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首页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民国之谍影风云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6章 薪火相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秋意渐浓,西山格物书院内的争论与实践,如同大熔炉中的火焰,在碰撞与交融中淬炼出新的形态。沈云漪倡导的“技艺融合”研讨班,起初气氛凝滞,老匠人与年轻学员分坐两边,壁垒分明。

打破僵局的,是一次关于铸造砂型的讨论。年轻学员依据格物院的材料学手册,提出了一套精确的砂土配比和夯实标准,以确保铸件表面光洁、减少气孔。胡匠头起初只是冷眼旁观,直到一位学员在演示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却因对当地砂土特性了解不足,导致砂型强度不够,在浇铸时险些坍塌。

“哼!”胡匠头终于忍不住,站起身走到操作台前,抓起一把砂土在指间捻了捻,又看了看湿度,“后生崽,只知死守本本,却不知‘看天吃饭’!这西山左近的砂土,性偏黏,你那套江南水畔的配比,在这里就得变通!”他也不用尺量,全凭手感,快速调整了砂土比例和夯实力道,又加入少量他秘而不宣的植物纤维作为增强筋。重新制作的砂型,坚固而富有韧性。

年轻学员们看得目瞪口呆。石柱忍不住问道:“胡师傅,您这……这加入的是何物?比例如何掌握?”

胡匠头脸上露出一丝得意,随即又板起脸:“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加的是捣碎的麻丝!比例?全在手感!火候到了,自然就知道!”

沈云漪适时开口:“胡师傅的经验,正是我们标准所欠缺的‘地方性知识’。若能将‘麻丝增强’这个原理,以及如何根据砂土黏性判断‘手感’的方法,加以总结、量化,纳入我们的标准体系,那么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能做出合格的砂型。”她转向学员们,“标准不是枷锁,而是基础。在此之上,需要你们像胡师傅一样,去观察、去适应、去创造。”

这番话,仿佛一道桥梁,沟通了两岸。老匠人们发现,他们的“手感”和“秘方”并非要被抛弃,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尊崇,甚至被提升为更普适的“道理”。年轻学员们则意识到,标准之外,还有广阔的、需要向实践学习的天地。

研讨班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老匠人开始尝试理解图纸上的公差符号,学员们也虚心请教如何通过听音辨别炉火温度,如何通过观察铁水颜色判断含碳量。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实践验证的新型师徒关系,在书院内悄然形成。胡匠头甚至主动找到沈云漪,希望能将一些他认为是“压箱底”的技艺,用“书院能懂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股融合之风,也吹到了清苑县。韩承并未坐等王知县“商议”的结果,他拿着格物院刚刚整理下发的《地方性物料适应性应用指南(初稿)》,再次拜会了王知县和本地匠作行会的会长。指南中,既强调了核心标准不可动摇,也列出了一些非关键部位,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本地已验证可靠的替代材料和工艺,并附上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和认证流程。

“县尊大人,会长,请看。”韩承指着指南中的条款,“并非一刀切。若贵地匠户能打造出符合强度要求的道钉,并通过格物院认可的简易检测,便可列入核准名录,参与供应。甚至,若能有工艺创新,降低成本,格物院还会予以嘉奖。”

王知县和行会会长看着这份比之前灵活许多的指南,脸色缓和了不少。这不再是赤裸裸的夺权,而是留下了一条合作与提升的路径。利益的坚冰,出现了一丝融化的迹象。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能迎来这般转机。

在更偏远的晋地,负责勘测一条连接煤矿支线的稽查小队,遭遇了比通州更原始、更顽固的抵抗。当地豪强与窑主勾结,视矿山为私产,根本不屑于朝廷的《通则》与利益计算。他们煽动矿工,以“铁路惊扰山神,断龙脉,会引来塌方渗水”的迷信为由,暴力驱逐勘测队,甚至扣押了两名队员。

消息传回京城,林昭震怒,却并未立刻请求杨涟式的雷霆镇压。他意识到,在那些王化不及的角落,单纯的法规和利益诱导,力量有限。

“需要不一样的火种。”林昭对沈云漪说道。他想起书院里正在发生的改变。

几日后,一支特殊的小队从西山格物书院出发,奔赴晋地。带队的是石柱,成员中除了几名护卫,主要是几位在“技艺融合”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学员和一位自愿前往的、精通矿脉勘测的老匠人。他们没有携带太多的勘测仪器,反而带了许多易于演示的矿灯安全改进模型、小型通风装置示意图,以及用浅显图画和方言编写的《铁路运煤利好处》小册子。

他们的任务,不是强行勘测,而是“交流”与“展示”。

到达晋地后,石柱没有直接去找豪强谈判,而是先深入矿工居住的窝棚区。他们演示如何用简单的护罩防止煤灯引燃瓦斯,如何利用废弃坑木搭建更稳固的支撑。那位老匠人则凭着经验,帮矿工们辨认矿脉迹象,避免无效挖掘。起初,矿工们充满戒备,但看到这些京城来的“官家人”真的在解决他们切身的危险和困难,态度渐渐软化。

石柱趁机拿出小册子,用当地土话讲解:“铁路通了,煤块能更快运出去,卖更好的价钱。东家赚多了,说不定能给大伙涨工钱。就算不涨,路上损耗少了,东家成本低了,也不会总想着克扣咱们的救命钱了不是?再说了,这铁路修过来,本身就要用人,挖土、铺路、维护,都是活计……”

他没有空谈大道理,句句围绕着矿工最关心的安全和生计。信任,在这一点一滴的务实帮助和贴近利益的沟通中,慢慢建立。

与此同时,韩承在清苑的成功经验,也通过铁路调度衙门的内部通报,传递到其他正在艰难推进的稽查队手中。灵活的策略,结合地方实际的应用指南,仿佛给了他们一把万能钥匙,虽然不能打开所有的锁,却大大增加了破局的可能。

秋深时节,西山格物书院的第一批学员迎来了结业考核。考核不再是单纯的试卷答题,而是在真实工坊环境下,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符合标准、又能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铁路小部件。

陈芸所在的小组,选择改进一种货物捆扎装置。她们既运用了力学计算确保强度,又借鉴了老匠人推荐的、一种本地特产的藤蔓材料,使其兼具韧性与成本优势。胡匠头作为评审之一,看着她们的作品,虽然嘴上依旧挑剔了几句“花架子”,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

结业典礼上,沈云漪看着台下这些肤色黝黑、眼神却明亮坚定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们不再是只知书本的学子,而是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碰撞,懂得尊重传统也敢于拥抱变化的火种。

“今日你们从此地离开,带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份责任。”沈云漪的声音在秋风中清晰传出,“铁路之兴,非一人一司之功,乃天下人之业。望你们如星火,散于四方,不仅能铺就钢铁轨道,更能点燃人心向新、向实、向公之念。”

学员们肃然聆听,他们知道,前路依旧漫漫,但他们已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身后,有书院,有《通则》,有无数正在尝试改变的同路人。

林昭站在书院的高处,望着学员们背负行囊,奔赴各地的身影,对身边的孙幕僚轻声道:“看,这才是真正的星火。它们或许微弱,但它们扎根于土,连接着地气,懂得如何与脚下的土地共生。这样的火,风吹不灭,雨打不熄。”

薪火相传,不在于一时烈焰冲天,而在于无数微光的执着蔓延。帝国的根基,正在这新旧知识的交融与无数微小个体的实践中,悄然发生着虽缓慢却不可逆的蜕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绍宋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军婚:七零国医在北大荒撸大猫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恶吻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民国之谍影风云 军工科技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如何拯救德意志 重生之战神吕布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 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 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 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 双生龙影 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东汉:格物致癫 鬼才汪臧海 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 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 外卖侠闯大周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撰鼎记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