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朱棡道,“只要徐叔叔平安无事,其他的都可以从长计议。“
八月初,朱元璋下旨:徐达罚俸一年,保留魏国公爵位,但削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实权。
这个处罚比预想的要轻,显然是朱元璋在权衡各方势力后做出的决定。
徐达出狱那日,朱棡和常清韵亲自到徐府探望。短短月余,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竟已两鬓斑白。
“岳父受苦了。“朱棡躬身行礼。
徐达摆摆手:“殿下不必如此。老夫这次能全身而退,已是万幸。“
徐妙云扑到父亲怀中,泣不成声。徐达轻拍女儿的背,对朱棡道:“殿下,经此一事,您该明白如今的形势了。“
朱棡点头:“大哥这是要逐个击破。“
“不止如此。“徐达压低声音,“太子近日与齐王、楚王往来密切,怕是有所图谋。“
齐王朱榑、楚王朱桢都是朱元璋的皇子,向来与太子亲近。他们若是联手,对朱棡确实是个不小的威胁。
从徐府出来,常清韵忧心忡忡:“棡弟弟,若是齐王、楚王也与太子联手,我们的处境就更艰难了。“
朱棡却笑了:“未必是坏事。他们联手,反而会引起父皇的警惕。“
果然,不久后就传来消息:朱元璋下令,各藩王无诏不得私自往来。这道旨意明显是针对太子与齐王、楚王的联盟。
九月重阳,晋王府依照惯例准备登高赏菊。常清韵特意让人在花园里摆了几盆新培育的墨菊,深紫色的花瓣在秋阳下显得格外雅致。
“这墨菊倒是稀罕。“朱棡拈起一朵细细观赏,“我记得母后最喜欢菊花。“
常清韵笑道:“已经让人送了几盆进宫。母后近日凤体欠安,希望这些花能让她开心些。“
提到马皇后,朱棡神色黯然:“母后的咳疾每年入秋就会加重,今年似乎格外严重。“
“要不要请太原的名医进宫诊治?“
朱棡摇头:“太医院有规矩,外医不得入宫。不过......“他忽然想到什么,“我们可以请孙思邈的后人来太原,若是医术确实高明,再推荐给父皇。“
常清韵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这就让人去打听。“
重阳宴上,朱棡难得地多喝了几杯。宴席散去后,他拉着常清韵的手在花园里散步。月光下的菊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秋虫在草丛中轻声鸣叫。
“清韵,“朱棡忽然道,“若是有朝一日,我不得不与大哥兵戎相见,你会怪我吗?“
常清韵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棡弟弟,我知道你重情义。但若是太子逼人太甚,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朱棡将她拥入怀中,“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十月初,孙思邈的后人孙永年应邀来到太原。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医者须发皆白,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殿下找老朽来,可是为了皇后娘娘的咳疾?“孙永年开门见山地问。
朱棡惊讶于他的直接:“先生如何得知?“
孙永年捋须笑道:“皇后娘娘的咳疾闻名天下,老朽早有耳闻。只是太医院那些庸医,只知道用温补之药,却不知娘娘这是积年的肺痨,需要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常清韵担忧地问,“会不会太冒险?“
孙永年取出一个药方:“这是祖传的方子,用少许砒霜配伍十余味药材,专门治疗顽咳。
老朽用这个方子治好过不少类似的病人。“
朱棡仔细查看药方,只见上面确实写着“砒霜三分“,不由皱眉:“砒霜是剧毒,先生有几分把握?“
“九分。“孙永年自信地说,“剩下的一分,要看娘娘的造化。“
经过再三考虑,朱棡决定冒险一试。他让孙永年先在一些患有类似病症的百姓身上试用,效果显着后,才将药方秘密送进宫。
十一月底,宫中传来好消息:马皇后的咳疾大为好转。朱元璋大喜,特意下旨赏赐晋王府。
然而这个消息却让太子一党更加不安。
十二月冬至,朱标突然上书,以“体恤藩王“为由,建议将各藩王的世子接进京中教养。
“大哥这是要扣留人质啊。“朱棡看着手中的奏报,冷笑连连。
常清韵轻抚尚未显怀的腹部,柔声道:“好在我们的孩儿还未出世,这道旨意对我们影响不大。“
朱棡握住她的手:“即便如此,我也绝不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人质。“
太原城的元宵灯会格外热闹。晋王府内,徐妙云正在丫鬟的伺候下试穿新制的王妃朝服。大红色的织金凤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她却望着镜中的自己微微出神。
“王妃,这身朝服真衬您。“丫鬟小心地为她整理着衣领,“听说这是宫里尚衣监特意为您赶制的。“
徐妙云轻轻抚过衣袖上的金线凤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钦定的晋王正妃,她本该是这座王府名正言顺的女主人。可那个酷似常氏的女子,却始终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
“王爷在哪?“她轻声问道。
“王爷在书房,和......和清儿姑娘在一处。“丫鬟的声音低了下去。
徐妙云的手指微微收紧,但很快又松开:“备些点心送过去,就说是我让送的。“
此时的书房里,朱棡正在查看边境军报,常清韵安静地在一旁研墨。自从她有孕后,朱棡便特许她在书房伺候,免得她整日闷在房里。
“也先这次倒是学聪明了。“朱棡放下军报,“知道正面强攻不成,改用小股骑兵骚扰。“
常清韵将温好的茶递过去:“边境百姓受苦了。“
这时,丫鬟端着点心进来:“王爷,王妃让送来的元宵。“
朱棡点点头:“告诉王妃,我晚些过去看她。“
丫鬟退下后,常清韵轻声道:“王爷该多陪陪王妃才是。她毕竟是皇上钦定的正妃。“
朱棡握住她的手:“清韵,我知道你委屈。但父皇母后的决定,我也无法违抗。“
“我明白。“常清韵垂下眼帘,“能留在王爷身边,我已经很知足了。“
就在这时,张诚匆匆来报:“殿下,应天来旨,皇上召您即刻回京!“
朱棡一怔:“可知所为何事?“
“说是为了王爷的婚事。“张诚低声道,“皇上要为您和徐小姐正式完婚。“
常清韵手中的墨锭“啪“地掉在砚台上,溅起几点墨汁。她连忙跪下:“奴婢失仪。“
朱棡扶起她,对张诚道:“准备车马,明日启程。“
当夜,朱棡来到徐妙云的住处。她正在灯下绣着一方帕子,见朱棡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王爷怎么来了?“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朱棡在她对面坐下:“父皇召我们回京完婚。“
徐妙云的手指被针扎了一下,渗出血珠。她强笑道:“这是好事。不知......不知清儿姐姐如何安排?“
“她自然随我们同去。“朱棡看着她,“妙云,我知道这对你不公平......“
“王爷不必多说。“徐妙云打断他,“妙云既然注定要做这个晋王妃,就会尽到王妃的本分。“
次日清晨,车队准备启程。常清韵穿着朴素的侍女服饰,正要登上后面的马车,徐妙云却叫住了她。
“清儿姐姐与我同乘吧。“徐妙云微笑道,“路上也好有人说说话。“
常清韵犹豫地看向朱棡,见他点头,这才低声道:“谢王妃。“
马车里,两个女子相对无言。行了约莫半个时辰,徐妙云才轻声开口:“姐姐不必拘谨。其实......我很感激姐姐。“
常清韵诧异地抬头。
“若不是姐姐,“徐妙云望向窗外,“我可能要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至少王爷是真心待姐姐好,这说明他是个重情义的人。“
“王妃......“
“叫我妙云就好。“徐妙云转过头,眼中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成熟,“我知道王爷心里只有姐姐。这个王妃之位,不过是父皇母后的安排。我只求姐姐一件事——将来若是我不得不履行王妃的职责,请姐姐不要怨我。“
常清韵心中震动,她没想到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女竟如此通透。
车队行至黄河渡口时,遇上了一场春雪。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很快就在官道上积了厚厚一层。朱棡下令在驿站暂歇,等雪小些再走。
驿站里,朱棡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飞雪,常清韵为他披上披风:“王爷在看什么?“
“记得小时候,每到下雪天,母后就会让人在院里堆雪人。“朱棡轻声道,“那时大哥、四弟还有我,总是为了谁堆的雪人最好看争个不停。“
常清韵沉默片刻:“王爷可是在想皇上突然召您完婚的用意?“
朱棡转身看着她:“清韵,你总是这么懂我。大哥近日在朝中动作频频,我怀疑父皇此时催婚,是想借联姻稳住徐家,制衡大哥。“
“王爷打算如何应对?“
“见机行事吧。“朱棡叹了口气,“倒是你......委屈你了。“
常清韵浅笑:“能陪着王爷,我就不委屈。“
雪下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常清韵早起为朱棡准备早膳,却在厨房遇见了同样早起的徐妙云。
“王妃怎么起这么早?“常清韵有些惊讶。
徐妙云系着围裙,正在灶前忙碌:“王爷喜欢吃我做的梅花糕,我想着趁雪刚停,采些新鲜的梅花。“
常清韵看着她熟练地和面、调馅,不禁感慨这个养尊处优的将门之女,竟能为心爱之人做到这个地步。
早膳时,朱棡看到桌上的梅花糕,明显愣了一下。
“这是妙云亲手做的。“常清韵轻声道,“采的是今晨刚开的梅花。“
朱棡尝了一口,点头赞道:“很好吃。“
徐妙云脸上顿时绽开笑容,那笑容纯粹而明亮,让常清韵都不禁为之动容。
经过十余日的跋涉,车队终于抵达应天。晋王府早已打扫一新,准备迎接主人的归来。
安顿好后,朱棡立即进宫面圣。常清韵则被安排在一处僻静的院落,徐妙云特意拨了两个可靠的丫鬟伺候她。
“姐姐如今有孕在身,凡事都要小心。“徐妙云叮嘱道,“这府里人多眼杂,不比在太原时自在。“
常清韵感激地道谢。她明白徐妙云这是在保护她。
晚膳时分,朱棡从宫中回来,脸色凝重。
“父皇的态度很坚决。“他对常清韵道,“下月初八就要为我们完婚,说是已经让钦天监选好了吉日。“
“那......清儿姐姐怎么办?“徐妙云忍不住问。
朱棡沉默良久,才道:“父皇说,等大婚之后,会给清韵一个名分。“
常清韵垂下眼帘:“奴婢但凭皇上和王爷安排。“
当夜,朱棡留在常清韵房中。烛光下,他轻抚着她微隆的小腹,低声道:“清韵,我朱棡在此立誓,今生定不负你。“
“有王爷这句话,就够了。“常清韵靠在他怀中,“只是妙云那边......她还那么小,王爷该多体谅她才是。“
朱棡叹息:“你们都是好女子,倒是我辜负了你们。“
次日,马皇后召徐妙云进宫。常清韵在府中忐忑不安地等到傍晚,才见徐妙云回来。
“母后赏了我一对玉如意。“徐妙云让丫鬟把礼物收好,对常清韵道,“母后说,既然注定要做夫妻,就要相互扶持。“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母后还问起了姐姐,说等孩子出生后,会给孩子一个名分。“
常清韵心中一暖。她知道这一定是徐妙云在皇后面前为她说情。
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晋王府里忙碌非常。这日,常清韵正在为未出世的孩子做小衣,徐妙云拿着一匹上好的软缎过来。
“姐姐用这个料子吧,对孩子的皮肤好。“她在常清韵身边坐下,犹豫片刻,轻声道,“姐姐,有件事我想求你。“
“王妃请说。“
“大婚那夜......“徐妙云脸颊微红,“我......我有些害怕。能不能请姐姐......陪我说说话?“
常清韵了然。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女,即将面临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心中忐忑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