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首页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逆天剑帝 这本小说很健康 玄幻:无双皇子,征战诸天!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武映三千道 万古神帝张若尘最新章节列表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太上武神诀 哥布林:我的子嗣遍布世界 超神宠兽店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易学”评论》(六十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六篇:明清\"易学\"评论

第3章:评清代\"易学\"

第二节:评清初黄宗羲的易学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浙江余姚人,明遗民。黄宗羲一生着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易学象数论》等。

在易学上,黄宗羲不但是清复兴汉象数易学的开端,又是清考辩\"易学\"的开始。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重要成就在于政治学说,他54岁时写出了《明夷待访录》,在近代以来此书呼声很高,又被现代人诠释为“中国的人权宣言”。

我们先看看《明夷待访录》“人权宣言”了什么?

《明夷待访录》开卷说:“余常疑孟子一治一乱之言,何三代而下之有乱无治也?……冬十月,雨窗削笔,喟然而叹曰:昔王冕仿《周礼》,着书一卷,自谓‘吾未即死,持此以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终不得少试以死。冕之书未得也,其可致治与否,固未可知,然乱运未终,亦何能为‘大壮’之交,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道秘其百也;癸卯,梨洲老人识。”

这开卷前二百三十多字,类如现在写在书前面的序,或叫前言。这是黄梨洲交待写此书的心志,即写书的目的。即是要献策于明主,学王冕与箕子那样,这均是用典。王冕是明朝人,箕子是商末周初人。王冕仿《周礼》一事不详,但箕子是纣的诸父(对同宗族伯叔辈的通称),封国于箕,故称箕子。史说商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武王灭商,释箕子带镐京。武王访箕子,箕子进策“洪范九畴”。《周书》里有“洪范”篇,认为是箕子作。这里表明了黄宗羲的心思,有箕子之心,待明主出现,而黄出书时已是清朝的臣民。

我们还可通过黄宗羲的那部书名《明夷待访录》的“明夷待访”,便知作者其心意。“明夷”一词本是《周易》一书里一篇文章名(即后来所谓的“明夷”卦名),《明夷》里有“箕子之明夷,利贞”之句。

原创《周易·明夷》全文是:“明夷,利艰贞。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门庭。箕子之明夷,利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周易》里的“明夷”是何意呢?从“明夷于飞,垂其翼”来看,这“明夷”是象征一种鸟受到伤害。“明夷”在《周易》里是一种象征与比喻。而《明夷》篇里的“箕子之明夷,利贞”,是引用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来比喻事理。是引用箕子的故事,比喻贤人受到伤害,但能守正,前景有利。

而在《彖传》里解释是“明入地中,明夷”,是通过《明夷》里画符号“ ”的取象(即上卦为“坤”,取象为“地”,下卦为“离”取象为火、光明)来解释,是光明入地中,喻主暗天昏。在《彖》里也涉及到“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即箕子能在主暗于上的艰难之境,坚持正道,至死不渝。而《小象》说:“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意是指“箕子能守正义,文明是不可息灭的”。后比喻主暗于上,贤人退避乱世。

黄宗羲借“明夷”是取其义,黄宗羲就是借“明夷”以喻自己是箕子了。那么,“明夷待访”中的“待访”是等待谁来访呢?箕子等到了周武王,才献洪范九畴大计。那么黄宗羲要“待访”的名主是谁呢?是否等待清王朝的明主吗?

虽黄宗羲也同王夫之一样是一位反清保明者,初时组织抗清,但无力回天,感觉无望,后隐居起来着书立说。黄写《明夷待访录》时是54岁,即是康熙登基的第二年。他所处的时期是清王朝统治得到巩固的时期里,那么这时他写出了《明夷待访录》,是否暗含着他等待清朝的明主,访问他呢?“明”又象征明朝,“夷”又向征“满清”。自古就有“文野”与“夏夷”之说。由于异族入侵引起的鼎革之际的儒家文化意识,其集中表现就是夷夏之辩,这正是清初晚明遗民的基本意识,黄宗羲亦然。

《明夷待访录》未刊遗篇《封建》明确表达了这一意识:“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夷狄矣”。那么,他的《明夷待访录》象征着“文野夏夷”之说,那么他等待的明主是谁呢?是否让夷狄的明主来采纳他的政治学说呢?恐怕不排除清王朝的主子了。因为这也与箕子是商朝的遗民而归周向明主武王献计“洪范九畴”政治策略,其意也是相吻合的。黄宗羲抗清是早年的事情,写书时已感觉自己“老矣”,但心志未老,才写出《明夷待访录》,要使清朝的明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这是黄写《明夷待访录》的真实目的。其与自序所言“昔王冕仿《周礼》着书一卷,自谓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是心照不宣。

《明夷待访录》全书二十一篇,第一篇是《原君》,类韩喻的《原道》体式。

“ 《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君,去之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由乎人之情也。

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为大利,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祖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遂利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

古者天下之人,爱载之君,比之如仪,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下之空名,禁人之窥司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道源于小儒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原君》篇大约九百字,而《原君》里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核心政治命题,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思想的翻板。把君分为三代之君与后之君、崇尚的是三代之君,而否定的是后之君,其目的是让后之君学三代之君。黄并不反对君制,而是反对的是私君,即把天下当作私人的君主制。黄也不是无君论的思想。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的“君轻民贵”的思想是一脉相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君主制里的民本论。但“民本”不是“民主”,“民本”是让君看待民,如父、如天。只是让“君”以天下为公,不为利。让君主行仁德,即“内圣外王”的那套儒家民本政治学说。

实际批评君权专制是先秦儒家的传统,反对君权独断是明未清初儒者的共同认识。黄宗羲的“君”罪论,其实是儒家传统道德政治学说的继承。他揭露君之害,确实达到一种认识高度,但如何避免“君之害”呢?可他提出的政治方案,并不是民主制,已然是君主制,只是君主制里彰显民本思想而已。可民本思想是根本无法约束“君之害”的发生。

在《明夷待访录·原臣》里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这是让做臣的如何去做,这实际是空话。在论述“宰相”与“学校”是赋予宰相的权力,但决不同与西方内阁制的君主立宪设想。而对“学校”的论述也不同与西方的议会制的政治学说。《明夷待访录》里的思想离“民主制”还差的很远、很远。后人对他在《原君》篇里“君之害”揭露的称赞,实乃黄宗羲也不过是向往的是“明君”而不是“暴君”而已。不去换醒民众,不去启蒙主体者觉醒,是离“民主”的梦想还相当的遥远。

当然,明未时期已是“西学东渐”,思想者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是可能的,明未清初王船山、黄宗羲等反对君权独断思想,启蒙了新儒学,新儒学的政治核心是由“内圣”希望开出“新外王”。

而黄宗羲在《易》学方面,即是开清考辩\"易学\"之先者,又是清朝复兴汉象数易学之先导。

黄的《易学象数论》一书,虽不涉及对《周易》的注释,也不传对《周易》的论述。从书名来看,是\"易学\"的学术研究。当然在\"易学\"上的象数考辩,自然又涉及到《易经》(《周易》与《易传》)内容。

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中对象数学的考辨,即易学象数之研究。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附所着《原象》为内篇,全部是关于象的论述;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经世》等。尤其是外编三卷的数论,更不与《易经》有关。

此书多是以易图式表示及论之。满满的各种易图,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

《易学象述论》的第一卷便进行了易图学中河洛之说的考辨。

如开卷,即\"易学象数论卷一·图书一\"是两幅图画,一是龙马出河负\"河图\"画;一是神龟出河负\"洛书\"画。一看到这两幅画,能不让人感觉神秘无比吗!这图后则是论述。

“欧阳子言《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自朱子列之《本义》家传户诵。今有见欧阳子之言者,且以欧阳子为怪妄矣。然欧阳子言其怪妄,亦未尝言其怪妄之由……宋潜溪则信刘歆,以八卦为《河图》,班固《洪范》本文为《洛书》,皆碍经文而为之变説也。是故欧阳子既黜《图》、《书》,不得不并《系辞》而疑其伪。不伪《系辞》,则\"河出《图》,洛岀《书》\"之文驾乎其上,其説终莫之能伸也。然则欲明《图》、《书》之义,亦惟求之经文而已。六经之言《图》、《书》凡四,《书·顾命》曰:\"河图在东序。\"《论语》曰:\"河不出《图》。\"《礼运》曰:\"河出《马图》。\"《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由是而求之,《图》、《书》之説从可知矣……。”

从此段内容看,黄所认为\"然则欲明《图》、《书》之义,亦惟求之经文而已\"。黄认为经书里所言的是真的,其它说法为假。难道黄所认为的出自《尚书》、《礼记》、《论语》、《易传》里《图》、《书》说是真的吗?一样是妄说而已。黄宗羲所谓的考辩,依然是\"亦未尝言其怪妄之由\"而已,即黄以经文为由,同样是不能成为理由的。

\"卷二\"是考论象数中的卦气、卦变、互卦、蓍法、占法等。

如对\"互卦\"之论:

“互卦者,取卦中二、三、四及三、四、五,又得经卦二也。《左传》庄二十二年,周史为陈侯筮,《遇》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也。亁,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此互体説《易》之始。汉晋相承。王辅嗣黜而不用,钟防亦言《易》无互体,荀凯难之。夫《春秋》之説经者,去圣人未远,其相传必有自,苟非证之经文而见其违背,未尝可以臆弃矣。辅嗣云:“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干乃为马?”以言二体无乾、坤而有牛马,不当更求其故。不知易中之象,无一字虚设。牛马既为乾、坤之物,则有牛马必有乾、坤。求之二体而无者,求之互体而有矣。若弃互体,是圣人有虚设之象也。”

互卦之说本是\"象数\"里诸说之一,也是从《周易》里所用那套符号演义出的说法,本是八卦取象筮术之法,与原创《周易》没有任何关联。却早在春秋,由《左传》记的筮例中,看占出一卦里的卦符号中互卦卦象来附会人事吉凶。在黄宗羲认为记在经文《左传》里这种互体卦取象,就是正确的,而王弼质疑则就不正确了。黄所认为的\"不知道易中的象征,没有一个字虚设\",若主卦里没有象,就从互体卦中求,这本是圣人虚设象。这黄宗羲所考辩之说,依然是妄说而已。

又如\"蓍法一\"的考辩说法:

“揲蓍之法,其用四十有九者,策数四十九,无所谓虚一反于柜中也。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信手中分,由静而之动、静,两端也。挂一以象三者,或左或右,随取一策,【孔氏取左朱子取右】横于案上。不必在左手小指之间方名为挂……然法虽是而所以释经文者则多不合。虞氏谓竒,所挂一策;仂所揲之余……经文,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其所以定阴阳老少者,指正策而言,以明余防置之不用矣。今弃正策而就余策,是背经文也。蓍之所以必用四十九者,以去其十三则得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二十一则得二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只有此九六七八老少四者之策……是六变而可以成卦矣,古人何不惮烦而为此十八变乎?

……

此皆执余策之病也。”

黄对象数说中的\"大衍之数\"筮法起卦说,只是个枝梢末节之论,依然不过相信经文《系辞》里之说才是\"正策\",其它之说皆是毛病缺点。黄依然是个五十步笑百步者,因《易传·系辞》里的“大衍之数”,既是西汉篡入的筮术法,又是对《周易》的错误说法。黄宗羲跟着的是以讹传讹,辩什么错与对呢?

我们再看\"卷三\"对“占法”的论说。

“《启蒙》占法: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以上爻为主。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凡三爻变者每卦有二十卦】。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以下爻为主。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六爻变,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后之君子,苟得《左氏》之意,其无例者,未尝不可见也。故一爻变者,既占本卦变爻,亦占之卦对爻,盖未有有贞而无悔者。观《左氏》晋献公筮嫁伯姬,遇《归妹》之《睽》,上爻变,既引《归》上之“刲羊\",“承筐”。又引《睽》上之\"张弧\"可知矣。二爻变者,以下爻为贞,上爻为悔。三爻变者,以变末一爻为主,本卦为贞,之卦为悔。观晋筮立成公,遇《乾》之《否》,三为变,末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终者,乾三之终日也,否三包羞,故配而不终也。而《启蒙》以晋重耳之贞屯悔豫,司空季子占\"利建侯\"为例,谓当占两卦\"彖辞\",不知凡所遇之卦,不论一爻变至六爻变,\"彖辞\"无不可引用,何独以三爻变专之?观《左氏》孔成子筮立君遇《屯》之《比》,此一爻变者,而史占《屯》《彖》之\"元亨\";穆姜遇《艮》之《随》,此五爻变者,而称《随》《彖》之辞;亦明矣。如郭璞遇驴鼠,遇《遯》之《蛊》;又为晋王筮,遇《豫》之《睽》。皆三爻变也,皆不称\"彖辞\"。四爻变,五爻变者,皆以变末一爻为主,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即如穆姜五爻之变,主在上爻。《艮》上之\"敦艮\",既有止义,而《随》上之\"辞\":\"拘系之,乃从维之”。故穆姜曰:\"必死于此,弗得出矣。\"六爻变者,皆以上爻为主,两卦为贞悔。六爻不变者,以初为贞,上为悔。观晋伐楚,筮之遇《复》,六爻不变,史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盖晋贞楚悔,初之元吉,晋实当之;上之\"行师大败,以其国君,凶。”楚实当之。其例明显如是,则无三家之病矣。”

本处黄宗羲所论说的占法,就是算卦上起算时,如何看出现的变卦算法。无论朱熹的《启蒙》(全名为《易学启蒙》)里说的变占,及黄宗羲说的变占,而引用《左传》里筮例说法,均是错误的。朱与黄在对起卦出现变卦如何占断法,皆是以今本《周易》说之,因今本《周易》已是被改造成更适应变卦筮法的文本,而《左传》里记载的筮例,是以《周易》里名称为每\"卦\"里的繇题(我们命名为\"春秋《周易》文本\"),还没篡改为以\"六·九爻题\"的《周易》(今本《周易》)。这段话文字不多,但涉及算卦上的内容很大,既牵扯今本《周易》起卦的变卦筮法,又牵扯春秋《周易》文本的筮法。又牵扯《春秋左传》里筮例中所言的\"贞悔\"之说;又牵扯黄所举例《左传》记的以春秋《周易》文本筮之的五个筮例说法内容;又牵扯着黄举例的以《归藏》或《连山》筮之的\"筮之遇《复》\"筮例;又牵扯着黄举例的\"郭璞遇驴鼠,遇《遯》之《蛊》\",这是晋代以八卦纳甲筮法上出现的说法,与《左传》里记的\"某之某\"根本不是一个算卦本子。这里牵扯的内容之多,若想说清楚,说的话就太多了(本人的\"《周易》哲学解读\"里有详论)。

总之,黄宗羲所考辩算卦之法,即使对与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卷三”开篇是“象”的论说,如:

“原象

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七者而象穷矣。后儒之为伪象者,纳甲也,动爻也,卦变也,先天也,四者杂而七者晦矣。吾观圣人之《系辞》,六爻必有总象,以为之纲纪,而后一爻有一爻之分象,以为之脉络。学《易》者详分象而略总象,则象先之防亦晦矣。刘长民《钩深索隐图》,每谈总象,又杂四者而为言,以是不免穿凿附会之病。羲故别着之,以为象学。”

黄宗羲其言大旨谓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等七者备而象穷矣。后儒之说,有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杂而七者晦。故是尊崇七象而排斥四象。

易学上取象之说始自于《左传》记载的春秋时八卦取象筮术,后《易传·系辞》里以讹传讹用于论《周易》。《周易》一书里既无八卦之说,又无取象之说。八卦筮术本是由《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衍生出的筮术,一并栽赃于《周易》之身,《周易》背负算卦的黑锅,一背就是2千多年于今天。

故黄宗义的\"圣人以象示人及七象之说\",依然是个妄说。

总之,我们只要看一看黄宗义的《易学象数论》纲目与内容,就知是什么了。内容虽然以考辩“象”与“数”,无非是将汉象数易学与后来产生的图式易学做考辩,得出什么圣人以象示人,其象有七之说,已然是以讹传讹。内容无非是彰显汉象数易学,排宋《易》学之说,是有其政治思想目的。其目的是超越宋明理学不切实际高谈心性的空疏学风。而黄开汉象易学复兴于清与宋易图学并无二致。从原创《周易》内容来说,都是讹传。与《周易》内容不相干。若从“八卦筮术”上来说,皆是“八卦筮术”上的发展,黄的《易学象数论》改称《八卦象数论》倒是贴切。“象数”实乃是“八卦筮术”里产生的东西,与《周易》一书里的政治哲学思想无任何关联。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嫡嫁千金 赘婿神皇 丹武双绝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行走在诸天万界 天武神帝云飞扬林雨初 一部帝经镇万古 御兽仙尊 全民求生之超凡领主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一人一剑一坟冢!一诗一酒一人间 忍界解说员 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 国王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最近更新返龙 我以为我的老师是好人 时间的轮回 无限沸腾 精灵童话诗集 北域战记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五行真经 沧澜仙魔录 创造源 别动这个剧本 魔界龙羽生 于彼天逍遥 神源录 绝域凡仙行 最强模拟,没有选项,全继承 魔起苍山 斗皇传说1双神风云 圣元纪事一双华传奇 银霜领主 
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归来 - 周易哲学解读txt下载 - 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 周易哲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