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首页 >> 历代王朝更迭 >> 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晚唐浮生 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我的谍战岁月 我的公公叫康熙 藏国 民国之谍影风云 满级绿茶穿成小可怜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 历代王朝更迭全文阅读 - 历代王朝更迭txt下载 - 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5章 安帝亲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年仅四十一的邓绥由于患病日久,此时已然病入膏肓。正应了那句话:“只要命长过人家,就没有任何对手。”这一下,该轮到刘祜亲政掌权了吧?他不知道,其实在一年之前,邓氏太后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儿已经梦想了多年,想要重新执掌刘氏江山。可惜自己邓氏后继无人,也只能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予刘祜了。

一直以来,刘祜也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对自己也算恭敬。罢了,自己苦心孤诣一生,想要将这大汉江山治理好,不就是为了落的个千秋美名,成就那功名大业吗?此番自己一死,也就一了百了。将江山还给刘祜,也算是善始善终。

于是,邓绥在病榻之上,拟出一个诏令:“我执政多年,上不愧先帝,下不亏百姓,为兴盛我大汉基业,每日勤勤恳恳,从不敢怠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大业为半,我便要中道崩猝,俯仰幽叹,天明如此,为之奈何?此番我乘风而去,便留下安帝孤苦无依,只希望众卿家能够以国家社稷为重,尽心竭力,辅佐朝廷,完成大业。”这是邓绥在世之时的最后一封诏书,书中没有提到将江山交给自己邓氏族人打理的事情,身前她也没有任何安排,因此,安帝亲政,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情了。

邓绥死后,应她生前的要求,安帝将她与和帝合葬顺陵,谥号为熹皇后。“有功安人曰熹”,“熹”正概括了她为汉室勤勤恳恳的一生。

邓绥一死,便轮到安帝大展拳脚了。然而首先,帝国如要全面真正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就必须要夺回外戚豪强手中的权力。而外戚中,权势最为繁盛的就是这刚刚失去一棵大树的邓家。可是邓家一直在邓绥的约束下,谨小慎微,没有发现太多的违法乱纪的事情,自己即使有心治他们,却也是师出无名。然而自从安帝成年后,便自然产生了亲政的想法。特别是邓绥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成了大汉名副其实的掌权者。虽勤勉为国,却免不了安帝对自己形同虚设、事事拱手的现状的不满,从而产生愤懑,欲要除之而后快。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一旦手中握有生杀大权,就只要做出一个决定便可以了。邓家终于逃不了窦氏家族一样的厄运,让刘祜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邓绥在世之时,曾经因为王圣喜欢在人背后乱说闲话,惑乱后宫,而被邓绥严惩。本来,邓绥贵为太后,临朝听政,生杀予夺之间,别人是断断不能反抗的。随意地惩治一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个人却不是一般的宫廷宫女,而是当今天子的心腹红人,先帝御赐给安帝的乳母王圣。得罪了这人,便在客观上得罪了安帝。安帝一个傀儡,对于邓绥而言,当然造不成任何的威胁。可是一旦他亲政,邓氏家族便危矣。王圣本来就是一个长舌妇,此番邓太后得罪了她,她便在此后的生活中,暗自向皇帝刘祜进谗言。其间多次提到,先帝刘肇十四岁就灭了窦氏之乱,亲自执掌国家大权,如今太后已然垂垂老矣,刘祜也早就有明君之智,邓氏一直把持着大权不放,皇帝如何自处?安帝闻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内心里面早已经是波涛汹涌。

第二,则是一件陈年旧事。在这之前,宫廷之中盛传,朝堂之中并不想册立刘祜为帝,只有先帝刘肇之长子平原王刘胜才是太子大位的不二人选,只是邓太后担心自己得罪了刘胜等人,怕日后地位不保,遂拥立刘祜为帝。然而,这虽然能够保证邓氏族人的地位,却难以在邓绥死、刘祜亲政之后还保持邓氏家族的兴盛。安帝自己也十分担心,自己继承大位以来,朝中大臣便多有反对。此番自己亲政,会不会有人想重新拥立新帝呢?自己亲政,当时是邓家最为担忧。果然,不久之后便听到宦官江京、李闰等人告密,说邓氏一门眼见自己地位不保,便欲重新拥立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平原王便是他们的不二选择。江京、李闰何许人也,怎么能够在皇帝身边如此说话?皇帝刘祜也算是一个聪明之人,怎会相信他的诬陷?其实,当年刘祜即位,就是江京把自己从清河王驻京官邸安全接到皇宫的,有从龙护驾之功。而李闰也是皇帝身边的宠臣,皇帝欲要扳倒外戚,就不得不效法先帝刘肇,大力仰仗宦官。这二人便是皇帝的心腹臂膀。皇帝正在发愁,这欲加之罪,何来说辞?

此二人的一番进言,正合了皇帝刘祜的心思。仓促之间,便将邓氏一族抓捕起来。最终,邓氏有的被削夺封爵,废为庶人;有些远流边郡,后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被迫自杀。邓绥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相继自杀而死。因安帝未能找到邓骘预谋废立的证据,所以他被免职以后遣返原籍。自知申冤无门,邓骘与儿子邓凤绝食而死。另外,此时已经步入权力高峰的蔡伦也在这次的事件中,因为过去谋害宋贵人、梁贵人之事,而被皇帝盯上,后服毒自杀。

邓绥独掌国家大权之时,邓氏一族是何等荣耀。如今当时的傀儡亲政,势必会心生记恨,殃及池鱼。邓绥尸骨未寒,邓氏家族及其亲信便蒙遭不白之冤,落得一个惨淡收场,天下无不为之痛惜。所谓伴君如伴虎,邓骘一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为了大汉江山在外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终也难逃死于非命的结果。朝中大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直之士如大司农朱宠,就力主邓骘乃是无罪遇祸,便用车子载着他的棺材,肉袒上朝,为他鸣冤。百官见此,也多生恻隐之心,皆称邓骘冤枉。安帝无奈之下,遂将其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祖坟之中。邓骘归葬之日,公卿同吊,莫不悲伤。

其反贼之名,在安帝亲政其间已然做实,安帝虽然受到百官的压力,而被迫让步。但是为了不损毁自己的威严,虽然知晓他是冤枉的,却也万万不能为其平反。因此一直到顺帝即位后,邓骘才恢复名誉。

后世对于邓绥一生的功过,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邓后执持朝政以招众谤,所幸者非为一己之私。她焦心勤勉,自强不息,排忧解患,惟为国家大事。”

可见邓绥一生殊为不易,从正统的观点而言,外戚专权当然是滔天大罪。但是从百姓和国家社稷的角度来说,邓绥执政,也是他们之福。

可叹邓绥生前虽对外戚有所约束,但在身后其族人仍不免于诛戮。邓氏家族的浮沉,也正反映出东汉国运的盛衰。自此之后,东汉王朝宦官、外戚以及后来兴起的士族阶级的势力交相崛起,把持朝政,渐使一国之运道走向衰微。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三月,等待了十六年的安帝刘祜终于得以亲政。在安葬了邓太后之后,便着手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母亲进行追封。史书记载:“戊申日,追尊皇父清河孝王称焉孝德皇帝,皇母左氏称焉孝德皇后,皇祖母宋贵人称为敬隐皇后。丁巳日,尊称孝德皇帝之妃耿氏叫‘甘陵大贵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封赏在自己夺取亲政大权的过程中的一干功臣,刘祜在稳定朝局、清除以邓氏家族为代表的旧势力之后,便大力封赏自己信任的那一批属下。其中,宦官江京被封为都乡侯;李闰被封为雍乡侯;乳母王圣被封为野王君。这三人以往都是安帝刘祜的心腹,此后也将在朝堂内外一展自己的手段。

与此同时,为了讨取皇后阎姬的欢喜,刘祜还大肆封赐自己的几个妻弟。如将阎显、阎景、阎耀等人任命为禁军将领,拱卫洛阳重地。

早在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阎姬便应召入掖庭,时年约十六岁。汉安帝一见阎姬,便被其美貌所吸引,便时常召她进谏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帝发现阎姬之才华,也不下于自己的这个婶婶太后邓绥。这让安帝觉得,阎姬也许会帮助自己,在未来夺取亲政大权的路途上,建言献策。于是,阎姬便甚得和帝的宠爱,封贵人。到了第二年,阎姬又被立为皇后,专房后宫。

可是通过安帝一年的观察,终于发现这个皇后不仅没有为自己出任何计策对付太后,反而和邓绥日益亲近。这就是为何阎姬能够脱颖而出,被太后看中,允许皇上册立她为皇后的原因。其实,阎姬是何等聪明之人,对于皇帝的心思又岂能不知。但是现下太后邓绥权势滔天,自己去反对她,无异于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自己不但不能成为皇后,很可能会中途遭到牵连,杀身殒命。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阎姬便选择了忠心于邓绥,但在同时,她也看到,这位皇帝很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亲政,自己只有保持皇后大位,与其打好关系,才能保证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

安帝见阎姬无心帮助自己,整日往太后身边跑,加上阎姬久无子嗣,便想找另外一个人来取而代之。很快,安帝刘祜便看中了一个人,她就是李氏。原来安帝还总是喜欢来到阎姬这里,可自从有了李氏,安帝便三天两头地跑去李氏那里,而皇后寝宫则日渐冷清。

这日,阎姬正在和王圣商量如何才能夺回皇上的心的时候,李氏宫里突然传出了一个令阎姬震惊的消息。李氏生下了皇子,取名刘保,意在保境安民。不久,阎皇后便和王圣串通,趁皇上外出,毒杀了李氏。在皇帝回宫之后,声称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误食毒药而死。皇帝一见皇子的母亲竟然会误食毒药而死,伤心之余,便有人在他身边悄悄地告诉他,可能是有人故意谋害了李氏。皇帝闻言大怒,便命人彻查此事。最后终于在王圣的口中得知是皇后出的手,本想追究于她。可是太后这时候出面了,立保皇后。加上皇后对自己也是一心一意,此次事件也完全出于自己的嫉妒之心,自己要想亲政,还需要大力仰仗皇后。而李氏不过是一个一般的宫女,因被皇帝看中生下皇子才一飞冲天。此刻她既然死了,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于是,皇上也就原谅了皇后。此后皇上对皇后更好了,整个后宫之中,无一人像皇后一样,受到皇帝如此的恩宠。

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安帝亲政。为了赢得皇后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皇帝刘祜便大肆封赏阎后的兄弟们。

其实,若是皇帝仅仅提拔宦官江京和李闰,倒也是无可非议,因为这二人也算是皇帝的亲政功臣,虽是一介宦官,却也算得颇具执政之才。即使是王圣,也因为是安帝刘祜的乳母,地位自然尊崇。但是这样不计后果地封赏阎氏几兄弟,则完全是色迷心窍了。他几人没有多少才能不说,即使是品德,也极为败坏。刘祜封赏他们,完全是任人唯亲之举。这种不辨忠尖的做法很快便招人非议,其中意见最大的就是司徒杨震。

杨震位列三公,学识渊博,号称“关西孔子”。且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是刘祜亲政之后为数不多的国家股肱之臣。

有一次,其老部下王密感念他一生劳苦功高,对属下赏罚分明,到现在还是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便拿着许多黄金来拜访杨震。

是夜,王密将黄金拿了出来,欲要将其献给杨震。杨震见了十斤黄金,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慢悠悠地说道:“王密,我了解你,可惜你却不了解我。”王密闻言,忙说道:“我当然了解你,所以才将黄金放到子夜才拿出来,这样便无人知晓了。”杨震不但不喜,反而大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人知晓?”王密见此,知道杨震清廉,便灰溜溜地离开。此一事,也在后世的文献中广为流传。

从杨震的才德来看,皇帝刘祜亲政,最应该重用的就是这样的老臣了。见皇帝刘祜不思进取,任人唯亲,几番下来,杨震终于忍无可忍,便奋笔疾书,斥责刘祜亲近奸佞,赏罚不明,以至天下大乱。

可惜杨震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却生不逢时。邓太后在位之时,还懂得任人唯贤,此番自己忠言进谏,皇帝不但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反而将其奏折向身边之人传看,一时之间,杨震在宫中树敌如林。皇帝此时已然动了怒,但考虑到他的声望很高,便将他任命为一个虚职上去。

杨震做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太尉之后,已然保持一颗清廉之心。即使是皇后屡次想要推荐自己的亲人来他的属下做官,他都严词拒绝。如此一来,杨震势必加深了自己的危机。

待到李氏被害死之后,皇后便担心,如果有一天,这个太子刘保做了皇帝,知晓了自己对她母亲所做的事情,势必不会放过自己。先下手为强,为了免遭后患,刘保必须被废黜。于是,阎姬时常利用自己在皇帝身边的机会,向皇帝进谗言,要求皇帝废黜太子。皇帝刘祜极为宠幸和倚仗皇后阎姬,便在心里萌生了废黜刘保的想法。可惜太子一向没有什么过错,皇帝要废黜他,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此外,朝廷还有一个最大的绊脚石,他就是杨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都市狂仙 长生道祖:从养成柳神开始 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大周最风流 造化炉 近身保镖 绝世兵王 紫极天帝 我的谍战岁月 洪荒之重生为天劫 谁让你能力这么用的? 仙狐 全球进入数据化 领证后奶狗老公狼化了 嫡女八字不好 体修之祖 四合院自在的生活 李易陆璃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神剑无敌 锅影忍者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南宋第一卧底 雷武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唐土万里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知否之袁家庶子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近更新陛下就是躺赢狗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苏定方演义 大漠群英传 风雪战火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那年那景那些人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 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 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俄罗斯风云录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 仙秦:祖龙觉醒 
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 历代王朝更迭txt下载 - 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 历代王朝更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