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使者各个手中都拿着一条长长的铁链,铁链的底部连着一个铁帽子的东西。
而那铁帽子,在不停地旋转着。
那铁帽子到底是何意
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或者说是武器,扶桑武士都不敢大意。
只是黑衣使者迟迟不出手,扶桑武士们心中的疑虑更甚,心情也更加地慌乱。
他们时常听扶桑岛主说:天源国和云顶国地大物博,武学多样,就连武器也多达上百种。
暗器种类更甚,甚至数不胜数。
瞧黑衣使者手中的东西,扶桑武士断定,那铁帽子或许是种武器,而且是杀人的武器!
又有可能该武器,类似于流星锤。
所谓流星锤,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或铁链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
“警戒!小心应付!”扶桑武士喊道。
扶桑武士,他们两两背靠背,都拨出刀刃,前后机警。
看着这些训练有素的扶桑武士,要是真的凭借功夫跟那些扶桑武士硬碰硬,无相神宗的黑衣使者真的不是对手。
宗主和月农早在制定计划之时就已经想好,要用机关术把这些扶桑武士消灭殆尽,以减少无相神宗黑衣使者的伤亡。
相比苍穹山,斜月山庄就显得非常小,也容易设置机关,可以用机关集中杀死更多的入侵者。
双方对峙着,谁都不敢先动手。
附近一片寂静,静得连他们的喘气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无休止的等待,是最容易耗尽人的精气神的。
黑衣使者也不惧怕,他们手中都拿着月农给的机关法宝,且他们站在制高点,占据了先机。
就这样,僵持了许久,扶桑武士双手握刀,他们的掌心内都冒出了汗,他们的内心也出现了些许的波动。
毕竟,谁先动手,谁也不确定。
这种没有目的的等待,就是更是磨人的,也容易消磨人的耐心。增加人的浮躁之感,乱了心智,甚至影响手中刀的出招速度!
要讲消耗,就看谁耗得过谁了!
黑衣使者站在屋顶处,几乎团团围住那些扶桑武士,就像虎豹紧盯着猎物一般。
“怎么办他们不动手,我们就这样耗着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统领,他还在那边等着我们呢!”
看屋顶上黑衣使者的人数,和扶桑武士这边的人数差不多。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还未相互厮杀相博,怎可知道鹿死谁手!
“听我号令,我们一块动手。”
一个扶桑武士,他比了几个不知名的手势,其他的扶桑武士不停地点头。
这是他们之间作战,惯用的手势暗语!
两两相靠的扶桑武士分开了,他们一人单膝跪地,双手碰着刀,横置在自己的面前。
另一名扶桑武士,飞身而起,一脚脚尖触碰刀刃,飞身而上,手执刀刃砍向屋顶的黑衣使者。
多名扶桑武士,复制同样的动作,他们的目的是要拿下屋顶的黑衣使者,换做他们的人占据制高点,取得胜利的先机。
然后,屋顶的黑衣使者并不惧怕,他们各个嘴角洋溢着诡异的笑意。
黑衣使者左手执着铁链,右手拿着铁帽子,甩手而出。
那些铁帽子,都齐齐飞向了扶桑武士头颅的方向。
那些飞身而上的扶桑武士,人还未至屋顶,他们的头都被铁帽子罩住了。
帽子罩住扶桑武士的头颅之时,帽缘处立即放下细细的链子,带着倒刺紧紧勾住他们的脖颈之处。
确切地说,是那些倒刺已经扎进了扶桑武士脖颈的肌肤深处,无法脱离。
因为扶桑武士,从来都没有见过此东西,根本不知道那铁帽子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只是猜测,可能是某种有杀伤力的武器。
他们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情况,都不知所措了,连手中的刀,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还不等扶桑武士反应过来,黑衣使者他们齐齐左手拉动手中的铁链,那铁帽子就快速地旋转。
很快,一颗颗头颅都留在了铁帽子处。
头首分离,一具具失去头颅的尸体,从高处跌落了下来。尸首的周围,还不断有血流出。
那些飞身而上的扶桑武士,来不及发出一声声响,就此丧命了!
底下的扶桑武士,他们都看呆了,他们不知道黑衣使者的手中到底是何物
仅凭借一顶破铁帽子就要人的性命,而且还是那么地快,就那么一瞬间。
那扶桑武士,自幼每日起早贪黑地练习武艺,十多年的汗水就这么地白流了吗
他们空有一身的武艺,就连一顶破铁帽子也比不上吗
这对扶桑武士,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在那些还活着的扶桑武士僵化的一瞬间,屋顶的黑衣使者又拿出了别在他们身后的另一顶铁帽子。
黑衣使者,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发出手中的铁帽子,丝毫不给扶桑武士任何反应的机会。
眨几下眼的功夫,又有十多名的扶桑武士的头颅被摘下了!
斜月山庄的东部和西部,黑衣使者都使用同样的武器,它就是血滴子。
利用铁帽子上的机关,紧扣敌人的脖颈,再拉动铁帽子顶端的铁链,以达到旋转的目的,从而摘下敌人的头颅。
在取得敌人头颅的瞬间,在尸首分离的瞬间,那敌人的血液会流出,甚至滴落。
这件武器,从而得名“血滴子”!
这“血滴子”,并不是月农发明的,他也是从古书籍中的描述而得知。
月农,他也是偶然间得到此古书,得以所知这世间竟然有这种东西的存在。
最早的“血滴子”,按古书籍中记载,主要用于暗杀,百里之外能轻易取人的首级。
这个说法,实在是夸张,但也没有人能够考证了。
因为没有人,真正见过最早的“血滴子”!
古书籍中记载的“血滴子”,它外观的描述:形浑圆似球,中藏快刀,刀之旁有机关如弹簧式。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
因为“血滴子”杀人过于残忍,可以说是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