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琛是最后一个人了。他步出姻缘殿,神色是一如既往的平和,眉宇间那点因老道玄乎话语而起的困惑,早已被他敛去,只余下惯常的温润沉静。
日光透过廊檐,在他身上投下淡淡的光影,而他步履沉稳,不见丝毫异样。
众人见他出来,知他性子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便也没有多问签文如何。
倒是齐元修才不管这些,两人又最为熟稔,瞧见他出来,齐元修立刻笑嘻嘻地凑了上去,挤眉弄眼道:“怎么样?签文可还称心如意?”
瞧他这那促狭劲儿,仿佛非得从孟琛这张平静无波的脸上看出点什么才甘心。
孟琛脚步未停,只淡淡瞥了他一眼,回了简洁明了的两个字:“尚可。”
齐元修也不恼,反而乐得更欢,追着他道:“尚可?那就是不错咯!看来好事将近啊!那我可就等着喝你的喜酒了!”
孟琛被他缠得有些烦,脚步一顿,侧头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你我二人指不定谁先呢。”
谁知齐元修听了,非但不生气,反而眼睛一亮,乐滋滋地点头:“成!那就借你吉言了!”
孟琛被他这厚得出奇的脸皮噎得一时无言,摇摇头便甩袖便走开了,懒得再与他纠缠。
齐元修站在原地,看着孟琛离去的背影,嘴角咧得更开,心里忍不住暗笑——要是让孟琛知道我看上的是他亲妹妹孟琦,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今天说出这句话?
嗯……这事儿得捂严实点,能瞒多久是多久,不然以孟琛那护妹心切的性子,非得跟他翻脸不可!
于是他摸了摸下巴,打定主意,日后倘若真与孟琦成了,也得先瞒着孟琛,好给他个“惊喜”!
众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沿着回廊离开了香火缭绕的姻缘殿。
今日他们特意空出了一整日,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抽签,此刻日头渐高,暖意融融,腹中微鸣,该是祭五脏庙的时候了。
这出云观内有一处专门供应素斋的饭堂,名曰“清贤斋”。
众人循着指示牌,穿过几道月洞门,便见一处清幽小院,院中几株老树亭亭如盖,投下大片阴凉,青石板路缝隙间冒出点点青苔,更添几分古朴。
再看那几间朴素的屋舍相连,便是清贤斋所在。
只见那门口挂着一块原木匾额,刻着“清贤斋”三字,笔法古拙,漆色斑驳,显见有些年头了。
进得门去,里面地方不小,摆了七八张方桌,此刻已坐了大半食客,多是香客游人,交谈声、碗筷碰撞声交织,倒也热闹。
靠里还有几间用竹帘隔开的雅间,可惜他们来得晚,又是头一次来这出云观,没有提前预定,雅间早已客满。
一位系着靛蓝粗布围裙、面容和善、眼角带着笑纹的大娘迎了上来,见他们人多,脸上露出歉意:“几位善信对不住,雅间都满了,若不嫌弃,角落那张大桌还算清净,就是位置偏些。”
说完,她指了指靠窗一处角落。
众人看去,那位置确实在角落,但临着一扇敞开的木格窗,窗外几竿翠竹掩映,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细碎光斑,微风拂过,竹影摇曳,沙沙作响,倒也雅致清幽。
张占奎性子最是爽快,率先点头:“行!就那儿吧!有劳大娘!”
大娘忙笑着应了,招呼旁边一个手脚麻利的半大小子:“二牛,快给几位善信搬个屏风挡挡!”
那叫二牛的小二应了一声,立刻吭哧吭哧地从墙边搬来一架半旧的素面屏风。那屏风是松木框架,蒙着素绢,绢上绘着简单的墨竹图,虽有些褪色,却更显古意。
几位公子见他吃力,忙搭了把手,终于将屏风挡在桌子一侧——虽不能完全隔断,却也隔出了一方相对独立的小天地,虽简陋了些,却也别有一番野趣和山野之地的随性。
众人依序落座。小二奉上粗陶茶壶和几只小杯,茶水是山间野茶,色泽清亮,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又递来一张素笺菜单,墨字手书,字迹端正,大娘则在一旁热情推荐:“几位善信瞧着眼生,可是头回来?不如尝尝我们这儿的招牌?”
见众人点头,大娘这才继续介绍道:“我们这儿的什锦素面是必点的,汤头鲜得很!都是观里自己采的山货熬的!”
“还有素烧鹅、翡翠白玉羹、罗汉斋、油焖春笋,都是观里师傅的拿手菜,食材新鲜着呢!”
众人商议一番,便依大娘推荐,点了什锦素面每人一碗,再加素烧鹅、翡翠白玉羹、罗汉斋、油焖春笋等热菜,几乎要将这菜单上头的菜品点了个遍。
大娘见状乐得合不拢嘴,笑着记下,估摸着菜品差不多了便及时劝说众人量力而为,见众人点妥便乐滋滋地转身去了后厨。
这素面最是快,不多时,小二便端着大托盘,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素面送了上来,稳稳地放在各人面前。
只见那碗是粗瓷大碗,碗壁厚实,釉色青灰,带着点质朴的拙趣。
碗中汤色清亮,呈淡淡的琥珀色,并非浓稠的乳白,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山野菌菇、笋干和豆芽的奇异鲜香,丝丝缕缕钻入鼻端,勾得人食指大动。
面条是手擀的韭叶面,色泽微黄,根根分明,带着手作的筋道感,舒舒展展地卧在清亮的汤中。上面铺着满满的浇头——切成细丝的玉色笋干,浅褐色、边缘微微卷起的香菇片,嫩黄脆生的豆芽,翠绿欲滴的豌豆苗,还有几片薄如蝉翼、色泽微红的素火腿,顶上点缀着几粒炸得金黄酥脆的素松,瞧着极是丰富。
再看那汤面上,浮着点点金黄的素油花,几片碧绿的香菜叶飘在中央,更添几分清爽。
孟琦早已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面条。
面条入口劲道爽滑,带着麦子天然的香气,再小心地啜一口汤,那鲜味瞬间在舌尖弥漫开来,不似荤腥的浓烈霸道,而是山野菌菇的醇厚、笋干的清甜、豆芽的脆嫩交织在一起,层层递进,温润而绵长,仿佛将山林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碗清汤里。
再品一品浇头,只见笋丝脆嫩无渣,香菇软滑入味,豆芽爽口多汁,素火腿带着淡淡的烟熏豆香,素松又增添了一丝油润的酥脆感,口感滋味可谓是都十分丰富了。
整碗面看似清淡素雅,实则滋味丰富,层次分明,素而不寡,鲜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连汤都舍不得剩下。
孟琦满足地眯起眼赞道:“唔!好鲜!这汤头绝了!”
齐元修循声望去,只见她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像只贪食的小松鼠一般,忍不住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