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党项

李玉岿

首页 >> 最后的党项 >> 最后的党项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大雪满风刀 史上第一纨绔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谍云重重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藏国 长生界 
最后的党项 李玉岿 - 最后的党项全文阅读 - 最后的党项txt下载 - 最后的党项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一,来自青藏高原的党项后裔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一,来自青藏高原的党项后裔

以下所写的内容,是将近100年以后,本文作者的一位直系亲属,即将走向天国的几个月之内,陆陆续续给我叙说的故事。而且他是整篇故事的一个亲身的见证者。他的名字叫李保山。帮着他叙述这篇故事的,还有他的儿子,我的另外一位直系亲属。

1916年深秋。忽然一场意想不到的小雪,让地处中华大地大西北靠近漠北,一处名叫野驼山的大山,银装素裹,变得白茫茫一片。

好在,野驼山多条河岔的河槽俩畔,多块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差不多都已经熟透,完全可以收割了。所以这场小雪对野驼山村里几十口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感觉到意外。

不过,也许是野驼山和整个北面大面积的这场小雪,却让野驼山里出现了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局面。

伴随着一夜的小雪,第2天早上,野驼山的人们还没有睁眼的时候,就有人给村长李昆玉汇报说,村里的玉米地里,发现了十二匹野马!

我的天!

来人给李昆玉汇报说,这十二匹野马,各种毛色的都有。不管是哪一种颜色的野马,每一匹都是那种高大威猛,阔胸宽背,长鬃长尾。再就是油滑的皮毛,如同刀剪一般的.长长而立着的耳朵。

应该是十一匹野骒马,外加一匹大儿马。这些骒马平均的体重个头,比野驼山人们的马匹,一匹半还要壮硕。

而那一匹通体黑油亮的大儿马,比这里的马匹,俩匹加起来还要壮硕……

之前,野驼山的人们在山北大草原,也陆陆续续见过一些野马,但是那是当地的一种野马,在李昆玉的大脑里,那种野马和这种野马相比,无论是个头长相毛色等等,应该完全是两个品种。

那种野马,是灰白色的,类似骡子的一种,属于后来普遍大中华和外国说的那种普氏野马的野马。而这种野马,按照来人的说法,更像后来人们普遍说的欧洲或者北极国西伯利亚的一种野马。

这是哪里来的野马?是从漠北那边跑来的野马吗?

野驼山是一座西南_东北走向的大山脉,东西长六七百里,南北的宽度也有一百里开外。这座大山延绵起伏,高耸入云,山里的植被也是非常茂密的。山里纵横交错的多道沟叉,有常年流淌不息的山泉水:冬天,这些山泉水绝大部分都冻结成了一块块白白的.满河槽的冰盖,当然也有个别的几条河槽,汩汩流淌着的山泉水,一冬天也不冻结,还冒着热气腾腾的水蒸气。

夏天嘛,河槽里的水多水少,就取决于当地一年不同一年的雨水了。雨水多的时候,河槽里还会发大水;干旱的年份,部分河槽里的山泉水也会干涸。

这座大山里,石鸡,“半雌”和鹌鹑,獾子.狐狸和野狼,石羊.黄羊.团羊.青羊.土豹子,一群群的出没;好几种咕咕鸣叫的野鸡,也不断地在山脊和河槽畔飞起一群落下一片。野兔更是多到了一种泛滥成灾的地步。

这座大山的南面,是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出了这座大山北面,又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大草原。跨过这片草原的北面,就是漠北了。

在野驼山李昆玉他们逃荒来到这座大山里安营扎寨的地方,直线去往漠北,大约三四百里的距离。

野驼山有一部分山泉水和洪水,最终流到了野驼山南面,山前的一个低洼地带,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很大的海子。也有一部分流入到了北面,出了大山不远一处低洼的回水湾的山湾里,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干预的湖泊。这个湖泊也是非常壮阔的。

野驼山的人们,习惯于称呼南面的海子为南海子,北面的这个湖泊为北海子。

不论是南海子还是北海子,里面的各种鱼类密密麻麻;海子里,包括周围的芦苇里,野鸭.捞鱼鹳和各种各样的水鸟,也是非常多的。每年差不多还要在这里落脚一些迁徙的白天鹅,和数量庞大的大雁。类似野驼山其他的一些野物,在这里差不多也都有。

这一年,野驼山村的村长李昆玉44岁,他的三儿子李保山18岁。

4年前,14岁的李保山和俩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三个弟弟,跟着父母,和村里五家邻居,共计几十口人,从陕北的一个名叫李家渠的小村庄,来到了野驼山的大山里定居,并且把他们定居的地方,称呼为野驼山村,简称野驼山。

据祖辈们口口相传,他们李家的人,包括老家周围绝大多数人,都是党项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来自青藏高原,来自世界的屋脊。西夏一个杰出英雄李某人成立的某国灭亡了,但是并不等于他们这些党项人不存在。

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是不是真实可靠,现在已经无从考证,而且事实上他们这些人的长相.说话和生活习性等,已经和中原大地的人没有了什么区别。

当然他们李家渠这些人也无一例外的都是汉族。何况他们各个姓氏之间,包括和周围的人们世世代代不知道通婚多少遍了。如果说他们的祖上真的是党项人的后裔,现在也完全融入了大中华大汉族的怀抱里。

陕北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他们在老家李家渠,每年耕种那点有限而贫瘠的土地,打那点可怜的口粮,勉勉强强能够果腹;好多的时候,在开春之前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吃树叶,吃野菜才能勉勉强强度日。何况兵荒马乱,国家都处在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时间段,人们都是过的那种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几年前,在一些传闻的诱惑下,李昆玉串联李家渠郭家.韩家.高家.刘家和郝家五家几个同年的哥们弟兄,共计6个人,一边要饭,一边打听着来到了野驼山这一带。

当时的野驼山主峰二狼山里,有一股强人,属于那种山大王形式存在着。老大是高虎彪,老二是高虎亮。这两位好汉下面有一个得力干将訾二,或多或少和李昆玉祖上有一点点亲戚关系。

当时,通过表哥訾二,李昆玉不但去拜见了这俩个山大王,还从穿着的一件破棉袄里,拿出了10块龙洋献给了俩位山大王。

当时高虎彪和高虎亮两位山大王不收他的10块龙洋,说有他的老表訾二面子就足够了。人家特别给他们强调,不让砍伐山里的树木,要尽可能地保持现有的原貌。

李昆玉他们给人家承诺,他们保证能够做到这一点。另外李昆玉也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人家的推辞归推辞,但是往后要想来人家的地界上安身立命,这一点小小的见面礼,无论如何是不能少的。

李昆玉还承诺,如果俩位山大王允许他们在这座山里安营扎寨,他们每年还会给俩位山大王提供一些粮食。

很好,两位山大王当时一高兴,就答应了李昆玉和另外5个老弟兄的请求。

可以说,当时整个这座东西六七百里,南北一百多里的大山,是只属于高虎彪和高虎亮这两位山大王的,除了这两位山大王和他们手下的一大帮弟兄们自由的打猎和活动,还没有其他人,以任何形式存在于这座大山里。

也许是因为訾二是高虎彪和高虎亮两位山大王的得力干将,也许因为訾二是一个好心的.也是一个认亲的人,也许是李昆玉他们一行运气好……总之在这一座绵延的大山,两位山大王和他们手下的一股人马,答应他们携家带口几十口人在这座大山里定居。

几个月以后,李昆玉带领着全家,还有其他五家老弟兄们的全家,还有老家一些亲朋,从陕北的李家渠老家,搬迁到这座大山里。

那一年,李昆玉他们携家带口几十口人从老家李家渠来到野驼山里,是刚过了清明的节令。李昆玉和这些人中一些当家的弟兄们,用野驼山的一些枯枝败叶,在一处避风向阳的石崖下面,临时凑合搭建了一个勉勉强强能够遮风挡雨的.类似大帐篷的暂住地,随后,李昆玉连夜带了一些礼物,与另外两个弟兄郭娃子和韩骡驹,去上百里之外,拜见了二狼山的高虎彪和高虎亮两位山大王。

没问题,去年人家怎么说的,今年还怎么执行,绝不食言。两位山大王还安慰他们三个人说,让他们三个人安心在野驼山安家落户,放心居住。

这以后关于高虎彪和高虎亮这两位山大王,以及他们手下的那帮悍不畏死的好汉弟兄,在二狼山以及周围这一带,究竟做了一些什么,李昆玉和其他几家当家人早已经打听得一清二楚。人家就是一股义匪。人家干的都是那种劫富济贫的事情,针对的都是周围这一带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恶霸。对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可怜人,只有照顾和接济的份儿,绝不会骚扰。何况这两位好汉的老大是五爷。而五爷,这以后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的年月,其大名如雷贯耳。

两位山大王还给李昆玉他们三个人说,看看需要这里给他们帮什么忙,或者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开口,二狼山里要什么有什么,只要他们需要,二狼山里都可以给他们提供。

老表訾二更是积极响应,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对待李昆玉他们三个人,明里暗里想尽一切办法都在帮助他们。

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对于李昆玉他们来说,人家允许他们定居在这座大山里,就如同提供给了他们一切。

谢过高虎彪和高虎亮还有老表訾二,李昆玉和另外两位老兄弟返回身来,就在他们临时安营扎寨的那一道山沟里,选择着他们一家家盖房的地方。

为了不要在两位山大王眼皮底下讨人嫌,也为了能够有一个自己的活动空间,李昆玉他们有意的远离了这座大山主峰的二狼山两位山大王的大本营,在他们临时落脚的那个野驼山,作为落脚的地方。

李昆玉和其他的一些哥们弟兄,想尽可能的远离这些山大王,他们从心理上来说并没准备和这些强人有任何形式的交结,只是按照之前李昆玉给人家的承诺,每年给贡献一点租金而已。好在后来证明,二狼山的那俩位山大王也说话算话,从始至终并没有骚扰他们丝毫。

同时,李昆玉他们也是想与世隔绝,不与其他人轻易来往。

要知道,这是清末民初,整个华夏非常动荡,民不聊生的一个时期,所有的普通人每天睁眼想到的第1件事情,就是保住命,坚持活下来。其他所有事情,都要为活下来而让步。

明明野驼山好多河槽俩边,有的是那种平整的土地,可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出于一种本能,李昆玉和其他几个老弟兄总认为,在那些平坦的地方建造居住的地方不合适。最好是把他们的住房建在河槽俩边陡峭的石崖上。

出路不方便?哼,选择的就是出路不方便的地方!要知道对自己不方便,对可能骚扰自己的敌人更不方便啊!

李昆玉和身边的一些老弟兄们,在野驼山几道山湾里踅摸了俩天的时间,最后确定下来了每家盖房的地方,还是他们临时搭建帐篷的这道山湾里,是他们认为盖房最合适的一道山沟了。这是一道出南北走向,不宽不窄的河槽。河槽里有一股由北向南汩汩流淌的小溪水。河槽俩畔有一些比较平整的塔地,而且塔地东西,都有半垂直的那种崖壁。

最后他们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就决定把每家的房子建在这条河槽畔两边较陡峭的石崖上。

在李昆玉的宏观指挥下,大家共同配合着在这道山湾里,搭建开了每家每户遮风挡雨的住房。

他们选择的那些地方,都是较高的山崖上面,尽可能向阳,又是戴帽檐的那些石崖。好在这个地方的石崖主体不是花岗岩,而是那种易于开凿的沙石岩。为此,他们除了在石崖上向阳的地方用枯榆木搭建房屋,还可以往里面凿窑洞。从下面到每家的房子里嘛,要不踩着木头梯子上去,要么就根据地形,从下面开凿洞窟,再逐层开凿通向上面房间石头台阶。

很快的,所有盖房的人们都认为,既在前面搭建房屋,又在后面开凿窑洞,是完全可行的。为此每家每户几乎都照这样做了。

对于他们这些类似逃亡者的人来说,能这么比较简单的.只付出一些辛苦和汗水,就能获得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房,是他们没想到的事情。有这个境遇,其实已经足够了。

在每家每户随后盖房的过程中,逐渐稍稍的调整了一下思路,那就是把这个住房可以往岩洞里扩充一下,把房子的整个主体就放在岩洞里,至于说前面,可以略微搭建一个小一点,能够采光的棚子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所谓的盖房用的一些材料,就既简单又少而又少了。他们利用一些随处可见的烂石头,垒砌墙壁;利用那些树木弄一些所谓的门窗,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多面手,都是木匠铁匠泥瓦匠皮匠和毛匠,包括打猎种地,都是一把好手,而且甚至男女都可以上阵!一句话,他们都是生活和生存方面的强者。

从去年他们6个人来到这座大山里寻找老表訾二,有意无意的对着这座大山转悠和考察,包括今年来这里安家落户之前,凭着他们一个个都是好木匠,好铁匠,耕地打猎好手的眼光,他们有意无意的对这座大山方方面面的评估,让他们确认往后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一切,这座大山都可以给他们提供。大山里森林茂密,各种动物众多,各个山湾里的河槽两畔,杂草丰茂。那些泥土里似乎能够攥出油来……这样的泥土,种什么样的庄稼绝对都是好收成。

何况这座大山里还有铁矿石和煤炭!对于李昆玉这样一个打铁的高手来说,有这两样东西,生活中几乎任何一样生产工具,他都可以制造出来。

在李昆玉的指挥下,他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在山前山后,分别买回来了八九条耕牛;同时买回来了一些安家落户,以及耕种土地必须要用到的一些农具,还有各种籽种……

一些老人孩子,女人,共同配合着一些壮劳力,给大家一起建房。

一群远道而来的人,他们坚信是党项人的后裔,当然又混杂了多种民族血液的强者,从此以后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嫡嫁千金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剑帝 大奉打更人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猎艳江湖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魔艳武林后宫传 男欢女爱 邻家雪姨 龙魂侠影 玄鉴仙族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渔港春夜 红尘都市 名门艳旅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谍云重重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谍影:命令与征服 修仙归来在校园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 雷武 长夜谍影 大明风流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汉末浮沉书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最后的党项 李玉岿 - 最后的党项txt下载 - 最后的党项最新章节 - 最后的党项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