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戒念

首页 >> 宋风 >> 宋风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仙人只想躺着 满唐华彩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一品布衣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大乾憨婿 
宋风 戒念 - 宋风全文阅读 - 宋风txt下载 - 宋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法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巡回法庭?!”王安石心中有些不明白,不过在王静辉递过来的札子当中对巡回法庭制度有着详细的介绍,他也就快速翻看起来。

其实王静辉和他最大的分歧就产生在刑部职能范围上,宋初刑部是最高司法机构之一,主管全国刑政,并审复大理寺所定大辟案件。太宗时,创设审刑院,将刑部审复权拨归审刑院,审刑院成为全国另一最高司法机构。现在所涉及的官制改革当中撤销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审复等权归还刑部,从此,刑部的职权大为扩大,主管全国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等事。

王静辉所知道的“三权分立”的那一套在现在看来是不为大宋统治高层所接受的,但他也不甘心,现在改革后的刑部权力比以往都大上很多,几乎除了大理寺手中还有一部分司法权之外,其余司法大权全部掌握在刑部手中。

后世美国的巡回法庭制度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王静辉并不清楚,不过单纯的从字面意思上他演化到宋朝的司法体系当中──全国按照人口和各路实际情况划分成两等,京畿路、河北东西两路、淮南东西两路、两浙路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密集,相应的发生诉讼案件也要多,所以划为一等,其他各路人数比较少划为二等路。一等路巡回法庭分春秋两季各派出三十到六十名提举官员两人或三人为一组来巡回审查本路地各种案件。百姓若有对本州县法官判决不服者可直接上诉给巡回法庭提举官员。二等路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相应的巡回提举官员比较少,每年也只有春季一次而已。

“此策甚好,不过这巡回法庭是挂靠在刑部的话,那就多立一个部门了!”王安石笑着说道。

“不是挂靠在刑部,刑部权力过大。而设立巡回法庭的本意就是防止官员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是以巡回法庭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王静辉说道。

“难道要独立一个局司?就像情报局和统计局一般?!”王安石皱着眉头说道。

“按照圣上地本意,情报局和统计局是直属圣上直接控制的,不受三省六部管辖!不过显然巡回法庭本意不过是减少天下冤案的产生,还没有达到动摇朝廷社稷的地步,所以自然也就不能够和情报局与统计局一般归圣上直接管辖了,以学生的建议最好放在大理寺名下!”王静辉笑着说道。

“这巡回法庭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可以有效的减少冤案的发生,不过就仅仅是一等路的巡回提举官员要是按照改之地算法也是最少要两百多名官员,这么大的一个机构是不是有些不合这次官制改革精简机构的体制呢?!”王安石皱着眉头说道。

“学生敢问王相。若是这次官制改革行事顺利的话,先不要算地方官员如何,就是这汴都城中的官员要有多少人被裁减掉呢?!”王静辉肃容问道。

“这……,某还真没有算过,不过想来会很多!”王安石有些赧然地说道。他知道王静辉做事喜欢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到,像精简机构这种问题,恐怕驸马早就把现在汴都官员的总数都算好,该裁掉多少心中都有数了,相比之下自己还是有些差距啊!

王静辉伸出了两根手指──“至少两千名官员。当然这已经把所有虚职都算进去了,实际上真正能够裁掉的官员数量也不会低于一千!”

王静辉叹了一口气说道:“与最后官制改革的效果相比,学生更加忧虑若是一下裁掉这一千多官员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并且每隔三年都会有一次抡才大典,每次就会有不少于四百人地进士,再加上不定期的御试和萌补,大宋官员补充数量如此之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王安石听后也是叹了一口气,不过他也听出来了,现在地危机便是那一千多官员何去何从,若是按照他以前的脾气,直接一条命令就可以了,但现在有碍王静辉就不得不使他更加慎重一些。况且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变法。他也知道自己身上积累了不少埋怨,除了皇帝赵顼给自己无比的信任来支撑他继续变法之外,在大宋高层中也唯有王静辉能够给予他相应的了。

王安石也听懂王静辉的话了,这一千多官员说什么也要给他们安排好退路,否则这很可能会形成一股政治风波给变法带来很大的困难,看王静辉这意思仿佛成立巡回法庭也是一个分流官员的好出路,虽然相对于总数来说还不够,但也着实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了。

“如此这般也是不错的选择!”王安石轻声说道。

王静辉听后笑了笑说道:“王相变法为国学生是知道地,不过天下人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心思,难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千余官员背后牵扯的势力很复杂,费些心思给他们找些事做也多少可以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平,同时也让他们少给变法带来人为的阻碍!学生估计这巡回法庭所需要的官员总数在四百人左右,这样算起来也是减轻了一些负担,其他地方再想想办法解决一些官员的出路问题,也就差不多了,就算最后剩下来一两百他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可是朝廷官制改革的精神是精简机构消除顶虚衔的官员,这是否……”王安石有些为难的说道。

“王相,我大宋以文治国,能不触动舆论是最好地办法。况且这些官员进入巡回法庭也不是简单的安排,这些人还要经过国子监律学的培训,熟悉本朝法制,经过考核合格后才可放任到巡回法庭之中就职。他们以后要每年外出奔赴各路巡回审案,为民伸冤以防止地方奸小愚弄百姓蒙蔽朝廷,这也不算是虚职了。是在为百姓和朝廷实实在在的做事,这样一来虽然多出一个机构,但并非是养着闲人!”王静辉语重心长的说道。

“毕竟是多出来一个机构啊!”

“自古以来便没有一个完美的体制可以实行万载,精简机构是一个精神,其目地是为了朝廷运作起来更有效率,而不是为了裁人而精简,那样的官制改革不改也罢。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马上要进行的官制改革也并非是一步到位任子孙使用沿袭,无论怎么改善都还是有些缺憾的……”王静辉说道。

“这个某心中明白!”王安石也是苦笑一声不知该如何作答……

经过了几天的讨论后,大宋官制改革方案终于敲定了。首先便是三省六部的改革,这是第一阶段,后面跟随而来的各部寺监制度的变革也是要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最后才是地方上的官制改革──至于地方上地官制改革还没有最后的定论,朝廷内部正在讨论制订当中。不过这件事的主角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王静辉决定退出,因为他觉得自己若是老是抛头露面难免会招惹来别人对自己的猜忌,在这个时代就是几十年前不可一世的英雄狄青,也被人家地口水给吓死。更不要说来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驸马了。

王静辉退出这个圈子的同时也是对越来越有主见的赵顼一种防备──官制改革的精神内容实在是太过蹊跷,这远远超过了赵顼现有地水平,以王静辉的估计最大的可能便是慈寿宫地曹老太太在翻云覆雨。不过想想又不大可能,曹老太太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来露过面了,再说赵顼也未必会听从曹老太太的摆布。

到现在王静辉心中甚至有种恐惧的感觉,所以他选择了退缩,不这么积极的参与政事了,只是提出一些建议,至于朝廷肯不肯采纳这是赵顼、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事情,他也不想过多参与其中。地方官制改革中他提出了加强对贸易的管理,尤其是杭州、楚州、泉州等地。因为贸易而引起的争端诉讼压到市舶司来处理,不要混同一般民事案件都交由州县长官处理,一方面杜绝了州县长官的腐败问题,另外也是市舶司到底还是和贸易相接近,处理案件更为得心应手。

不过让王静辉比较好笑的是,他以为自己不参与地方官制改革,朝廷地几位大佬很可能会否决自己的提案,却没有想到地方官制改革方案中第一给确立下来的便是这个条文,这倒是让王静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赵浅予知道了笑着说道:“你可真够呆的,那个州县官喜欢自己的诉讼案件多如牛毛?这可是极大影响到他们自己个人升迁考评的重要事情,你能够把这些案件推到市舶司来解决,那些州县长官感谢你还来不及呢!王介甫和司马君实都在底层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员,对这种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

王静辉听后不禁有些愕然,不过随即也是一笑,这种事情自己在出知楚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底下的官员没有少抱怨过,想来现在的贸易发展程度比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各种纠纷也不可避免的增多了。现在自己提出这项议案正好可以补其中不足,自然是通过的最快了。

对于中央官制改革部分,皇帝赵顼非常满意,而司马光担心的在短时间内裁减大量官员的事情也得到了避免,巡回法庭的出现使得数百官员的最终走向有了明确的保证,至少身在汴都的这些原本就是被清理的对象有了事情可做。事实上宋朝的叠床架屋的官制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冗官,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冗官都是无能之辈,他们当中也有非常有才能的,只是这官位实在是有限无[被屏蔽词语]到他们去做而已。

巡回法庭安置的这些官员未必都是擅长司法这一块地。不过中间确实有很多人才,再经过国子监、华英书院的律学学习后,最终有五百人左右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也许现在他们并不显眼,但他们之中后来不乏成为着名的断案高手,这也倒是人尽其才了。

值得要说的是。也许受到王静辉的启发,王安石在官制改革后期对裁汰官员地安置也做得非常到位,不过他却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在巡回法庭上做文章。原本按照王静辉的计划巡回法庭所需要的官员在四百人,但经过扩充后可以安置五百多人,其中的安置对象便是在像楚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增加了巡回法庭的法官人数。而且受王静辉的启发,在把经济贸易类案件转移到市。舶司后,市舶司也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管理此事,所以又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市舶司系统。

巡回法庭倒是有些像后世影视剧中钦差大臣一样,专门审理那些个州县存在疑问的案件。按照规定若是巡回法庭也不能够很好解决的案件,将会移交给大理寺来做终审判决,相当于后世地最高法院的作用。这是当初王静辉与王安石都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一部分权力按照改革制度是归往刑部的,但后来皇帝赵顼在司马光的建议下。没有恢复审刑院制度而是将这部分权力划归到大理寺,从此大理寺地地位有了显着的提高,在司法上决非刑部一家说了算了。

王静辉心目中的司法体系没有实现,不过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不像司马光和王安石。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他有的是时间来等待最佳地机会来实现心目中的司法体系,不过换句话来说他所想的未必是正确地──历史上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在这个时代恐怕是无人能够出其右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非常的糟糕,可见先进未必正确,只要符合现实需要就是最好。

在大宋中央官制改革过后,王静辉立刻上章朝廷,希望能够专门重修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以便基层官员审案定案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大宋不能够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一个在于其政治制度,另外一个便是司法制度的滞后了。王静辉知道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后世成为东方法系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各国,不过因为古代中国对商人的歧视。所以根本就没有后世所谓的民法和商法,而后世西方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尽管生产力与现在的宋朝水平相差甚远,但由于其对商人的重视程度,很早的便有了后世现代商法的雏形。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的太多,就宋朝现在的发展形势,就算以后东北女真和蒙古崛起那也对大宋构成不了什么威胁,光是耗也能耗死他们──历史上的南宋尽管军事上非常吃憋,但蒙古人征服南宋所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几乎用了半个世纪才达到目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各国除了金朝还能够的时间长些之外,用了二十二年才达到目标,其余各国在蒙古铁骑下从来没有超过十年的,基本上是五六年就被覆灭了。有了这样的对比,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能说宋朝是窝囊宋,它的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在外部环境比较安定下,在王静辉眼中除了要大力发展军事以期收复燕云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展商业经济了,他不知道会不会以后出现资产阶级,但无论采用那种政权,国家就是抵御外辱,对内让百姓生活的更好,事实上到了后世的时候中东国家也是帝王制度,因为国内富裕也很难说的上它就是落后的。

想要发展经济就要面临法制问题,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更何况商业领域更是如此,专门的商法编制势在必行,而相应的民法等等法律也要尝试从刑法中分离出来,就算在王静辉有生之年做不到,也要积累相应的经验留给后人做参考。

王静辉的奏章中对建立专门详细的商法做了详尽的说明,并且还建议朝廷能够大量培养相应的人才。事实上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还有很多并不出名的书院都是属于王静辉的私产,开设的课程也与外界传统书院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他名下的各个书院都开设了律法系,不过这门课程并不是很受到欢迎。现在王静辉的奏章中专门说到了律法人才的培养,建议国子监应该对民间书院开放,通过考试等等来吸收专门的律法人才进入国子监──这一项实际上指的便是自己名下的书院,因为只有他开办的书院才有专门的律法专业,一旦进入国子监他们便成为大宋的官员了,这也是一项出身,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大宋在这方面人才的积累,使得以后人才的培养更加细化、专业化,这也同样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革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拯救诸天单身汉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小尸尸我啊!被疯批反派圈养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南宋第一卧底 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大明官 阿根廷帝国崛起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百战 三国:从赤壁之战开始平步青云 谋动天下 我在亮剑搞援助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大楚武信君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衣冠谋冢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高门庶子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宋风 戒念 - 宋风txt下载 - 宋风最新章节 - 宋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