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举手提问的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他穿着深灰色西装,手里的录音笔举得老高:“戴文?李导演,有消息称《地心引力》的太空场景是租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这是真的吗?”
话音刚落,台下就传来一阵低笑。
李文东忍不住笑出声,他接过话筒,语气带着调侃:“如果我能租到空间站,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而是在太空拍续集了。”
台下的笑声更响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用的是一个高 7 米、宽 4 米的六面体 LEd 装置,里面装了 4600 个 LEd 冷光灯,这些灯能模拟太空里的动态光线 —— 比如地球晨昏线的渐变,月球反射的冷光,甚至是星云的色彩流动。演员不用面对绿幕想象场景,因为 LEd 屏上的画面就是他们‘看到’的太空,这样表演会更真实。”
他招手让特效总监上台,后者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 LEd 装置的工作画面:刘逸菲被钢丝吊着,周围的 LEd 屏播放着地球的画面,她的脸上映着蓝色的光晕,眼神里满是对太空的敬畏。
“还有 12 线钢丝系统,” 李文东指着屏幕上的细线,“这是我们和昆仑科技团队一起研发的,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每根钢丝的力度与角度,crystal 在拍摄漂浮镜头时,误差能控制在 3 厘米以内。有次拍翻滚镜头,钢丝系统突然出了点问题,她被吊在半空转了十多圈,下来后吐了半小时,却坚持说‘再拍一次’。”
台下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刘逸菲身上,有记者立刻追问:“crystal,您刚才提到《超体》与《地心引力》的区别,能具体说说吗?为了演好斯通这个宇航员角色,您做了哪些准备?”
刘逸菲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敲了敲话筒杆:“《超体》里的露西是‘进化’,她从普通人变成拥有超能力的存在,动作戏更多,需要我练格斗与跑酷;但斯通是‘生存’,她是个在太空里失去同伴、独自挣扎的宇航员,更需要细腻的情绪表达。为了这个角色,我练了六个月体能 —— 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跑五公里,下午练核心力量,还学了慢舞和古典音乐。”
她顿了顿,想起训练时的场景:慢舞老师教她控制呼吸,让每个动作都带着 “失重感”;古典音乐听的是巴赫的《G 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老师说 “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冷静,这首曲子的节奏能帮你找到那种状态”。
“拍摄时最辛苦的是钢丝悬吊,” 她笑了笑,眼底带着一丝无奈,“有次拍舱外漂浮的镜头,我被吊了四个小时,下来后连站都站不稳,内耳失衡得厉害,看什么都在转。但看到样片时,觉得一切都值了 —— 屏幕上的斯通,真的像在太空里一样。”
“戴文?李导演,” 又一位记者站起来,这次是《好莱坞报道者》的,“您刚才说影片的核心是‘生存与重生’,能具体讲讲这个故事吗?为什么选择用 ImAx 和 3d 技术来呈现?”
李文东走到舞台边缘,目光扫过台下的观众:“故事很简单 —— 斯通是个第一次上太空的工程师,和同伴执行任务时,遭遇太空碎片撞击,同伴牺牲,她独自被困在太空中,从一开始的绝望,到后来的挣扎,最后靠着勇气回到地球。”
“但我想讲的不只是太空生存,更是现代人的孤独 —— 我们生活在满是科技的世界里,却常常觉得自己像在太空里一样孤独。斯通的重生,就是想告诉大家,再难的困境,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他拿起旁边的 ImAx 胶片,对着灯光晃了晃:“ImAx 和 3d 不是噱头,是工具。70mm ImAx 胶片的分辨率是普通胶片的十倍,能拍出太空的空旷感 —— 当你看到地球在屏幕上转动时,那种震撼是普通银幕给不了的。”
“3d 技术则能让观众觉得自己和斯通一起在太空里,她的恐惧、她的希望,你都能感同身受。就像我们拍碎片撞击的镜头时,3d 能让碎片‘飞出’银幕,观众会下意识地躲 —— 这种沉浸感,能让大家更懂斯通的处境。”
采访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当主持人微笑着宣布“接下来请欣赏《地心引力》”时,台下的灯光开始缓缓暗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安静下来。
李文东和刘逸菲并肩坐在第一排,他们的座位离舞台很近,可以清楚地看到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
李文东注意到,刘逸菲的手轻轻地攥住了他的手腕,他能感觉到她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显然,尽管她表面上看起来很镇定,但内心还是有些紧张。
他侧过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别怕,我们的极光要来了。”这句话既是对电影的期待,也是对刘逸菲的安慰。
就在这时,银幕突然亮了起来,整个剧场瞬间被黑暗所笼罩,只有银幕上的画面在闪耀着光芒。全场观众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黑暗所吸引,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17 分钟的长镜头缓缓展开,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
浩瀚的太空中,地球宛如一颗蓝色的宝石,被白色的云层紧紧包裹着,显得格外美丽而神秘。
远处的空间站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黑暗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宇航员的身影在舱外缓缓漂浮着,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却又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优雅。工具包在零重力的环境下缓缓转动着,仿佛失去了重量一般。
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只有宇航服内传来的呼吸声——平稳、均匀,却又似乎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这种寂静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
当太空碎片突然从画面的边缘冲过来时,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人甚至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这突如其来的紧张感让人猝不及防,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危险的太空中。
70mm ImAx 胶片的质感让每个细节都格外清晰:宇航员头盔上的划痕,空间站外壳的锈迹,甚至是地球表面的河流与山脉,都像能伸手摸到。
3d 技术则让太空的空旷感扑面而来 —— 当斯通漂浮在太空中,四周是无尽的黑暗,只有远处的地球散发着微光,观众会觉得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死寂的空间里,和她一起感受孤独与恐惧。
音效师弱化了传统配乐,却放大了最真实的声音:宇航服内的心跳声、设备运转的电流声、碎片撞击舱体的 “哐当” 声,甚至是真空环境下的 “死寂”—— 当斯通的通讯器失灵时,银幕上没有任何声音,只有她焦急的眼神,那种窒息感让全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