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天平十年(公元207年),五月底,楚国皇帝刘琮派大将军蔡瑁总率两万五千大军,在楚国国都长沙誓师,北上跨江进攻南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万五千大军基本上是楚国能战的所有人马了,现在整个长沙郡只剩下三千多禁军在固守皇宫外加各地零零散散的几百守军。
换句话说,楚国总计现在能拉出的人马只有三万人,这一下就拿了两万五千人投入北上战场,也能侧面看出来楚国上下针对此役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蔡瑁再蠢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再不找寻机会,就是慢性死亡。
现在,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蜀国四面开战,天下诸侯分为两拨,赵、魏、楚、仲、吴一起对决蜀、汉两国,这光看纸面实力,联军肯定更占优啊!
而且还有一个更离谱的就是,岳飞竟然只在南郡和襄阳郡留下一万兵力布防,其他队伍全部带到荆北去打魏国了。这对于楚国来说,再不出击就是傻子了。
本来蔡瑁还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呢,想要观望一下,可随后就收到了曹操送来的加急催战信,说什么岳飞都快杀到许都了,武阴两千守军被岳飞七天内拿下云云,蔡瑁再不出击就等着后悔吧。
蔡瑁也是个暴脾气,一听这话,立马就誓师北上了,算是第一个对蜀国发起正面进攻的诸侯(其他诸侯都是防御,北边的袁绍现在还搁哪观望呢)。
蔡瑁自然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总计两万五千水陆士卒,大小船只无数,可以同时运送两万渡江。另外常遇春父子作为先锋,领兵五千,先一步出发,蔡瑁亲自坐镇中军,谢玄也随军出战,作为后军。
此次随军出战,除了皇帝刘琮、皇太后蔡氏没有出宫外,还有蔡京、韩玄等文官在长沙主持内政工作,还有一个半退休的蒯越在家里之外,楚国所有有名有姓的将领几乎都倾巢而出了。
比如刘度、刘贤父子,金旋、金祎父子,杨龄、鲍隆等武将。没错,这些人听上去都很耳熟,包括后面留守在长沙的韩玄一样,都属于刘表死后,荆南分裂时的一方小诸侯,分别占据着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
后来刘备南征荆州四郡时,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投降,演义里还上演了一出关张赵各取一郡的精彩桥段呢。
这些人怎么说呢,虽然比较弱小,但也算是史书留名,短暂的叱咤过风云的小人物……
不过在现阶段,他们可没有分裂,完全都还是在楚国麾下效力呢。哦,对了,还有一个赵范并没有在楚国的名单里,此人之前确实是楚国人,但在数年前被隔壁仲国给挖走,现在在武陵效力,听说好像还是因为吕布看上了他的寡嫂樊氏……
说到仲国,这边他们也没闲着,几乎是在蔡瑁渡江的第三天,武陵的杨素也收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曹操送来催促进攻的,一个就是蔡瑁已经出击了。
杨素拿着这两份消息,思索了许久,在面对吕布数次请求主动出征的情况下,还是婉拒了。
杨素的脑子可不是蔡瑁之流能碰瓷的,他和魏国的那些谋士天团一样,想的非常多,也非常复杂。起初都是不相信岳飞会不要荆州的,认为只是疑兵之计。可随着岳飞大军已经在武阴参战,杨素也越来越迷惑了,拿不准岳飞的意思了!
吕布想的很简单,别管岳飞是真的还是假的,咱们反正都决定要打呢,还在乎这个干啥,就正面打过去呗,他岳飞花里胡哨的能有什么用呢?所以才抱着这个想法一直劝杨素,抓紧出兵。
有时候吧,一件事情,越不去想的复杂,说不定还会有奇效,就像吕布这样的,管你三七二十一,我都直接上,那蜀国的计策还真实现不了呢。蜀国的计策,主要是应付聪明人的……
杨素、曹操这些人就是聪明人,他们很难不去想的复杂,就一直在思索,一直在纠结,拿不准到底会干什么。
杨素一连想了两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了,加上吕布一直在劝,他们再犹豫个几天,人家楚国都打下南郡了。在这样的内外高压之下,杨素也不管了,直接破罐子破摔,率领全军出击了,也是剑指南郡,势必要拿下江陵!
仲国这边总共有三万人,跟隔壁差不多,没办法,地方太穷了实在拉不出更多的人。就这有几千人还是很多年前跟随吕布征战天下的老将,天南地北哪都有的人。
阵容这方面也算是人才尽出了,杨素和吕布率领大军坐镇中军,杨林、韩擒虎率军五千当先锋,贺若弼则是统率水军控制长江水域,以防被蜀国水军切断后路。
就这样,楚国和仲国也全部向南郡发起了进攻,两者前后隔了有五天左右,加上长沙与南郡距离更近一些,所以楚国这边倒是先接壤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