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太古剑尊 赤色黎明 大乾憨婿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爷急疯了 带着农场混异界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3章 盛时无人言其过,亡时无人言其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很多援辽部队,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半路逃亡。种种这些,让熊廷弼大为不满。这老熊哪能惯着你们,火气一大,就开始告状,动不动就请皇帝责成兵部、户部和各地巡抚。这样一来,熊廷弼和大臣们的关系就慢慢恶化起来。

外战未打,内斗先起。

大夏朝廷内部的一波口水仗开始了。熊廷弼说,辽地是纸上有兵,出关无兵。

接着,兵部尚书黄嘉善反驳熊廷弼的辽人不能用言论,说其他边镇都是招募本地人入伍当兵,当何单单是辽人不能用,更何况辽人民风素来剽悍,你老熊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部队的强弱在于练兵,忘战则弱,习战则强。

大学士方从哲一看自己人先吵起来,便出来打圆场,说熊廷弼也忙不过来,听说徐光启善于练兵,就派他去辽地训练新兵。

熊廷弼的爆脾气自然不容得别人说三道四,马上反驳,说兵部调兵、户部筹饷漫不经心,各地方故意派弱兵瘦马援辽,现在又说臣无治兵之能,那就请皇上免了我的职务,另选贤能。这是熊廷弼第一次辞职。

万历皇帝只好安抚熊廷弼一番,不准他辞职。

喷完兵、户两部,熊廷弼接着喷工部,说工部之前发来的火炮全是废铁,动不动炸膛,请皇上责成工部,须发不炸、不坐、不倒的火炮援辽。不得不说,熊廷弼这一嘴喷的有道理,工部制造的火炮质量确实是堪忧。

工部马上出来解释,说现在兵工厂制造出来的火炮,经一一验放都可以用,质量没问题。但火炮库存仅剩2500位,京师必须要留一点火炮储备,以防将来无炮可用。现在工部已安排兵工厂在新造火炮,但由于户部挪借军饷,工部积蓄已竭,只能慢慢造一点,发一点。

正当多事之秋,又出一件乌龙事件。辽阳城管理不善,出现火灾,引起城里火药库爆炸,把城墙都炸毁了。辽阳城中兵、民死伤无数。这一炸把辽阳的火药库存都炸没了,连城头的火炮都无硝黄可用。

熊廷弼只好向工部求救,接济硝黄。工部尚书嘿嘿一笑,现在知道有求于我,不骂骂咧咧了,放心吧,老熊,已经发了五万斤细药,五十万斤硝黄,在路上了。

虽然离熊廷弼要求的十八万大军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在兵、户部的合力下,截至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初三,辽地已集聚名士兵,还在赴辽路上的有名士兵,合计十五万兵力,远超杨镐经略时期。

而在大兵云集的时候,熊廷弼却已萌生退意。熊廷弼奏道:“今索兵,徒发无用之兵;索将,皆留可用之将;索道臣,杳无莅事之期;索犒赏,吝啬一纸票旨。就连求一圣谕慰劳官军,也不得。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打算将辽地拱手让贼”。

这是熊廷弼第二次想辞职。

万历皇帝自然又是一顿安抚,说辽东空缺的官员我已经批了,很快就上任,犒赏也发了。可以说万历对待熊廷弼,可比大学士方从哲,兵、户、吏部的尚书好得多,基本上是有奏必复。

但熊廷弼不久还是以病笃为由,第三次辞职,万历依然不允。

正当熊廷弼满腹牢骚,心存去意的时候,万历嗝屁了。万历真名叫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干了很多神奇的事,真不愧是神宗。下面回顾下神宗的几宗“神”来之笔。

万历的第一宗“神”来之笔是推翻张居正的改革新政,亲手打断中兴局势。万历年幼继位,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

大学士张居正在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下,改革嘉靖以来的弊政,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新政,打击贵族、地主隐田漏税的行为,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商并重,主张“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推行改革的十年,太仓充盈,国库不再赤字,存银达八百万,黄、淮两河得到治理,多年弃地变良田,漕运复通,南粮可北调,废黜辽王,打击宗藩黑恶势力,启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征倭寇、御蒙古、平西南。

虽然张居正的改革还不够深入,但已经有振衰起弊、富国强兵之象。如果后来者能够继续深化改革,中原文明或许将再次走向辉煌。

但这一切努力都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中道而止。万历十年,58岁的张居正劳瘁而死。19岁的叛逆皇帝万历开始对改革派进行清算。先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冯保被贬,次年去逝。

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府被惨烈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悬梁自尽,三子张懋修投井,张府被饿死的有十余人。

万历十三年,张居正最器重的门生戚继光被罢免,在政敌的攻击中,这个曾经为帝国转战南北的名将不久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随着张居正去世,戚继光下野,戚家军后来也遭到坑杀。

平壤战役时,朝廷许诺先登上平壤城头的所部官兵赏银万两,戚家军果然首先登上城头。然而,战胜后却并不兑现当初的承诺,加上后来朝廷欠饷不发,引起驻防在蓟镇的部分戚家军聚众抗议。

最后,大夏朝廷在蓟镇石门寨,以造反为由,诱杀了3000名戚家军,余部被遣散回南方。时人冤之,“人心迄愤惋”。 失去戚家军的蓟镇后来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也再不复戚继光时期九边第一镇的名声。

纵观戚家军数年征战史,几乎百战百胜。就是这样一支忠心耿耿、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军队,最后因不兑现战功奖赏,拖欠军饷等原因哗变,朝廷就不顾情面直接屠杀。

张居正的系列改革,在万历的反对下,大部分不能持续下来,但为国库注入白银无数,强行为衰弱的帝国续命数十年。“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当然,张居正主持改革时也有一些不当之处。然而,张居正在时,无人言其过;张居正死后,无人言其功。

“当其柄政之时,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至于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举其功。皆非其情实矣。”

扳倒张居正改革派之后,万历心中舒坦了。张居正在世时,要求皇帝削减宫中一切无益之费,什么御膳之用、灯火费、花灯费等全减了,还不允许大兴土木造宫殿。

这些都让万历极度不爽,暗中憎恨张居正。张居正去世后,万历逐步实现花钱自由,从此再也无人约束他了。朕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万历的第二宗“神”来之笔是首创了“不见面也不审批”制度。万历执政后期,开始了二十八年不长朝。这二十八年里,万历不郊、不庙、不讲、不见、不朝、不批。

不郊是指不亲自祭祀天地,不庙是不亲自祭祀宗庙,不讲就是不参加经筳讲座。不见就是不接见大臣,一些廷臣终身不知老板长相如何。不朝就是不召开会议研究敲定国家大事,那怕辽地一败涂地,也绝不召集大臣集思广益,研究对策。

当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不批。万历长期以来对大臣们的请示就是不批复。

在史官的记录中,随处可见“不报”和“留中”等字眼。“不报”即不批复。“留中”即将奏章留在宫中不批转交办。当然也不是所有奏章万历都不批。有些奏章基本上是秒回,比如向老百姓加税的,筹备亲王婚礼的。

万历的第三宗“神”来之笔是缺官不补。刚开始的时候,国家机关还能正常远转。到后来,随时大批官员的老死、病死,很多岗位严重缺员。

内阁一人成团,六部中一尚书兼任两部,中高级官员一人多职是常态,如孙居相一人兼七个职位,监察机关都察院长期空署。各地三司长官缺官高达66名。也许,万历就是想耳根清净。

万历的第四宗“神”来之笔是借国库银以充内帑。内帑是皇帝自己的私房钱。一部分是国库转给皇宫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户部拨的每年100万两金花银、助工银、买办银等。

另一部分是非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万历皇帝派太监下去收的“矿”税,还有抄大臣家产所得。

内帑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按照大夏王朝惯例,内帑主要供皇帝赏赐有功大臣,犒劳边关将士,赈济灾民。国库紧张时,内帑又常用来填补军费。说白了,内帑设计的目的是供皇帝来收买人心,弘扬皇恩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皇宫开支从那里来?从两个方面开支。一个是皇庄产出。不要忘了,皇帝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皇庄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增大,抄家抄来的。

弘治二年时,皇庄才顷(百亩为一顷),到了正德九年,皇庄已有顷,合计375万亩。这么多土地,除了极少数向皇宫供给粮食、水果等,大部分由太监负责出租。租金叫做皇庄子粒银。也就是说,皇帝还是全国最大的包租公。

另一个是户部每年拨给皇宫二十四监局的经费。

这里顺便提一下皇宫二十四监局。皇宫二十四监局简称监局,也叫内廷,如浣衣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直殿监、尚膳监、司设监等。

二十四监局里有牛逼哄哄的单位,也有冷衙门。比如直殿监,就是专门负责打扫宫殿的,假如皇宫里直有武功极高的扫地僧,必是在直殿监无疑。

监局中最牛的当属司礼监,其他监局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弱爆了。司礼监设有掌印太监、提督太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司礼监之所以牛,主要是批红权。在说批红权之前,先说下大夏的政务流程。

大夏朝主要的政务流程是这样的。各地方、各部门把奏章(相当于请示、报告、意见)报给内阁。内阁的大学士们研究后,先替皇帝拟好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一并送给皇帝,这叫票拟。

皇帝看过以后,同意内阁大学士的拟办意见,再经过司礼监的批红后,就发给各地方、各部门执行。

以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比如辽阳火药库爆了,炸毁城墙,城里硝黄告急。熊廷弼哭丧着脸向朝廷报告,并请工部发硝黄救急。

内阁方从哲看了,写下拟办意见:“一、老熊要抚恤伤亡人员,及时修复城墙,提防大金偷袭;二、工部抓紧运送硝黄至辽阳;三、要倒查爆炸原因,追究渎职人员责任,老熊作为第一责任人,罚二年俸禄;四、通报九边军镇,开展自查,防范于未然。”

皇帝看了,觉得内阁的拟办意见十分中肯,就让秉笔太监按照着老方的票拟意见批复。随堂太监又按照批复,抄录多份。因为要转回内阁、工部、辽东经略、九边和存档,要抄录13份。

接着掌印太监根据不同的文书类型,拿相对应的玉玺盖章。最后,提督太监过来检查一遍,确认皇帝的旨意写对了,拿一份去存档,其余的就转下去执行了。当然,要是不满意内阁意见,皇帝会转回内阁重新票拟,或者在票拟上直接涂改。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司礼监并没有太大权力,只是替皇帝代笔、盖章、抄录、存档,且内部有分工,相互制衡。但有时候司礼监的权力会一飞冲天,隐约有和内阁分庭抗礼之势。

其原因有三。一是皇帝怠政,不看奏章,授权司礼监直接批红。二是皇帝与司礼监太监朝夕相伴,信任太监远过于文官集团。三是有的时候,司礼监太监的见识也未必低于大学士。

大夏朝司礼监的太监是饱读经史的。由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在内书房教太监读书,如果不好好读,还会遭受严重体罚。在内书房读书好的佼佼者,选拨进入文书房,再从中择优进入司礼监。

当然,司礼监太监再怎么被皇帝宠信,由于不掌握兵权,其权势远远当然不如大唐后期的大宦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玄鉴仙族 艳海风波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都市偷心龙爪手 wtw1974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我本无意成仙 末世:让你屯物资,没让你屯女神 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升温诱吻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帝御无疆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苟在仙界成大佬 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抗战之烽火燃血 雷武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我的谍战岁月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游戏民国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谋动天下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我的公公叫康熙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晚明 
最近更新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穿越:我带着一座城来到了明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江汉儿女英雄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 新语新编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我岳父是朱元璋 才下刑场,便上战场 带着吃鸡系统当佣兵 真以为爱你?为了系统奖励啊傻瓜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