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夫人也领着沈清辞来了。
沈清辞穿着件月白绣梅的棉袄,头发上簪着支碧玉簪,见了苏蓁,笑着递过一个锦囊:“这是我给安安做的平安符,绣了些吉祥的图案在上面。”
苏蓁接过,指尖触到锦囊上细密的针脚,笑道:“费心了,你这般心细,将来你的孩子定然是幸福极了。”
沈清辞面色一红,有些羞涩。
正热闹着,姜欢也来了。
她穿着件石青色暗纹长裙,脸上带着几分勉强的笑意,身后跟着的许州面色沉沉,两人一前一后,看着便生分。
姜老夫人皱了皱眉,却还是道:“来了就好,快坐下暖暖身子。”
姜欢没应声,只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目光扫过沈清辞身上的碧玉簪,眼底闪过一丝嫉恨。
宴席开席时,圆桌被摆得满满当当。
冰糖炖肘子、清蒸鲈鱼、腊味合蒸,还有孩子们爱吃的蟹粉小笼包,热气腾腾地冒着香气。
秦辞替苏蓁夹了块肘子,又给安安剥了个蟹黄汤包,动作熟练又自然。
姜国公举起酒杯,笑道:“今日没有公务,咱们喝一杯!”
众人举杯同庆,酒液入喉,暖融融的。
姜欣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对苏蓁道:“姐姐,等开春大哥成婚,家里就更热闹了。”
沈清辞闻言,脸颊微红,低头抿了口茶。
姜煜看了她一眼,眼底满是温柔:“到时候,定请妹妹和妹夫做证婚人。”
席间,姜靳说起京里的新鲜事:“前几日我去西山猎场,听说贞明公主又给丹阳郡主挑了个夫婿,是礼部侍郎家的公子,可郡主还是不愿意,闹得满城风雨。”
苏蓁闻言挑眉,秦辞在她耳边轻声道:“管她们呢,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安安和绾绾吃了会儿饭,就耐不住性子,跑到院子里放烟花。
姜靳跟着出去照看,院子里顿时响起孩子们的欢呼声和烟花的噼啪声。
姜欢看着窗外的热闹,忽然端起酒杯,对苏蓁道:“大姐姐,我敬你一杯。从前是我不懂事,总给你添麻烦。”
苏蓁端起酒杯,淡淡道:“都是一家人,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姜欢一饮而尽,眼底闪过一丝复杂莫名的情绪,许州坐在一旁,始终沉默着,像是局外人。
宴席过半,姜老夫人让人端上了饺子。
“这里面有一个饺子包了铜钱,谁吃到了,来年准能行大运!”老夫人笑着说。
众人纷纷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饺子。
安安咬了一口饺子,忽然“哇”地一声吐出来,一枚铜钱滚落在碟子里。
“安安吃到了!”姜欣笑着拍手,众人也跟着喝彩。
姜老夫人把安安搂进怀里,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我的乖曾孙,来年一定平平安安,福气满满!”
安安似懂非懂地笑着,把铜钱攥在手里,宝贝得不行。
守岁时,众人围坐在暖阁里,烤着炭火,聊着家常。
秦辞说起开春后要带大家一起去京郊的温泉庄子小住。
又握着苏蓁的手,指尖温热:“等过了年,咱们也带着安安去一趟,就当散心。”
苏蓁点头,看着眼前的亲人,心里满是暖意。
夜深了。
姜老夫人打着哈欠道:“时候不早了,你们也早点歇着,很快新的一年就要来了,都要好好的。”
众人起身告辞,秦辞抱着安安,苏蓁跟在身后,走出姜国公府时,夜空中正好绽放出一朵巨大的烟花,绚烂夺目。
苏蓁靠在秦辞肩上,看着漫天烟火,轻声道:“这样真好。”
秦辞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是啊,有你,有安安,有家人,这样就好。”
马车轱轳前行,载着满车的暖意,驶向灯火通明的秦王府,也驶向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这顿饭过后,姜家就去了镇国公府上门。
儿子的婚事终于是有着落了,这些天来可把她给高兴坏了!
早早的她就去和了八字,今日特意来选吉日。
姜夫人把沈清辞好一顿夸,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赵夫人见状,心里还是有些不得劲。
她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这要是看上的是她的媛儿,那该有多好,真是可惜了。
镇国公老夫人是最高兴的,笑着道:“世子文武双全,清辞能得他青睐,也是她的福气,只盼着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赵氏坐在一旁,脸上堆着客气的笑,心里虽还有些芥蒂,却也不敢扫了老夫人的兴,只顺着话头道:“姜世子确实是难得的好儿郎,清辞能嫁过去,往后我们也放心了。”
姜国公放下手里的茶盏,语气沉稳:“既然老夫人和赵夫人都无异议,那婚期就定在明年三月初六吧?春日里气候适宜,也讨个‘春和景明’的好彩头。”
镇国公点头附和:“甚好。三月初六是个难得的吉日,我让人查过黄历,宜嫁娶、纳采,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