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虾写

首页 >> 千宋 >> 千宋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我在大唐有块田 民国之谍影风云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大乾憨婿 天唐锦绣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四季锦 玄武裂天 
千宋 虾写 - 千宋全文阅读 - 千宋txt下载 - 千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两百二十五章 游行示威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两百二十五章游行示威

李纲见欧阳不说话诚恳道:“欧大人,我李纲长你十余年,又有交情。称呼大人一声老弟不为过。就请老弟帮我这忙,惩凶除恶,为国除奸。”

欧阳沉思好久后道:“李大人,在下有一策,就是大人要担待点。但是如果办成,不仅能抄没王黼家产,还有可能取了王黼级。不过……李大人,小弟没有李大人这般魄力,也不想参与朝堂的事。我就不参加,还请李大人自己找人把戏给演足了。”

李纲大喜:“老弟请讲。”

“在朝臣中真正支持李大人恐怕就陈东那群太学生,可惜官不过八品,莫说上朝,连表章都递不上去。”太学生相当现在国办大学,包学费、包伙食、包分配。但别小看他们,东汉时期连皇帝都关注朝廷事件的议论,而这议论中心就在太学中,被称为清议。东汉太学清议也出现最早的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的例子。对太学的重视尊重和气氛的开放,比较出名是东汉和宋两个年代。东汉时期有刘陶千人上书,剑指权势最大的宦官集团,汉桓帝趋于压力,只能处置。议郎皇甫规被宦官陷害,张凤三百人起集会,朝廷只能将皇甫规免罪。还有数百的太学运动更是连绵不绝,极大遏制宦官专权,延缓了东汉灭亡的脚步,可以说得上是热血青年,和科举不同,科举出来有的二十不到,有的已经白苍苍,很难有什么共同语言。

而宋朝太学更是受到祖制的保护,就是老赵定下的规矩,连当朝皇帝都不敢轻易处置太学生。哲宗时期太学生就提出,外抗强权,必先内除奸贼。追着贪官穷追猛打,导致哲宗心疲不已,无奈将数名贪官问罪应付。在现代台湾还出版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一书,表明太学生在宋的地位。明以前,国子监太学生的门槛高,地位也是比较高。他们可以直接补官缺,有得甚至直接到达从五品,从而正式进入权利中心。这些人不懂政治,有得就有一股热血。热血青年当枪很好使的.

但是……李纲听欧阳说道苦笑:“大人也应该知道太学生可议政,但不参政。连基本的投票权都没有。”

欧阳笑道:“他们只要不附逆,连皇上都不敢轻易将他们治罪,有些我们不敢干的事,他们敢干。我们会被治罪的事,他们不会。这样也就足够了。”

……

国子监虽然只是学院性质,但是宋朝管理国子监的官员品阶颇大。比如祭酒从三品,先生也叫博士五品,专门教导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而太学生也有分等级,主要是看父母的官阶,也有专门庶民子弟的,四门馆、律学、书学都是教导庶民才俊子弟。

在投票开始前五天,国子监七成以上的学生走上街头,到处张贴字报,并且在东京各处设讲台,慷慨陈词,历数王黼的大小罪状三十余条,强烈要求朝廷将王黼斩示众,以平民愤。

赵玉才收到消息,陈东的千人请愿书已经送到了宫门外。也不怕皇帝不接,带了几十个人一跪,把原本被小贩占地经营的宫门堵死。围观群众上千人,还有太学生大声念读请愿书,解释其中内容给群众们听,群众们听说王黼的灭绝人性的贪污搜刮,皆愤恨不已。

赵玉吩咐:“来人,把请愿书上呈。让一干人在偏殿等候.”

“是”一名内卫应声而出。

赵玉道:“朕从来没想到李相还有如此手段。现在莫说抄没,王黼脑袋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九公公回答:“听说李大人还去阳平游玩了一趟。”

“朕也猜到了。欧阳任西北监军时候,张邦昌就被他利用太学生摆了一道。唉……自东汉来,除了携器欲图宦官,被宦官抓了口实冠之造反,下狱千人。哪朝哪代敢动他们,必然被冠暴君之名。”赵玉苦笑道:“如果就这样算了,欧阳阴坏,不出点子就罢,一出点子必然是要置王黼于死地。”

九公公道:“太学还是有大功,一心只为社稷着想。宋开国来,太学递交献策、节操、抚盗、清议、驱逐京尹赵师彝诸人、招抚群盗、楮币及公田等等都是大利大宋之法。”

赵玉摇头:“难道朕真要杀王黼?王黼毕竟是两朝重臣。”

九公公道:“陛下,不是您要杀不杀,而是百官说杀还是不杀。陛下不是吩咐投票了吗?”

赵玉倒来兴趣:“你意思是欧阳有办法让百官投死?”

“这个咱家真不清楚。”九公公道:“不过如果欧大人不拿出让李大人满意的办法,李大人哪有那么容易就离开阳平。而今全东京人都知王黼之罪,还有什么后续手段,咱家真猜不出来。”

……

接见了陈东一干太学生后,赵玉就知道接下来要生什么事。陈东道:“陛下顺百官之意来裁决此事,学生自然没有意见。但学生会带领大家挨家挨户拜访投票官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大宋的栋梁,必然不会眼看奸人得逞而不理会。”

挨家拜访,这是绝户计。赵玉叹口气,突然想到如果是李纲这忠义之人和欧阳利益之人搭配的话,朝廷上下将永无宁日,官员们必然是如履薄冰。赵玉和太学生们说,既然此事已经交给百官裁决,她也不再过问。但是提醒太学生不要扰民过甚。

一干太学生走后,赵玉道:“派人叱责欧阳,既然只当地方官,就本份当个地方官。再妄干涉朝政,朕绝不轻饶……这句改下,再妄干涉朝政,即刻调任京师。”前一句太没说服力了,绝不轻饶,还能怎么样?罢官?欧阳现在就没干官事。谁都知道真正的阳平知县是甘信来着。

九公公问:“是密派,还是……”这个有很大区别,密派虽然只有欧阳知道,但是就比较严重,如果是大内带赵玉手谕公开申斥,那反倒不痛不痒。

“让大内派人送去吧。”还是公开的好,这样还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态度,不过大家就会把欧阳归纳到李纲一党。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九公公一反常态道。

赵玉惊讶问:“为何不合适?”

“陛下没看今天的皇家报吗?”九公公道:“欧大人接受采访时候说,希望陛下看在王大人劳苦功高,网开一面。又说王大人是两朝重臣什么的。”

“哈合这做人是他,当鬼也是他。”赵玉道:“他倒落个逍遥自在。”

“咱家看,欧大人也是被李大人逼的,否则是不会喜欢在这种事上表意见。”九公公道:“再说,这个王大人也太胆大了点。如果这笔钱充入国库,倒是件好事。”六千万贯,虽然说不上大宋财富版第一,但也在前十名。

“恩,王黼确实过份,只可惜李纲,一上位就大动干戈,将来朝廷事端就多了。”赵玉道:“密传欧阳,让他不得再管朝堂之事。将来李纲还要找他帮忙,他也能拿这手谕当圣旨用,推搪过去。”

赵玉这边议论欧阳,太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串联。但第一家就吃了个闭门羹,李邦彦的的李府家门紧闭。但欧阳显然早考虑了这点,太学生们锣鼓全拿了出来,一起高喊:“请李大人勿与奸人同污。”

这句话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李邦彦再不开门,老百姓都会认为,李大人和王大人是一路货色。但是一旦开门,太学生们讲的是字字在理。如果这边当面答应下来,又在朝廷投反对票,那传出去就个小人。虽然是不计名投票,但赵玉和九公公是看得见的,九公公又和皇家报关系不错。

李邦彦不是没想过用武力驱逐,但是家丁们敢吗?这边虽然不是人人有官职,但人家是天子门生。在这样情况下有幕僚就出主意:“大人,如果还要周全王大人,恐怕不仅王大人周全不了,下个倒霉就是大人您了。”

“此话怎讲?”

“大人有所不知。将王大人问罪虽然是枢密院张玄明的奏章,但小的听说真实是皇上授意欧阳调查。也就是说,蔡京那事之后,皇上不仅丢人,而且民间议论颇多,王大人只不过是拿出来遮羞的特例。小的看,皇上未必想大动拳脚。再者,皇上那么明白暗示李纲要接任相位,王大人偏偏挑头将大人您推出去挡风档雨。这不仅让大人难做,更是触了皇上的怒头。所以王大人已经不可保。大人如果不趁现在摆明态度,恐怕会有人将大人和王大人相提并论。大人也知道,真要抄没,这大宋有几个官员能清白的?您就说李纲,任节度使时候,也常动用每月公钱私下面恤下属。他也是有良田百亩的人。小的看,这李纲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要熄了,他只能点把更大的火来挽回面子。所以小的认为,当今如此形势,就只能是顺着圣意,牺牲王大人。”

“恩,有道理”李邦彦点头道:“来人,告诉门外的,本官更衣后就接见他们,不得再鼓噪。”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来 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 军婚:我在八零当医生 困在时间循环里的草根侦探 长相思之离觞 撩欲,炮灰女配在恋综被影帝诱宠 穿成农家老姑娘,怀着崽崽去逃荒 你一出租司机,比我们警察还能抓 娱乐:分手是你,全网找我你急啥 龙魂侠影 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 穿书七零?不怕!咱到哪都能潇洒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渡劫失败,重返地球上大学 偏执占有!自闭少年又在装乖骗我 当九命猫妖开始快穿,她杀疯了 捡到一个生子系统后,我宠冠后宫 嫡女善谋,御夫有道 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 蛊真人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大唐之最强酒楼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最近更新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 大唐镇国公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极品五世子 废柴趣妻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家父吕奉先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秦末苍穹之变 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 
千宋 虾写 - 千宋txt下载 - 千宋最新章节 - 千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