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蒨此举实际上还是想向陆逊和陆文龙施压,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当然了,陈蒨也隐隐约约猜测到陆逊和陆文龙来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八成是想用代价将被生擒活捉的陈武和董袭换走。
陈武和董袭在吴国地位不低,这两个人别说现在还活着,就是死了,周瑜也会想办法将他们的尸体换回来,运回国内安葬。
所以无论如何,吴国都要把他们两个带回来,无论是死是活。
可对于陈蒨来说,陈武和董袭对于自己算不了什么,毕竟陈蒨也知道,陈武和董袭这两个家伙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可是杀了他们也没什么用,再加上陈蒨还打算收服尚师徒,而如何能够让这位猛将归心,最重要的机会还在这两个人之上。
降也降不了,杀也杀不得,那么对于陈蒨来说,陈武和董袭唯一的作用就是拿他们换来尚司朗。
如此一来,陈蒨便可以成功让这父子俩归心,获得这两位猛将的效忠,这对于陈蒨来说绝对是值得的。
只不过陈蒨还是贪心的,既然陆逊和陆文龙主动前来商讨这件事情,那么陈蒨也不介意在换回尚司朗的基础下再谋夺一些利益。
反正在陈蒨看来,如今心急的可不是自己,而是吴国。
虽然现在吴国兵马不少,并且依旧虎视眈眈,但毕竟他们还身处南陈的境内,所谓天时、地利和人和,这地利可是南陈占据优势,所以陈蒨自然不会心急。
而接下来陆逊的话也印证了陈蒨的猜想,此行他们前来果真是打算用尚司朗换回陈武和董袭。
“哦,原来诸位来此是打的这个主意。”在知晓陆逊的来意后,陈蒨却是淡淡的说道。
陈蒨这不咸不淡的态度让陆文龙有些恼火,但是陆逊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陈蒨这番态度是什么意思,不过就是觉得是自己主动来找他们谈判,自己可以待价而沽嘛。
说老实话,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换作陆逊的话,他同样也会这么做。
陆逊淡淡的说道:“太子殿下,虽然现在两国交战,但却并不妨碍某些事情的进行,我国两员大将陈武、董袭,那都是位列江表十二虎臣,为我大吴立下赫赫战功,若是看他们身陷囹圄,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样的,太子殿下这边的大将尚司朗也被我大吴所擒,虽然此人只是个守关隘的武官,可武艺高强,胜过无数人,若是折在这里,相信太子殿下你也是十分心疼。
既然如此,不如就暂时化干戈为玉帛,为了表示诚意,我吴国大都督周瑜也率兵退后,而且我大吴愿意用尚司朗换来陈武和董袭两位将军,你看可好?”
朗朗几句话,不过这些话落在陈蒨的耳朵里却全当放屁,在陈蒨看来,尚司朗虽然武艺比陈武和董袭加起来都要强的多。
可是双方这身份可是不对等,一方只是守关隘的武官,甚至在整个南陈这品级都算不了什么,而另一方可是堂堂江表十二虎臣的两个人,这种人在整个吴国比他们官职地位更高的可也没几个。
所以在陈蒨看来,仅仅用尚司朗来交换陈武和董袭这是绝对不行的,最起码也要赔上些粮草辎重,甚至威胁吴国退军才行。
当下,陈蒨便开口道:“陆大人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了,且不说这个条件对不对等,就说以一个人交换两个人,全天下也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依我看陆大人也没有什么诚意。
只不过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道理本太子还是清楚的,所以本太子便放你们一马,你们现在便滚吧,要是再过几柱香的功夫,本太子可就要改变主意了。”
陈蒨这话说的倒是严厉,可是在陆逊看来未免有些色厉内荏,而且陆逊也知道尚司朗实际上对于陈蒨来说还是有些重要的。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两军大战,对于敌方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多了解一些,别看尚司朗只是个守关隘的武将,可是此人与新文礼关系莫逆,武艺更是和新文礼不相上下。
说老实话,若非那个时候南陈大军陷入颓势,又被突然袭击,尚司朗还真有机会突出重围,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十分尴尬的被擒。
而且据陆逊所知,尚司朗的儿子尚师徒同样是虎父无犬子,而陆逊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陈蒨身后,正对着自己和陆文龙怒目而视的尚师徒,毕竟这两父子还真有些相似之处。
当然了,这两人还算不得什么,毕竟即便这两人武艺再高,那也只不过是匹夫之勇,难道能够凭一己之力凿穿敌阵吗?
最关键的是,这两父子镇守的关隘里也有数千精兵,这数千精兵的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
所以在来之前,陆逊知道尚司朗对于陈蒨来说绝对是十分重要的,最起码就目前看来,尚司朗在陈蒨心中的重要程度可远比陈武、董袭在周瑜心中的重要程度要多得多。
但陆逊猜到了这么多,他唯独没有猜到陈蒨的得寸进尺,陈蒨当然觉得用陈武和董袭换回尚司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是陈蒨也不介意在用这两个换回尚司朗的基础下再额外得到一些东西。
而在听到陈蒨的话后,陆文龙当下便是一拍桌子道:“你个被我大吴打的丢盔弃甲,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太子为何如此嚣张,我等如此有诚意好心好意前来商量,居然还要说出这等话,莫非以为我大吴不想动你们?”
陆文龙此言一出,瞬间引爆了本就紧张的气氛,站在陈蒨身后的严成方、新文礼、尚师徒、王君可等人都皱了皱眉,尤其是尚师徒,他的父亲落在敌军手中,现在具体情况还不明朗。
好不容易有希望用陈武和董袭将尚司朗换回来,结果又因为这筹码的问题相持不下,然后陆文龙还要在这里横插一杠子,这自然让尚师徒首先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