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174.百万钱财(4k)
······
曹利用虽然胆子大,但是他也真的不敢给辽国送一百万啊,那可是会被后世千万人唾骂的!
但是谁知道赵恒竟然不假思索的就回答曹利用道:
“如果到万不得已,百万亦可!”
还好赵恒说这句话的时候柯政他们已经没有在旁边了,不然的话赵恒还不知道自己会被这些大臣们怎么骂呢。
不过即便是这样子,在曹利用出城去之前,还是在南城门被柯政拦了下来。
“曹殿正,你这是准备到哪里去啊?”
柯政看着大步流星的曹利用,然后一脸严肃的说道。
这次要不是自己安插在赵恒身边的内侍把消息告诉自己,还真的被赵恒给偷鸡了。
曹利用虽然说得到了赵恒的信任可以代表大宋和辽国商谈和议一事,但是他说到底还是一个殿直而已,面对着柯政的逼问,曹利用还是一五一十的把事情告诉了柯政,包括赵恒所说的底线百万。
柯政听到曹利用这么说之后,心中对于赵恒的不满又是加深了一点,不过那时官家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够转而对曹利用说道:
“我不管官家是怎么和你说的,在我这里,皇上虽然有百万,但是这次一旦超过了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曹利用连忙飞快的点着脑袋,对于柯政的话他可不敢不听。
······
而在曹利用和辽国等人拉扯谈判的时候,萧恕也没有闲着。
虽然说萧恕并没有把侦查重点放到澶州前线来,但是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光都放在了澶州,所以这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马有消息传到外界去,萧恕倒是也听说了不少。
由于萧太后等人把大部分的辽军精锐都抽调到了前线去,现在应州和寰州的守备都应该十分的空虚才是,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做点什么,萧恕都感觉有些对不起赵恒替自己吸引的火力。
“这一次的任务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有一点难,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克服困难,争取干净利索的拿下对方,好好的给外界展示一下咱们的力量!”
萧恕对着站在自己身前的陈平和李继隆说道,这一次他决定兵发应州和寰州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他不甘心窝在这里做一个山大王一样的人,从现在开始他要让自己的势力向外扩张。
而眼下就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那就是应州和寰州,只要再次拿下这两个城池,那么燕云十六州超过五分之一的版图都将属于自己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
对于陈平和李继隆来说,这也是他们当上了战斗团的团长之后迎来的第一次实战,尤其是李继隆,作为一个后来者,他觉得自己能够从四个人里面抢到这个机会非常的不容易,还是要多亏了萧恕的信任。
毕竟这是萧恕手里的部队改制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如果能够发挥亮眼的话那么肯定会得到萧恕的青睐。
而没有被选上的一团二团团长陈东和胡瀚自然也是十分的不满意,要知道他们才是最早跟着萧恕的那一批老人,凭什么这种机会竟然会落到新来的李继隆的脑袋上面,这才是让他们两个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所以说他们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自然就第一时间的去找了萧恕,倒也不是说他们想要质疑萧恕的决定,而说他们也想要一个这样证明自己的机会。
得知了陈东和胡瀚的来意的萧恕对于他们两个的这个行为倒是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在他看来他们四个人虽然是同一个级别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才需要竞争,有竞争才能够有进步。
“你们两个啊不要着急,燕云十六州还有这么多城池,还怕没有你们的机会吗?”
萧恕看着面前的两个人淡淡的说道。
他对于宋朝的城池还没有想法,至少现在是还没有的。
主要是燕云十六州的城池都是辽军驻扎,对于这些外族人他萧恕可不会心慈手软。
而得到了萧恕的保证之后,陈东河胡瀚两人也是心满意足的回去操练兵马了,争取在下一次的战斗里面力压其他三个人。
······
曹利用领着赵恒的命令和柯政的暗中指示记载辽营里面待了三天的时间,才最终达成了协议。
其中: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赵恒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之外,还有的无非就是岁币的问题了。
双方的心里面都藏着各自的小九九,辽国求和心切,再加上前面已经拿了很多银绢,因此在岁币的问题上也不敢狮子大开口。
而曹利用更是带着柯政的军令状来的,如果超过了三十万的话,恐怕回去之后不仅他的人头保不住,甚至他家人也会有危险。
而曹利用也是“很有底线”,直接按照三十万银绢的数字和辽朝达成了约定,还自觉十分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就兴冲冲的带着这个议和书回去交旨了。
而当曹利用回到澶州南城请见赵恒的时候,对方刚好在吃饭,于是他就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而守在门口的侍者就悄悄的问了一下曹利用到底许给了辽国多少银两。
而曹利用这个时候也没有说话,而是非常装逼的伸出三个手指头放在额头上。
本来曹利用的这个意思是三十万两,但是谁知道侍者还以为是三百万两,当下也顾不得赵恒还在里面吃饭,就赶紧进去汇报了。
赵恒从侍者的口中得知了“三百万两”这个条件后也是大为震惊,连连惊呼:“太多了!太多了!”
“快!把曹利用给我叫进来!”
赵恒对于这个消息信以为真,连吃到一半的饭都没有胃口了,连忙叫内侍去把候在门口的曹利用给叫进来。
他倒是要好好的质问一番曹利用,明明自己交代他的底线是一百万,为什么他会给自己整出一个三百万!
等到曹利用进来之后,赵恒也是毫不留情的直接破口大骂:
“你怎么回事,我不是跟你说的是一百万吗,你为什么给我搞出了一个三百万!”
曹利用刚开始听到赵恒的骂声整个人直接就懵掉了,但是后来他马上就听明白了赵恒的意思,原来不知道为什么他误会了,吓得他赶紧战战兢兢的回答赵恒说道:“三十万两!”
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
而赵恒在这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面心情就好像是坐了一趟最刺激的过山车一样,是那个跌宕起伏啊。
而就在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赵恒竟然觉得曹利用此次行为非常的成功,随后就重重的奖赏了曹利用。
而曹利用直接被赵恒突如其来的奖赏给搞懵掉了,但是马上就跪在地上感谢隆恩了。
在曹利用的心里他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活下去,所以不得不听从柯政的话。
但是赵恒不知道啊!
在赵恒的角度看过去,曹利用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完成了自己交代的任务,为自己剩下了七十万银钱的大功臣。
没错,赵恒其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是为了这一次的和议真的要掏出一百万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
虽然说以一个团的兵力,也就一千来人去攻打一个辽军的城池看起来有一些天方夜谭,但是在萧恕武器装备的的支持下,这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还是一边倒的偏向了萧恕这一边。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很多的辽军精锐都被抽调去了前线,现在还在宋国境内没有返回呢,所以这就给了萧恕他们一个可趁之机。
就像是距离朔州城最近的应州和寰州此刻城内的守军也堪堪不过一万多人。
一万多人看起来很多很吓人的样子,但是其实也就那样,无非就是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至少要杀十个人而已。
更何况这些守军的武器压根不能对全副武装的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以在城门被轰出来一个大洞之后,接下来战斗团的人直接就开着猛士冲了进去。
而接下来的战斗也是让应州和寰州的守军明白了为什么朔州会悄无声息的就失守了。
大概两个时辰之后,李继隆站在应州城的城楼上面看着下面的众人,总算是没有浪费这次表现的机会。
而之所有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主要还是都用来清理里面残余的辽军了,不然的话半个时辰就足够把应州推平了。
陈平那边的战况跟李继隆这边也差不多,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寰州城里面的百姓居然也参与了守城,所以给陈平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这还是因为萧恕交代过,他们部队的铁律就是不准伤害平民百姓,不能拿平民百姓的任何东西。
不过当这些寰州城里面的居民拿起武器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他们不再是平民,而是辽军了,所以陈平没有一丝心慈手软,直接全部干掉。
这就给三团清理寰州城带来了不少的阻碍,不过稳步推进以最小的损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三团就比李继隆的四团晚了两个时辰。
······
所以当陈平整顿完寰州城的事务回到中华城向萧恕汇报的时候,就看到了李继隆已经在这里了。
并且看他们面前的茶叶和瓜子壳,估计他们两个在这里已经不短的时间了。
“李将军雄风不减当年啊,能够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拿下应州,佩服!”
陈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丝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了,认为自己在和李继隆的这场较量中败下阵来,所以脸色一时有一些绷不住。
反倒是李继隆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喝茶,一点儿得意的表情也没有。
看到李继隆这么稳重,陈平心中就算是有再多的话那也说不出来了。
“好了陈平,你也没有慢到哪里去,坐下喝口茶吧。”
萧恕听到陈平这么说,他也是明白这四个团长之间的竞争,因为这正是他想看到的,但是他也不希望因为这种小事从而让他们之间生出嫌隙来。
“听说这次陈团长的手底下折损了好几个兄弟?”
李继隆不愧是宋朝老将了,虽然自己人早早的就坐在了萧恕这里,但是对于陈平的事情却依然十分的清楚。
而陈平被李继隆这么一说,自然是觉得脸上挂不住,但是他又没办法反驳,因此只能向萧恕承认了这件事情:
“公子,这次的事情是我没有办好,我接受惩罚!”
因为李继隆结束的比陈平早,所以他早就知道了李继隆指挥的这一次战斗中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死。
当然,这毕竟是真刀真枪的战斗,因此有人受伤是一件没有办好避免的事情,不过李继隆的四团中一个牺牲的都没有,只有十来个人受了不同程度的轻伤,所以可以说他是毫不费力的就轻松攻克了应州。
而反观陈平这一边,除了同样的十来二十个人轻重伤之外,竟然还有三个人直接死亡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陈平,他指挥的其实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但是谁知道在扫街的过程中竟然会遭到当地百姓的反抗,而这次牺牲的三个人都是因为反应不及所以遭到了这些百姓的暗算。
在陈平把失去的经过都详细的告诉了萧恕之后,萧恕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能怪他,只能说这些百姓还是太猥琐了。
“这样,对于牺牲在这次战斗中的士兵,除了一次性发给他们的抚恤金之外,每个月再给他们家发一贯钱。”
萧恕思考了之后还是决定要这么做。毕竟能够来参军的都是青壮年,而这样的人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失去了顶梁柱之后他们家里的情况肯定会急转而下的,所以说萧恕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做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