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都拜师女主?那我只好独享女魔帝 我的修炼时间和人不一样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反派家主,开局剜瞳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太上武神诀 双修魔尊,我以阴阳证帝位 灰烬领主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五集 杀胡林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刁奴欺弱主,此情最难堪;还有不堪者,主向奴借钱!

晋出帝万般无奈,乃从景延广之奏,遣使持诏前往青州,向杨光远借马二百匹。

杨光远接旨,勃然大怒道:我青州又非养马之地,厩中战马,皆乃先帝赐我,今上何以复取?此乃是怀疑我也。

遂遣人潜地召取儿子杨承祚,自单州镇所奔归青州。朝廷闻报杨光远有此动作,惧其立即起兵造反,复用羁糜之策,乃除任杨承祚为淄州刺史,以从其便。

杨光远见出帝让步,由是益加骄纵,因此复遣使寄书契丹,详述出帝石重贵违好之短,不臣之心,且言两年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若是发兵南下,一举可以平定中原。

契丹主耶律德光按兵不动二年,因见石重贵不似其父恭谨侍奉,见杨光远遣使来请,便不再犹豫客气,乃大发契丹国兵十五万,牧马南下。

开运元年,春正月。

契丹兵马前至博陵,一攻而下,继而大肆搜掠。杨光远闻说契丹兵南下大喜,于是在青州起兵响应,准备西攻汴梁。

边报至于汴京,晋出帝遂御驾亲征,北幸澶渊,调河北诸镇之兵迎敌契丹。

争奈两头起火,兼顾不得,群臣皆都震惊,茫然无计。

这一日,群臣齐集朝堂,等候天子接见,议论杨光远之叛,纷纷扰嚷,俱各怀忧。

忽有廊下执戟武士,忍耐不住,扬言于众官道:你诸公休得如此惊惧。若说别个造反能成,某便无辞;惟说那杨光远图谋大事,我不信其能成功。

众官闻此皆惊,便有人问道:你一个小小执戟郎官,何以出此大言?

那位郎官答道:凡为天子者,皆乃天纵聪智,绝佳皮囊。公等只瞧那杨光远形状,本人素患秃疮,其妻又跛。自古岂有秃头天子、跛脚皇后耶?

于是百官哄堂大笑,人心顿安。晋出帝正好从内宫出来,听到众官哗笑,问明原因,信以为然。遂先不顾青州,只令中原各镇紧守关隘。

耶律德光鼓勇而来,不料这小皇帝竟有如此胆色,驱兵来战。因为一时大意,竟然连战连败,旬月间输了数阵,前进不得。

契丹军大半皆为骑兵,并无辎重,全仗一路劫掠为食,既然前进不得,便支撑不住,遂于三月退兵,还归幽州南京,继而回师关外。

晋出帝亦振旅还京,复命李守贞、符彦卿两员大将,就此率师东讨青州。

杨光远自料出帝绝非契丹精骑敌手,只待北边兵败,自己便可趁机兵入汴梁,夺得天下。不料契丹军竟如此速败,朝廷讨伐大军立至,一时措手不及,惟有婴城自守。

李守贞领兵而至,却并不费力攻打,命在城外筑构长城高垒,重重围之。

直围困八月有余,至隆冬十一月,城内粮尽,早已不支。李承勋与弟承信、承祚见城中人民相食,知事不济,便劝父亲杨光远出城乞降,冀免于被朝廷灭族。

杨光远坚执不纳,并以胡言劝慰诸子:我在代北之时,尝以纸钱驼马祭祀天池,祭品尽皆沉没,人言我合有天子之分,故而如此灵验。尔等且勿轻言投降之论,以乱我军心。

李承勋只虑祸在朝夕,不信其父鬼话连篇,便与诸弟同谋,杀死城中节度判官邱涛、亲校杜延寿、杨瞻、白延祚等,枭其首级,并遣李承祚出城,送于李守贞。

此时一不做二不休,也顾不得父子亲情,因纵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第,遣即墨县令王德柔进京贡表纳款。杨光远到此地步,亦只得上表自首。

晋出帝览表大喜,念及杨光远旧功,尚欲曲为周全,饶其性命。景延广上前,扬声奏道:陛下切切不可怀此妇人之慈,贻害天下百姓,兼且愧对先帝。历遍前朝千年之事,岂有逆状滔天如杨光远辈,而犹能赦免之者!

出帝信以为然,乃驰命李守贞杀之。

李守贞本来便与杨光远有隙,亦皆因此故,出帝方命其挂帅出征,致不顾生死,身先士卒,拼力围城。此时既得圣命,那还有甚么客气的?

于是引军入城,将杨光远缢死于府中,以其病卒布告天下。

画外音:可笑杨光远一心为帝,至此化作南柯一梦。不说其老来谋反,直落得被诸子所卖,身首异处。便因当初为了那三十车金银珠宝财物,便溺杀范延光全家,亦应得此阴报。至此那三十车赀财,前后共坏了四个节度使身家性命,亦可为贪财者深戒。

字幕:开运元年,夏六月。

晋出帝石重贵复置枢密院,因宰相冯道年老有疾,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亲任侍中,国中事无大小,悉以委之。

桑维翰极负治国理政之才,上任数月之间,朝廷差治,国力复振。

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朝中多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

桑维翰为相,奏请复置学士院,选贤任能,出帝皆一一照准。

乃除前耀州团练推官张谊为左拾遗,抵制冯玉授官不当之举,选官公正,朝野晏然。

大将景延广自恃拥立大功,并负先帝托孤之重,又欲揽兵权,因上疏奏道:自前月契丹大兵南下,问罚不臣之罪,虽然最终不胜而退,但致生灵涂炭,国内骚乱。若非杨光远不堪一击,社稷亦恐就此倾覆也。依臣之见,当与契丹绝盟,以刀兵相见可也。

桑维翰见景延广欲与契丹公开为敌,知其不可,遂上言宜复与契丹请和。

并暗使朝臣,屡奏朝廷:若制契丹而安天下者,非用桑维翰之策不可。

石重贵自料不是契丹对手,遂诏命将景延广调离朝廷,使其出守洛阳。

桑维翰得以独掌大权,见朝中再无他人能与己抗衡,遂凭借权势广收贿赂,仍如为国理财一般有能,致岁余之间,家中积货巨万,引起朝野非议。

李彦韬、冯玉等趁此机会,便交替上疏,在石重贵面前攻讦桑维翰。石重贵恐犯众怒,遂黜其相位,由冯玉任枢密使,以削桑维翰实权。

桑维翰由是怀怨,复欲重立石重睿为帝,遂乘出帝生病之时,向太后建议,为皇弟石重睿选置师傅。

石重贵病愈之后,获悉此事大怒,即罢桑维翰相位,命其出任开封府尹。

桑维翰既被贬谪,自称足疾不朝。

晋国君相失和,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立时得知,遂命原随赵延寿降将乔荣为使,命到汴梁了解情况,并责晋主不贡之罪。

面对契丹国主责问,枢密使冯玉毫不示弱:先帝是你北朝所立,称臣可矣,但今上却是我中原所立,称孙已为过分,岂有称臣之理!

景延广亦已回朝,当面嘲讽乔荣道:我今有横磨剑十万口,正欲试其锋芒。汝可回报契丹之主,休得如此猖狂跋扈,一旦若爷被孙所败,岂不可笑!

遂命将乔荣监禁,并尽屠国中契丹商人,收其财货,以示将与契丹国彻底决裂。

逾数日,有朝臣奏说乔荣不能杀,应予放归,出帝准奏。

乔荣将回契丹,来拜景延广:臣无记性,恐忘明公之语,请书之于纸,将终生志之。

景延广不虑有他,即写诗一首,以明抗胡之志。

乔荣再拜受纳,告辞而去。既回上京,便对耶律德光添油加醋,汇报汴梁此行遭遇,并转述冯玉及景延广骄横之言。

耶律德光大怒,遂命关押所有晋国使者,传令整修战备,以待伐晋。

历史真相:景延广所说大话,并非全是吹牛。后晋经过石敬瑭多年积累,又因桑维翰善理财政,此时已是国力大增,与契丹交战已有取胜之机。但自乔荣去后,景延广身为大将,却不作战备,而是尽力巩固自己权位,与冯玉等忙于把揽朝政。当时国内大旱,百姓饿死,景延广却以金银珠宝大赏天子随从,以拉拢其在皇帝面前充当耳目,并为自己美言固宠。既然已向敌国使节挑战,却又不预作战备,如此脑残,足可令人无语。

后晋开运元年,春正月。

契丹主耶律德光发兵五万骑,使降将赵延寿、赵延昭为前锋,兵分五路南下,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

晋出帝闻报契丹兵南来,遂命景延广为将,自居中军,在众将簇拥下御驾亲征。又命传诏并州、冀州诸镇,一齐随驾北征。

不料天使派出逾月,诸镇节度使并无一个奉命前来,各据城自保,且另有几个暗自打点迎接契丹国主南来,亦思做几日河北天子,尝尝新鲜。

石重贵于是兴致全无,亦可能感到大祸临头,便复遣人致书契丹国主,求修旧好。

契丹主此时一路势如破竹,正在志得意满,岂愿就此中途罢兵?于是令人割了来使双耳,再命放回,告诉石重贵及景延广,洗颈以待。

晋帝求和遭到拒绝,为求活命,只好迎战。前后两年之内,与契丹胡兵小战数十,大战两次。尽管晋出帝指挥无能、用人不当,景延广号令不灵、胆小如鼠,但赖北边各部族不断反抗,中原军民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进攻,亦皆被晋师挫败。

由是契丹大军劳而无功,只得退兵,还归辽东。

石重贵本是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此时凯旋还朝,便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复过起醉生梦死生活。

开运二年三月,中原大旱,契丹兵又来。

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置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又对优伶赏赐无度。天下百姓皆怨气冲天,出帝故作不知。

契丹主闻说中原大旱,复点三军,渡河入寇。

于是下诏,兵分两路:遣御弟伟王耶律质古为帅,李得、樊彪为先锋,领兵五万,先攻太原。自领大将赵延寿,统兵十五万,望洛阳进发。

石重贵昏昏噩噩,因前番获胜,此番更是充满狂妄,闻听契丹大军复来,遂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统大兵二十万众,引诸将北上抗敌。

复诏命杜重威道:卿宜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勿负朕意。

画外音:晋出帝此番若是再奋勇武,御驾亲征,倒还有三分胜望。却委杜重威为帅,则是无异于自掘坟墓,错之极矣。杜重威乃是石敬瑭妹夫,因多随高祖征战,又居功自傲,为诸将众军不服;又在镇州大肆搜刮民财,百姓怨声载道,朝野尽知。契丹军屡次南下,眼见境内城邑相继破陷,生灵屠戮,杜重威任居方面之重,未尝以一骑救之。故说此番出帝以其为六军主帅迎击契丹大军,真可谓所得非人。

杜重威领诏,便与李守贞、张彦泽等诸将率师北上,欲先经略瀛、鄚二州。

晋师至于瀛州城下,契丹军大至。

杜重威派骑将梁汉璋接战,契丹伟王耶律质古亲自出马,战未十合,梁汉璋不敌伟王人高棒重,落马而死。

杜重威见输了一阵,即时回军便跑,先逃至武强,闻契丹兵随后追来,又西趋镇州,至中渡桥,三日内直逃数百里,方止住脚步,与契丹军夹滹水而营。

十二月八日,晋将宋彦筠、王清请战,率数千人渡滹沲河列阵于北岸,但寡不敌众为敌所破,又败了一阵。

杜重威还要南逃,闻说契丹游军当时已至栾城,后退道路隔绝,于是决意投降。

于是密遣心腹前诣敌帐,剖心沥胆,细叙卖国衷情。契丹主闻说大悦,当即许以中原之帝,便如石敬瑭前例。

杜重威为人庸暗,深以为信。遂伏甲士于内,召集诸将,告以降敌之意。

诸将愕然,但思元帅既降,必与契丹勾结已成,则谁敢反抗?于是俯首听命。杜重威见诸将无辞,遂连署降表,令中门使高勋赍送敌帐。

由是二十万军士解甲,举声恸哭。是日有大雾起于降军之上,契丹主使杜重威衣赭黄袍以示诸军,加封太傅,拜领邺都留守如故。契丹兵不血刃收降了晋国二十万大军,于是启驾南行,命杜重威部辖晋军殿后以从,浩浩荡荡,前后大军相接数百里。

败军报入汴京,朝野惊震,百官无措。

景延广只得收集万余禁军,自为行军招讨大帅,以高行周、符彦卿为左右都督,唆使出帝石重贵再次亲征,出离汴京,前往镇州迎敌。

一路之上,作战计划及军队调动皆由景延广作主,石重贵无力节制,垂拱照准便是。

晋军虽然兵少,但保家卫国事大,禁军将士皆都奋勇杀敌。

高行周、符彦卿为左右路先锋,与契丹前军奋力接战,不断请求景延广以大军支援,景延广却按兵不动,不知当初所谓十万口横磨剑去到何处。

石重贵万般无奈,只得亲领五百卫兵往救,方使高行周与符彦卿二将脱险而回。

契丹兵击溃两路晋军前锋,直抵景延广中军营前,派人于辕门前大叫:景延广既要我等前来厮杀,因何不出来决战!

景延广在大营中稳坐不语,任凭契丹兵叫骂。

在此危急之际,只听铁蹄动地,一路精兵杀至,却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闻说契丹入侵,派兵前来勤王援救。契丹军接战,不利而退。

晋国诸将大感振奋,急请乘胜夹击。

景延广却道:此必是耶律德光复又设计诱我,不可追之。

此时休说那些武将,便是一班随军文臣也看不过眼,私下议论道:昔与契丹绝交之时,此贼是何等英勇无畏!今契丹人至矣,却因何忽又如此怯懦气短,胆小如鼠起来?实是万无一用,倒不如我等书生辈也。

契丹前锋虽退,但毕竟势众,复与后续大队并力击败晋阳援兵,又来挑战晋军。

景延广哪里敢敌?急忙展开逃跑神功,倒也没有忘掉皇帝,一路上便如狂风扫叶,逃回东京汴梁,关上城门,深沟高垒不出。

回到京师之后,适逢景延广母亲病故。

景延广恐失兵权,不敢回去奔丧,依旧主持军事。众官早已恶其领兵,皆欲以高行周代之,由此大哗,群起上奏攻击。

在众人一片反对声中,石重贵只好将其罢帅,复调洛阳去做留守,并无实职。

景延广到了洛阳,再无往日骄横,与先前气势判若两人。于是整夜喝酒浇愁,又修造豪华住宅,沉迷歌舞,并贪钱财纳入私囊。

当时朝廷在洛阳征集民财供给军用,诏命河南府出二十万缗钱。

景延广却想借机图私,要将二十万缗改为三十七万缗。属下判官劝道:公曾官居显位,财富此生使用不尽,今国库空虚,不得以向百姓取财,岂忍再取耶!

景延广闻言惭愧,这才收回成命,就此而止。

契丹军大胜,说不得一路上横冲直撞,再无晋兵阻挡,直至东京。契丹国主命投降晋军驻扎于陈桥,以为先锋。士伍饥冻,不胜其苦,至此无不痛恨主帅杜重威。

降将张彦泽引大兵压城,不一日城破,复围皇宫。

出帝石重贵知道大势已去,便欲登楼纵火自焚,多亏近侍一把拉住,免为灰烬。

张彦泽生擒出帝,将石重贵迁至开封府衙,派兵把守。

晋开运四年,契丹国会同十年,正月初。

契丹主耶律德光到达汴京,以中原皇帝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二月初一,下诏改国号为大辽,是为辽太宗。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为中京。

耶律德光既于东京汴梁称帝,便忽然想起那个胡吹甚么“十万横磨剑,要斩胡虏头”的景延广来,便问过出帝石重贵,专门派数千人马,到洛阳去拿来问罪。

辽主怒气冲冲,对那带兵主将说道:不论那厮向南跑到吴国,或是向西跑到蜀国,皆要拿回,勿使逃脱。我倒要看看,其十万横磨剑是个甚么样子!

契丹兵未至,景延广已闻知辽主旨意,倒也颇为光棍,见无处可逃,只得前往开封,自动向耶律德光投降,跪拜请罪。

耶律德光虽是怒气冲天,但见景延广伏地请罪丑态,亦不由心软,厉声斥责道:坏我两国情谊,导致兵戎相见,战火数载,皆都是由你引起!今尚有何话可说?

景延广还想为自己辩解,乔荣立在辽主身侧,将当年其亲手所写诗句拿出,丢在地上。辽主怒气复被勾起,遂令下狱刑讯。

景延广受尽酷刑折磨,至此恨不当初,胡言称雄。

辽主复命装进槛车,押送上京,在北上途中又受尽凌辱折磨。景延广实在经受不起,只在半夜趁守卫不备,自己扼喉自杀,死时五十六岁。

辽主率军进入东京,汴州百姓号呼奔走,恨无生计。

耶律德光登上城楼,对百姓宣谕:某虽外族,亦是人也,欲使汝脱于暴政,尔等勿惧。非是孤欲来此,皆是你皇帝引我来者。

由此后晋百官皆降契丹,各镇节度使也大部分投降。

耶律德光以为就此坐稳中原江山,乃令契丹兵以牧马为名四出抢掠,见人便杀,称为打草谷。契丹兵大开杀掠,开封及洛阳附近数百里间成为白地。

又以犒军为名,严令向晋官括钱,不论何官皆得献出钱帛,所得财物准备运回契丹。

耶律德光毕竟是契丹国主,便欲再立中原傀儡天子,自己返驾还国。

后晋大臣皆奏道:我等夷夏同心,皆愿推戴陛下,不足再行复立中原皇帝也。

辽太宗闻此,也不再让。时有魏王赵延寿自恃有灭国大功,见耶律德光不愿为中原之主,便请求自做皇太子,留守汴京。

耶律德光精明得很,笑呵呵说道:皇太子者,乃我儿子才能做得,你做不得也。

众官闻言皆笑,赵延寿羞惭无地。正议论间,杜重威参见,奏道:现有十数万大军皆露营于陈桥,日费糜重,且不胜寒酷之苦。请陛下犒赏三军,使令回镇。

辽主闻奏,这才想起尚有十数万军众驻扎京师郊外,不由大为惊慌,脸色更变。

赵延寿被当众驳回皇太子之请,此时复又看出辽主已动杀机,不欲失去此支大军,便急上前奏道:陛下百战之后才得晋土,臣未知陛下尚欲自己统辖,或被别人夺走耶?

耶律德光不悦道:朕因石重贵忘恩负义发兵征讨,前后五年厮杀,几乎耗尽国力,方得中原,岂复欲被他人所夺哉?

赵延寿:既如此,陛下且听微臣一言。今中原南与吴国相临,西与蜀国接壤,边境长达数千里。陛下北归,倘若吴蜀发兵中原,则数千里边界,谁为陛下守卫者!若不派兵把守,必为他人夺取,又何疑焉。

耶律德光闻此点头,遂问道:朕未料此,便依卿意如何?

赵延寿:契丹善战,但不习南方暑热,故不能使守中原。依臣之见,未若将此十万降卒全部改编,使其远离河南,连同家属迁往朔、云、镇、定诸州,轮戍黄河,不亦可乎?

耶律德光见说的有理,便准其奏,命杜重威徙军而去。

画外音:因赵延寿轻轻一番议论,便救下十数万大军性命,避免又一场长平坑卒惨祸,亦可谓无量功德,可赎前番叛国投敌之罪矣。

辽主见赵延寿皆是为了契丹国着想,因思适才当众回绝其皇太子之请,倒有些不忍,复欲安慰其心,便令翰林院拟以高官重爵。

翰林院秉承帝旨,拟定赐封赵延寿“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燕王”诸衔上奏。辽主把“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划掉,加封为大丞相兼领燕王。

赵延寿虽未满足,亦只得望阙谢恩。

诸事已定,辽主复命召晋出帝上殿听封。

石重贵早在契丹围城之前,已派子石延煦、石延宝赍奉降表、国宝、金印出城,前往辽主御营中求降。后闻“皇祖父”耶律德光御驾进城,更便与太后、太妃、皇后、皇妃、皇弟皇兄及一班子侄等一起迎接,跪于殿外丹阙请罪。但辽主当时事冗,并不接见。

此时闻说召见,急如星火赶到金殿,向昔日自己所坐之位三拜九叩,行君臣大礼。

契丹主往下看了良久,亦自心下叹息,终动侧隐之念,于是下制宣诏,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命迁黄龙府。

石重贵乃与兄弟子侄及张太后一家北行,一路上饥渴乏米,只得杀畜而食。

好容易挨到黄龙府,契丹国母不欲此亡国之君居住身侧,又诏命其举家前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之遥,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

画外音:其后未久,幸逢契丹主耶律德光驾崩,国内发生王位之争。永康王即位,便允许石重贵一家暂住辽阳,自此衣食供给,方才稍有保证。后汉乾佑元年,永康王驾至辽阳,石重贵身着白衣纱帽参拜。石重贵有一幼女,永康王夺之,送给妻兄。乾佑二年,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居住,得土地五十余顷,石重贵便率家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保宁六年,石重贵逝世,死于辽东番邦,终年六十一岁。

复说契丹兵入汴京,牧马黄河,滥杀无辜,到处“打草谷”,便导致中原军民不服,四面八方群起相抗,并烧断澶州浮梁,以绝契丹军归路。

契丹大军在中原不过百日,辽主不习惯中原气候,更兼河北中原军民反抗激烈,恐真被断绝归途,于是便派赵延寿留守开封,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助守东京,自率军北返。

赵延寿将耶律德光恭送到陈桥驿而回,便打着辽国留守旗号,自任权知南朝军国事,以为临时最高统帅。

此时中原无主,晋朝遗老遗少皆奉辽国正朔,杜重威等晋朝降将便皆受赵延寿节制。

赵延寿由此大怀异志,只待寻机杀了萧翰,便可自立为帝。

然而晋室遗臣皆怀灭国之恨,将此一笔大帐皆都算在赵延寿头上,更无一人拥戴。

契丹国主引军北归,一面依照赵延寿所奏,命杜重威将十数万晋军分成十部,皆令归于北边诸州屯守。

杜重威不敢违拗,只得依旨分兵十部,每部各置将佐渠帅率领,分别北去燕云各镇。

当初穷尽心机,欲借三军统帅权势吞并河北诸镇之兵,此时倒落得将离兵散,终至混成一个光杆司令,也算得是报应昭彰。

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镇守晋阳,闻说少主出帝被掳北去,不由放声大哭,每日向天呼喊石敬瑭大哥之名,眼泪不干。

部下诸将皆劝趁此称帝,率众恢复两京,赶走契丹留守之兵。

刘知远拗不过群下,只得从之,允诺权摄承制代行天子之权,待迎归少主石重贵后,复再请罪驾前,让位归宗。

河北诸镇及后晋旧将闻听刘知远起事,颇多起兵响应,一时河北尽起,驱杀契丹胡虏。

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犹如燎原之火,大部多至数万,小部不下千百人,随同晋阳军攻破州县,杀死契丹任命官吏。

先有澶州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攻破宋、亳、密三州。

耶律德光闻报大惧,急带后晋降官数千,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所劫中原府库所有财物,催促趱簇北行。

路过相州之时,耶律德光下令屠城,以泄其愤。于是男子被杀,妇女被掳,婴儿被掷入空中,以刀尖承接行乐,凡死十余万人。

耶律德光一边杀人泄忿,复见一路荒凉破败,便指降臣右仆射张砺,对蕃汉群臣说道:中原破败至此,皆赵延寿及此人之罪也。

张砺低头不语,惟有愤愧而已。

辽主又道:此番先胜后败,因有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士兵打谷草扰民,未遣节度使治理各镇是也。

于是心生懊恼,就此得病。大军过了相州,杜重威与妻石氏复诣牙帐,竭力贡献犒军。冯道时任武胜军节度使,因闻皇帝被契丹主掳去,中原百姓大受刀兵之苦,乃自南阳北上,前至契丹大营,通过杜重威求见耶律德光,在辽帝前为民请命。

耶律德光对其所请不以为然,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冯道答道:此时中原无主,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陛下慈悲,方可救得。

辽祖甚嘉其对,于是下令止杀。此后契丹兵一路北还,中原百姓能不再受侵害,皆冯道劝辽主下达止杀令结果。耶律德光北归契丹,乃命冯道等后晋降臣随行。

不料走到栾城,辽主忽然病重,当夜下令止兵,宿营于城外。

契丹诸将闻说国主病笃,皆来探视。耶律德光昏而复醒,见众臣罗列榻前,自觉脑筋清爽,于是笑道:大丈夫生于草原,长于马背,些许小病,何劳诸公忧虑!

众臣皆贺:陛下小恙,自会不药而愈。复带我等,征杀四方也。

耶律德光:你诸众可知,此地唤作何名?

契丹诸将见问,面面相觑,皆都摇头,暗道:此荒郊野外,有甚名目?

众人之中却有晋国降将,便是本地栾城人,为讨好辽帝,想也不想,便即顺口答道:臣启陛下,此地自古便是野林,林中多有狐狸。乡人恨其祸害家畜,故名杀狐林。

耶律德光起初闻奏,尚且面带笑容。陡闻“杀狐(胡)林”三字,不由颜色大变,突然吐出一口鲜血,就此倒在榻上,再无声息。一代雄主就此归天,时年四十六岁。

画外音:列位看官!胡主耶律德光此番领兵南下,大杀中原军民不下百余万众,却在凯旋之际暴死于“杀胡之林”,岂非天意果报?细思极恐,告谓列位看官,不可不信天道。

辽主既崩,依照契丹胡人风俗,不奉柩归还辽东,遗命葬于凤山怀陵,庙号太宗。

永康王耶律阮引领诸将葬了太宗,接掌十万兵马,急急返回上京争夺皇位。冯道等千余名晋朝降臣,便皆被留在镇州。

是年八月,刘知远率领汉军收复镇州,驱逐契丹守将嘉里。

冯道与同僚相助汉主刘知远四处安抚百姓,使乱后军民各安其所。九月,冯道率后晋众官自镇州入朝,皆得归附后汉,不致流落辽东,皆因耶律德光死得其时,万般侥幸。

次年亦即辽世宗耶律阮天禄二年,契丹东京留守赵延寿及大将萧翰,又皆为汉主刘知远大军所败,弃了汴京,一路向北退却。

行至幽州之时,契丹辽世宗耶律阮派人驰诏,命萧翰将赵延寿就地擒获,押回上京,褫夺本兼各职,判其终生囚禁。

便在当年,赵延寿应养父赵德钧英灵召唤而去,死于契丹上京。

右仆射张砺当时被辽太宗戏言斥责,本来甚为不快,但因太宗暴死于杀胡林,复又哀伤过度,由此未随永康王还于上京,因病滞留在恒州故宅。

时逢萧翰与麻答率败军南归,派兵包围其府第。

张砺正卧病于床,闻报二位将军到府,便勉力支撑出门,迎接相见。

萧翰满怀怒气,见面便数落道:太宗陛下北归之时,便说因公与赵延寿之故,致使两国交兵,生灵涂炭。就某观之,此言极是。当我契丹大军尽占中原,并夺东京之时,本应继占中国诸镇,你却为何要在先帝面前进献谗言,说我契丹国人不可以做中原节度使?

张砺:若依将军之见,其谁能为中原节度使?

萧翰:某以国舅之亲,出兵征讨有功,先帝留我守卫汴京,且命我为宣武军节度使。独你以为不可,又诬我与解里喜掠别人财物子女。先帝为你蛊惑,故使我契丹虽得其两京,未占其诸镇,方有今日之败。今先帝既崩,某定要杀你,为契丹诸将雪恨!

便欲拔剑动手,被麻答劝住。

张砺大声抗言:此乃事关国家大局,维系朝廷安危之所在,岂尔等一介武夫能知者?故某直言不讳,先帝纳之。因见中原萧条,说两国交兵皆因某与赵延寿故,乃戏言也。将军要杀便杀,何怒之有!

萧翰无语以对,只是愈加愤怒,吵嚷不休。麻答亦知张砺乃是朝廷重臣,不可擅杀,急止其吵闹,连推带劝,率兵而去。

当晚,张砺转悔自己意志不坚,投靠异族,以致今日受辱,愤恨而死。

镜头转换,按下契丹,复说中原。

冯道等千余后晋亡国文武,因契丹主耶律德光暴亡,永康王带兵急回争夺帝位,顾不得他们,由此滞留镇州。

冯道便对群臣说道:今契丹兵仓惶北去,中原不可一日无主。我等往投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公等以为如何?

众臣皆都应诺,于是收拾车仗,逶迤向晋阳进发,来投刘知远。

此时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与符彦卿及子高怀德一同驻守澶州,整顿四兵,招抚流散败军,以防止契丹铁骑复来。

高怀德字藏用,自幼随父亲在军中征战,为人忠厚倜傥,有勇武之名。

因家传绝艺高家枪并无敌手,故任父亲牙将,屡立战功,此年仅二十岁,值风华正茂,真乃少年英雄,由此点明出身来历。

彼时辽太宗押解晋出帝石重贵北迁辽东,晋秦州节度使何建不愿臣服契丹,遂举秦州归降后蜀,中原一带只余河东藩镇独大。

开运四年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以为中原无主,刘知远众心所归,上书劝其为帝。刘知远再三谦让,最终应允。

十五日,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弃开运年号,延用石敬瑭天福十二年。

乃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抗辽民众,将诸道契丹人一律处死,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冯道此时即率群臣来归。

天福十三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改名刘暠,改元乾佑,大赦天下。

并纳皇后李氏建议,一改搜括民财犒军惯例,以宫中财物赏赐将士,由此深得人心。

契丹主耶律德光留萧翰守卫汴京,刘知远纳部将郭威之计,命史弘肇为先锋,举兵攻下洛阳和汴京。复令魏州杜重威移镇归德,与高行周对调,杜重威抗命不从。刘知远大怒,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道士不好惹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嫡嫁千金 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 万界征服系统:我是大魔王 护短族长,族中量产气运之子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系统:没有资源?我直接无限复制 行走在诸天万界 一部帝经镇万古 全民求生之超凡领主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一人一剑一坟冢!一诗一酒一人间 忍界解说员 国王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最近更新镇天鼎 返龙 我以为我的老师是好人 时间的轮回 无限沸腾 精灵童话诗集 北域战记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五行真经 沧澜仙魔录 创造源 别动这个剧本 魔界龙羽生 王者对弈 玄幻:从炼制合欢丹开始长生! 亚莫里亚 我能无限模拟死亡 我拿蚊子当灵宠,全宗都贫血了! 雁关悍卒:从领异瞳娇妻开始 我摆烂后,仙子追夫火葬场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