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陈同学

首页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渔港春夜 巨星崛起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修仙归来在都市 深空彼岸 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 后宫春春色 团宠真千金竟是玄门大佬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重回1982小渔村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陈同学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文阅读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txt下载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25章 社会研究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林夏的帆布鞋踩过雨后的青石板路,积水倒映着巷口“便民修鞋铺”的红色灯箱,在暮色里晕开一圈暖光。她停下脚步,掏出笔记本快速记下:“某老城区巷弄,修鞋铺日均接待23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78%,修鞋单价15-30元,多数老人称‘鞋子还能穿,修修更划算’。”这是她“城市老旧社区便民服务现状”调研的第三十七个点位,笔记本里已经贴满了不同店铺的照片、采访录音的二维码,还有老人递来的手写修鞋价目表。

作为市社科院的社会研究员,林夏的工作从不是在办公室里堆砌数据。她的调研包里永远装着四样东西:一支能录音的钢笔(方便记录突发采访)、一本防水笔记本(应对雨天调研)、一沓印有联系方式的调研知情同意书(尊重受访者意愿),还有几颗水果糖(遇到抗拒交流的老人时,递颗糖总能拉近距离)。这次的调研任务是摸清老城区便民服务的“供需缺口”,为政府制定社区改造政策提供依据——但林夏知道,真正的“依据”藏在修鞋师傅的锤子声里,在买菜老人的菜篮里,在那些“说不出口却实实在在的需求”里。

“姑娘,又来记东西啦?”修鞋铺的张师傅抬起头,手里的锥子还穿着线,“今天来得巧,刚收了双老太太的棉鞋,鞋底都磨平了,她说要留着冬天穿。”林夏走过去,看到工作台上放着一双深蓝色棉鞋,鞋头缝着补丁,鞋底贴着一层旧胶皮。“张师傅,您这铺子开了多少年了?”她拉过旁边的小马扎坐下,拿出钢笔打开录音功能。

“二十五年啦!”张师傅笑着擦了擦手上的鞋油,“以前这条巷子里有三家修鞋铺,现在就剩我这一家了。年轻人都网购鞋子,穿坏了就扔,只有老人才来修。我儿子总劝我关店,说挣不了几个钱,可我要是关了门,这些老人的鞋子找谁修去?”他指了指巷尾,“王阿婆腿脚不方便,每次来都要拄着拐杖走二十分钟,我要是不在,她的鞋只能在家放着。”

林夏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单的地图,标注出修鞋铺的位置和周边三个老旧小区的分布:“张师傅,您觉得这附近还缺啥服务不?比如配钥匙、缝衣服之类的。”张师傅想了想:“缺个缝补衣服的!以前巷口有个李大姐缝衣服,去年搬走了,现在老人们衣服破了,要么自己缝,要么送到老远的菜市场去。还有啊,要是能有个代收快递的点就好了,老人们眼神不好,不会用手机查快递,快递员总把东西放在超市,有时候还会弄丢。”

林夏把“缝补服务缺口”“代收快递需求”用红笔圈出来,又补充道:“您说的这些,我都会记下来。对了,您平时中午吃饭咋解决?附近有方便的餐馆吗?”张师傅指了指巷口的包子铺:“就买两个包子对付一下,铺子里离不开人,走不开。”

离开修鞋铺,林夏走到巷口的包子铺,老板正在蒸笼前忙碌。“老板,要两个猪肉白菜包。”她接过包子,顺势问道,“您这包子铺主要是卖给谁啊?有没有老人来买?”老板擦了擦汗:“大多是上班族,老人来得少——他们觉得包子贵,更喜欢自己在家煮粥。不过有时候会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让邻居帮忙代买。”林夏咬了口包子,温热的肉馅裹着汤汁,突然想起张师傅说的“两个包子对付午饭”,心里有些发酸——便民服务者的需求,往往比被服务者更易被忽略。

第二天早上,林夏换了个调研点位,来到老城区的“幸福菜市场”。刚走进市场,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新鲜的青菜,一块五一斤!”“刚杀的活鱼,二十块一条!”她注意到,市场入口处有个“爱心服务站”,里面摆着几张长椅,墙上贴着“免费量血压”“代收水电费”的牌子,却没看到有人值守。

“姑娘,你是来调研的吧?”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奶奶走过来,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我叫刘桂兰,经常来这买菜。你要是想了解情况,问我就对了!”林夏眼睛一亮,连忙递上一颗水果糖:“刘奶奶您好,我想问问您,这‘爱心服务站’平时有人吗?您用过里面的服务吗?”

刘奶奶接过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没人!就摆个样子,量血压的机器坏了大半年,也没人修;代收水电费更是扯——人家只收现金,我们老人现在都用养老金卡,哪来那么多现金?”她拉着林夏走到服务站,指着落满灰尘的血压仪:“你看,好好的机器,放着不用多可惜。我们这些老人,就想量量血压图个安心,结果每次来都是坏的。”

林夏拿出手机,对着损坏的血压仪拍了张照,又问道:“刘奶奶,您平时买菜,有没有觉得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菜价、称重之类的。”刘奶奶叹了口气:“菜价倒是还行,就是称重!有些摊主的秤不准,我们老人眼神不好,也看不出来。上次我买了一斤鸡蛋,回家一称,才八两!找回去,人家还不承认。”她从菜篮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弹簧秤:“现在我每次买菜都带着这个,自己称一称,心里踏实。”

林夏看着刘奶奶手里的弹簧秤,金属挂钩已经有些生锈,却被擦得干干净净。“您这秤用了多少年了?”“五年啦!儿子给我买的,说怕我被坑。”刘奶奶笑着说,“其实我们老人要求不高,就想买菜不被坑,量血压方便点,要是能有个人帮着看看手机上的通知,就更好了——上次社区发的体检通知,我看不懂上面的字,还是让邻居家的小姑娘帮我读的。”

“看不懂通知”——林夏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这五个字。她之前做调研时,总关注“有没有服务”,却忽略了“服务能不能被用好”。老旧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中,有近一半不会用智能手机,即使社区提供了线上服务,他们也无法享受——这才是真正的“隐性缺口”。

接下来的一周,林夏走遍了老城区的八个社区,采访了五十多位老人和二十多位便民服务从业者。她发现,除了“缝补服务缺失”“代收快递需求”“智能服务障碍”这些问题,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需求——“情感陪伴”。在走访的老人中,有65%是空巢老人,他们去修鞋铺、去菜市场,不只是为了修鞋、买菜,更是为了找人说说话。

“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就回来一次。”一位在菜市场看摊的张大爷告诉林夏,“我开这个菜摊,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每天有人跟我说说话。要是哪天没人来买我的菜,我心里就空落落的。”林夏看着张大爷摊位上摆着的几捆青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突然明白,便民服务不只是“功能性”的,更是“情感性”的——一个修鞋铺、一个菜摊,可能就是老人与外界连接的唯一纽带。

调研结束后,林夏开始撰写调研报告。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先罗列数据,而是在报告开头写了三个小故事:张师傅的修鞋铺、刘奶奶的弹簧秤、张大爷的菜摊。“数据能说明缺口,却无法传递温度。”她在报告里写道,“老旧社区的便民服务,不该只是‘建多少个服务站’‘配多少台机器’,更要关注‘老人需要什么’‘服务者难在哪’——让修鞋师傅能按时吃顿热饭,让老人能看懂社区通知,让空巢老人有地方说话,这些‘小事’,才是便民服务的‘大事’。”

在报告的“建议部分”,林夏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

1. “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在每个社区选择一个中心点位,整合修鞋、缝补、配钥匙、代收快递等服务,统一管理,为从业者提供固定摊位和午餐补贴,解决他们“吃饭难、经营散”的问题;

2. “银龄助手”计划:招募社区里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退休教师),定期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教学”“通知解读”“陪同买菜”等服务,弥合“智能鸿沟”;

3. “情感陪伴”项目:在便民服务点设置“聊天角”,配备报纸、象棋等,鼓励老人在修鞋、买菜时停留交流,同时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空巢老人,倾听他们的需求。

报告提交后的第三天,林夏接到了民政局的电话,邀请她参加“老旧社区改造政策研讨会”。会上,民政局的王局长拿着她的报告,对参会的各部门代表说:“林研究员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人。以前我们做政策,总想着‘建多少、配多少’,却忽略了‘好不好用、需不需要’。这次的改造,就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来,把钱花在老人真正需要的地方。”

研讨会结束后,王局长特意留下林夏:“林研究员,我们想请你作为顾问,全程参与这次老旧社区改造,帮我们盯着‘落地效果’,你愿意吗?”林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然愿意!我还想再去看看张师傅的修鞋铺,看看刘奶奶能不能用上新的血压仪。”

三个月后,“便民服务综合体”在老城区的第一个试点社区建成。林夏特意陪着张师傅去看了新摊位——铺位宽敞明亮,配备了新的修鞋工具和储物柜,旁边就是缝补摊位和代收快递点,还有一个小小的“员工休息室”,提供微波炉和热水。“太好了!以后我中午就能热饭吃了!”张师傅摸着新工具,笑得合不拢嘴。

在“爱心服务站”,新的血压仪已经安装好,还有志愿者在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刘奶奶正坐在长椅上量血压,看到林夏,连忙招手:“林姑娘,你看!现在能量血压了,还有小姑娘帮我看手机上的通知,太方便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我把号码记下来了,以后有不懂的,就能打电话问了。”

林夏还去了张大爷的菜摊,发现摊位旁边多了个“聊天角”,几位老人正围着桌子下棋,张大爷的菜摊前也围了不少人,不只是买菜,还有人在跟他聊天。“现在好了,每天都有人跟我说话,再也不觉得孤单了。”张大爷笑着说,手里还拿着一颗林夏之前给他的水果糖。

看着这些变化,林夏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刚做调研时,有人问她:“你一个社会研究员,天天跑菜市场、修鞋铺,不觉得掉价吗?”她当时没有回答,现在却有了答案——社会研究的价值,从来不是在实验室里得出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走进街头巷尾,倾听普通人的声音,让政策能落地、能管用,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年底,林夏的调研报告获得了“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领奖那天,她特意穿了一双张师傅修过的帆布鞋,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杯,目光扫过台下的同事和领导:“很多人问我,社会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它的意义就藏在修鞋铺的锤子声里,在老人的弹簧秤上,在菜市场的叫卖声中——它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平凡人的需求,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需求’变成‘大政策’,把‘小声音’变成‘大改变’。”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局长笑着向她点头,眼里满是认可。林夏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了张师傅的修鞋铺、刘奶奶的弹簧秤、张大爷的菜摊——这些都是她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支撑她在社会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领奖结束后,林夏收到了张师傅发来的照片:新的修鞋铺里,几位老人正围着他聊天,墙上挂着“便民服务标兵”的奖状。照片下面还有一行字:“林姑娘,谢谢你!现在我的铺子每天都很热闹,再也不冷清了。”

林夏看着照片,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拿出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社会研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脚下的路、耳边的话、心里的温度。新的一年,继续走进街角巷弄,寻找那些藏在生活里的答案,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社区里,活得安心、活得暖心、活得开心。”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笔记本上,给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林夏收拾好东西,快步走出颁奖大厅——她明天还要去新的社区调研,那里有更多的需求等着被发现,更多的故事等着被倾听。她知道,前方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她,但只要能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皇宫 渔港春夜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考公失败,我转身进入省委组织部 巨星崛起 四合院:张弛有度 赶海:开局一把沙铲承包整个沙滩 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 鉴宝神瞳 四合院:一人纵横 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都市极品医神 铁腕官途 四合院小市民 暗海反杀 妙医圣手叶皓轩 穿越四合院,开局入赘娶寡妇 
最近更新昔: 清冷校花的我今天依旧可爱 穿越1918:红星照耀德国 我的女友多到能组成一支军团 你惹他干嘛?他SSS级异常 说我写的是网文?请叫我文明瑰宝 直播:开局调琴,我才艺多到爆 学医救不了人类,所以我选择摆烂 极品保安游花都 我在深渊收容所当管理员 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 被封杀后,我拍的视频成国家名片 直播:我说没杀过人,测谎仪响了 在都市修长生 国运三国杀:给世界一点阴间震撼 高武:我能掠夺寿元 世间大高手 最后一只寻宝鼠:开局掀了古董街 种田:别再种了,爆仓了! 摩托侠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陈同学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txt下载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最新章节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