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雅痞

首页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带着系统闯南洋 藏国 这太子,不做也罢!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雅痞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全文阅读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txt下载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2章 恢复科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其实通过这一次互相退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爱育黎拔力八达能够放开手脚折腾科举这件事,而答己的铁杆心腹铁木迭儿也由此重返朝堂。

但这样的结果明显不是那些蒙古和色目官员们想要的,他们之所以支持铁木迭儿再掌中书省,目的就是为了搞黄科举。

可如今的局面,也让他们意识到,科举这件事应该没人能够制止得了了,这其中不单单只有利益因素和政治因素,甚至还涉及到了国家根基的问题。

因为人如果在没有希望的时候,那其实是没有什么威胁的,因为他整个人是麻木的,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呗。

可当人有了希望之后,那么就没有人想死了,尤其是这个希望可能还会挽救他于水火之中,让他获得全新的生命之时,这时候谁要是掐灭掉这个希望,不论是谁都会跟你玩命的。

如今天下的儒生们就如同这个刚刚有了希望的人。

很多人可能不解,一帮臭书生,敢折腾就都砍了,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花来?当年秦始皇也没惯着他们呀,说焚书坑儒不就焚书坑儒了么,也没见哪个书生跳出来造反啊!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时代不同。

秦始皇所在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那是中华文化最井喷的一个时代,百家争鸣,争奇斗艳;儒家只是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支罢了,没了儒家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君不见商鞅以法家之术为大秦改革,从而造就了这一强国?

更何况秦始皇是什么人?那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谁能跟他比啊?

可自从汉武帝时期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切都变了。

儒家学说便逐渐成为了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流派,天下人想做官,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习儒学,其余流派逐渐沦为了儒生们口中的奇技淫巧,再也难登大雅之堂。

更何况,在古代,没钱的人是没法读书的,尤其是在元朝,北方的科举已经废弃了八十多年,即便是江南地区也已经停止了三十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还能坚持让孩子继续读书的,那可都是各地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普通老百姓在这个世道能活下去就算老天爷开恩了,更别说让孩子读书识字了。

若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没有昭告天下,说重开科举一事,可能天下的士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老老实实学习,然后由吏入仕,一辈子在官场的底层沉浮。

但如今爱育黎拔力八达已经把圣旨传遍了大江南北,就连街边光着屁股流鼻涕的三岁小孩都知道,皇帝要重开恩科了,此举无疑是给天下的士子们以希望。

一步登天的希望!

若是这个时候敢有人跳出来把这个希望掐灭了,那估计都不用皇帝开口,这群被断绝了希望的士子们恐怕都得亲自操刀上阵,把这个提建议的人大卸八块,更不要说那些眼巴巴地等着族中子弟光耀门楣的大家族了,你皇帝要是敢出尔反尔,这些世族联合在一起闹不好都敢造反!

所以,科举一事已经定局,根本无法更改。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可大多数的官员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我们为啥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把你铁木迭儿重新推上了中书省右丞相的宝座?难道是因为你脸上皱纹多?

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让你替我们出头,把威胁到我们利益的科举给搞黄了嘛。

但现在可好,你上位了之后连个屁都不放,科举一事也不能更改了,我们这群人还把皇帝得罪了。

合着坏人都让我们当了,你铁木迭儿捡了个大便宜。

铁木迭儿自然也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他也不想得罪这群人,因为他们可以说是自己能够在朝中立足的根本,自己之所以能够重返朝堂其实也属于是跟他们这些人的利益交换,人家推举自己上来,自己替他们解决科举这件损害他们利益的事。

可如今这个局面,自己基本就相当于收了钱没办事,这损害的可都是自己的口碑,长此以往,以后谁还敢找自己办事了?那不属于自断财路嘛!

一想到这里,铁木迭儿眼睛都绿了,如果不能贪污受贿,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然而你别说,在金钱的刺激之下,还真让铁木迭儿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

既然科举这件事已成定局,那么在科举选出来的人上面,是否能做一下文章呢?

当他把这个提议说给自己一系的官员们听了之后,所有人的眼睛瞬间都亮了。

这招釜底抽薪用得妙呀!

说干就干!

在铁木迭儿的启发下,中书省很快便出台了一版科举应试方案。

这个方案是这样的,将所有的考生设置为四类,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平均分配,每类人的上榜名额都是一样的,并且将天下的考区都规划好具体录取人数。

可能我介绍的不够详细,大家或许一头雾水,我这里便以即将举办的第一次乡试为例。

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大元帝国第一次乡试在全国同时举行,一共录取了三百人。

在这三百人里,蒙古、色目、汉人以及南人各占75个名额。

那么这些名额又是怎么分配的呢?

当时的考区共分为17个考区,涵盖了直隶四省部(大都、上都、真定、东平),河东、山东两宣慰司,以及11个行省(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岭北、江浙、江西、湖广、四川、云南、征东)。

在这17个考区里,蒙古人和色目人是每一个考区都有录取名额的,汉人则是在除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外的其余14个考区有录取名额;至于南人,则只有在江浙、江西、湖广、河南四省有录取名额,其余诸省一概不招收南人考生。

除此之外,双方的卷子也大有不同,汉人与南人的试卷要远比蒙古及色目人的试卷难,而且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的,一旦中选者,还可加一等注授(就是封官的时候多一个级别,比如汉人中试者为正八品,答汉人试卷中选的蒙古人则为从七品)。

不仅如此,这个方案还提出,在最终的中选发榜之时,南人、汉人为一榜,蒙古、色目人为一榜,也就相当于此次科举会同时诞生两个状元,即一个蒙古状元,一个汉人状元,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个方案通过了,那么将大大削弱汉人在朝中的势力,极大地保障了蒙古和色目人的统治地位。

要知道,虽然自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以来,就提倡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学习各种知识,但其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蒙古人的统治,并不是让他们按照汉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即便是后代之中出现了忽必烈和真金这种比较崇尚儒学的领导人,但他们的学识水平照比于汉人,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现在这种不按能力按出身的选拔方式,无疑是保护了在学识方面处于绝对下风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而那些精通儒学的南人士子们,就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读书人中去争夺那区区的75个入选名额。

更何况,这75个名额,只不过是通过乡试罢了,后面还有会试和御试,最终能够一步登天的,恐怕也只有寥寥数人罢了,这与宋朝当初的中举数量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阳谋,却偏偏让身为皇帝的爱育黎拔力八达难做了。

面对着这样一封奏折,你批还是不批?

如果你批了,那么你大张旗鼓搞出来的科举就变成了形式大于实际意义的表面功夫,权力依然还是集中在蒙古和色目人手里,朝堂之中虽然给汉人和南人让出了一定的份额,但几乎很难对这些老牌官僚体系产生冲击,你想改变朝堂现状的愿望也就化作了泡影,灰飞烟灭。

可如果你不批,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曾经支持你上位,成为你执掌皇权之根基的蒙古权贵们会怎么想你?他们会认为你这是过河拆桥,利用完他们登基之后就开始带着外人来排挤他们,所以他们就会跟你离心离德,可能某些极端分子还会因为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而起兵造反,而一旦失去了他们的支持,不仅会影响到朝政的正常运转,甚至还会影响到国之根本,这对于整个大元帝国来说都是一件不可挽回的损失。

怎么办?

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很苦恼,他本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如果没有反对的声音,可能他会很顺利地将一件事情进行到底。

可一旦出现分歧,他就会陷入选择困难的状态中。

作为他的老师,李孟自然知道他的脾性,但此刻的李孟却并不准备向以前一样给他提出建议,反而是静静地等待着爱育黎拔力八达自己做出决定。

或许,在李孟的心里早就猜到了爱育黎拔力八达的选择,只是他不愿意再掺和到朝堂争斗中罢了。

而现实似乎也同李孟预料的那般,在经过了万般纠结之后,爱育黎拔力八达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准奏!

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心里是这么想的。

大元帝国,毕竟还是蒙古人的天下,只要科举这件事能够重新召开,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至于后续的问题,还可以慢慢来嘛,毕竟自己还不到三十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和这些守旧派贵族们去斗智斗勇,无论如何,先迈出第一步最重要。

事实证明,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想法是对的,在他做出了这番略显退让的举动后,以铁木迭儿为首的蒙古和色目官员们果然老实了不少,对于一些政令的推行也不再从中作梗,朝中之前那股紧张对峙的气氛也由此变淡了一些。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大元帝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大元帝国第一次乡试在全国同时举行,一共录取了三百人。

十二月,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会试,爱育黎拔力八达觉得应该提拔一个有名望的汉人上来撑场子,于是又请李孟出山,复任中书平章政事,同时担任知贡举(主试者的意思),主要负责主持第二年的会试和御试。

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的儒生齐聚大都,开始了第二轮的会试,并成功选出一百名优胜者参加殿试(也称御试或廷试)。

农历三月初七,由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李孟担任监试官的殿试在皇宫内正式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五十六人被录取为大元帝国的第一期进士。

其中,蒙古人护都答儿为蒙古榜状元;汉人张起岩为汉榜状元,二人同被授予集贤院修撰(从六品)。

除此二人之外,第二名的榜眼和第三名的探花以及二甲众人皆被授予正七品的官职;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次科举的含金量实在太高,很多优秀的士子们都落榜了,所以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愿意放任这些人重新回乡,遂在封赏之时将会试落榜的学子们也一并封赏,按照学识高低分别恩赐为教授、学正、山长等学官,负责教诲天下士子们,为儒学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ps:教授,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教育和考试有关的事情,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品级为正九品,俸禄为每月钞25贯,粮5石;学正,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执掌学规、考校训导,性质有点像学校里的教导主任,除太史院学正和司天监学正为从九品外,其余各地学正大多不入流,俸禄为每月钞15贯,粮3石;山长,元代时在各州、路、府都设置了书院,院长便被称为山长,相当于现在的学校校长,品级与俸禄和学正基本相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嫡嫁千金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剑帝 大奉打更人 猎艳江湖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男欢女爱 邻家雪姨 魔艳武林后宫传 艳海风波 我不是戏神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末世:让你屯物资,没让你屯女神 花都太子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谍云重重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谍影:命令与征服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锦衣谍影 大明风流 迷踪谍影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我的公公叫康熙 
最近更新带着美女闯三国 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唐:九五至尊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 穿越原异界寻仙 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 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大宋风云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 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重铸汉骨 隋末唐初之秦琼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雅痞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txt下载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最新章节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