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首页 >> 民国投机者 >> 民国投机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天唐锦绣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带着系统闯南洋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 民国投机者全文阅读 - 民国投机者txt下载 - 民国投机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十五章 迁都(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们北伐是干什么?是为他们打地盘?”张发奎激愤的说:“汉阳兵工厂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我就不明白了同属北伐军为什么有些部队的待遇就要比别的部队好?照这样下去,干脆回广东算了!”

对张发奎的话在座将领反应不一,蒋介石和唐生智的脸上同时色变,只是蒋介石的神色一闪而过,唐生智怒形于色,王天培等将领则露出赞同的、欣赏之态。

“汉阳兵工厂的产量本就不能满足我军所有部队的供应,加之受吴佩孚破坏,每月产量连我第八军一军都无法满足,并非我有意不给!”唐生智的火气也很大,他的部队进汉阳后就接收了汉阳兵工厂,兵工厂生产的所有武器装备都被他运到第八军,其他各军一粒子弹都没给:“不信,你可以问问何健和刘佐龙!”

唐生智气咻咻的站起来:“我唐孟潇参加北伐何曾有私心,没想到诸君如此见疑,总司令,我回湖南,八军就交给您指挥了!”

说完抓起帽子就要走,八军将领几乎同时站了起来,蒋介石和陈可钰急忙把他摁住:“孟潇,切勿激动,切勿激动,八军是离不开你的。”

“向华,你也坐下。”陈可钰吩咐道,张发奎不服气的坐下了。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蒋介石紧张的思索,这个问题不好处理,张发奎的指责中也包含了他,过了一会,蒋介石说:“汉阳兵工厂不能由那个军来管理,我们是军人管工厂是管不好的,交给军需处,生产的弹药由军需处统一分配。”说完之后,他感到有必要安抚一下唐生智,不能把他逼得太过,否则对将来不利,于是又换了一副笑脸说:“孟潇将军,僧多粥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第八军扩编的事,我会督促军委会尽快批下来,你拟定个扩编方案报上来。”

打一棍给颗糖,唐生智闷闷不乐的接受了,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扶持一个厂长,明拿不行就暗抢。

在座诸将一听蒋介石在扩编问题上松口了,不由各自交换眼色,都在盘算自己的部队能不能扩编,能扩编几个军几个师,会议室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有几分轻松。

蒋介石当然不是没注意到,可他却假装没看到,他的主意却是用扩编来拉拢牵制各军,让他们不至于完全被别人拉走。

会议快结束了,可陈铭枢却又生波澜:“总司令任命我为武汉卫戍司令是对我的信任,可我还是要问问,如何对待工农运动?”

蒋介石微微一皱眉:“真如,你是什么意思?”

“政斧对工农运动有过指示,北伐开始时,总司令在广州发布命令说,战争期间不准罢工,可武汉克复才几天罢工就有好几次了,而且我听说湖南农村的情况特别混乱,一些农会随便抄家抓人,要是武汉周围也这样,我该怎么处置?”陈铭枢问。

蒋介石嗯嗯两声后不以为然的说:“道听途说不足为信,至于罢工,还是按照广州那样,李任潮(即李济深)在广州就处理得很好,现在重要的是军事,一切都要为保证军事胜利让步,工农不起来不好,起来了管不住也不好,这个…,你要把握好。张弛有度才行。”

陈铭枢还是不得要领,不过现在也只好这样了,张弛有度?陈铭枢决定先看看再说。

总的来说,蒋介石对武汉之行还是很满意的,唐生智被他压住了,武汉没有交到八军手中,第四军初步分化了,张发奎和陈铭枢的态度产生了微妙差异,更重要的是打消了第四军与唐生智联手的可能。

不过在他返回南昌的路上,却接到联席会议和鲍罗廷的电报,告知联席会议决定暂不迁都。显然邓演达的广州之行未能达到目的。

鲍罗廷对蒋介石的意图洞若观火,武汉比广州更适宜作为革命中心,这点毋庸置疑,但鲍罗廷认为这个时候迁都会助长蒋介石的气焰,对抑蒋不利。

中山舰事件和随后的整理党务案给了[***]以沉重的打击,二中全会通过的几乎所有决议都对[***]不利,对这种情况,无论是鲍罗廷还是[***]都无法满意;二中全会之后国民党内逐步形成的蒋介石一家独大也让国民党内的部分人感到不满,这些人中有孙科、顾孟余、徐谦。鲍罗廷对这些情况很清楚,因此他在其中巧妙调度,两派人士逐渐靠拢,这才促成联席会议的召开,而鲍罗廷的最终目的是要恢复中山舰之前的政治局面,由汪精卫主政,蒋介石主军,[***]与国民党左派联手控制中央。

邓演达在联席会议上宣读蒋介石的信之后,尽管张静江竭力劝说,蒋介石精心挑选的谭延恺也保持沉默,谭延恺虽然圆滑,但在这种高涨的形势下他也颇受感染,在这个问题他打算按照自己的主意办。

他认为认为军事行动没有结束就不应该谈迁都的问题,广东作为革命的策源地,目前并非十分巩固,可复的各省可暂时由各省党部管起来,这样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谭延恺一保持沉默,张静江孤掌难鸣,大会未经辩论就否决了蒋介石的迁都提议。随后徐谦作的《国民会议召集决议案》和谭延恺作的《国民政斧发展决议案》则获得一致通过,在后一个决议案中明确指出:“国民政斧地点应视其主要工作所在地而决定之,现在国民政斧之主要工作在巩固各省革命势力之基础,而以此种主要工作以首先由广东省实施最为适宜,故国民政斧仍暂设于广州。”

蒋介石接到电报时正在返回江西的路上,他有些迷惑也有些生气,摇头叹息的对蒋先云说:“北伐已经到有进无退的地步,吴佩孚苟延残喘,孙传芳连场大败,这个时候不与时俱进,还待何时!”

“或许代表们另有主张吧。”蒋先云委婉的说,在这个问题上蒋先云是赞成蒋介石的观点的,北伐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不是什么巩固策源地的问题了,而是如何乘胜一举囊括全国,广州代表们的眼光短浅了点。只是蒋先云顾忌身份,他不能把话说得这样透彻。

“另有主张?哼,我看他们是另有主张。”蒋介石轻蔑的哼了声,不过他还是不打算就这样放弃。

“巫山,记录。”对蒋先云,蒋介石始终很客气,这要换个人在身前,就只剩下后面两个字了。

“北伐至今已数月,克复两湖,吴逆北窜;南昌大捷,孙氏胆寒;大军过处民众无不箪食壶浆,望革命之心愈切,中央北迁符合国民之望,其二,北迁对于巩固新复地区尤为重要,其三中正不驻武汉,而武汉之情势要求中央派员直接领导。以此三点,中正认为中央应尽快迁往武汉,否则武汉恐非中央所有。”

“这封电报发给鲍罗廷、谭延恺、张静江。”蒋介石说完之后又补充道。

鲍罗廷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反复思考,感到蒋介石的话有些道理,至少蒋介石有一点没有隐瞒,他不在武汉,他在江西,中央迁到武汉后,依然不在他的控制下。

随后他又想起铁尼达的信,铁尼达在信里对武汉的局势作了一番分析,认为国民革命军来到武汉,却没有一个中央政治机构。国民党省执行委员会缺乏权力和能力适当地处理政治事务。因此中央应尽快迁到武汉,否则唐生智将主宰武汉的一切,而唐生智这个人绝非革命者,比蒋介石更糟;蒋介石多少还有信念,可他却完全没有,谁给的价钱高就把自己卖给谁,只有中央迁到武汉后能压制唐生智,进而利用唐牵制蒋,促成汪蒋重新合作。

鲍罗廷决定改弦更张,赞同迁都武汉,不过联席会议刚否决迁都,这就马上改弦更张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于是他决定耍个手腕暂时不理蒋介石的电报,待联席会议结束之后,再召开一个政治会议,在这个会上再决定迁都。

大会在鲍罗廷设计好的轨道上运行,最后一天应该通过欢迎汪精卫复职的议案,这也是蒋介石所说的另有目的。

“汪精卫同志是我党优秀党员,是我党领袖;前期因病请假,现在他病好了,我建议本次大会发出通电,同意汪先生销假,欢迎他回来复职。”

顾孟余的话音刚落,张静江立刻表示反对:“汪先生的身体状况我们都不清楚,不过汪先生走后,政斧和党中央都有所改变,复职是不妥当的。”

徐谦站起来说:“我认为没什么不妥,北伐是以战争为主,总司令要负责战事,没有这么多精力领导政治,这方面可以交给汪先生。”

………。

辩论并不激烈,尽管张静江竭力反对,但大会的人员组成和已经形成的气氛就注定这个议案会被通过。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权欲:从小镇公务员到一省之长 寻忆:武灵天下 撒旦老公:调皮小猫休想逃!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南宋第一卧底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大明官 阿根廷帝国崛起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武炼巅峰 绍宋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明之南洋再起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岂独无故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明朝的名义 浴血山河 穿越之原始之路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高门庶子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 民国投机者txt下载 - 民国投机者最新章节 - 民国投机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