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首页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绍宋 大唐之最强酒楼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9章 无声的证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通轨商局成立的波澜尚未在朝堂与地方势力的暗流中完全平息,一场更为严峻、关乎数十万生灵的考验,已随着来自北方的干热狂风,席卷而至。这一次,老天爷没有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

河南、山东等地自去岁冬便少雪,今春更是滴雨未降。原本应是麦浪翻滚的原野,如今只剩下龟裂的黄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已不再是奏章上冰冷的夸张之词,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庞大的流民潮如同缓慢移动的死亡阴云,开始向南方,向任何可能找到生路的地方蔓延,中原腹地的稳定岌岌可危。更雪上加霜的是,运河水位因干旱持续下降,多处河段漕运彻底瘫痪,这条维系帝国南北的主动脉,在关键时刻,失灵了。传统的,依靠漕船缓慢北上赈济的渠道,被无情切断。北京城内的朝堂之上,焦灼、争吵与深深的无力感再次弥漫,一如往昔每一次大灾降临之时。

然而,这一次,在灾情初露狰狞端倪之时,徐州的方向,已经亮起了不一样的灯火。

未等朝廷正式的调粮文书层层下达,通轨商局的首次董事会,便在一种凝重而紧迫的气氛中召开。与会者除了总办陈文烛、技术会办林昭、暂代商务会办的周墨轩,还有代表徽商的汪承业和代表晋商的乔承业。巨大的灾区地图铺在桌上,那一片象征干旱的枯黄色,刺痛着每个人的眼睛。

“……情况便是如此,”陈文烛声音低沉,指尖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豫东、鲁西南的区域,“漕运已断,陆路转运,杯水车薪,且耗时日久,等粮食运到,恐怕……”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

汪承业眉头紧锁,他是商人,看重利益,但更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社会动荡,对商业是毁灭性打击。乔承业则默默计算着,晋商的票号网络消息灵通,他比旁人更清楚灾区形势的危急程度。

“不能再等朝廷诸公争论出个子丑寅卯了!”林昭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陈文烛身上,“府尊大人,诸位东家,此次大旱,非之前小灾小难可比。三万石粮食?那是止渴的鸩毒!必须雷霆之势,持续不断、大规模输粮,方能稳住灾民,避免民变,将灾难控制在最小范围!我建议,通轨商局即刻启动‘全力输粮’方案,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炭笔,划出一条清晰的线路:“以徐邳铁路为骨干!连接徐州府库官仓、地方义仓,以及我们商局紧急从江南采购的粮食,全部集中到徐州西站。通过铁路,以最高效率运抵邳州。邳州以下,尚有部分运河支流可通小船,再辅以我们紧急组织的骡马队,以此为节点,将粮食辐射至豫东、鲁西南最需要的地方!”他的手指重重敲在邳州,“三台机车,‘启明’、‘乘风’、‘破浪’,全部投入!人歇车不歇,日夜不停!这是一场战争,对手是天灾,也是时间!”

方案极为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这意味着要将商局几乎所有的运力、乃至大部分家底,投入到这场几乎没有直接利润,反而要承担巨大风险和成本的行动中。

周墨轩立刻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刻板,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只有数字:“林会办,若按此方案,初步估算,每日需投入燃煤、人工、车辆损耗、物资采购等项,成本约为一千五百两。若持续一月,便是四万五千两。这尚未计算可能发生的意外及粮食本身的成本。商局甫立,资金流尚不宽裕……”

“周会办,账要算,但有些账,不能只算银子!”汪承业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周墨轩,“这是几十万条人命!更是我通轨商局立足天下的信誉和机会!此时不出力,待到朝廷怪罪,民心尽失,我等还有何颜面谈及未来?这钱,我徽帮认了!该出多少,绝无二话!”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既有商人的远见,也带着一丝江湖义气。

乔承业沉吟片刻,也缓缓点头,语调依旧平稳,却分量十足:“乔某附议。晋帮亦全力支持。不仅股本该出的部分照出,各处分号亦可协助在江南采买粮食,并确保银钱流转顺畅,分文不差。”他看向周墨轩,“周会办,烦请做好账目,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此役,关乎商局存亡,不容有失。”

陈文烛见商股双方态度一致,心中大定,肃然道:“好!既然诸位同心,本府即刻行文周边府县,协调官仓、义仓存粮,并上报巡抚衙门及朝廷,陈明利害。官府方面,一应协调、护卫之事,由本府一力承担!林昭,铁路运输,全权交予你指挥!”

“遵命!”林昭拱手,眼神锐利如刀。

命令一下,整个徐州,尤其是围绕铁路系统,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徐州西站,入夜。

这里已不再是往日入夜后的沉寂。数十盏气灯和火把将站台及周边货场照得亮如白昼。人声、号子声、车轮碾压石子的声音、蒸汽机车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而嘈杂的声浪。成千上万的粮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通过密密麻麻的人力肩扛手抬,以及林昭带人紧急架设的简易滑轮组和斜面,如同无数只不知疲倦的工蚁,被迅速、却又有条不紊地装载上一列列等待的平板货车和棚车。护路队全员出动,在队长王铁臂的呼喝下,紧张地维持着秩序,引导人流车流,警惕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的烟尘、汗水的气息和粮食特有的谷香,一种混合着焦灼与希望的奇特味道。

铁道线上,黑夜与白昼的界限变得模糊。

汽笛声此起彼伏,撕裂夜的宁静,又成为白日里最激昂的进行曲。三台黑色的钢铁巨兽,牵引着长长的粮列,如同不知疲倦的忠诚驼队,往复奔驰在这条新生的钢铁脉络上。司炉工赤着上身,汗流浃背,肌肉虬结,奋力将一锹锹黑色的煤炭投入熊熊燃烧的炉膛,火光映照着他们沾满煤灰却坚毅的面庞。司机和司炉一样,几乎钉在了狭窄的驾驶室里,全神贯注,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前方被车灯照亮的铁轨,以及沿线护路队员用手势或简陋信号旗传递的信息。每一趟安全抵达,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灾民又能多撑一天。

邳州转运码头,接力棒在此传递。

每当列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轰鸣着驶入邳州简易车站,早已等候多时的民夫和兵丁便一拥而上。他们没有号子,只有沉默而迅速的动作,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将一袋袋救命的粮食从火车上卸下,随即装上来往于尚能通航的运河支流的小船,或是直接搬上骡马队的大车。这里没有片刻的停歇,火车卸空后立刻掉头返回徐州装货,而小船和骡马队则沿着水陆两路,将希望的火种洒向那片干涸的土地。

效率,在这个时候,化为了冰冷却最有说服力的数据,被周墨轩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

数据一:单列火车标准载粮三百石,在人员轮换、线路优先保障的情况下,每日每车可往返徐州与邳州三至四趟。仅仅三日之内,通过铁路这条钢铁动脉运抵邳州中转的粮食总量,便超过了之前纯靠骡马队和零星漕船一月的总运量!

数据二:以往自徐州府库发粮,经由纯陆路转运至豫东灾区核心地带,即使道路通畅,也需耗时五至七日,且途中人吃马嚼,加上可能的损耗、霉变、被劫,最终能送达灾民手中的,往往不足七成。而如今通过“铁路+水路\/骡马”的接力方案,从徐州出发到粮食进入灾区开设的粥厂,时间被惊人地缩短至两日之内!损耗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数据三:抛开粮食本身成本,仅计算运输环节。铁路运输的综合成本,经周墨轩初步核算,即便算上机车折旧、燃煤、人工和维护,也仅为传统纯陆路运输的十五分之一!而且,它几乎不受天气晴雨、道路泥泞与否的影响,可靠性远超骡马。

这些由周墨轩笔下流出的、看似枯燥的数字,此刻却拥有了温度与重量。它们化作了一碗碗滚烫的、能救命的粥饭,喂饱了无数饥肠辘辘的孩童、老人和壮年,稳住了一个个濒临崩溃、可能化作暴乱源头的村庄。

灾区开始流传开新的故事,取代了之前关于旱魃、关于死亡的恐怖传说。

“知道不?徐州那边来的火车,那家伙,一天能跑好几个来回!跟那神话里的神牛似的,不知道累!”

“俺们村就是吃了那‘铁牛’运来的粮,才没跟着人去逃荒,活下来了……”

“听说那开车的师傅,几天几夜没合眼,眼里全是血丝,就为了能多拉一趟粮……”

这些质朴的语言,在灾民间口耳相传,将火车的形象,从一个与己无关、甚至有些畏惧的“钢铁怪物”,迅速扭转成了有温度、有力量的“救命活菩萨”。

民间的智慧与情感,总是能找到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一些嗅觉敏锐的说书人和不得志的文人,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前所未有的题材,将这场铁路救灾编成了跌宕起伏的故事、写成了通俗易懂的唱词。

在徐州城内一家喧闹的茶馆,一位颇有名气的说书先生醒木重重一拍,满堂皆静。他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开始了今日的新篇:

“诸位客官,今日不说那三国水浒,单表一表咱徐州城新近发生的奇事!话说那河南、山东,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眼看就是一场滔天大祸!朝廷诸公,心急如焚,奈何漕运断绝,鞭长莫及!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但见一人,挺身而出!谁?正是我徐州府的林昭,林总办!”

他语调抑扬顿挫,将林昭如何忧心灾民,如何力排众议,如何调动那“钢铁神兽”描述得活灵活现。

“……只见那林总办,剑眉星目,面沉似水,当下登上那‘启明号’车头,便如同古之将军,踏上了征讨天灾的战车!但听得‘呜’——!汽笛一声长啸,好似龙吟,震动了九州天地!钢铁车轮,滚滚向前,碾风雷,破迷雾,日夜不息,运那救命的粮秣!这一路,救了多少濒死的生灵?稳了多少即将崩乱的江山社稷?列位客官,您说,这火车,这铁路,它还只是那奇技淫巧吗?不!它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是定国安邦的擎天柱石!”

台下听众,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些许文人,无不听得如痴如醉,听到激动处,叫好声、掌声雷动,气氛热烈非凡。与此同时,一本纸质粗糙、印刷也谈不上精美的话本《轨道侠客传》也开始在市井底层悄然流传。书中将火车描绘成通晓人性、守护黎民的钢铁神兽,将林昭及其麾下的工匠团队,塑造成掌握着“格物神力”、专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的现代侠客。这些作品,虽然艺术上粗糙,却饱含着民间最朴素、最直接的情感与想象力,其传播速度与感染力,远胜于官府张贴的枯燥告示和朝廷下发的正式文书。

它们用一种朝廷大员们看不懂、也无法控制的方式,为铁路,为林昭,为通轨商局,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正名”运动。铁路的形象,彻底从争议的漩涡中被拉升起来,镀上了一层神圣而温暖的光辉。

这些详尽的、无可辩驳的运输数据,连同这些如同野火般蔓延的民间颂扬之声,通过通轨商局的特殊渠道和陈文烛每一次加急的奏报,源源不断地送达北京,摆放在了内阁的案头,甚至最终,进入了司礼监,呈送御前。

朝堂之上,那些曾经以“劳民伤财”、“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激烈反对铁路的官员,看着那一组组冰冷而强大的数字,听着那来自民间、无法忽视的称颂浪潮,第一次感到了词穷,感到了无力。事实,是最好的雄辩。民心,是最高的政治。在这无声却雷霆万钧的证言面前,一切诋毁与阻挠,都显得那么苍白和可笑。

就连深居紫禁城,对宫外世事所知有限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在偶然听到身边伺候的小宦官,津津有味地讲述那《轨道侠客传》里“钢铁神兽吐粮救灾”的故事后,产生了浓厚的好奇。他召来首辅张居正,带着几分孩童般的天真与探究,问道:“先生,宫外传闻,徐州那火车,真如故事里所说,有那般神奇?”

张居正躬身应答,神色一如既往的沉稳恭敬,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陛下,铁路之利,在此次中原大灾之中,展现无遗。其转运粮秣之速,之巨,活民无数,功效卓着,皆有详实数据为证,非虚言夸饰也。此乃陛下圣德感召,上天垂怜,降此祥瑞利器,以助我大明江山稳固,黎民安康。”

皇帝闻言,微微颔首,稚嫩的脸上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思索神情,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那钢铁巨兽的向往。

无声的证言,由钢铁的车轮铸就,由无数获救黎民的口碑传递,由民间蓬勃的文艺创作放大。它比任何朝堂上的引经据典、慷慨陈词都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它彻底扭转了公共舆论,为铁路,也为林昭和他所代表的格物革新力量,赢得了最广泛、最坚实、最难以撼动的民心基础。

肆虐中原的风暴,似乎在这场钢铁与意志的洪流面前,逐渐显露出退却的迹象。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仿佛已被这来自徐州的火车头灯光彻底驱散。

然而,站在这初步胜利的关口,林昭却并无太多喜悦。他深知,民心的认可固然重要,但那最终的、决定性的政治认可,那来自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正式背书,才是确保铁路事业不再被轻易打断,能够真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的关键。朝堂上的暗流,那些因利益受损而暂时蛰伏的反对势力,绝不会就此甘心。

风暴眼,似乎平静了。但下一场更大的风暴,又会从何方酝酿,何时袭来?那枚象征着“火轮破晓”时代正式到来的、无可争议的政治印章,究竟何时才能落下?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都市皇宫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谍云重重 民国之谍影风云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如何拯救德意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重生之战神吕布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 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 我在明朝修铁路 楚汉争霸演义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梁朝九皇子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李世民重生水浒 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 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 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 大宋茶事案 猎秦 大明博弈 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 缔王志 侯府杂役秒变大佬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