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带着系统闯南洋 藏国 赤色黎明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章 树立威望的机会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太极虽然多次被称赞其厚待功臣,但一样有无情的一面。当他感觉到阿敏对皇权存在威胁时,就毫不犹豫,提前拔掉阿敏。

在这一点上,皇太极和朱由检倒是心灵相通的。

但是相对而言,皇太极又是温情的,他留给阿敏八所庄园和二十个奴仆,让他度过晚年。

其实,其他贝勒和大臣,虽然个个对阿敏口诛笔伐,但心里全都明亮着呢。

大家都想看看,皇太极是准备怎么处置这个开国元勋的。

显然,皇太极的处置是妥当的,不展开、不杀绝,点到为止,夺去兵权,让你养老。

大金帝国的若干功臣看到这个结果,总算安心下来,既为阿敏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兔死狐悲,谁敢说自己今后不是第二个阿敏。

如果今天皇太极顶格处理阿敏,比如说来个满门抄斩。

日后,再有功臣犯了大错,谁还肯乖乖回去盛京等待处置,不全都往南逃,叛变了。而大夏的朱由检,显然格外的冷血。

一生都在帝国呕心沥血的袁崇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结局居然是凌迟三千刀。己巳年这场外敌入侵,虽然结局是将外敌驱逐出境,但并不能消去崇祯心中的怒火。

除了袁崇焕,兵部尚书王洽、蓟辽总督刘策也被朱由检处死,为袁崇焕说情的大学士钱龙锡、韩爌、李标等人相继离职。

“在廷多心知其冤,然见龙锡等相继罪谴,无敢言者。”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也总结了自己的失败,认识到从蓟镇背刺京城,只能吓朱由检一跳,并不能拿下京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朵颜三十六部那边绕道实在太难走了,根本无法携带重型大炮攻城。

所以,皇太极调整战略思路,改为“砍而不伐”,意思就是不攻打重兵防守的京城,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四处掠夺小城小池,慢慢消耗大夏实力。

自袁崇焕死后,皇太极后来又派人四次绕过宁锦防线,大规模入侵,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八个月,如入无人之境。

而后来大清的四次入侵,关宁铁骑再也不像己巳年那样,入关千里勤王了。因为,辽东将士们对京城里的朱由检彻底寒心了。

辽东将士们是怎么评价当时己巳之变。

祖大寿回忆往昔,写道:“众军齐言京城门口大战堵截,人所共见,反将督师拿问。有功者不蒙升赏,阵亡者暴露无棺,带伤者呻吟冰地,立功何用?

即复遵化,皇上那得知道我们的功劳?既说辽人是奸细,今且回去,让他们厮杀。拥臣东行,此差官所目击者。”

没有挑头的部队,各地援军基本上处于观望的状态,他抢任他抢,清风拂山冈。

“援师无一矢相加”。

而沿途各地守军的表现更令人失望。在己巳之变中,良乡、滦州、香河、固安、张湾、霸州、三屯的守军弃城而跑。玉田、迁安、遵化、永平的守军直接向皇太极投降。

乐亭、抚宁两地守军还算可以,八旗军来时降,走后又反,美曰其名诈降。

鲜有据城而守者。

没有关外的关宁铁骑来救场,关内的各路守军后来的表现和己巳之变中基本一样,一如既往的稳定。

其中第三次清军入侵,统帅是阿济格。朱由检命兵部尚书张凤翼统领各路兵马驱逐清兵。

结果,张凤翼只敢尾随其后,任由阿济格掠夺大量人、蓄和物资,满载而归。

阿济格还让士兵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的字样,插在道路上,戏虐大夏将官的懦弱。

等到阿济格出境后,身边人提醒张凤翼,我们一路尾随,一仗未打,怕是要被崇祯重罚,“度解严后必罹重谴”。

这时,兵部尚书张凤翼想起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心中恐惧不已,选择了慢性自杀,“日服大黄药求死”。

张凤翼服药死后不久,朱由检的诏书就下来了,结果只是免职夺官,并不是要他的命。

张凤翼实际上是被朱由检活活吓死的。早知不会死,何必日日吃大黄。

面对外有敌侵,内有民变,大夏也不乏为国家挺身而出之人。

唐王朱聿键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当清兵直奔京城周边时,唐王朱聿键报国心切,自己花钱招募了1000余人,北上勤王。

这对风雨飘摇的大夏王朝,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因为,此时的大夏还有近百万皇族宗室。其中,不少藩王富可敌国。

如果以朱聿键主动勤王为契机,朱由检下诏,要求全国百万皇族宗室出资募兵御敌,岂不是可以缓解内忧外患的压力。

但是恰恰相反,朱由检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勃然大怒,将唐王朱聿键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监狱中。

朱聿键一心想报国,结局却是在高墙内受尽折磨,差点疯掉。从此,百万皇族宗室对崇祯帝朱由检也寒心了。

从后来种种迹象来看,朱由检就是喜欢虐杀大臣。

在崇祯手下打工,活得过初一,活不过十五是平常事。

后来,朱由检也想过招揽天下人才,来解内忧外患的危局。他先后两次下诏,开创“奇谋异勇科”和“督师大将”两科,欲选拨天下英雄。

可是,当朝廷官员张榜告示天下,打开武举场大门之时,一连十几天,诺大的考场里却无一人报名应考。

中原王朝的开科选拨人才,第一次遇到了无人应考的情况。

冷冷清清的考场里,只有几十个官吏在里面哈欠连天。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没人来报名应考,难道都不想当督师、大将吗?

归隐山庄后面,一座新的宽敞的校场建成了。

校场里,东西两头各有一队五十人整的骑兵集合完毕。两头的骑兵人人手持一根白蜡木杆,杆的两头用厚厚的棉布包裹成球状,上面还沾满了白色的粉。

骑兵们身披铠甲,佩戴头盔,外面套着黑色的衣服,手臂上绑着布条,上面写上数字进行编号。

唯一有区别的是东边骑兵绑的是黄布,为首的是岳家军旧将向阳。

西边骑兵绑的是绿布,为首的是岳家军旧将杜培安。

看到两方已准备完毕,校场中间一名令旗官一挥令旗,示意开战。

随着一声声呐喊,向阳和杜培安各率着本队骑兵,冲向中间场地,厮杀起来。虽然交战双方人数不多,但激烈程度不异于实战,场面惊天动地。

沈延望、方宪和程鑫站在将台上往下观看,栅栏外面还有一群士兵在围观。上一场的士兵刚从校场败下来,身上还带着伤,一脸的不甘心。

大概过了一刻钟,令旗官挥动旗子,示意停战。向阳一看自己这边的骑兵还剩23人,再看对面的骑兵只剩17人,知道己方已赢定,不禁哈哈大笑。

杜培安摸了摸鼻子,一脸苦笑。边上那些被打下马或被挑下马的骑兵变成步兵,牵着战马离场,一脸懊恼。

停战后,一群士兵上来一边清点骑兵身上的白痕,一边飞快地估算每个骑兵的得分值。

一年前,程鑫便向沈延望提议,若想争雄于天下,必须得训练一支军纪严明、今人生畏的骑兵部队。

于是,沈延望从其言,在山庄后修整了一块大型训练场,让方宪、向阳、杜培安等人开始训练、筹建骑兵部队。

每隔一段时间,沈延望便将骑兵部队随机分组,模仿实战,两两厮杀,以检验骑兵的战斗力。

过了一会,这场骑兵对阵的单人得分出来了。向阳拿了第一,杜培安拿了第三。单人得分最高的七人里面,向阳这边有五人入围,杜培安这边则只有两人入围。

向阳看着成绩单,十分满意,嘴角不自觉上扬。按照校场比武的规定,只有单人得分最高的七人才能有奖励。

校场将台上,沈延望依次给向阳等前七名发本次比武的奖励——白花花的银子。

发完校场比武奖励后,沈延望走到本场积分第二名的骑兵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这名骑兵身材并不魁梧,但双眼炯炯有神,眉毛如剑一般笔直。

他恭敬地回答:“回庄主,我叫周秋裤,祖籍河东郡解人。”

沈延望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周秋裤,说道:“我看过你几场比武。特别是这次分组。你这一方总体实力稍弱,场上两次差点溃败,都是你奋勇向前,独当一面,差一点就逆风翻盘。这般武艺和勇猛确实是出类拔萃!不知是何时入庄?”

这场比武,杜培安这边虽然处于下风。但周秋裤的表现却十分惊艳,紧随杜培安勇猛冲锋,几次挑落对方骑兵,就连向阳也挨了他一记闷击,差一点就被打落下马。

被庄主沈延望如此夸奖,周秋裤肃然回答:“我自幼好文,然天下大乱,笔墨何以平天下,便投笔从戎。半年前,恰逢庄主招募勇士,周某不才,便来从伍,但求有用武之地。”

“说得好!”

没想到眼前这个周秋裤,居然还是文武双全之才,沈延望爱才惜才之心愈发浓烈。

沈延望又看了看周秋裤身上陈旧的铠甲,当下把自己身上精致的铠甲解下来,说道:“就凭今天中流砥柱的表现,你配得上我这身铠甲。今天我就赠甲予你。”

周秋裤一听庄主要赠甲给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慌忙跪下来推辞。沈延望爱才心切,不由得周秋裤推辞,直接动手把周秋裤破旧的铠甲解下来,换上自己的铠甲。

见庄主如此厚爱自己,周秋裤心窝子热得发烫,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旁边众人既感动又羡慕。又看了两场校场比武,沈延望等人便回到归隐山庄聚贤堂。

刚坐下,沈延望便对幕僚张之浩说道:“备点酒菜,我请大伙们好好聚一聚。”张之浩让厨子去抓紧准备。

沈延望转头又对方宪、向阳、杜培安三人说道:“刚才,周秋裤的勇猛实在是令我印象深刻。我有个想法,想提拔他为指挥长。三位怎么看?”

杜培安当下便不假思索地说道:“庄主之言极是,我赞成。”

方宪却犹豫了一会,说道:“周秋裤确实是可造之材。不过他还才刚入伍,单凭在校场的几场表现,就跳过都头直接晋升为指挥长,我就怕其他庄丁们不服气。”

沈延望站了起来,走来走去,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是有这个担心。你们当知,军伍之中最忌奖罚不公。”

三人深以为然,齐声说道:“庄主之言极是!”

但军中良将难求,沈延望爱才心切,实在不甘心让周秋裤只当一名普通都头。正当沈延望烦恼之时,程鑫微微一笑。

沈延望见状,知道程鑫鬼点子多,必是有了主意,便问道:“程先生有什么高见?”

程鑫笑道:“沈庄主何必烦恼?周秋裤如此骁勇,今后上了战场立了战功,到时再提升他为指挥长,旁人自然是无话可说。”

一旁的向阳忍不住插嘴,说道:“可是我们如今只是闭门练兵,一直没有上过战场,连我的手都痒了。他周秋裤又如何立得了功?”

程鑫说道:“向将军莫要心急。沈庄主,我们已练兵多日,但一直没有实战的经验。不过,近日刚好有一个绝佳的机会。不知道沈庄主愿不愿意,找一块试金石,检验下我们训练的结果?”

沈延望一听,眼睛不禁一亮,问道:“什么机会?”

程鑫说道:“近来,睦州和澧州边界处,有一个叫陆风的人,自称自己为太上老君转世,创立太上教,蛊惑民众起兵造反。起事的当天,陆风便把郢王朱常训一家给灭了。当今皇帝雷霆大怒,责令睦州巡抚施建良剿匪。

结果,施大人组织官兵与太上教主陆风交锋了三次,互有胜负。最后一次,官兵被陆风起义军击败。睦州巡抚施建良一时竟奈何不了这股起义军。倘若我们介入,必定可以打破双方僵持的局面。”

方宪一听,不禁问道:“程先生的意思是帮官兵,还是要帮起义军。” 方宪心中,好像对起兵造反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也是他的老本行。

程鑫说道:“如今虽然天下大乱,但在江南地区,依然是朝廷的势力,当然是帮施大人平定叛乱。”

方宪不解,再次问道:“可是,程先生,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程鑫肃然回答:“威望!乱世当中要崭露头角必须要有威望。我觉得,是该向世人展示我们沈家军实力的时候到了。不知沈庄主意下如何?”

沈延望站起身来,望向远处,说道:“程先生说得没错。唯有威望,才能吸引天下英雄归附于我们。而威望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靠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所以,依先生之议,就让太上教主成为我们沈家军的第一块试金石吧。程先生,你素来与施大人有交情,就麻烦你走一躺,把我们的想法和施大人协商一番。”

程鑫一抱拳,说道:“程某遵庄主之令。”

沈延望敲定此事后,精神为之一爽,见酒菜已经端了上来,便招呼大家:“来来,大家动筷子吧。之浩,你也别愣着了,一起上桌吃饭。”

当天,程鑫奉沈延望之命,带了几个随从,骑马前往睦州署衙,拜访施大人。

睦州巡抚施建良一听,沈延望居然愿意帮自己剿匪,大喜过望,握住程鑫的手,说道:“没想到沈庄主深明大义,愿意为朝廷出力,本抚深表感激。只不过,沈庄主对剿匪之事可有什么要求。”

程鑫说道:“沈庄主只有一个请求。”

“哦,请讲。”

“事成之后,请巡抚大人上奏朝廷,给沈庄主一个封号。”

程鑫这一说,施建良瞬间就明白了,这沈延望是希望大夏朝廷承认他这支私人武装力量的合法性。

当下,施建良立即说道:“请沈庄主放心,若能平定叛乱,本抚必向朝廷申请,封给沈庄主一个将军封号。”两人密谈了一会,定下七天之后,也就是五月廿三这一天,合兵一处,平定太上教主陆风。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嫡嫁千金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剑帝 大奉打更人 猎艳江湖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男欢女爱 魔艳武林后宫传 邻家雪姨 穿成奸臣嫡女,她本色出演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灯花笑 武侠:我在大明皇宫炼阴化阳 后宫春春色 动漫之后宫之旅 娱乐圈病弱美人和男主婚后爆红了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谍云重重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谍影:命令与征服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锦衣谍影 大明风流 迷踪谍影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汉末浮沉书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带着美女闯三国 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唐:九五至尊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重生农家致富科举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穿越时空王朝命运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