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首页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逆天剑帝 我的修炼时间和人不一样 神印王座 我!反派家主,开局剜瞳 狱卒:简化融合万法,我为长生仙 太上武神诀 双修魔尊,我以阴阳证帝位 灰烬领主 超神宠兽店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周易大发现》(十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二:发现了《周易》符号

卷中:发现原创《周易》一书所用历史上传承下来那套符号只是做为文章排序之目的

第二节:

我们对原创《周易》一书里一些文章内容分析,来看《周易》所用那个六联体符号与文章内容关系。

一、原创《周易》一书第一篇文章内容

(原文)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注:此篇里符号是个上下排列的六联体)

(译文)

“一 、(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还不到升腾的时机,不可随意妄动。龙崭露了头角,有利造就伟大人物。君子终日努力不懈地进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这样去做,不断地磨练自己,就没有害咎。龙能升腾起来,又能潜回渊里,没有害咎。龙升腾到天空上,有利于造就伟大的人物。龙飞升到过高之处,将有悔恨。出现了群龙,都不争当首领,才是天下太平的景象。”

(解说)

《乾》是《周易》里的第一篇文章,从内容来看,是讲述君子之道。即君子为政之道。《周易》里的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即西周后期的诸侯,大夫,即统治者)。西周时期的“君子”,是个身份概念,即政治概念,是不同于后封建社会里的 “君子”概念。后封建时期里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即符合封建帝王社会里道德标准的人,都可配称君子。后封建社会里的“君子”是个道德概念。

《周易》第一篇文章,原创是没有篇名,到《周易》出现后,人们才把文章里第一个字,抽出做为文章名称。考古上发现的帛书今本《周易》第一篇名为“健”,因通行本《易传》里的《大象传》也是做“健”注释的,故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那么,《左传》一书里引用春秋《周易》内容出现的说法是“乾”,如何解释呢?如《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左传》一书虽早于帛书今本《周易》,却记载的《周易》第一为《乾》名,这是因《左传》到西汉为“经”书,在经学上是进行统一审定、校正的,传世《左传》里才有这种名称。故原创《周易》第一篇文里第一字,无论是\"健\"与“乾”,只是《周易》成书后,人们把文章首字或两字抽出做为篇名,《周易》一书才有了六十四名称。

我们已知六十四画符号是早于原创《周易》一书之前的商代就已出现了。六十四画符号不是《周易》一书里原创。原创《周易》时期的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衍生出八卦卦学内容。即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演变成蓍筮工具。原创《周易》一书所用六十四画符号,只是一种当做序数符号而已。如原创《周易》第一里的符号“ ”,应看做序号一,或第一而已。那么《周易》里的名称是否与《周易》一书同时产生的?一些学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是后人根据内容抽出来的。名称是后来加上去的,认为古人写文章一般是没有篇名的,如《论语》、《庄子》等书。笔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周易》每篇中的“画符号”后面跟着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名称。后人把那第一个字(或两个字)另抽出来当篇名,也是对的。如这第一篇《乾》,就是《周易》第一篇名称。但后人称为“乾卦”,这是《周易》被巫史篡改成卦爻结构形式的缘故。现在我们应改正其称法,应称《周易》“乾篇”或“乾文”,而不能称其“卦”。称卦是巫史把《周易》改变成卦爻形式后的称法。人们习惯称《周易》内容为卦爻辞。又认为那些“卦爻辞”是通过卦象(即卦画符号取象)而填进去的爻辞。这都是“象数易学”上的说法。不过现代却有权威学者认为《周易》是胡乱堆砌的占卜辞。也因为对《周易》一书的注释,至今都没有解释出逻辑性,系统性。无论古人注释,或是今人注释《周易》,总是支离破碎的。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象数卦学的影响,被引向了歧路。读不出《周易》的逻辑性,完整思想体系,就认为《周易》是堆砌的占卜辞。笔者认为《周易》每篇的内容与“画符号”没有内在的关系。《周易》每篇都有逻辑性,即都围绕着一个命题展开的论述。不是像朱伯崑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里的说法:“《易经》的卦爻辞主要还是筮辞的堆砌。大部分卦的各爻辞之间以及各卦之间都缺乏甚至没有逻辑的联系。之所以是这种情形,主要因为《易经》只是一部占筮用的工具书,而不是一部像《诗经》那样的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史书,哲学着作等。”(《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 九州出版社 2002年版 第六十页)

当然,凡认为《周易》是占筮的卦爻辞,那么占筮的卜辞还讲什么逻辑不逻辑呢?可《周易》本不是占卜辞,所以《周易》自然是有逻辑性的。《周易》是阐述政治道理的。就如这第一篇的内容,是论述君子之道的,既有逻辑性,又有明确的思想性。

《周易》每篇的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即命题)展开的论述。

《周易》第一篇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即修身治国之道,不过写作的手法采取的是一种比喻象征的手法,用龙来寓意君子为政策略,使君子明白,如何做君子的道理。

《周易》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哲学内容,如同“诗”的体裁与手法。《周易》一书实受诗歌的影响,如本篇同诗歌体裁没有两样:

“ 乾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咎

或跃在渊 无咎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见群龙无首 吉”

《周易》每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着一个政治道理。如这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为政而论述,不过是借龙来做比喻。《周易》一书的说理方式,多是运用比喻或经验之谈来寓意政治道理,所比喻的政治重心是君子治国安邦之道。

原创《周易》第一篇的题目内容是“乾,元亨利贞”。后分为篇名和题目内容,并构成了每篇文章的命题。“乾元亨利贞”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表述是“君子应自强不息,就通达顺利的发展下去。”《周易》第一篇首字及内容并未表述或象征为“天”,与原创《周易》一书后出的八卦取象筮法(算卦)不是一回事。从“君子终日乾乾”(帛书为“君子终日健健。”),这“乾”(或“健”)是指自强不息或努力进取之意。即君子应具备一种精神。“贞”也不能看做是贞卜,这里的“贞”与甲骨卜辞上的“贞”其意是有区别的。甲骨卜辞上的“贞”是向卜史问卜的人,即称“贞人”。“贞人”多是代王去问卜的官。“贞”的初意有着对未来事情,或未知事情的问询之意。故《周易》一书里的“贞”不是问卜的意思,而是“未来,前景”之意的所指。在西周时期,语词还不发达,字的借意是惯例。《周易》里“贞”是指对未来,前景趋势的看法。

“乾元亨利贞”,就是指“君子自强不息,就开始亨通,并有利于向前发展”。 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应如何的自强不息及进取所展开的论述。

儒学的源头在《周易》。本篇的内容,已体现了儒家圆润处世的思想,既要瞻前顾后,又别锋芒毕露。君子应效法龙之道,做事屈伸有度。即如后儒学上倡导的“中庸”思想。

本文是以龙为喻,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崇拜的神物。人们又认为龙的变化多端,神通广大。这里正是以龙来做比喻,让君子学龙的那般变化本领。即能屈能伸。后来俗语里常说“能大能小一条龙,只大不小一条虫。”这不正是《乾》文里“或跃,在渊,无咎”的诠释么?

从“潜龙勿用”到“群龙无首吉”,这是本文的内容。其主要是用龙来喻事理。本篇内容若按段落来分,那么“潜龙勿用”就是本篇内容里的第一自然段。“潜龙勿用”是寓意君子在功德不到,就不要轻举妄动。这是在讲政治上的谋略,是为君子讲政治谋略。即为有国有家者讲述统治术。

本文第二自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前半段内容是比喻,而后半段内容是引申(或类同“兴”)出的道理。“龙”出现了,出现在哪里呢?“在田”,田就是田地,土地。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拿什么分封呢?是要拿地盘来封的。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是拥有封地的。这“见龙在田”是借喻,是说君子拥有了地盘,有了立足的基础。而“利见大人”是指一个“君子”的人物出现了。本段用潜伏的龙到出头的时机,比喻君子具备施展才能的条件了,所以一个“大人”也就造就出现了。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君子终日乾乾,厉 ,咎。”这一段正是本篇的中心要点。其意是“君子终日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反躬自省,这样做就没有害咎”。也就是说君子在政治仕途上就不会出现危险,这正是王权分封制下里的儒学思想,只努力进取是不够多,还要居安思危,因为王权者的天下,为官者是充满着危险的,后封建社会里更是如此。西周是官僚制社会走向成熟的时代,《周易》作者看到了家天下里的政治风险。《诗》里不是已有很成熟的政治经验么?被认为是西周末期产生的诗歌,即“诗序”里所认为大夫刺幽王的两首诗,有这些诗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滨,莫非王臣。”(《北山》)

《周易》一书是西周后期产生的,《周易》作者对王制天下里的政治风险是洞察的,才有首篇里就充满着政治忧患,告诫君子修身自省,才没有危害。

“或跃在渊,无咎。”本段还是比喻。若直译就是“龙飞跃起来,还是潜回渊里,没有害咎。”这寓意的道理是,君子在自己的职位上,能伸能屈,能进能退,则没有害咎。即不会出现灾祸。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本段内容前部是比喻,后部分是阐发出的道理。龙从渊中飞升到天空,这就寓意着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寓意着君子终于达到了理想的位置。这就是大人出现了,这隐喻着新的诸侯王国出现了

“亢龙有悔”是指“龙飞升的过高,就有了悔恨。”本段还是比喻,这是寓意着“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本篇最后一段是“见群龙无首吉”,也是作者提出避免“亢龙有悔”的方法,更是作者的政治愿望。即作者提出的政治主张是“见群龙无首吉”。从“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天上出现了群龙,若都想当领头的龙(即“亢龙”),那么,群龙之间,不就出现了恶战吗?这是有龙比喻地上的众多诸侯国君,并且寓意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本篇的文字并不晦涩难懂,也非深奥莫测。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本文的内容是讲“君子”之道,即为有国有家者讲为政之道,或叫统治之道。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上的比喻,其结果是“有悔”。即免于“有悔”,作者的政治向往是“见群龙无首吉”。这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个人角度理解,即在为政之道上不可妄自尊大,就避免了“亢龙有悔”。而另一方面应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那么,就是象征国家(诸侯国)间应和平共治的道路。用“出现群龙”(隐喻众诸侯国),“而没有首领(隐喻着都不争当霸主)才吉祥太平”,来表述其政治观。

在《周易》作者的时代,是诸侯国上升独立的时期,而西周末期幽王不正是被诸侯国君联合西戎的进攻下被杀,导致西周灭亡。《周易》作者应是生活在西周后期,作者看到的是诸侯壮大,强大的诸侯并不听命于周王。众诸侯犹如“群龙”,那么,“见群龙无首吉”就体现了作者的政治向往。并不是一龙为首的天下,作者希望的是“君子”共治天下的政治。

总之,原创《周易》里的第一篇文章,所论述的也是首要的政治问题。即“天下”如何来治,有什么人来治的问题。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把脉政治,提出的政治理念“群龙无首吉”。也隐含着反对霸权,向往的是“君子”之间和平共治,达到天下太平。然而,《周易》一书的哲学思想被后来王权专制思潮所遮蔽。因为《周易》一书里的君子共治的哲学思想与王权专制思想是项背的,所以王权专制思想把《周易》扭曲成卜筮之说,意在遮蔽其政治哲学思想。

本篇是政治文章,是围绕着“君子”如何之为,而阐述的政治道理。这种为政之道为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能“韦编三绝”,正是孔子看懂了《周易》,才会把《周易》一书行随不离,朝夕相处的去研读。因为《周易》一书的义理,彰显着人生智慧与忧患意识。当然孔子看到的是《周易》里的君子为政的道德理念,而不是什么卜筮之说。把《周易》当成卜筮书,是巫史的偷梁换柱,以及后来王权专制制度里的神秘主义者的借题邪说。

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里,以及“以德配天”的神道设教里,一部《周易》的出现,正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突破了西周时期的神权思想,同时《周易》构建出了“君子”治世的政治理念。一部《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的大门。一部《周易》启蒙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并成为先秦哲学的思想源泉。

故原创《周易》是部哲学,是为“君子”(周天子血统的诸侯、贵族)们讲述“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书。按现代哲学分类,应属政治哲学。《周易》文章内容,岂能看成是占卜辞呢?《周易》一书是哲学文章,自然所用那套符号还不是算卦工具,无疑是《周易》文章起个排序作用。

二、看《周易》第二十二篇文章的思想含义

(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其趾,舍车而徒。 贲其须。 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白贲无咎。”

(译文)

二十二、纯洁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于进步与向上。

勇士舍车而徒步,展现了勇士威武健壮的体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勇士又刚柔兼备,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当益壮,乘着雪白的骏马,不是为寇,而是娶亲结婚。勇士解甲归田,回到了家园,虽得微薄的布帛,作为安家的费用有所困难。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来了吉祥平安。勇士纯洁一生,一尘不染,无怨无恨。”

(解说)

本篇就是一首诗,即诗体式的写作手法。

《周易》一书里有不少的篇章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无疑《周易》一书受到早期“诗”的影响。

“ 贲”:是个多音字,bēn、bi。帝制时期至今《周易》里作bi音,当“饰”讲。《辞源》里解释为“装饰”,并引述:“易 ·贲‘象曰:山下有火’ 。书,汤告‘天命弗僭,贲若草木’。注:‘贲,饰也’。”《辞源》里还说“贲”当“勇士”讲。但不是指《周易》里的“贲”,即《周易》里的“ 贲”当“饰”讲。笔者认为“贲”应当勇士,武士,战士讲才与本篇内容吻合,符合本义。音应读bēn。而《小象》或《彖》这些《易传》注释《周易》多有不正确。因《易传》是按八卦取象解释《周易》,而《周易》一书本不是按八卦取象写成的内容。故《易传》里的解释《周易》难免有想象与发挥的东西。自然离《周易》本义相差甚远。把“贲”当做“饰”,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这里的“贲”其音,其意实则并不难理解。《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尚书·立政》篇里说:“用咸戎于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这里的虎贲是指勇士,或武士。本篇里的“贲”就是指勇士。这是一篇歌颂与赞扬勇士精神的文章。

本篇题目:“贲,亨,小,利有攸往。”这里立意在于宣扬,要发扬勇士纯洁品正为国奉献的精神。篇中内容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描写。

“贲其趾,舍车而徒”。

开篇给人一个英武健壮与品格高尚的勇士形象。表现了勇士内在美的精神。“舍车而徒”:即有车不乘,徒步行走。

“贲其须”。

“须”:指已成年的人。这是描写勇士正风华正茂。

“贲如濡如,永贞吉。”

“濡”:柔和,柔顺。这一句内容是指勇士听从指挥,遵守命令。这表现了一个勇士忠心报国的精神境界。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个转折的句子段落。“皤”:指须发白了,表明勇士把青春年华献给了保卫事业,到须发斑白时,才解甲归田。“白马翰如”:指骑着雪白的骏马。“匪”:不是。 本段是写勇士把青春岁月奉献给自己从事的戎马事业。到了发须斑白时,才娶妻成家。这是在歌颂勇士的一种牺牲精神。这里的勇士可能是当事国家里的特殊兵种,是守卫及肩负着重任的卫士。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丘园”:已荒废的家园。“束帛”:几束帛。“束帛戋戋”:是指一点点布帛。作为勇士解甲归田的安置费。“吝”:吝啬。

本段讲述勇士解甲归田,回到荒废的家园,虽然得到的安家费不多,可落个晚年安详的生活。

“白贲无咎”。

“白”:纯洁,一尘不染。“无咎”:无怨无悔,甘心奉献之意。

这最后一段总结了勇士一生的品质,是值得赞美和学习的榜样。

本篇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甘愿奉献的英武勇士形象。阅读此文仿佛一位保家卫国的勇士,是那么高大,纯洁无暇的形象立在眼前。从舍车徒走,到把青春年华献给国家,又到发须斑白,才归田迎亲,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可得到的是一生平安,晚年吉祥的生活。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样的勇士精神,应当歌颂与倡导。 这篇文章也是我国人物白描写作上的开山之作。短短几段,如同一篇小小说,却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勇士形象。

把这优美的文章内容,说成是卜辞,真乃是天方夜谭。

《周易》不但是为君子讲述的是政治谋略道理,而且其政治哲学思想也在启迪着人的智慧。

三、我们再看《周易》第五十一篇的思想含义

(原文)

“ ??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译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惧修省,亨通。

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雷声震来,使人恐惧,然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雷震一来,有了危害,会丧失很多钱财,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雷声震动会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雷震有时会击到泥土里。雷震来来往往,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联姻的说法。”

(解说)

本篇的论题内容是“ 震:亨”。“震”:本义是指雷,震动。引申为惊恐,震惊。本论题其意是“惊惧,亨通”。为何“惊惧”才“亨通”呢?这是借雷震使人恐惧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惧修省,君子时刻谨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结果。故本篇的“命题”,就是“君子若能恐惧修省,亨通。”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

“虩虩(xixi)”:恐惧貌。“哑”:喑哑,口不能言。“哑哑”:形容没有了言语声。“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这是借雷震的响声使人产生恐惧之心,来比喻政治形势的威力;犹如政治风暴来临,在政治形势的高压下,有两种心态的人,一种是恐惧万分,吓得要死;一种是心态镇静。这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论述。

“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本段的译意是“雷声震来,使人恐惧,尔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这里还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风暴如雷霆之势,若君子能恐惧修省,即使雷霆之势的政治风暴也伤及不着自己。确实在封建王权家天下里,为官者是人人惊惧,特别是莫须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时就降临到头上。就是二千多年后出现的那场“十年动乱”,那场政治运动,其来势如雷霆,使人惊惧与恐怖。人人只能哑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处事,政治风暴里的灾祸就落不到头上。二千多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经验告诉君子如何应付政治风暴。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亿”:(喻)数目很大。“贝”:钱,资财。“跻”: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来复”的认识观。本段通过借雷震比喻严酷的政治形势。本句按字译是“雷震来时是有危害,会丧失很多财产,如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 《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讲述,如何认识这种风暴来临造成财产的失去(如改朝换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认识到那只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个时代里,有一种认识观念,即“七日来复”,认为事物是一种循环规律,这是从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而类比到人事上来。这里的“七日得”,是“七日来复”的观念的引用,这里是借以说明是失去的财产,以后还会得来,是通过一段时间还会取得,这里体现的是唯物辩证的关系。

“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死而复生,苏醒过来。古人在每年的春天听到雷声响动,又看到大地上的万物发青,就认为雷声催醒了大地,使万物复苏。“眚”:过失,灾祸。本段的字译是“雷声震动,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

本段还是借雷震的自然现象来寓意事理,只不过是以对比手法上的正面来论述事理。上面讲述雷震使人恐惧与丧失财富,而本段是讲,雷震能使万物复苏的道理。当然,这是借喻,而不是讲什么自然科学。这是借雷震现象比喻政治风暴来临也有好的一面,并不全是坏事,它能使人恐惧谨慎,修省觉悟,就不会有灾祸。

“震遂泥。”

“遂”:进。本句意思“雷震击入到泥土里”。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本句象征什么呢?因本句没有判词,即无吉凶之后果。那么,从本句的字意来看,即寓意着是下面,又寓意着深度。可以联想到政治风暴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

“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亿无丧”:这与前面的“亿丧贝”是个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来来往往,虽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这是比喻对政治形势有了心理防备。

“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惧感。“矍(jue)”:左右惊顾。“躬”:身体。(引)自身。本段之意“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但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说法。”古代往往把\"家\"、\"国\"间缔结婚姻作为联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手段。

本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本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势所吓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势所伤害。正如,“大象”对《震》文的诠释“君子以恐惧修德”,“大象传”作者是领悟了《周易》的哲学内涵。本文通过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够领悟到政治风暴的威力,而恐惧修省。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经验与政治谋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而春秋时期的史巫,却把《周易》改造成“六繇”格式(与后来的“六爻”卦式不同)用过卜筮。而且从《周易》六十四篇文章里抽出八个篇名,又从“六十四画符号”的组合过程中的三画一组的八个符号抽取出来,配上《周易》里的八个名称(即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又配上八种自然物象,逐步演义出“八卦”筮术,把《周易》的每篇文章分割成“六繇”形式,再把《周易》每篇原初作为文章排序之意的“画符号”分成“八卦”名称、符号、取象,再结合“六繇”辞,用以卜筮人事吉凶了,就以为可窥视人事吉凶的天机了。在“八卦”筮术上,《震》卦是“八卦”之一,“八卦”里的“震卦”符号是“三画”组合,而《周易》里的本文里原初却有一个“画符号”,而是“六画”组合,即两者的“画符号”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八卦”筮术上把《震》演变成筮术内容,到《说卦传》时已把“震卦”取象为“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这么多取象目的是何?自然是为了卜筮(算卦)之用。“八卦”筮术上“震卦”既是八经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完全与《周易》里的原创文不是一回事了。

由上几篇文章来看,《周易》每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着一个政治道理。正如本篇里出现十一个\"震\"字,为内容线条中心,在本文中所起着提纲挈领作用。原创《周易》六十四文里,每文首字或前两字,成为文章提纲挈领作用的比比皆是。如本文原初并不是六句内容,后被史巫篡改分割。本篇是以雷震现象来寓意政治道理。故《周易》哲学与“八卦”筮术是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把《周易》文辞看成是占筮辞、算卦辞,真乃是天大的笑话。

《周易》内容是政治哲学,是思想文章,自然不是卜辞与算卦辞,那么,原创《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就是个文章排序而已。

接下来,正是卷下所讲述的内容,更进一步证明原创《周易》所用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只是个文章排序之目的,还没形成卜筮工具,即还没有衍生成算卦符号工具,还不能称卦符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嫡嫁千金 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 护短族长,族中量产气运之子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丹武双绝 系统:没有资源?我直接无限复制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御兽仙尊 全民求生之超凡领主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一人一剑一坟冢!一诗一酒一人间 忍界解说员 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最近更新返龙 我以为我的老师是好人 时间的轮回 无限沸腾 精灵童话诗集 北域战记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五行真经 沧澜仙魔录 创造源 别动这个剧本 魔界龙羽生 于彼天逍遥 逆鳌传IV狼烟再起 开局挖弟弟至尊骨,我直接捏爆 燧神逆修录 败犬圣女,把头发盘起来! 八域灵界 师叔,你的法宝画风不对! 鼎炼乾坤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