情。奈何老牛脾气倔啊。看着不顺眼的人,那两大眼一瞪,上来就顶人。
文官们真是活了一辈子,从来都没这样欲哭无泪过。
更没有像这般出过洋相,就像个猴子一样,抓耳挠腮,被百姓们围着,指点着,取笑着,偏偏还发不得脾气。
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偏偏京中好事者多,富贵闲人也多,知道皇上重视农耕。在这春龙节,要带着文武百官种地,得到消息后,全都涌来看热闹。
一时间,田间、地头都挤满了人。
他们站在 垅上,看着热闹,笑得比百姓们都大声。
还有人现场作起诗来,描述这劳动的场景.....
那些文官们,听着爆笑声,头顶真是汗流如瀑。暗暗祈祷这些祖宗,赶紧走吧。
结果他们就是那么的无聊,看人种地,都看得津津有味。
站在那里,一看几个时辰,都丝毫不嫌累的。
一直快到午时,人群中才开了一个缝。
外围车马粼粼,一队手执金戈,身穿甲胄的禁卫军,簇拥着一顶满是祥纹的轿子进来了。
轿帘掀开,里面走出一位穿布衣的绝色美人。
那美人小腹微凸,提着食盒,素面朝天,却胜过了这春日的艳阳。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刚才那些吵闹的纨绔和读书人,一下子鸦雀无声。+
赵君临听到动静,停了下来。
看到苏菀过来,微微弯下身来,很是自然地说道:
“菀菀,快来帮朕擦把汗。”
“朕,汗都快流眼睛里了。”
苏菀拿起帕子,细心帮他擦着汗,忍不住揶揄道:
“臣妾也没想到,皇上还真耕田啊。还有模有样的。”
“倒是难为这些文官了,瞧瞧他们,连个犁都扶不正。怕是天黑,他们也耕不完这一亩三分田。”
赵君临一脸求夸奖的表情:“谁让他们老是说你是妖妃。”
“朕不整治整治他们,这气都不顺的。”
看他一脸坏笑,苏菀忍不住捏了他一把:
“皇上。你可是越来越坏了。”
“这斗智斗勇地本事,见长啊,”
赵君临摇头摆尾,嘚瑟地笑道:
“朕这么做,可不完全是为了私仇。朕还有更深的用意。”
他们久居庙堂,不事稼穑,更不知百姓艰难。”
“朕就是要他们身临其境,体会体会百姓们的艰辛,让他们经历了这一天的劳作,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是百姓们汗水浇灌的。让他们花天酒地之时,享着丰厚俸禄之时,想到普通人.......”
“一餐一食,都知来之不易。”
苏菀由衷地举起大拇指:“皇上说的真好。”
“确实,他们大多出自世家,哪里体会的到百姓的不易,是该让他们多劳动劳动,最好让他们帮着农人们抢收......”
得了赞赏,赵君临开心极了:
“那朕就把这规矩定下来,每年二月二,都让他们来耕一天地。”
苏菀掩唇轻笑:“皇上圣明。”
两人坐在垅上,说说笑笑,阳光落在两人身上,金光闪闪的。
好半天,那些百姓们才缓过劲来。他们远远地看着,看着这副融洽的画面,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么多眼睛注视着,苏菀倒是大大方方。
她旁若无人地打开食盒,将饭菜摆好。
“皇上辛苦了一上午,累坏了吧。”
“快,尝尝臣妾做的菜。”
赵君临一听,高兴坏了:“朕今日可有口福了。”
“菀菀,辛苦你来送饭。”
苏菀将碗筷递过去,笑着说道:
“皇上今日非让臣妾在大庭广众下露面,怕是为了平息外面的流言吧。”
“他们现在也都看到臣妾了,我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多个鼻子,多个眼。”
赵君临边扒饭边看着她:
“朕锦衣夜行,不嘚瑟就难受。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娶了个漂亮媳妇。不行吗?朕得意,朕自豪。”
苏菀帮他夹了一口菜,嗔道:“皇上又取笑臣妾。”
赵君临宠溺地偏过头来,抚了下她的头发:
“菀菀听常恬唱过一首歌没有。朕唱给你听听”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
苏菀托着香腮,认真听着:“还怪好听的。这又是常女官家乡的歌?”
赵君临点点头,深情地看着她说道:
“菀菀,朕是在提前为你正名。”
“你就是朕的正宫娘娘。朕未来的皇后......今日百姓们都见到了你,也都记住了你。从此,他们心里只有你。.”
两人絮絮说着话,眼角眉梢全是柔情。
百姓们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原来皇上和他的娘子,就跟这天下所有有情人一样。亲切的就好像触手可及。
直到苏菀上了轿子,百姓们才慢慢地缓过劲来。
“皇上的娘子,长得可真好看啊。”
“就跟天上的仙女一样。怎么能这么好看呢。”
那些文人墨客来了劲头,创作灵感井喷,又开始作起酸诗来。
那帮子嘴尖牙利的言官们,早就累得一屁股坐下去就不想起来。
看到皇上和妖女那么恩爱,气得牙根都疼,偏偏没力气跳出来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