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首页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嫡嫁千金 嫁反派 都拜师女主?那我只好独享女魔帝 逆天剑帝 神印王座 我,签到万年,被美女徒弟曝光了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玄幻:无双皇子,征战诸天! 绝世女帝:没人敢要,我扛她回家 神剑无敌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周易大发现》(二十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三:发现了《周易》哲学

第一章:《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

第三节:对原创《周易》一书里一些文章内容分析,更好的说明《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

一、原创《周易》第一篇文章内容

(原文)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注:此篇里符号是个上下排列的六联体)

(译文)

“一 、(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还不到升腾的时机,不可随意妄动。龙崭露了头角,有利造就伟大人物。君子终日努力不懈地进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这样去做,不断地磨练自己,就没有害咎。龙能升腾起来,又能潜回渊里,没有害咎。龙升腾到天空上,有利于造就伟大的人物。龙飞升到过高之处,将有悔恨。出现了群龙,都不争当首领,才是天下太平的景象。”

(解说)

《乾》是《周易》里的第一篇文章,从内容来看,是讲述君子之道。即君子为政之道。《周易》里的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即西周后期的诸侯,大夫,即统治者)。西周时期的“君子”,是个身份概念,即政治概念,是不同于后封建社会里的 “君子”概念。后封建时期里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即符合封建帝王社会里道德标准的人,都可配称君子。后封建社会里的“君子”是个道德概念。

《周易》第一篇文章,原创是没有篇名,到《周易》出现后,人们才把文章里第一个字,抽出做为文章名称。考古上发现的帛书今本《周易》第一篇名为“健”,因通行本《易传》里的《大象传》也是做“健”注释的,故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那么,《左传》一书里引用春秋《周易》内容出现的说法是“乾”,如何解释呢?如《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左传》一书虽早于帛书今本《周易》,却记载的《周易》第一为《乾》名,这是因《左传》到西汉为“经”书,在经学上是进行统一审定、校正的,传世《左传》里才有这种名称。故原创《周易》第一篇文里第一字,无论是\"健\"与“乾”,只是《周易》成书后,人们把文章首字或两字抽出做为篇名,《周易》一书才有了六十四名称。

我们已知六十四画符号是早于原创《周易》一书之前的商代就已出现了。六十四画符号不是《周易》一书里原创。原创《周易》时期的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衍生出八卦卦学内容。即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演变成蓍筮工具。原创《周易》一书所用六十四画符号,只是一种当做序数符号而已。如原创《周易》第一里的符号“ ”,应看做序号一,或第一而已。那么《周易》里的名称是否与《周易》一书同时产生的?一些学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是后人根据内容抽出来的。名称是后来加上去的,认为古人写文章一般是没有篇名的,如《论语》、《庄子》等书。笔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周易》每篇中的“画符号”后面跟着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名称。后人把那第一个字(或两个字)另抽出来当篇名,也是对的。如这第一篇《乾》,就是《周易》第一篇名称。但后人称为“乾卦”,这是《周易》被巫史篡改成卦爻结构形式的缘故。现在我们应改正其称法,应称《周易》“乾篇”或“乾文”,而不能称其“卦”。称卦是巫史把《周易》改变成卦爻形式后的称法。人们习惯称《周易》内容为卦爻辞。又认为那些“卦爻辞”是通过卦象(即卦画符号取象)而填进去的爻辞。这都是“象数易学”上的说法,即对卦爻式《周易》(今本《周易》)做为学术研究对象的说法。不过现代却有权威学者认为《周易》是胡乱堆砌的占卜辞。也因为对《周易》一书的注释,至今都没有解释出逻辑性,系统性。无论古人注释,或是今人注释《周易》,总是支离破碎的。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象数卦学的影响,被引向了歧路。读不出《周易》的逻辑性,完整思想体系,就认为《周易》是堆砌的占卜辞。笔者认为《周易》每篇的内容与“画符号”没有内在的关系。《周易》每篇都有逻辑性,即都围绕着一个命题展开的论述。不是像朱伯崑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里的说法:“《易经》的卦爻辞主要还是筮辞的堆砌。大部分卦的各爻辞之间以及各卦之间都缺乏甚至没有逻辑的联系。之所以是这种情形,主要因为《易经》只是一部占筮用的工具书,而不是一部像《诗经》那样的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史书,哲学着作等。”(《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 九州出版社 2002年版 第六十页)

当然,凡认为《周易》是占筮的卦爻辞,那么占筮的卜辞还讲什么逻辑不逻辑呢?可《周易》本不是占卜辞,所以《周易》自然是有逻辑性的。《周易》是阐述政治道理的。就如这第一篇的内容,是论述君子之道的,既有逻辑性,又有明确的思想性。

《周易》每篇的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即命题)展开的论述。

《周易》第一篇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即修身治国之道,不过写作的手法采取的是一种比喻象征的手法,用龙来寓意君子为政策略,使君子明白,如何做君子的道理。

《周易》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哲学内容,如同“诗”的体裁与手法。《周易》一书实受诗歌的影响,如本篇同诗歌体裁没有两样:

如《周易》第一篇内容:

“ 乾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咎

或跃在渊 无咎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见群龙无首 吉”

《周易》每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着一个政治道理。如这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为政而论述,不过是借龙来做比喻。《周易》一书的说理方式,多是运用比喻或经验之谈来寓意政治道理,所比喻的政治重心是君子治国安邦之道。

原创《周易》第一篇的题目内容是“乾,元亨利贞”。后分为篇名和题目内容,并构成了每篇文章的命题。“乾元亨利贞”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表述是“君子应自强不息,就通达顺利的发展下去。”《周易》第一篇首字及内容并未表述或象征为“天”,与原创《周易》一书后出的八卦取象筮法(算卦)不是一回事。从“君子终日乾乾”(帛书为“君子终日健健。”),这“乾”(或“健”)是指自强不息或努力进取之意。即君子应具备一种精神。“贞”也不能看做是贞卜,这里的“贞”与甲骨卜辞上的“贞”其意是有区别的。甲骨卜辞上的“贞”是向卜史问卜的人,即称“贞人”。“贞人”多是代王去问卜的官。“贞”的初意有着对未来事情,或未知事情的问询之意。故《周易》一书里的“贞”不是问卜的意思,而是“未来,前景”之意的所指。在西周时期,语词还不发达,字的借意是惯例。《周易》里“贞”是指对未来,前景趋势的看法。

“乾元亨利贞”,就是指“君子自强不息,就开始亨通,并有利于向前发展”。 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应如何的自强不息及进取所展开的论述。

儒学的源头在《周易》。本篇的内容,已体现了儒家圆润处世的思想,既要瞻前顾后,又别锋芒毕露。君子应效法龙之道,做事屈伸有度。即如后儒学上倡导的“中庸”思想。

本文是以龙为喻,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崇拜的神物。人们又认为龙的变化多端,神通广大。这里正是以龙来做比喻,让君子学龙的那般变化本领。即能屈能伸。后来俗语里常说“能大能小一条龙,只大不小一条虫。”这不正是《乾》文里“或跃,在渊,无咎”的诠释么?

从“潜龙勿用”到“群龙无首吉”,这是本文的内容。其主要是用龙来喻事理。本篇内容若按段落来分,那么“潜龙勿用”就是本篇内容里的第一自然段。“潜龙勿用”是寓意君子在功德不到,就不要轻举妄动。这是在讲政治上的谋略,是为君子讲政治谋略。即为有国有家者讲述统治术。

本文第二自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前半段内容是比喻,而后半段内容是引申(或类同“兴”)出的道理。“龙”出现了,出现在哪里呢?“在田”,田就是田地,土地。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拿什么分封呢?是要拿地盘来封的。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是拥有封地的。这“见龙在田”是借喻,是说君子拥有了地盘,有了立足的基础。而“利见大人”是指一个“君子”的人物出现了。本段用潜伏的龙到出头的时机,比喻君子具备施展才能的条件了,所以一个“大人”也就造就出现了。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君子终日乾乾,厉 ,咎。”这一段正是本篇的中心要点。其意是“君子终日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反躬自省,这样做就没有害咎”。也就是说君子在政治仕途上就不会出现危险,这正是王权分封制下里的儒学思想,只努力进取是不够多,还要居安思危,因为王权者的天下,为官者是充满着危险的,后封建社会里更是如此。西周是官僚制社会走向成熟的时代,《周易》作者看到了家天下里的政治风险。《诗》里不是已有很成熟的政治经验么?被认为是西周末期产生的诗歌,即“诗序”里所认为大夫刺幽王的两首诗,有这些诗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滨,莫非王臣。”(《北山》)

《周易》一书是西周后期产生的,《周易》作者对王制天下里的政治风险是洞察的,才有首篇里就充满着政治忧患,告诫君子修身自省,才没有危害。

“或跃在渊,无咎。”本段还是比喻。若直译就是“龙飞跃起来,还是潜回渊里,没有害咎。”这寓意的道理是,君子在自己的职位上,能伸能屈,能进能退,则没有害咎。即不会出现灾祸。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本段内容前部是比喻,后部分是阐发出的道理。龙从渊中飞升到天空,这就寓意着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寓意着君子终于达到了理想的位置。这就是大人出现了,这隐喻着新的诸侯王国出现了

“亢龙有悔”是指“龙飞升的过高,就有了悔恨。”这里有点物极必反和楼高易倒,树高易折的道理。本段还是比喻,这是寓意着“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本篇最后一段是“见群龙无首吉”,也是作者提出避免“亢龙有悔”的方法,更是作者的政治愿望。即作者提出的政治主张是“见群龙无首吉”。从“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天上出现了群龙,若都想当领头的龙(即“亢龙”),那么,群龙之间,不就出现了恶战吗?这是有龙比喻地上的众多诸侯国君,并且寓意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即群龙无首、和平相处,不争当霸主。

本篇的文字并不晦涩难懂,也非深奥莫测。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本文的内容是讲“君子”之道,即为有国有家者讲为政之道,或叫统治之道。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上的比喻,其结果是“有悔”。即免于“有悔”,作者的政治向往是“见群龙无首吉”。这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个人角度理解,即在为政之道上不可妄自尊大,就避免了“亢龙有悔”。而另一方面应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那么,就是象征国家(诸侯国)间应和平共治的道路。用“出现群龙”(隐喻众诸侯国),“而没有首领(隐喻着都不争当霸主)才吉祥太平”,来表述其政治观。

在《周易》作者的时代,是诸侯国上升独立的时期,而西周末期幽王不正是被诸侯国君联合西戎的进攻下被杀,导致西周灭亡。《周易》作者应是生活在西周后期,作者看到的是诸侯壮大,强大的诸侯并不听命于周王。众诸侯犹如“群龙”,那么,“见群龙无首吉”就体现了作者的政治向往。并不是一龙为首的天下,作者希望的是“君子”共治天下的政治。

总之,原创《周易》里的第一篇文章,所论述的也是首要的政治问题。即“天下”如何来治,有什么人来治的问题。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把脉政治,提出的政治理念“群龙无首吉”。也隐含着反对霸权,向往的是“君子”之间和平共治,达到天下太平。

本篇是政治文章,是围绕着“君子”如何之为,而阐述的政治道理。这种为政之道为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能“韦编三绝”,正是孔子看懂了《周易》,才会把《周易》一书行随不离,朝夕相处的去研读。因为《周易》一书的义理,彰显着人生智慧与忧患意识。当然孔子看到的是《周易》里的君子为政的道德理念,而不是什么卜筮之说。把《周易》当成卜筮书,是巫史的偷梁换柱,以及后来王权专制制度里的神秘主义者的借题邪说。

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里,以及“以德配天”的神道设教里,一部《周易》的出现,正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突破了西周时期的神权思想,同时《周易》构建出了“君子”治世的政治理念。一部《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的大门。一部《周易》启蒙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并成为先秦哲学的思想源泉。

二、《周易》第二十篇文章解析

(原文)

“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窥观,利女贞。 观我生进退。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观我生,君子无咎;观其生,君子无咎。”

(译文)

二十、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如洗心革面,不再重现错误,这正是有了爱和庄严地情怀所致。

像儿童那样观察认识事物,这对劳动百姓来说没有什么过失;可对治理国家的君子来说,就会带来耻辱。观察认识事物不全面,如同从门缝向外看东西,这是有利妇女之道。观察认识自己国度生民的状态,才能知进退。观仰熟悉一个国家的礼乐风尚,才有利于成为君王的辅佐。观察认识自己国家生民状态,不至于失误。观察了解他国生民状态,君子就不会出现过失。”

(解说)

“观”指观察,细看的意思。“临”是“俯视”,而“观”是“仰望”。若把《周易》里的哲学理念看成是形而上学,那么,《观》就是它的方*论。通过对《观》篇文章的释读,《观》里的方*论无疑是辩证的,也是科学的认识论。《观》篇虽然所运用的是生活里的经验之谈,并通过比喻寓意道理,但比喻的道理是符合逻辑的。

本篇的立论是“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 盥(guàn)”:洗手,盥水器。“荐”:重。“颙(yong拥)”:大的样子,严正之貌。这立论的意思是:“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如同洗心革面,不在重现错误,有了爱和神圣的情怀所致。”本篇就围绕着这命题,论述了几种不同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即阐述观察认识事物方法的正确与否。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儿童。“童观”是比喻,即像儿童那样去观察认识事物。正因为儿童观察认识事物是幼稚的。这是用儿童来比喻看问题的幼稚与不正确性。若是有了这种幼稚的认识事物,就会给君子带来耻辱。因为幼稚的看待问题,自然会导致对事物判断的错误认识,那么,君子在治国理政上不就走向错误的结果。

“窥观,利女贞。”

“窥观”:不难理解,犹如从缝隙里看东西,是一孔之见。本句还是用比喻来寓意事理。这是比喻观察认识问题不全面,一样会导致认识事物的错误结果。这里的“利女贞”,直译是“有利于妇女之道”。从此句来看,在西周时期已讲究妇德,妇女不可抛头露面,妇女只能是偷偷地窥视外面的世界。总之,“窥观”同样是对君子不利的。

“观我生进退。”

本段是个转折句,是在上面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方法下,而从正面来对观察认识事物的论述。如何观察认识事物,这是真对“君子”讲述的道理。“生”:生民。即百姓。“观我生”是指观察了解本国的生民情况,这里的“进退”,是指统治上,即治国理政上游刃有余。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光”:礼乐风尚。即文化状况。君子了解熟悉了国家的文化制度,才能成为君王的辅佐,这就是本句的含义。

“观我生,君子无咎;观其生,君子无咎。”

这里强调君子,不但应观察认识自己国度的生民状况,而且还有观察了解它国的生民状况,对君子来说治国安邦才不至于失误。“其”是指代国。这叫知己知彼,才能做好事情。对君子才不会有害处。这里讲的观察认识,其目的体现在君子的政治目的,即治国安邦上。

《观》篇里所论述的观察认识事物方法,是辩证的,也是理性的。作者是反对“童观”,“窥观”这种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无疑作者提倡的是正确的去观察认识事物。本篇在围绕着如何观察认识事物来论述,给君子提供了政治上知进退的方*论。

《周易》是政治哲学,本篇内容是讲述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反对“童观”,“窥观”这种认识事物的错误方法。“童观”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认识事物的行为;“窥观”犹如从缝隙里观察事物,是只见其偏,而不见其全。错误的观察,必然导致错误的判断,这是符合逻辑的。归根到底,作者从政治上阐述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才能保证君子治国安邦上的正确行为,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这就是《观》篇的中心思想。

把属政治哲学文章内容,说成是卜辞,真乃是天方夜谭。

《周易》不但是为君子讲述的是政治谋略道理,而且其政治哲学思想也在启迪着人的智慧。

三、《周易》第四十八篇文章解析

(原文)

“ (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凶。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谷射鲋,瓮敝漏。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甃,无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译文)

“四十八、封邑改变了,而水井没变,一样的为人们所用,无失也无得。而往来水井的人取水不断。

水井的水干枯了,井上也没有了汲水的绳索,又毁坏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水井里淤满了污泥,不能食用,陈旧失修的水井连鸟儿都不来光顾。井底能射到蛤蟆,汲水的水瓮又敞开了泄漏。水井不淘去污泥而不能食用,为此我感到难过。(水井)可用来取水了,是君王的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祉。水井用砖重新修固,没有过失。清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汲水后不要覆盖井,有爱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这个世界就无比的美好。”

(解说)

“井”:水井。本篇是借水井来比喻养民,爱民的政治道理。本篇的题目是:“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改”:迁移,变更。“改邑”:封邑变更了。即换主人了。“无丧无得”:井水即无枯竭,也不满盈。本句意思是“封邑更替了,而水井不变,照样为人们所利用,而往来取水的人不断。”这是寓意着政治的道理。即寓意着封邑改变了,朝代更替了,而养民,爱民的原则不能变。相反则是政治失修,就会失去民心。本题目是借水井来比喻,即通过水井寓意养民的道理。也寓意君子当修养自身,惠及民众。本篇就是围绕着“水井”展开的论述,论述养民的道理。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凶。”

“汔”(qi):水涸。“潏”(yu):井上汲水用的绳索。“羸”(lěi):缠绕。此句的意思是:“水井里的水干涸了,井上也没有了汲水的绳索,又毁坏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这是比喻政治失修,失去了养民的基础。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本段是通过对水井长期没人修管,而荒废了。井里淤满了污泥,再也不能食用,这荒废失修的水井连鸟儿都不来光顾。以此比喻社会政治萧条衰败的局面,失去了养民,聚集民众的基础条件。通过“井”的描述象征社会不是一派生机盎然,而是荒废败落的景象。

“井谷射鲋,瓮敝漏。”

“井谷”:井底。“鲋”(fu):虾蟆。“瓮”:提水的工具。本段是通过对水井和汲水工具的描写来比喻统治者失去了养民惠物的根本。本句的意思是“井底能射到蛤蟆,水瓮又敞开了泄漏。”井底没了水,能射到蛤蟆。没了井水,没有了养民的东西。提水的工具也坏了,即养民的条件也没有了。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渫”(xiè):淘去污泥。“井渫不食”:指水井不淘去污泥,就不能食用。“恻”:伤心。本段是说水井不能食用,失去养民的条件。比喻政治上出现了错误,作者感到伤心难过。但终于这种局面被打破了。这是作者的希望。水井清去了污泥,可以用来取水了,这是君王的英明与伟大,大家一起受到了福气。这是作者通过水井能够取水,来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向往伟大君主的出现改变衰败的社会局面。

“井甃,无咎。井冽寒泉,食。”

“甃”(zhou):用砖修井。本段是说:“水井用砖修固,没有过失。清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这是来比喻国家衰败的局面改变了,养民,惠民的政治局面又建立了起来。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幕”:井盖。“井收勿幕”:指取水后不要盖井盖,大家都能得到井水。“有孚”:有了爱。

这最后是通过“井水勿幕”来比喻百姓都得到政治上的恩惠,这种恩惠是建立在君子(统治者)爱(有孚)小人(被统治者)的根本准则。

本篇是通过水井来象征政治上的养民,爱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样失修,就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这是宣扬“民本”思想。即王制里的民本思想。这对后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养民,爱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学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伟大英明君王的出现,来扭转乾坤,使国家走向太平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伟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给百姓修井的人。

四、我们再看《周易》第五十一篇的思想含义

(原文)

“ ??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译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惧修省,亨通。

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雷声震来,使人恐惧,然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雷震一来,有了危害,会丧失很多钱财,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雷声震动会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雷震有时会击到泥土里。雷震来来往往,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联姻的说法。”

(解说)

本篇的论题内容是“ 震:亨”。“震”:本义是指雷,震动。引申为惊恐,震惊。本论题其意是“惊惧,亨通”。为何“惊惧”才“亨通”呢?这是借雷震使人恐惧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惧修省,君子时刻谨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结果。故本篇的“命题”,就是“君子若能恐惧修省,亨通。”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

“虩虩(xixi)”:恐惧貌。“哑”:喑哑,口不能言。“哑哑”:形容没有了言语声。“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这是借雷震的响声使人产生恐惧之心,来比喻政治形势的威力;犹如政治风暴来临,在政治形势的高压下,有两种心态的人,一种是恐惧万分,吓得要死;一种是心态镇静。这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论述。

“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本段的译意是“雷声震来,使人恐惧,尔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这里还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风暴如雷霆之势,若君子能恐惧修省,即使雷霆之势的政治风暴也伤及不着自己。确实在封建王权家天下里,为官者是人人惊惧,特别是莫须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时就降临到头上。就是二千多年后出现的那场“十年动乱”,那场政治运动,其来势如雷霆,使人惊惧与恐怖。人人只能哑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处事,政治风暴里的灾祸就落不到头上。二千多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经验告诉君子如何应付政治风暴。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亿”:(喻)数目很大。“贝”:钱,资财。“跻”: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来复”的认识观。本段通过借雷震比喻严酷的政治形势。本句按字译是“雷震来时是有危害,会丧失很多财产,如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 《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讲述,如何认识这种风暴来临造成财产的失去(如改朝换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认识到那只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个时代里,有一种认识观念,即“七日来复”,认为事物是一种循环规律,这是从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而类比到人事上来。这里的“七日得”,是“七日来复”的观念的引用,这里是借以说明是失去的财产,以后还会得来,是通过一段时间还会取得,这里体现的是唯物辩证的关系。

“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死而复生,苏醒过来。古人在每年的春天听到雷声响动,又看到大地上的万物发青,就认为雷声催醒了大地,使万物复苏。“眚”:过失,灾祸。本段的字译是“雷声震动,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

本段还是借雷震的自然现象来寓意事理,只不过是以对比手法上的正面来论述事理。上面讲述雷震使人恐惧与丧失财富,而本段是讲,雷震能使万物复苏的道理。当然,这是借喻,而不是讲什么自然科学。这是借雷震现象比喻政治风暴来临也有好的一面,并不全是坏事,它能使人恐惧谨慎,修省觉悟,就不会有灾祸。

“震遂泥。”

“遂”:进。本句意思“雷震击入到泥土里”。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本句象征什么呢?因本句没有判词,即无吉凶之后果。那么,从本句的字意来看,即寓意着是下面,又寓意着深度。可以联想到政治风暴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

“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亿无丧”:这与前面的“亿丧贝”是个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来来往往,虽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这是比喻对政治形势有了心理防备。

“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惧感。“矍(jue)”:左右惊顾。“躬”:身体。(引)自身。本段之意“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但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说法。”古代往往把\"家\"、\"国\"间缔结婚姻作为联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手段。

本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本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势所吓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势所伤害。正如,“大象”对《震》文的诠释“君子以恐惧修德”,“大象传”作者是领悟了《周易》的哲学内涵。本文通过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够领悟到政治风暴的威力,而恐惧修省。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经验与政治谋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而春秋时期的史巫,却把《周易》改造成“六繇”格式(与后来的“六爻”卦式不同)用过卜筮。而且从《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名称里抽出八个篇名,又从“六十四画符号”的组合过程中的三画一组的八个符号抽取出来,配上《周易》里的八个名称(即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又配上八种自然物象,逐步演义出“八卦”筮术,把《周易》的每篇文章分割成“六繇”形式,再把《周易》每篇原初作为文章排序之意的“画符号”分成“八卦”名称、符号、取象,再结合“六繇”辞,用以卜筮人事吉凶了,就以为可窥视人事吉凶的天机了。在“八卦”筮术上,《震》卦是“八卦”之一,“八卦”里的“震卦”符号是“三画”组合,而《周易》里原初用的“画符号”,而是“六画”组合,即两者的“画符号”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八卦”筮术上把《震》演变成筮术内容,到《说卦传》时已把“震卦”取象为“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这么多取象目的是何?自然是为了卜筮(算卦)之用。“八卦”筮术上“震卦”既是八经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完全与《周易》里的原创文不是一回事了。

由上几篇文章来看,《周易》每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着一个政治道理,《周易》无疑是部政治哲学。正如本篇里出现十一个\"震\"字,为内容线条中心,在本文中所起着提纲挈领作用。原创《周易》六十四文里,每文首字或前两字,成为文章提纲挈领作用的比比皆是。如本文原初并不是六句内容,后被史巫篡改分割。本篇是以雷震现象来寓意政治道理,把《周易》政治哲学思想文章,看成是占筮辞、算卦辞,真乃是天大的笑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绍宋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宴予笙笙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武侠少爷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嫡嫁千金 万界征服系统:我是大魔王 护短族长,族中量产气运之子 超越狂暴升级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丹武双绝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行走在诸天万界 天武神帝云飞扬林雨初 阻碍地府办案,如来也勾,我说的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忍界解说员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最近更新返龙 我以为我的老师是好人 时间的轮回 无限沸腾 精灵童话诗集 北域战记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五行真经 沧澜仙魔录 创造源 于彼天逍遥 逆鳌传IV狼烟再起 青丘妖主 燧神逆修录 败犬圣女,把头发盘起来! 齐天 征服九大女帝后,我成就无上仙帝! 八域灵界 师叔,你的法宝画风不对! 鼎炼乾坤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