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御花园。
一座精巧的汉白玉钓台延伸至池心,朱胜端坐其上,一袭玄色常服,气度沉静。
此刻的朱胜正手握一根紫竹鱼竿,目光落在水面的浮漂上,仿佛在垂钓,又仿佛在思索。
而在朱胜的身侧,江玉燕侍奉一旁。
亭外则站着吕芳等人。
就这样,朱胜钓了许久。
良久,江玉燕微微倾身,声音带着几分疑惑:
“圣上,臣妾愚钝,思前想后,还是不明白?”
“您究竟是如何神机妙算,猜到那位早已绝迹江湖的‘剑魔’独孤求败,会出现在燕国都城的?”
“若非圣上早有安排,恐怕燕都之战真要功亏一篑了。”
听了江玉燕的问题,朱胜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容。
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手腕轻轻一抖,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鱼钩上的饵料已不知所踪。
其实以朱胜的修为,钓鱼本算不得什么。
他慢条斯理地重新挂饵,动作从容不迫。
“其实,”
“朕一开始,也并不知道慕容龙城背后,还藏着独孤求败这么一位绝世武神。”
朱胜将鱼钩再次抛入水中,看着浮漂稳稳立住,方才继续道:
“最开始,朕只是很好奇。”
“慕容龙城虽在武神之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高手,一身斗转星移的功夫堪称独步天下。”
“但说到底,他的修为境界,并未超出大理段氏的开国老祖段思平太多。”
“然而,你看他这些年所做之事。”
朱胜的目光变得深邃。
“不仅能让同为武神的段思平对他言听计从,结成稳固同盟,甚至还能在大宋、大唐两大强国之间纵横捭阖,搅动风云。”
“仅凭他慕容家明面上慕容龙城、慕容垂两位武神,纵然慕容垂是兵道奇才,这份能量,也未免太过离谱了一些。”
“朕始终觉得,他背后定然还有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在支撑。”
听到这里,江玉燕若有所思,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缠绕着裙带的流苏。
“那既然如此,圣上又是从何处洞悉了独孤求败的存在呢?”
她追问道,眉头微蹙。
“据臣妾所知,独孤求败隐世多年。”
“上一次有他确切的消息,恐怕还是在隋国分崩离析,天下大乱之时。”
“江湖上甚至很多人都以为他已经坐化了。”
“不。”
朱胜缓缓摇头,否定了她的猜测。
“他上一次出手,并非在大隋覆灭之时。”
江玉燕闻言一怔,眸中闪过惊疑之色,她快速搜索着记忆中的重大事件。
忽然,一个名字跳入脑海,让她不由得双眼圆睁,失声道:
“难道……难道是在‘安史之乱’期间?”
“不错,正是在那场几乎颠覆大唐社稷的安史之乱中。”
朱胜肯定了你的猜测,语气带着一丝追溯往事的悠远。
“当时,叛军势大,长安沦陷,大唐危在旦夕。
“最后大唐皇室被迫动用了最后的底蕴,从‘归墟’秘境之中,请出了李世民。”
“李世民自归墟归来,虽非真身全盛状态,但其威势依旧足以震慑寰宇。”
“他以雷霆手段整顿山河,清算叛逆。”
“慕容龙城作为当年叛乱的幕后推手之一,李世民起初是决意要取其性命,以儆效尤的。”
朱胜顿了顿,目光扫过水面微微颤动的浮漂。
“然而,最终慕容龙城却得以全身而退,安然返回了燕国。”
“原因无他,正是在李世民欲下杀手之际,一人一剑,挡在了他的面前。”
“便是独孤求败?”
江玉燕的声音带着一丝颤音。
“正是。”
朱胜点头。
“朕之所以能猜到独孤求败可能与慕容龙城有关,正是得益于与大唐的交换情报。”
“否则,朕又岂能凭空算到,这位几乎已成传说的剑魔,会为了慕容家再次出世?”
“不过想一想,独孤求败作为鲜卑一族的最强者,与慕容龙城有所交际,实在再正常不过。”
朱胜说到这里,不由得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的感慨:
“想不到,偏居一隅的燕国,弹丸之地,竟能拥有三位武神级的存在。”
“尤其是那慕容垂,不仅武道通神,更是一位用兵如神的绝世帅才,堪称天生军神。”
他的语气中,甚至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慕容垂这样的绝世天才,若能为他大明所用,该是何等美事。
只可惜,慕容氏那复辟大燕的执念,已经深入骨髓,无可转圜。
“圣上,”
江玉燕似乎捕捉到了朱胜那一闪而过的情绪,眼中寒光微现,压低声音道。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让燕飞他们联手,一不做二不休,将……那独孤求败也……”
她并未直接说下去,但那双美眸中一闪而过的厉色,已将她未尽之语表达得清清楚楚。
朱胜闻言,却是淡然一笑,仿佛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提议,却又毫不动心。
他手腕稳稳一提,一尾鳞光闪闪的金鲤随之破水而出,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精准地落入了旁边的鱼篓中。
“独孤求败的剑道,已臻‘无剑胜有剑’之境,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其心唯剑,其意求败。”
朱胜的声音平静无波。
“面对他,即便取胜,也必是凶险万分。”
“我大明如今形势大好,没必要去承受诛杀独孤求败可能带来的、非必要的惨重损失。”
“让他知难而退,已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
“那接下来,我们要全力应对的,便只剩下大理了吧。”
江玉燕轻声说道。
“也不知道诸葛先生此次挂帅,征讨大理,能否像解决燕国一般顺利。”
“大理终究不比燕国。”
朱胜收回目光,语气中带着一丝比较的意味。
“当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都曾是宋国开国之主赵匡胤的手下败将。”
“然而,两人心性截然不同,对于日后的选择也不一样。”
“慕容龙城一生傲骨,从不服输,即便败于赵匡胤之手,亦能蛰伏隐忍,暗中积累数十年。”
“终在靖康之役抓住时机,几乎颠覆大宋,夺其半壁江山,其志坚韧,其谋深远。”
“反观段思平。”
朱胜摇了摇头。
“他早在当年争霸失败后,便已失了锐气,没了与中原豪强、与赵家争锋的勇气与信心。”
“只求偏安一隅,早早便率领部族逃至南蛮三十六洞,依托地利,建城称王,格局已定。”
“就这一点心气而言,他便远不如慕容龙城。”
“更别说,慕容家还出了慕容垂这么一个文武双全、堪称天生军神的子孙。”
“而大理段氏……”
说到这里,朱胜笑了笑。
“除了段思平本人,可还有第二个能撑起大局的人?”
“大理之底蕴,难望燕国之项背。”
听着朱胜条分缕析,江玉燕凝神思索许久。
此刻,她方才发现。
偌大一个大理国,除了开国老祖段思平这位武神,以及那位出身大理、位列五绝之一的“南僧”一灯大师拥有渡劫境的修为外。
竟真的再也找不出第三个能震慑一方的顶尖高手。
剩下的段氏子弟中,名声最着的段誉、段延庆之流,也不过是大宗师境界。
与拥有三位武神,且其中还有慕容垂这等帅才的燕国相比,大理的高端战力,确实显得单薄而断层。
“可是,”
江玉燕想起另一个变数。
“不是还有依附于大理的蛮山三十六洞吗?”
“据说那三十六洞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且他们似乎还掌握着什么神秘的底牌。”
听到江玉燕提及三十六洞,朱胜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是啊,三十六洞或许是个威胁。
但当他知道那位统合三十六洞的蛮王名叫“孟获”时,心中那份莫名的熟悉感,就让他对这股势力的威胁程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不用说,据探子回报,这位蛮王孟获的修为,至今也未突破渡劫境,仅止于大宗师巅峰。
不过,说到三十六洞,朱胜也并非全无顾忌。
他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转为一丝凝重。
“玉燕,朕让你暗中调查的,关于三十六洞世代守护的那件所谓‘神器’,可有眉目了?”
听到朱胜问起这个,江玉燕脸上掠过一丝挫败感,低声回道:
“启禀圣上,臣妾无能……关于那神器,我们的人几乎什么实质性的消息都没能查出来。”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警惕:
“此物被三十六洞视为最高机密,守护得异常严密。”
“除了历代洞主之首,也就是现在的蛮王孟获等极少数核心人物,外人根本无从得知其形制、威能,甚至连它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东西都一无所知。”
“我们安插的钉子,级别最高的,也接触不到这个层面的秘密。”
听了江玉燕的汇报,朱胜微微沉默下来。
钓台之上,只剩下微风拂过柳梢的沙沙声,以及池中鱼儿偶尔跃出水面的轻响。
就这样沉默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直到朱胜再次手腕一抖,又一条更为肥美的金鲤被钓出水面,在空中挣扎摆动,带起晶莹的水珠。
他看着落入鱼篓的金鲤,目光深沉,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朕旨意。”
朱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让拜月教主,还有……‘那位’先生,也动身前往南蛮,暗中策应。”
随即朱胜转过头,看向江玉燕,眼神锐利:
“这所谓的神器,终究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存在。”
“朕不希望,在平定大理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受控制的变数,更不希望我大明的将士,因此而承受不必要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