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172.连锁反应(4k)
······
虽然说因为人数的暴增导致萧恕手中的武器第一次出现了空缺,不过这也影响不到萧恕手中的战斗力。
在他搞到足够多的武器之前,现在所有的自动步枪全部被集中到了四个战斗团里面来,至于两个警卫局的人目前用冷兵器还能够应对,实在不行的话只需要想战斗团的人申请支援还是挺方便的。
而这并不是萧恕不想要给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每人都搞一支枪,而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美要把枪都送给司机,反正现在黑市上面的武器价格都翻了好几番。
如果是之前的萧恕可能并不会在乎那么一点儿差价,但是现在的话萧恕可不敢放出这种豪言壮语了,要知道除了手底下的这些军队要他养之外,还有两个城市里面的数万百姓指望着他吃饭呢。
本来萧恕计划的是打下朔州城之后,可以用朔州城里面的储备粮食来应急的,但是谁知道那个耶律遂正老头不知道搞什么东西,诺大的一个城池里面竟然连一点多余的粮食都没有。
也就是说萧恕他们本来甚至都不用冒险去攻城的,只要把朔州城围上个五六天,里面的人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而跑出来的,到时候朔州城不攻自破。
但是老天并没有给萧恕再来一次的机会,因此萧恕也只能够利用两个世界的物价差别来换购到了大量的粮食。
······
“公子,你说赵恒真的会应战吗?”
一号楼中,王星就这个问题和萧恕展开了讨论,他觉得赵恒会应战是肯定的,毕竟是堂堂的一国之君,不至于连这点儿勇气都没有。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你有勇气就可以的,四十万辽军啊,虽然没有说四十万都是辽军精锐铁骑,但是那也不是宋军可以比拟的。
虽然说赵恒光是禁军就拥有四十三万之数,这些可都是宋朝的主力野战部队了,但是这些人究竟能不能敌得过辽军,实在是没有一点儿自信心。
虽然说在北宋刚建立时期的禁军,确实骁勇善战,为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那个时候的禁军才不到二十万人,发展到现在赵恒时期的四十多万人,足足翻了一倍多,但是其实战斗力却并没有增加多少。
宋朝军队分为了禁军、厢军、乡军和番军。乡军虽然是宋朝各地的地方武装,但是并不是正规军,因为乡军的指挥权是在地方的,因此战斗力并不强。
而番军的战斗力虽然比较强,但是番军都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比如党项骑兵、吐蕃骑兵等等,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唯有厢军,虽然驻扎在各个地方承担警戒巡逻和后勤运输等任务,但是起码论起战斗力来比厢军和番军强上了许多,里面的精锐更是直接调入到了禁军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厢军的指挥权是直接归赵恒调动的,地方的地方官无权调动厢军。
“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是很快就能够揭晓了吗?”
萧恕老神在在的在那里喝茶,对于这件事情的结果好像是一点儿也不在意的样子,因为对于历史还算是了解一点点的他知道,如果这一块的历史没有因为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的话,那么这场战斗还是无法避免的。
“好,公子那我换个问法,您觉得这一次的较量中,赵恒和萧太后究竟谁会占上风?”
随着辽军动作进一步的加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情报泄露了出来,侦察连的人已经打探到了这一次是辽国的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当作借口,亲自率领大军深入宋境。
按照自己通知赵恒的时间节点,这个时候想必大宋的大军也已经在路上了吧。
虽然说萧恕不知道这一次领军的将领会是谁,本来如果李继隆还在的话,他倒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但是可惜现在李继隆已经成为了他手底下的一个战斗团的团长了。
至于其他三个战斗团的团长,则分别有胡瀚、陈平和陈东三人担任。
除了刚来的李继隆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原先护卫团的老人了。
在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胡瀚三人其实内心是有一点儿不平衡的,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混成的团长,这个李继隆一来就直接到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了。
但是后来经过萧恕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教育之后,三人也明白了是自己的心思狭隘了。
“谁占上风重要吗?两方交战就不会有真正的赢家,相反咱们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萧恕这才说出了他内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他其实不在乎大宋和辽国究竟谁能赢,反正到时候他会出手!
到了那个时候一旦大宋露出了弱势,那么不仅是辽国,萧恕也说不定会忍不住狠狠的咬一大口肉下来。
······
辽军进入到了大宋的境内一路好像进入了无人之地一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安肃、保州、望都。
辽朝名将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一路就来到了定州城下。
当前驻守定州的人是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要不是收到了后面的支援已经在路上了的消息,他都准备弃城而逃了。
但是其实凭借着定州的地理位置,除非是辽军不顾后果,不然的话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拿下定州的,所以一时之间宋军竟然抵抗住了辽军的攻势。
不过这也是因为萧太后和耶律隆绪不想让他们手底下的精兵这样不值当的死在这样的攻城战里面。
另一边,由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后来改名成杨延昭)率领的大宋八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了前线,两军出现了短暂对峙的局面。
虽然说当初杨延朗在紧急朝会上上疏“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的意见没有被赵恒采纳,但是最后这个任务还是交到了他们杨家将的头上来。
这是因为杨嗣和杨延朗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是柯政他们倚重的将领。
······
在辽宋两军出现对峙的局面之时,辽军中就有人趁机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务实的人,更何况这一路下来辽军已经已经在大宋境内洗劫到了数量可观的粮草和金银,所以说就算这个时候撤退也是不亏的。
更何况此刻辽军差不多是举全国之力来南下了,萧太后担心自己会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因此便决定提出和约。
正是因为这个情况,所以定州城竟然在大战的中心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宁静。
但是随着赵恒的命令传过来,这个宁静马上就要被打破了。
“我去他马德里!”
王继忠在收到赵恒的命令之后,当着手下的面就开始破口大骂。
无他,就是因为赵恒拒绝了萧太后的和约请求,而最直接就就是导致了定州之战直接爆发了。
当然,王继忠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傻子,会傻傻的把赵恒拒绝和约的这个消息告诉辽军,然后等对方反过来打自己。
在大骂了几句发泄了自己内心的愤怒之后,王继忠就马上冷静了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起城防事务来。
当天晚上,定州城的城门竟然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伙儿全副武装的轻卒兵,他们按照王继忠的安排,将会在今天深夜偷袭辽军大军,目标就是对方的粮草。
只要能够烧毁辽军的粮草,那么没有了粮食的辽军也就只能够乖乖的退军了。
至于说辽军会不会因此而不惜一切代价攻城的话,王继忠其实是不害怕的。要是辽军真的有这个勇气的话,早在五天之前就已经开始进攻了,而不是说提出了和约的想法。
这个怪不得王继忠如此的大胆,主要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否则一旦正面开战的话,他认为大宋怕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这还是在面对着仅仅不到十万辽军的情况下。
虽然说这场大战是四十万辽军对上八十万宋军,但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围绕着定州的。
所以说目前定州城外面的辽军也仅仅只有萧太后指挥的十万兵马,至于其他的这是由萧挞凛、萧观音奴几人带领着在其他战线上面突进。
······
王继忠的想象非常的美好,但是现实却是异常的残酷。
当这队宋军接近了辽军的大营,却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人在把守,以至于为首的将领还窃喜了一下,难道这帮辽人还在期待着能够议和吗?
但是当他们所有人踏入辽军大营的那一刻,数不清的人直接从阴影的地方走出来,然后就是一阵齐射。
虽然宋军有一些防备,但是哪里想到过这样的景象,一阵箭雨过后就至少倒下了一半的人。
“冲过去,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把火放起来!”
为首的将领没办法,只能够不计一切后果的朝着辽军的粮仓冲过去,今天晚上只要这把火烧起来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并且只要这把火烧起来的话,他们这些人说不定还有活着回去的希望,因为王继忠跟他们约定好的暗号就是看到火光就会有宋军出来接应他们。
所以这个时候这些人这么拼命的朝粮仓冲过去也是为了自己能够活下来。
但是双方的人数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这些宋军拼光了所有的人之后,竟然连辽军的包围圈都没有冲出去哪怕是一步,所以就更不要说是冲到粮仓那边去放火了。
“将军,怎么办,咱们要去救吗?”
那些宋军以为只有点起火来王继忠才能够看到他们,其实不然,在定州城的城楼上面,王继忠早就把这一切看的清楚了。
王继忠听到身边的偏将这么问道,心里没有一丝波澜的说道:
“救?怎么救?你去救吗?”
仅仅是三个问号,就直接把一旁的偏将给怼的哑口无言,他能够做到这个位置自然也不是什么傻子,现在去救人的话不就是明摆着是去送死吗?
看到自己身边的偏将不再说这种糊涂的话之后,王继忠倒是也没有继续再说,而是吩咐好他们时刻盯住辽军的动向,而他自己则是走了。
······
王继忠也不是回去睡觉,现在这个辽军随时都能够把刀架到他脖子上面来的情况他哪里还能够睡得着啊,他是直接到了宋军的大营里面,见到了杨延朗。
“杨将军,您看眼下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王继忠也是没有办法了,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武将出身,所以面对这些带兵打仗的事情他还是有一种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当然,如果面对的是一群普通的贼寇或者是叛军乱军的时候,王继忠或许不会被乱了心境,但是要知道现在面对着可是十万辽军精锐,你让他去拿头打吗?所以这个时候来求助杨延朗这个武将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王观察使请放心,虽然辽军兵力多于我们,但是我们依托城墙的话坚守还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等到其他人支援过来,到时候这些辽军自然会退去。”
杨延朗虽然想出城去和这些辽军决一死战,但是他也就是在脑子里面想想,毕竟他的手底下这一次才五万兵马,这还是加上了定州城内原本的守军。
而辽军的兵力可是两倍于自己,只要能够坚守下来就是胜利了,到时候杨嗣他们处理完祁州和顺安的辽军之后,自然会返过来救自己的。
在杨延朗的设想里面,自己这一仗可能会打的很艰难,但是只少把定州守下来是问题不大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辽军的反扑来的如此之快。
虽然说杨延朗早就已经做好了安排,但是面对着辽军的进攻并没有坚持多少时间,很快定州的城门就被辽军攻破了,战斗由攻坚战转变为了定州城内的巷战。
但是论起巷战来这些宋军步卒又哪里是辽军骑兵的对手,很快就被杀的丢盔弃甲了,就连王继忠都直接被辽军给生擒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