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幢房子的跟前,朝房子的屋顶看。房子的前面是一块空地。空地的右侧是一个很大的水面。水面上凌空从岸上伸出一块跳板。像是跳台跳水的那一种样子,只是那块从岸上伸出的跳板,比跳台跳水的那一种跳板长了许多。有人在跳板上跑的飞快,是一个女的。很大的屁股,很细的腰肢。极像是一只葫芦。我没有看到有人跳入水中。却发现跳板上跑的人已经在屋檐上跑。女人的脸,我仍然看不真切。虽然屋檐上的女人正面对着我。(……此处略去92字)那女人从人字形的屋檐上跳了下来,我正奇怪,隔着这么大的一块场地呢?她怎么可能跳入空地右侧的那个水中!她的身子从屋沿上一跃而起,胸前居然立即展出了一对巨大的翅膀,翅膀只拍了两下,便立即收拢了,她一下子竟扎入水中。在扎入水中前的那一刻,她居然扭头朝我咧嘴一笑!她的笑容顿时让我打了一个寒噤,因为我分明看到了她的青面獠牙……
在体育竞技场上,我很喜欢看的几个项目中,跳台跳水便是其中的一个。其他的譬如游泳,男女自由体操,男子单杠、吊环等等。径赛的项目,我不太要看,因为中国人在径赛的项目中,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在田径比赛中,有一句行话叫“得径赛者得天下”。是因为径赛的项目多呀!据行家分析,黄种人全身肌肉中红纤维的比例与白种人尤其是黑种人的比例相差得实在太多。不是一个档次的。速度根本上不去,没有爆发力,也缺少耐久力。这是人种的原因,先天不足,后天再努力也是枉然。不是自身不努力,实在是对手太强大了!
所以,在国际的赛事中,无论是短跑还是长跑,能夺冠的,要么是白人,要么是黑人。黑人选手往往像一匹黑豹一般地勇往无敌!其速度之奔放,其姿势之优美,其全身肌腱的上下滑动,收缩与放纵之间,充满了美感!美轮美奂矣。
我想象不出,在我心目中的女子跳台跳水,怎么会以一副这样的形态,展现在我的梦中。这哪里是一种让人百看不厌的优美身姿哦,简直就是一只癞蛤蟆在跳板上蹦跶嘛!而且,在入水的那一刻,居然还以一份令人可怖的面容朝我一笑!是为了加深我的记忆吗?
在监狱,囚徒的教育,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每周的一、三、五晚上,是我所在的这个大队囚徒去教学楼上课的时间。轰轰烈烈地排成队列去,按分配好的教室各自入座之后,便开始等候下课的哨子,没有人来上课。每个人都在傻乎乎地相互瞪着眼,不准看闲书和杂志。这就是闻名已久的“三课”教育哦!一直到了几年之后,我才知道,所谓的“三课”是指文化、技术和法律。名目是有的,听起来也很美,但现实却很丑陋。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因为没有人去实施,再好的愿望也必将诞生丑陋的结果。
这跟外面的社会其实很相似。只是在监狱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这个丑陋的结果,扭曲得更加惨不忍睹而已。服刑人员的服刑,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改造、二是劳动改造。中国的监狱管理体制,往往是重视劳动改造而轻视思想改造。那是因为,劳动的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警官能看到的利益。思想改造,没有可以量化的数据去考量。谁也无法考量别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人的言行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南辕北辙。
而且,在监狱这种可以随时随地剥夺人的尊严的环境中。哪一个囚徒会轻易地打开自己的心扉?除非这个人真的已经被关傻了!被关的时间长了,倒还真是不一定呢!连警官自己也在说,在监狱里工作满七年之后,这个人基本上已经不正常了!曾有一位中年警官跟我说:
“如果,哪位警官对你出言不逊的话,你千万不要在意!在监狱待了七年之后,人肯定已经有些神经质了!你在意他说的话,那你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我当然不会在意他们在说些什么!在监狱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已学会了将我不想听到的话,直接就屏蔽掉了!还好我学会了这门独门秘笈,我的心态才能保持一贯的平和。“任尔风云起,独坐钓鱼台!”在我看来,警官实施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常常以剥夺人的自尊为基础。这样的教育手段,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吗?出发点是好的,手段不恰当,其结果总归是事与愿违。
在我看来,要让一个囚徒从思想上改变,最重要的基础,便是要重塑他的自尊性,人懂得了活得要有尊严,他还会去干蝇蛆苟且的事吗!有了自尊,人才会有自爱!懂得了自爱,人才会自强!所以,自尊、自爱、自强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自尊是基础,自爱是手段。自强才是人所期望的结果。
但是,在监狱中,被强调得最多的是所谓的身份意识。似乎没有身份意识,或者说,身份意识淡薄,人就会走到了改造的对立面。就会成为维护正常的监管秩序稳定的障碍了!其实大谬!一个没有自尊心的囚徒和一个有自尊心的囚徒,究竟谁更容易管理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有自尊心的囚徒,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就好像是鸟儿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不会去做明知不可以去做的事情,他知道守规矩、讲礼义;而没有自尊心的囚徒呢?他表面上可能唯唯诺诺,但在他的心中没有廉耻,没有是非,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还会在乎这些吗!他当然全不在乎!他怎么可能去守规矩,讲礼义?
跟没有自尊心的人去要求守规矩,讲礼义,不是太难为他了嘛!但是警官在日常的工作中,却奉伤人的自尊或者说剥夺人的自尊心为实施有效管理的必不可缺的手段!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这样的思想教育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在中队,我算是一个比较能让年轻人对我敞开心扉的长者。这果然是因为我的年龄比大多数人大了许多。我的社会阅历,能让年轻人觉得能从我身上得到一定的地教诲。再加平时的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从不以盛气凌人的态度示人,让年轻人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愿意与我接近的感觉。而我又常常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又往往最后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多少给予了他们相当的尊重。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跟他们一样,同样也穿着囚服!没有了与穿警服的人交谈时,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那一种距离和抵触。便有了一种亲近感。这是一种在我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常有的亲和力。
我一直认为监狱警官的那种思维模式,一直停留在“文革”时期的那一种水平。也确实是,那时的中国,全国便是一座监狱。按照监狱警官的年龄结构,应该大部分警官都没有十年文革的那一段经历,但是,他们的处事方式,思考问题的那一股偏执程度,为什么与“文革”时期的那一代人毫无二致呢?这是一个一直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
也许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模式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这种偏执,这种既自大又狂妄的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踏进工作单位时碰到的那第一位负责人。他是从劳改农场调到地方工作的。看来,他的孤僻和自赏的性格正是在劳改农场的十多年工作中形成的。并不是他生性如此,实在是环境使然。
我的一生确实命运乖蹇。参加工作的第一站碰到这种孤芳自赏的人,而且,又不得不跟他打交道,尽量去迎合他的怪癖;到了老之将至的时候,又不得不跟一群同样有着这种怪癖的人打交道。这实在很令我倒胃口。是不是最后也会像跟第一位负责人那样,闹得很不愉快才离开呢?
从被投入到这座监狱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种种事情的迹象看,这种可能并不是不存在!看来,我得做一个有心人了!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监狱事,事事关心了”!我不能像行尸走肉一般地虚度我的牢狱生涯。人生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被囚禁着的生活,更让我感觉到了这一份的宝贵。
我自知,我无力去改变这样的环境。这就像是一架运转着的机器,在这架机器中,我只是一粒被不断碾轧着的粉尘。我能做的是不要被这样的环境改变了我!有一本西方国家的小说,叫做《肖申克的救赎》讲的就是长期被监狱关押着的囚徒。难以避免地形成那种被制度化了的人格。这部书是中队的管教推荐给我的。我不知道在他的心目中,我应该是一种具备有什么样的性格的人!
他对我的申诉很关心。从与他的交谈中。我听出监狱对申诉的囚徒一直很感冒,但是毕竟囚徒的申诉权又不能被剥夺,这似乎成了监狱民警对申诉囚徒事情处理中的一个悖论。他曾仔细地听了我对我所涉案情的陈述,他说:
“尽管你认为很冤。但是,你想想看,在办理你的这件案件中,公、检、法三家,至少有二十个办案人员吧?二十比一。为了你一个人的翻案,难道会让这二十个人的衣服都剥掉吗?”他说,“我从事监狱工作也有几年了,这几年中,从来没有听到有那位申诉的囚犯,申诉成功的!不要说我参加工作的这几年了,就是从那些在这座监狱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警官嘴里,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说是哪一年有那个囚犯申诉成功了的!限于中国的司法体制,但是,被判有罪的人的申诉权又不能被剥夺。于是,便形成了这种希望和绝望交错不断的怪圈!”
他的言外之意我明白,我虽然有申诉权,但是,我行使申诉权的话,监狱是不欢迎的!很可能会把我当成另类。接下来的牢狱生涯,可能会走得很不顺畅!很不顺畅本是我意料中的事,自从我感觉到了监狱似乎也有一只黑手正想左右我的时候,便已经有所警惕了。
但是,他的不言明的提醒还是很有道理的。我决定改变方法,让我妻子去操作申诉的事宜,反正妻子也被判有罪,一年的刑期,判决书下达之后,刑期便满了。妻子的申诉,必定连同着我的申诉。我在监狱里搞申诉,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却于事无补,这显然是对我不利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傻。我可不想在旁人的心目中留下傻的形象。
前段时期妻子寄给最高检察院的申诉材料,最后以最高检的检察厅给了我一个答复,说是已将申诉材料转给了那个单位,便没有了下文。看来,申诉确实如登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但是,就算是难于上青天,申诉还得继续哦!不然的话,我的冤情何日能雪呢?哪怕是进入这一个步履维艰的怪圈,我妻子也得一步一步地捱了!
中队的警官走马灯一般地换,大概是为了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有这种现象产生的土壤,并不会因为换人换得勤了,土壤就不存在了。囚徒最善于察言观色,这应该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生的求生本能。只要花费一些揣摩的时间,总有机会投其所好!新来的警官似乎也并不排斥这样的揣摩,或者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爱好示与人。反正呆得时间不会太长。抓紧伴熟了才是根本。伴熟了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那才真是白混了。
凭心而论,我倒希望中队的管理能够严格一些,从看守所到监狱的入监队,我一直与这些先是犯罪嫌疑人,然后是囚犯的人为伍。至多至少,我已经了解了他们的秉性和寡廉鲜耻。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就是确实有几个原本本质上还是不错的人,也会渐渐迷失了他的本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囚徒中间,也确实存在有这种说法:“没有能被改造好的人,只有越改造越坏的人”!对这个问题,警官的看法和囚徒的看法,是难得的惊人的一致的。这大概算是监狱内警官和囚徒唯一能在看法上达成一致的地方。警官并不愿意去探讨或者说去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处于中队的这个底层的警官也自认为无力去改变这样的现实。而处于监狱管理层的警官,其关注点只放在有没有出意外,监管秩序的是否稳定上,也懒得去考量改造的真正结果。
在初闻这个中队的管理之严时,我还曾畏之如虎。但是,确实被分到这个中队之后,我倒已是坦然。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本就不会再去争强好胜。再说,监狱又岂是我争强好胜的地方。我只希望自己能安安耽耽地过好每一天,有一个平静的心态,能保持一个好的身体。这需要有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
在监狱这样的环境中,三教九流汇集,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什么样的心态不存在?什么样的坏水不外流?什么样的卑劣手段不会使出来?在外面,所有的这一切,可能还会藏在冠冕堂皇的伪装下,在监狱,这一切却已是赤裸裸的了!监狱是人性中的丑陋能够尽情展示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也确实不行。
但是,这个被称之为“魔鬼中队”的严,严得也太超乎常规了!被子要叠得边角分明,稍微有一些塌角,便被判定为不合格,进学习班学习;冬、春、秋三季的床单不能起一丝褶皱。有褶皱的,进学习班;抽屉里的衣裤要叠得整整齐齐,不能有一丝凌乱,否则,进学习班。玻璃要擦得看不见玻璃;窗架上不能有一丝灰尘;床架的边边角角必须一尘不染;饭桌上不能有一丁点的油腻;磨石子的地皮上,不能有一丁点的灰尘。
常常看到负责检查的那几个囚犯,拿着一个本子,在检查,一个监房,一个床铺,一个床铺地细细检查。早晨的时间又很紧迫,吃了早饭,便听到准备出工的哨声已经响起。都急吼吼地如丧家之犬;又提心吊胆地怕自己负责的包干卫生被查到。检查的人,正翘着屁股逆着光看地上是否有杂物,哪怕是一粒米饭。临小院子的窗户外,围着一堆人在看。看到本子打开了在记什么了。被查到的人的脸立即便拉长了!脸拉长了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进学习班呗。进学习班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饭食中,难得的荤腥没有了。进学习班的人,每日只能吃那种煮得烂烂的蔬菜,一丁点的荤腥权利也被剥夺,包括那些连猫也躲得不见了踪影的臭鱼。
在狱中,食、色这两个人生最大的本能,色是毫无疑问被剥夺了!狱中少见女色,偶然看见的女警官和工厂中看见的女师傅,也只能给囚徒产生些许联想。虽然,在囚徒的心中,已经将偶然一见的女色,无论年老还是年轻,不管丑如嫫母,已经幻想了无数次,但是真正能让欲望得到宣泄的,主要还是靠自己。
据说,监狱曾经专门建造了一幢供囚徒与家属团聚的亲情房,供来探视的家属与坐牢的配偶有一个短暂的聚首,后来,因为在这样的聚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被废止。也有的说法是,监狱正有这样的设想。囚徒中的任何一种传言都是绝对不可以相信的。谁相信了这样的传言,谁就会闹笑话。我就曾经闹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笑话。
那天,在晾衣间正将衣服往晾竿上的挂。小小的晾衣间三面透风。风能从铁栅栏间掠进来,将衣裤上的水份带走。但阳光是永远不能亲吻被晒的衣裤的。这难免会让囚徒们的大腿根部常常患有烂裆的皮肤病。我好不容易在挂得密密麻麻的衣裤中间找到了一点缝隙。边上本省籍的那个囚犯对我说:
“听说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被俄罗斯击沉了!”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中有两艘航空母舰。我顺口问道:
“是哪一艘航母被击沉了?”
他说,是“小鹰”号。语气很肯定。没有一丝的犹豫。我知道,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中,确实有一艘航母叫“小鹰”号,是那艘排水量相对较小的航母。但是,不管排水量是大还是小,它总是一艘航母。一艘航母被他国击沉,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且,是在两个实力足以抗衡的大国之间!俄罗斯虽然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作为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强大的共和国,实力有所减退。但确实,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俄罗斯才有能力将别国的航母击沉。也只有俄罗斯才敢与美国叫板!
(……此处略去46字)这其实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差不多。比较强势的人,总给人留下比较强大的印象,哪怕是他的强势其实只是色厉内荏,哪怕他的实力其实跟他人差不多,甚至远远不及他人!《亮剑》中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处略去49字)一会儿似乎是示强,一会儿又似乎是示弱。这难道是所谓的韬光养晦吗?
在狱中的心态已完全不同于在外面,似乎有些巴不得这个世界乱了套。我跟警官说了声,我去教学楼拿报纸。这是我事先跟警官说好了的。生产大队的囚犯不能订报纸。教学楼的那些囚犯却可以订。大概是怕从事生产的囚犯了解了外面的形势后,思想上产生波动,影响生产。警官同意我每个星期去一趟教学楼,去讨要那边看过了的旧报纸,充实阅览室的阅报栏。
教学楼那边的囚犯,大多数原来是机关干部。我出面去要一些他们阅读过的报纸,当然是小菜一碟。事先打了招呼之后,他们自然会有意帮我积存下一些。一进他们的教研室,我就问:
(……此处略去33字)
他们听了哈哈大笑:“你从哪儿听来的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航母被打沉,岂不是要爆发世界大战了嘛!”
“是啊!”我说,“我还真巴不得世界大战立即爆发呢!”
“没有的事”那位帮我积存报纸的人说,“呶!报纸都在这儿呢!你捧回去慢慢地看吧!”他朝桌子上的那一叠报纸指了指。
“没有的事怎么说得跟真的一样!”我嘀咕道。
“劳改队就是这个样子!”他说,“劳改犯的话你也相信啊?”
我回到中队之后,找了那位胡乱吹嘘的人:“有你这样胡说八道的吗!弄得我还以为是真的!让人家看笑话呢!”
他却仍是一脸的正经:“我想想应该差不多了!(……此处略去22字)”
“什么叫想想!”我有些哭笑不得,“你把你的想象当成了真事!你这是在散布谣言呢!”
“我没有散布谣言。”他很认真地说,“我只是制造了谣言!是你在散布谣言!”
哦,说起来还真是我在散布谣言呢!是我真假不分了!这个该死的!
饭食中的没有荤腥,让进学习班的人垂头丧气。其实,真正让人垂头丧气的,并不是一丁点可怜的荤腥。而是:如同被示众了一般的那一份可怜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形的,也不太会有人说得出口的。但是,这一份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从警官的角度看,说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没有错。可用在这里,却有些荒谬了!
内务卫生在细节上有一丁点的疏忽。难道就意味着当事人的改造意识淡薄吗?这是哪儿跟哪儿呢?
倒是警官的那一种明目张胆地违纪违规,让囚犯看在眼里,对囚犯的思想改造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呢!那天,被集中去楼上大厅观看电视节目。未踩上楼梯时,我看见那值夜班的囚犯,弯着腰,蹲在楼梯底下的窗户后,伸长脖子朝外窥视。很奇怪的姿势。摆这样的一个造型累不累呀!我说:
“你在干什么呀!要看窗外。就大大方方地看,弄得既想看,又怕被人发现似的!”
他是一个广东人,大着舌头说:“没有办法得啦!又要让我看住,又不能让别人发现!没有看住,警官要挨骂得啦;警官挨骂了,我也要挨骂得啦!”
“让你看住什么呀?神秘兮兮的!”我好奇地问。
“他们在......!”他做了一个喝酒的手势,头一仰,正撞在楼梯板上,他咧了一下嘴,朝我尴尬地笑笑,“按规定是不允许得啦!领导看见要挨骂得啦。”
哦!警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喝酒,似乎公安部早就下了禁酒令。但监狱的警官属司法警官,司法部也有禁酒令吗?明知领导看见了要挨批评,怎么还喝酒,办法倒好!让值班的囚犯在这里望风!也真亏他们想得出来!
播放电视的时间不长,一会儿该洗漱睡觉了。我走下楼梯时,看见那个望风的囚犯正站面壁的那个位置面壁呢!又怎么啦?我朝顶替值班的那个囚犯点点头,手指朝面壁的那一位指了指,问:
“怎么啦?”
他幸灾乐祸地笑笑,轻声告诉我说:“让他望风,他却不知在看什么风景!大队的领导已经进门了,他居然还不知道去报告,结果,里面喝酒的那几位被逮了个正着!在领导面前挨了批评,他还有好果子吃呀!领导一走,他便被骂得狗血喷头!这不!罚他面壁思过呢!”
他有过错需要面壁思过吗?我心里为他不值,也不知正面壁的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好事的囚犯在猜测,这下,他的这个值班犯的岗位要失去了!
他一度曾想调去教学楼的那个大队。那个大队不用下大班干活。有人承诺他,只要他出五万元钱,便可设法帮他调过去。他来问我:
“花五万元钱调去那个大队值不值得?”
我问:“这钱是给谁的??”
他说:“当然是给领导的!如果值得的话。我就让家人将钱直接打进警官的银行卡上,我总不会傻乎乎地将钱托给劳改犯转交!这种关节我懂得啦!”
他是因诈骗罪进来的!这种套路他当然懂。我说:
“这个自然,你一直在商场上混!谁还能从你的手中骗出钱去!值得不值得,你自己衡量,我还真不太好说!你最好能跟那位帮你弄的警官直接接头,免得到时,弄得大家都很尴尬。钱一出手,你还能要得回来吗?”
“这是肯定得啦!”他说,“不见兔子不撒鹰得啦!”
后来,一直没有听他再提起,我也不好意思再提这个话头。
但是,过了没多久,中队突然安排他值班。看来,私下他还是做了努力了。有一次,我趁边上没人,悄悄地问他,换这个岗位花了多少钱?他警觉地左右看看,确信没有人,才轻声说道:
“还好啦!钱总得花一点得啦,无所谓得啦。牢都坐了,不在乎这一点得啦!”他“得啦”!“得啦”地说了一连串,就是不肯说究竟花了多少钱。我朝他笑笑,知道他心中有顾虑。我又不想真知道些什么!在这种地方,不知道比知道好!知道得太多,惹来的是非必然也多!
这次因望风失职被罚面壁思过的事,最后,终因已思了过而终结。看来,确实是对他网开一面了。也不知是不是他的付出所获得的回报的一部分?他后来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地对我半吐半露;
“花出去的钱,总还是有作用得啦!出点小差错,警官也会有些照顾得啦,就是为中队买的那台投影机,有些犯不着,五千多元钱,打了水漂。我值班,又看不了电视!劳改犯看得舒服了,也不见得有人会说我好!”
我知道,他这是有意在我面前炫耀!不过,至此,我才知道,原来,新近才使用的那台投影机是他买的!可是,有一次警官点名时,说,投影机是因为中队的生产搞得好,大队特意买来奖励给中队的嘛!也不知谁说的话是真?谁说的话是假?不过,我倒是情愿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似乎并不像是会无中生有的炫耀的人哦!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他被调去了另外的大队。据说是整个监狱的值班犯搓牌式的轮岗。他走后没多久。他调去的那个大队的警官来将那台投影机取走了。有一点物归原主的意思。中队的警官没有说,但脸色似乎不太好!还好,没有过多久,大队真的分了一台投影机来,也不管生产好与差,每个中队一台。公平得很!
喝了酒的警官是不能去招惹的。这是每一个囚犯心中的一杆秤。看到警官醉眼惺忪地走上楼梯。坐在大厅里看电视的囚犯无不噤若寒蝉。原本嘈嘈杂杂的大厅,顿时鸦雀无声,秩序显得格外地好!这让警官满意。这个时候让警官满意是最重要的!喝了酒的警官不满意时,是很会玩的。电警棍“噼噼啪啪”的爆响声,会让他格外的兴奋。囚犯颈脖上“吱吱”冒着烟的景象在此时的警官眼中一定是一幅很美丽的画面。警官肯定相信他手中的电警棍一定会让这幅美丽的画面更加美轮美奂。如果,能再加上囚犯的惨叫声的话,这幅图画便声情并茂了!
囚犯们都很聪明,谁也不会去充当这个冤大头!
小弟来见我,告诉我说,我让他去找人民银行工作的那位堂弟,请他帮助查一下,我大弟委托我存款的前些年银行的原始记录。堂弟的答复是,他已去各商业银行询问过,银行的答复是,公安部门已给各银行发过通知,不让我的家人去查询。
我之所以让小弟去找那位堂弟,查询这些原始记录。是因为我知道,银行对储户的资料,一定会有保存。只要这些原始资料查到手,便是有力的佐证,证明我及我家人名下的这些存款的来龙去脉。案件的申诉才能有有力的证据。虽然大弟诉我的民事诉讼已赢。已足以证明我的案子的冤情。但是,多一份证据,就多一份申诉成功的把握!堂弟的推托,也不知是真是假?是不是父亲当年的不肯出庭作证,让堂弟怨恨在心?是他不愿意去查询还是在推托?倘如是这样的话,还真是现世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