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了他急了!这次是真的急了!
陶向予装作不注意,实则很仔细地注意着小团子的表情变化。
不行,她要绷住,绝不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笑场。
虽然看小孩子的神情,真的很可爱又很搞笑。
赵健康颇为遗憾地看了便宜哥一眼,拍拍他的背,说了句“哥你保重”,然后就准备走回陶向予那边跟她回家了。
妈妈与兄弟孰重?那还用说,当然是妈妈了。
“啊,不要走不要走!健康不要走哇!”在这紧要关头,赵平安终于是绷不住了,一把拉住弟弟的手,哭喊道,“你走了我怎么办呀!我们可是双胞胎,你怎么能不管我了!”
赵健康一下子又陷入了两难境地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忘了吗,其实我也只是个两岁半的婴儿啊,不要太为难婴儿了可以吗?
“弟弟,弟弟!窝不能没有你呀呜呜呜呜呜呜!”
赵健康眼神又转来转去,天呐,这个家要是没有我,可真得散呐!
叹口气,赵健康刚想扯扯便宜哥,跟他说你放下架子求求妈妈吧,跟我哭要是有用的话……还没实施,就见他便宜哥以掩耳不及小火车的速度,从舅舅的腿上跳下去,抛下他,冲到了陶向予的身边,一把抱住了她的大腿!
“阿妈,阿妈!我错啦,错错的啦!不要走,不要不管我!阿妈呜呜呜呜呜……”
阿妈的大腿抱都抱啦,那还有啥不能认的?面子是什么?有阿妈做的饭好吃吗?
赵健康:“……”这位大哥,能不能稍微值钱一点。
“让弟弟留下吧要不?我要回家嘛,我跟妈妈回家!我不要在这儿了……”赵平安持续哭喊道。
赵健康:“……”这位比赵健康只大五分钟的家伙,劝你别太荒谬了!
陶向予本来就乐了,一看这场面,更是绷不住。
“别啊,是谁刚刚朝我大喊大叫不回家去的?不是挺硬气?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陶向予就假装嫌弃地推几下,其实压根没推着。
这语气还有点做作,听着有点欠揍——这是旁观的陶新军的内心感想。
其实他这个小女儿吧,从小到大外人对她都有点误解,对她最多的评价就是聪明能干、乖巧大方、温和懂礼。当然要说是误解也不准确,这些优点她确实是有的,就是不够全面,也不本质。
陶向予的本质,就是根本不乖巧。
乖的都是表面,或者说,只是长得看起来很乖。
打个比喻,就像近年市面上开始流行的那种汤圆,包着馅儿的,黑芝麻汤圆,外边是软软糯糯、雪玉小巧的像的一样的白面团,一口咬开来,却是还很烫嘴的黑乎乎的一团黑芝麻馅儿。
他以前读过的书里有一个形容词,叫做腹黑,而之前他的学生好像形容这是什么,一个没听过的新词……哦对,白切黑。
用来形容陶向予,怎么那么贴切呢。
有点坏坏的,当然也不是真的坏。看着很温顺,其实骨子里很叛逆,只要自己打定主意,根本不听你的。奇思妙想,鬼主意鬼点子一堆,整起人来根本不带含糊的,最好别跟她斗什么心眼子……经常有些欠欠的,让人很想揍一顿。
这才是乖乖女陶向予的本质,是乖乖女本质,而不是本质乖乖女!
说起来,大外孙平常这个说话做事总是有点欠揍的德行和风格,难道不是跟他妈像了个十成十?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对哦,今天算是被他看出来了,以后可不要说大外孙怎么样怎么样,还不是跟他妈学的!
“窝都认错啦,妈妈。不要丢掉窝啦,妈妈。”赵平安仰起小脸来,哭得跟个小花猫没什么区别,但善用眼技,这大眼睛一装上可怜,再加上这小奶音,没几个人能接得住。
虽说陶向予恰好就是那没几个人里的几个人,不过她本来也不是真要跟孩子杠到底,到了现在,她的“目的”也算成功达到了,孩子认错就行。
接下去要做的,当然是顺势大方地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然后母慈子孝,高高兴兴一起拉手手回家去睡觉,嗯,欢喜大团圆结局啊。
“哎,那……好吧好吧。”陶向予还停住吊了一下小孩的情绪,这才微微笑起来。
又抬手摸摸小朋友的脑袋,“我们晚上也说过,一个人做错事不怕,能认错就算是很勇敢。看在你这么勇敢的份上,那就原谅你啦,好不好?”
“好耶!”赵平安一听就破涕为笑了,高兴得跟没受过伤害一样,满脑子都是妈妈还爱我!妈妈夸我勇敢了!好爱妈妈!
“那我可以回家了吗?今晚可以跟妈妈一块儿睡吗?”
臭小子,都这时候了,还不忘得寸进尺浑水摸鱼提要求。
可惜陶向予这水太清了,根本不给你浑过去的机会。
“可以回家,但是不可以一块儿睡。我说过,你俩两岁之后就得学会单独睡觉洗澡,说是长大了要做小小男子汉了,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哦,别耍赖哦。”陶向予根本铁面无私。
赵平安一看混不过去,也不敢再说了,只有妥协。
唉,能回家已经很好了!做陶向予的小孩,就是要这么的坚强独立!
“好吧,那快点回家吧,妈妈!不想在这里呆了,也呆好久了,我困啦。”赵平安又马上要求。
可不能在这儿拖下去啦,夜长梦多啊,待会他铁面无私的母亲变卦那可怎么办!
某外公:“……”
大舅大舅妈:“……”
小表姐小表哥:“……”
这会儿不是你哭着闹着要留在这儿睡觉玩耍的时候啦!这会儿就是呆够了不想呆啦!好家伙,小小年纪学川剧变脸就给你学成归来了是吧!
“好好好,回家回家,回家睡觉。”陶向予其实也很怕再待一会儿可能真走不了了。
她儿子很可能被人群殴,在悲剧发生之前,还是赶紧走吧。
一只手拉过赵健康,一只手牵着赵平安,陶向予说道:“那我们要回去了,得说什么呀?”
“哦,我们要走啦,外公再见!大舅大舅妈再见!表姐表哥,再见。”两个小团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会儿倒是十足默契。
不过这也是陶向予很小就一直教给兄弟俩这种礼仪习惯的成功。
出入要多跟人打招呼,要懂礼貌,遇到长辈要多多叫人,在别人家要回自己家去了就要跟屋子里的人说再见。
虽然陶向予对兄弟俩大部分时间和情况都是放养,可正经该教的一样也没少教。
甚至可以说,正经该教的,该要求的,都比很多母亲来得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