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伟是个木匠,但跟从小就拜师的传统木匠学徒不一样,他是十七岁才开始学的。
陶家伟从小一直是个调皮捣蛋有些混不吝的性子,脑瓜机灵聪明可偏偏不爱读书学习,被他们阿爸用木棍抽着赶着才勉强念完了初中。
当然, 在这个年代,别说能念完初中,就算是能完整把小学念一下,把字认个全乎,已经是个“文化人”了。
阿爸把他丢人家的渔船上去,想让他学习讨海打渔,可是他严重晕船,第一次跟船连吐三天,第二次跟船吐得差点掉海里,第三次跟船直接在渔船上发起高烧来,吓得人家提前返航把人送进医院,再也不敢收他当学徒,阿爸只得无奈放弃。
陶家伟倒是打小喜欢鼓捣一些有的没的小玩意儿,有双很灵巧的手。
本来他去公社报名当拖拉机手,一批学员里最后通过考试的就三人,他的综合成绩最好,结果看起来板上钉钉的名额被县里空降的某领导的亲戚叼走了。
不是没去投诉过,但人最后拿在市里培训过并且还对拖拉机修理有一定的知识这些优势出来,虽不合规,但人才最大。拖拉机最重要。
只说一句等以后公社买了新拖拉机,有的名额,一定优先考虑他。
这就把人打发了。
后来又林林总总去学过一些技能,不得不说,陶家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的知识不咋样,实践上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只要他想认真学,基本没有学不会的。
可惜的是,南漓岛上的工业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唯二的两家国营小工厂,工位本就稀缺,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子户的那种,又哪里是他们这种没背景没关系连个考上的拖拉机手名额都会被人随便撸掉的小老百姓学徒工能够肖想的。
当然,以陶家伟的性格,就算进去了工厂也是待不了多久的。
个性太跳脱,酷爱自由,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日子,聪明机灵但是难服管教,天生就不是能在一板一眼的工厂里当工人的料。
这一点陶家伟自己知道,陶向予清楚,他们阿爸更是了解。所以也不再强求了。
一路折腾到十七岁,陶家伟同志终于找到了他的兴趣所在和毕生志向——当一个木匠。
这个职业若要陶向予评价,只能说,确实蛮适合她家二哥。
首先是自由。
在前些年,木匠泥匠甚至剃头匠这些个传统手艺匠人, 都经历了一些考验,面对一些严峻局势很多下岗不干了,或把手艺都隐藏起来了。
再后来倒是宽松了很多,陶家伟十六七岁那个档口,全面恢复了民间手艺匠人的自由,各个公社都开始组织这些小队,民间手艺匠人这个古老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个年代的木匠虽不能个体经营,只是收归生产队管理,跟个体经营也差不太多。
每个生产队能达到出工标准的木匠很少,所以又和泥瓦工编在一块儿,成为一支“泥木工匠小队”。
主要就是给人盖房子、拆房子、砌墙、粉刷墙壁、修管道、打家具、打农具、修门窗、装车马,偶尔还要修桥铺路、锯木刻梁。
每个生产队的“泥木工匠小队”又统编在公社名下,以公社名义出工,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像游击队一样出现在所在公社的每个村里,也常常会去县城,因为那里对泥木工匠的需求还更多一些。
整天的外边跑,既不用呆在枯燥刻板的生产线上,又没有太多的管束,可不比打渔和进工厂当工人要自由多了。
其次,是有创造性。
木匠这个行业,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传承,祖师爷鲁班,到现在也有几千年了,传统的八大匠之首,就是木匠。
除了最基本的打家具打农具,木匠更是方向设计者,包含了画图、计量、色彩、篆刻、雕工、木材认识等等知识。
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不算很难,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最少要花费数十年的努力和钻研,而要成为大师级木匠,过人的天赋和过人的刻苦努力与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可以说缺一不可。
过人的天赋是什么,就是独特的创造性。
最后,赚得多。
除了每天完成公社交付的任务挣工分外,其余时间都比较空闲。
个人或小队都可以接一些私活,换取一些粮油肉票,也有小部分直接给钱给物品的。
这在明面上是不太允许的,但行业默认,民间也约定俗成,只要是不闹出什么赖账、质量之类的大问题,基本没人管。
虽然说收入也不算是很稳定,私活这东西,不可能天天有,就是天天有也不可能天天被你一个人接了。但三四天一单基本还是有的,有的活儿还不是一天就能干完。再加上每月很稳定的工分,七七八八凑起来每月有30来块钱,不比工厂里的工人挣得少。
到现在来说,陶家伟确实还算在这一行干得不错。
而且一般传统木匠学徒,都是十岁左右就开始学起童工,陶家伟十七岁对木匠感兴趣,十八岁才找到大师傅拜师入门。
本来已经算是错过了学徒的最佳年纪,没想到别人至少五年才能出师的工龄,陶家伟愣是用了四年不到就成功出师了。
到现在独立工作将近两年,在县城里已经算小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木匠师傅。
再加上陶家伟身材高大,虽然削瘦可十分挺拔,模样长得更是不错,不是传统的英气长相,是跟陶向予一样有一双特别好看的桃花眼,稍微认真看什么都像是很深情。
跟他本人跳脱的性格和职业不太符合,不了解他的人只见他的外表,都会以为是个斯文温和的书生。
是比较具有迷惑性的外表。
这是曾经刘莉莉对陶向予二哥的评价。
陶向予也表示赞同,不过她对自己的亲哥有滤镜,陶家伟是木匠嘛,木匠就是工匠,斯文温和的外表也符合工匠的嘛。
只是因为这个“比较具有迷惑性的外表”也给陶家伟同志招来了很多桃花,最要命的是,最开始是被外表招来的桃花,了解了他与外表不符的性格后,更喜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