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向予更是没有把这个插曲放在心上,她也不会说出去,就全当做不知道。
很快的,她也确实在忙碌的工作中把这事不知道忘到哪座外婆桥去了。
今天渔船的收获,比她预计的还多出不少,虽然没有破了昨天的记录,但也快接近了。
而今天才轻轻松松下了两网,不用那么累又能早归,已经把妇女们都乐得不行了。
陶向予本来还想叫大家不要把只下了两网的事说出去,就按平时一样说三四网。
但架不住赵姐那个大嘴巴,陶向予还没来得及嘱咐,全沙滩的人就已经都知道了。
还知道了她们第一网就网了个大鱼群。
倒是阿英嫂,好像是看出了陶向予有点欲言又止的担忧,虽然她心里不是没有一些疑问,但还是拉了一把陶向予,悄声跟她提醒了一句:“紫红笛鲷足足有320多公斤,品相几乎差不多,有经验的这一看就知道是同一个鱼群的鱼。”
陶向予怔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阿英嫂话里的意思。
既然能看出是同一个鱼群的鱼,那就不会是分两网或三网捕捞起来的,只能是一网捕到。那若按她之前想编的话,反而会给别人拿住错脚,造成不必要的质疑。
陶向予摸摸鼻子,真是差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原来自己还是太嫩,经验大大的不足啊。
她也朝阿英嫂投去了感激的眼神,阿英嫂接收到,朝她眨眨眼,安抚地一笑。
陶向予跟阿英嫂,或者说跟这艘渔船上的所有大姐大嫂们,在一个多月以前可以说都是不太熟的。
有几位是同村的也有几位是邻村的,住得虽不远但辈分和年龄的差距摆在那里。
再加上这年代妇女普遍封闭,嫁做人妇的女性除了能下田劳作的,不是在家喂鸡喂鸭侍奉公婆,就是在家带娃操持家务。
除了邻里串门走个亲戚,哪里能去认识什么外人,听听乡里乡外的八卦传闻那倒是有。
能组织起这条船,其实也都靠生产大队的妇联会,这些大姐大嫂都是在妇联会里认识的。
当时是陶向予向妇女主任高红缨同志反映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诉求,高红缨同志便组织了大队上的妇女们开了个大会。
这一开才知道,其实不是没有妇女心里早就抱有下海捕鱼挣工分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表达,或觉得说了也没有什么用,根本不会有人同意的。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陶向予这样一个不满20岁的女青年提出来的。
不过想到她还是个半年前才死了丈夫的新寡,倒也就能理解她的勇气。
为了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能活命呗。
当然,觉得这种想法太过于大胆和离谱的妇女也有不少,表达了反对的意见也就退了出去,因为这个又不是强制参与,你不同意就不参加,但不要阻碍想参加的人。
这个事也真不是个容易事儿,中间磕磕绊绊商讨了得有小半个月。
陶向予也得亏是拉了刘莉莉跟自己一伙儿,有了个同伴壮胆做底气,才能在大队里跟人磨嘴皮子,周旋那么久。
最后还是阿英嫂带头拍板的。
阿英嫂性格强势爽朗,除了是海岛上为数不多大家伙都知道的从小跟着家族下海,真正在渔船大海上长大的渔家女外,还因为她年轻时在海上抢救过国家集体财产而立过一点功劳。
所以在这十里八乡都是有点名望的,不说妇女们,男人们都要高看她一眼,不敢对她说三道四的。
可惜的是,后来她不知怎么的跟鹿畔村的一个男人好上了。
那个男的是鹿畔村一户蔡姓地主家的少爷,虽说解放后就已经被打土豪分了田地,家族也早已没落,家里剩的人都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更是家徒四壁的穷困。
阿英嫂没嫁人之前也不叫阿英嫂,叫齐海英。
她家里爷爷和阿爹都坚决不同意齐海英找这么个人,可以说该使的阻挠拆散的手段都使了,可齐海英性格坚韧又倔强,简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般的不回头。
闹到最后家里也没了办法,只得送她出嫁。
只是齐海英的爷爷自小格外疼爱器重她,甚至是把她当家里长孙一样培养教育,结果齐海英那样不顾一切地出嫁,彻底伤了老爷子的心。
在齐海英出嫁后不久,老爷子就大病一场与世长辞了。
再后来齐家就搬离了月澳村,到海岛的另一边去落户了,与齐海英几乎断绝了联系。
这整件旧事可能唯一算是能让人心中宽慰一点的是,齐海英嫁的那个男人其实本身还是不错的。长相不肖说,性情品性和文化水平都没得嫌弃,据说对海洋文化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当年是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已经上了一年了,却正好赶上家里出了事。
他的地主爷爷那时还想奋力一搏送他去国外,但他放不下家中母亲和两个幼妹,还是放弃了一切回到家里来承担责任。
地主爷爷和父亲在旧社会是做了不少错事的,在高强度的农场劳动中撑不住早已过世,留下了一家子老弱病残。
唯一年轻的支柱,就是蔡家的这位秀才少爷了。
只可惜秀才不秀才的,在他们家的这个处境下,不仅一文不值,反而还成了负累的东西。
拿笔杆子的少爷,从小没干过力气活,就算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那也比从小干农活的乡下青壮年差得远。有骨气倒是挺有骨气的,回来劳动两年,干得全是最脏最累的活,精神压力也大,愣是没喊过一句苦,闷声不吭扛下一切。
最后是在打石场打石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精神涣散,被掉下来的石块砸中受了重伤,才被送进县人民医院抢救。
生命危险是度过了,但伤及脏腑,损伤不可逆转先不说,在县医院疗养一段时间是必须的。
虽然他也要求过回去工作,但这好歹算是个工伤,村里的领导干部也不是真的狠心绝情想出什么人命,就给人摁在县医院里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他认识了刚好急性肠胃炎来县医院治疗住院的齐海英。
缘分使然,两人从病友到笔友,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
中间蔡家秀才不是没有拒绝过齐海英,因为自己的身体,因为自己家一无所有的负累,他绝不想拖累齐海英跟着他受苦受难。
可齐海英对他不可谓不情深意切,最后还和家里闹得收不了场,两个人才决定同甘共苦好好过日子。
齐海英是个十足能干的女人,即使没办法再跟渔船下海捕鱼,别的工作无论是农耕刨盐织渔网刮紫菜,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蔡家秀才从那次受伤后终归是落下了病根,身子骨一直很差,重活根本干不了,但也竭尽所能地操持家务带孩子,尽量给齐海英减轻负担。
夫妻俩倒是翻了个个儿,男主内女主外,日子过得很清贫,可好歹夫妻同心、家庭和睦。
刚开始那几年当然也少不了旁人指指点点的,但日子总归是自己过的,平平淡淡就是真。
这个不被看好的家庭,这对不被祝福的跨阶层结合的爱侣,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第十三个年头,依然稳固牢靠,长眼睛和长良心的人一路看过来,哪里还能说出半点不是。
……
这段阿英嫂往事,还是刘莉莉那个八卦通拉着她非讲给她听的。
陶向予也很纳闷,为什么她俩从小一起长大,同住一个村子,刘莉莉就消息那么四通八达的什么趣闻辛密都能知道,而她自己好像天生就慢一拍,这些事总要等到最后一个知道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