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盛着水的茶缸子,男人又有了底气。
他指着茶缸,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就是冲着求子汤来的吗?这汤都打了,还有啥不行?
磕什么头啊,现在不让搞封建迷信了你们不知道?
赶紧走,赶紧走,再不走我让大队的人来抓你!”
哪怕原本就是找理由想要撇清嫌疑,这年轻人的话还是把江清沅给气到了。
但好在她理智还在,并不想和这种人纠缠。
胡乱抱怨了几句,就和沈承平一起离开了。
那年轻人大概多少也有点心虚,他甚至都没有进去查看一下,就胡乱把门锁重新恢复,就匆匆地离开了。
这次的事情进展如此顺利让夫妻俩心情都不错。
连回城的路都走的比来时快了些。
坐车重新到达岩平火车站的时候,才下午三点,比两人预计的时间早了很多。
既然如此,二人干脆直接坐车去了市里最大的百货大楼。
最早时沈宁给江清沅找来的那些粮票,得闲时她都重新整理过了。
这次来之前,她特意把在北省能用的都找了出来。
足足有十四斤之多!
江清沅和沈承平商量着,等回老家时拿出十斤来,给沈大伯家还有江家各五斤,剩下的四斤买成东西回去给两家分了。
岩平是北省的省会,这里的百货商店物品还算比较齐全。
可江清沅空间里存放的东西太多,甚至还有一些是她最初在江城买的,后来一直没有用上的。
所以逛起来也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趣。
二人随便转了转,用粮票买了四斤点心后就离开了。
只是在出门后,江清沅却被距离百货大楼不远的一个小店面吸引了目光。
“岩平市国营寄卖商店。”江清沅轻声念出店名。
然后兴奋地扯了扯沈承平的衣袖,说:“我要去那里!”
沈承平也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旧货商店。
他想起媳妇之前曾经提过,给重孙女沈彤在委托行随手买过一个胸针,然后三块钱的东西,在他们那边竟然价值千金的事情。
于是当即点头:“好,我也正好想去看看。”
岩平的寄卖商店比起华原的委托行要小一些,门脸儿也只有华原委托行的一半大。
进去后左边是一排主要卖搪瓷器皿,土产用具以及衣物的柜台。
能够看出这里的各种器皿应该都是直接从厂家拉来的残次品,虽然多少都有点磕碰,但都是新东西。
衣服的种类就比较杂了,男装女装,冬装春秋装都有,但还是以大衣,皮裘这种比较贵的衣物为主。
这些衣服也不知道在店里放了多少年,好些上面都落了灰尘。
想来它们原先的主人把它们送来后,就没打算再赎回去。
店里右边的柜台比左边的少了一半儿,但柜台里放的东西却贵重了不少。
江清沅看了看,第一个柜台主要是电器类。
里面放的有二手的照相机,收音机,留声机……
第二个柜台全是手表,第三个柜台里则是各种金银首饰,珠宝。
江清沅的目光在那些珠宝处多停留了几秒。
她没想到岩平这边的首饰珠宝比起华原那边的,竟然还多一些,也更贵重一些。
看到她对那些东西感兴趣,沈承平凑近了问:“过去看看?”
江清沅摇了摇头。
她对珠宝没兴趣,这些东西最好的也没有她空间里的那些好。
而且江清沅清楚,无论何朝何代,金银首饰这些东西都不会被损毁,大不了就是从这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个手里。
所以倒也不需要她去收集。
她又在屋子里转了转,然后对沈承平说:“我看里面还有,咱们去里面看看吧?”
听到二人说要去里面看看,一个店员从柜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她上下打量了二人一番,然后问:“买结婚用的东西?”
江清沅被她问的一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看她不答话,那位女同志笑了笑,说:“哟,还害羞上了?没事,这有啥不好意思的?
我跟你说小丫头,来我们这儿选结婚用品才是选对地方了,我们这的东西又实惠质量又好。”
她说着,在前面引路领着二人去了后面。
穿过那扇小门,江清沅才发现这后面竟然跟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她本来以为这扇门进来后应该就是个和前面差不多大的屋子,谁知道这后面竟是个类似于大仓库的空间!
这里面没有什么柜台,全是就地放着的各种家具等大件儿。
她看到了好多个真皮沙发,红木的八仙桌,还有很多各种珍贵木材制成的拔步床,梳妆台……
至于各种玻璃的,刺绣的屏风更是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一眼看过去得有上百个!
除了这些古典家具,江清沅还看到了很多“洋货”。
光三角钢琴她就看到了足足十台不止!
看媳妇震惊到嘴巴都合不拢了,沈承平解释了一句:“北省曾经是敌占区。”
江清沅这才想起来,是了,解放前北省曾经被侵略者占领过很长时间。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逃跑的人留下来的?
想到这儿,她忽然就对这些东西没了兴趣。
江清沅不想再看,她略一思索,问:“我想买一对能放花的花瓶,摆到屋子里好看的那种,你们这儿有吗?”
现在刚刚开始流行往家里插用各色鲜艳的绢布或者皱纹纸制作的假花。
特别是新婚小家庭,能够插上一束月季或者红梅,会被认为是非常时髦的行为。
所以江清沅说要买放花的花瓶,那位女同志顿时心领神会。
她当即道:“有有,你们给我来这边,都在这边放着呢。”
说着她带着二人越过摞放在一起的各种家具,走进了比较靠里的一个小单间。
这个单间里靠墙放着足足七八个古董架,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瓷瓶。
那些古董架上都贴着价格签,江清沅随便看了一眼,就被那价格给刺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