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祖,中兴大明

理振

首页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明世祖,中兴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太古剑尊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寒门枭龙 我的公公叫康熙 民国之谍影风云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我的谍战岁月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明世祖,中兴大明 理振 - 明世祖,中兴大明全文阅读 - 明世祖,中兴大明txt下载 - 明世祖,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章 锁敌退路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绝对不能让清廷跑回辽东,或者草原!”

朱由榔在案前,看着手中奏章,决然拍案道

宿迁城内,由于县衙实在残破,怎么也不可能让九五至尊下榻,虽然朱由榔并不在乎这个,但不代表随行营而来的其他大臣不在乎。

最终是在城南找到了两家盐商大院,将中间的隔墙打通以后,就加上园林,有个几亩地的规模,勉强够天子和部分御前亲卫入住。

至于院子的主人,那肯定巴不得,若非朝廷制度不可能要,否则这些漕运沿岸的盐商,恨不得直接把自家大院全都献给皇帝,这和平时收税锱铢必较不同,能让天子下榻于自己府苑,是何等荣耀?又是何等政治资本?

事后挂一个牌匾,日后无论这宿迁知县、淮安知府是何人,哪里不得给三分薄面?

靠近权力,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王夫之和一众随驾大臣,都住在大院外的街道两侧民房,大多也是从当地富户手中暂借,每日一早,随驾主要几个大臣都会跟着为首的王夫之入院,帮朱由榔打理奏章事务。

虽然朱由榔恢复了宰执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和威望放在这里,许多事情,哪怕不一定需要他的首肯,下面也必须要通知一声,至于军国大事,如果紧急,当然可以由宰执商议后决断,但事后也当征询天子意见。

李定国的奏章同样一式两份,一份报与就在宿迁前线后方的天子,一份交予内阁备案。

奏章中,李定国禀报了前线的具体形势,眼下明军的主要进攻和战略方向,以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预估和部分担忧。

其中一点,就是担心清廷“断尾求生”。

即相仿昔日撤入大漠的北元那般,在明军主力抵达北京之前,将政权基干和八旗户口,转移回辽东,或者与满洲相善的蒙古部落地区。

要知道,皇太极时期,带领后清击败林丹汗,统合蒙古,满清在蒙古诸部中,还是颇有威望的。

若是清军得此机会,撤入辽东或者漠南,很容易成为未来完成北伐后,重新稳固的大明,北方边防的巨大忧患。

毕竟这是有先例的,当年太祖朱元璋扫平江南后,命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大军势如破竹,结果在兵临元大都之前,元顺帝就十分果断的跑路,把几员大将丢在大都后,直接往上都(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润。

要说在这一点上,元顺帝还是要比崇祯识时务些,若是当初崇祯能有这份决断,跑路南京,南明后面很多幺蛾子都不至于有,至于丧土辱国,,你以为明朝三百年,为啥还要保留南京这个陪都,甚至连从六部到军队,都保留一个备份。

人家朱棣还是有远见的,以备不时之需。

事实也的确可以证明,如果元顺帝没有跑路,那么失去黄金家族嫡系名义后的蒙古各部,很可能在朱元璋北伐,把元廷一锅端了以后,陷入分裂,一蹶不振。

但元顺帝和一众宗室的成功出逃,则大大保留了元朝皇室对于蒙古的掌控力,让其社稷得以传承下来,甚至能够在岭北之战中大败明军,重新站稳脚跟,成为明朝北方难以平息的边患。

直至明中期,已经在多次内斗中逐渐分裂的蒙古诸部,都还能搞出土木堡,和达延汗中兴的回光返照。

后世也有同样的明证,如果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没有及时转移西南后方,而是在南京和鬼子玉石俱焚,哪能再撑这么久?早寄了。

同样的,清廷是有这样基础的,在入关之前,自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数十年时间中,满清在关外积累了不小威望,还有盛京这个经营多年的陪都,完全可以龟缩东北、草原,甚至这样的“北清”,其威胁程度比北元更盛!

北元手里不过是蒙古,而满清手中可是蒙古+东北,大概是鲜卑和高句丽的集合。

所以,朱由榔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清廷成功跑路!

这是放在眼前的巨大问题,毕竟此时明军三路兵锋,虽然都势如破竹,但距离北京还有数千里,鞭长莫及,清廷有足够的时间筹措准备。

这也是李定国心中最大的担忧,时人均将他与徐达相提并论,他可不愿意再步入徐达踩过的坑(徐达在岭北大战中大败)。

好在这个问题,北伐之前,明廷并非没有仔细思量过,当时也拿出了方案。

这便是光复骑军和光复海军目前已经做了的事情

光复海军从辽东登陆,威胁盛京,从而试图断绝清廷想退入辽东故地,重振声势的企图。

而光复骑军,则是尽量逼迫拉拢漠南蒙古诸部,孤立清廷在草原大漠上的势力范围。

可现在两方面都还没有阶段性进展,所以朱由榔心中也不免忧虑。

案下,是以王夫之为首的几位随驾大臣,内阁七部,每部都派了一员侍郎随驾,这不仅仅是陪同天子亲征的事情,明军兵锋每向前推进一步,也就意味着有大量府县重新归入明廷治下,所产生的众多政治、经济、民生问题,需要一个有力中枢来安排,南京太远,自然就得有人跟在皇帝身边。

“大家都说说吧,内阁那边的意见还没回复过来。”

吏部随行的大臣,是右侍郎扶纲,这个名字很霸气,姓氏也比较罕见,因为其人并非汉族,而是贵州布依族出身,但人家可不是什么土司官员,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崇祯七年二甲。历史上朱由榔遇害以后,就是他偷偷把永历遗骨带回贵州,安葬在都匀。

扶纲为人忠义刚直,在吏部岗位上颇为合适,直接出言道

“骑军不是已经突入山西了吗?让他们先别管山西清军,学王愬转入宣府,或可先抢占关隘,锁住虏酋北逃道路!”

朱由榔还没说话,一旁的王夫之就先赶忙打圆场了,这位扶大人虽然满腔热血,但未免不通兵事,说些话实在外行。

“扶侍郎所言不无道理,不过眼下怕是难行,之前王愬之所以能越过千里,潜入北直,一则清虏无备,二则轻骑简从,不过数百将士,易于掩人耳目。”

“若以骑军......恐怕才到宣府,北京方面就已经察觉了。”

扶纲闻言,自知又说傻话了,也就不再出声。

朱由榔倒是无所谓,又转头向其他人。

兵部右侍郎吴贞毓之前在原内阁辅臣吕大器手下干了不少年,对兵务比较通晓,略作思忖后,向朱由榔分析道

“陛下,眼下我三路兵锋虽盛,势如破竹不假,但要想把虏酋和其宗部留在关内,却恰恰不能寄期望于这三路兵锋,如此反而会让虏酋加快北逃。”

朱由榔闻言颔首,这才是中的之言,真要论快,难道当年徐达、常遇春不快吗?可就是因为徐达、常遇春来得太快、太猛,元顺帝才会立刻下定决心加速跑路。

吴贞毓接着道

“故而,想要堵住虏酋北逃,如今能寄以期望的,还是辽东的海军!”

“可盛京怕是没这么容易拿下吧?海军毕竟陆上实力有限。”

王夫之询问道

这话不假,自从郑成功从海上奇袭满清老窝以后,多尔衮好几次调了两黄旗部分兵力入辽东,加强盛京防守,海军实力有限,尤其在陆上,基本就是铁人军这一支比较可靠的战力,只能说和清军周旋,拿下盛京却是比较为难。

吴贞毓摇头解释道

“非是盛京,而是他处!”

朱由榔来了兴致

“哦?何处?”

吴贞毓向天子拱手一礼,而后看向一侧端立的内侍,朱由榔了然,吩咐对方取来辽东地图。

吴贞毓在较为粗略的辽东、北直区划地图上,指向一地

“锦州!”

众臣各有所思

“锦州......”

朱由榔看着这个地名,心中有些怪异。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赤心巡天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穿越第一件事,截胡秦淮茹! 全职灵尊 柯南:拒绝刑事部的男人 从我开始杀出武道长城 一人之下翻苍穹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随风漫步新书 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 忍界之开局永恒眼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这个符师竟然搞科研 谍影风云 通灵出马仙 盛世皇妃:娘娘今天又去破案了 三国:杨卓来了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最近更新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 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 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 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我是袁术袁公路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 强国,从清末开始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我乃边军一小卒 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 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明世祖,中兴大明 理振 - 明世祖,中兴大明txt下载 - 明世祖,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 明世祖,中兴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