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首页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全文阅读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txt下载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6章 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佑十五年(918年)初夏,润州(今镇江)城西的徐温私人府邸外数十丈远的周边店铺和宅院,陆续住进了众多商队人员。随后,十几家杂货铺、布庄、酒庄、纸铺、茶铺、糖铺悄然开业。无人知晓,这些店铺的伙计,实为钟鹏举从侦察搜索营精心挑选的百十名精锐之士,由其堂弟钟豪率领。他们身负“炸毁徐温府邸、刺杀杨吴权臣”的密令,已在此潜伏两个月。每晚夜深人静时,他们便用镐锹在地下一寸寸掘进。一场针对杨吴权力核心的突袭,即将在某日黄昏城门关闭前上演(城门打开时方便撤退)。

钟鹏举侦察营计划奇袭徐温润州府邸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已是徐温掌控杨吴政权的“权力副中心”。这座临江负山的城池,不仅是徐温抵御吴越、遥控吴首都广陵府(今扬州)的军事重镇,更藏着他“府衙与宅邸分置却紧密联动”的权力布局——既符合当代藩镇的治理传统,又暗合他“遥控朝政、安全优先”的权谋需求。

在(杨)吴疆域中,润州的战略价值堪称“江东咽喉”,这也是徐温将其选为大本营的核心原因。从地理格局看,润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东接常州(918年徐温刚在此大胜吴越),西连升州(今南京),北隔长江与首府广陵(今扬州)相望,既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码头,又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节点——这种“江运+河运”的双重优势,让润州成为(杨)吴的“物资转运枢纽”和”财税基地”,徐温在此囤积粮草、军械,可快速通过水路调往周边战场,918年常州之战的后勤补给,便多经润州转运。

从军事防御看,润州城背靠北固山,前临长江,城墙以夯土混合砖石砌筑,设有三座水门、四座陆门,其中“西津门”直通长江码头,可停泊战船,成为徐温抵御吴越的“江防要塞”。早在天复三年(903年),徐温便曾率军收复被叛军安仁义占据的润州,深知此城“易守难攻”的特点。

918年前,他在此驻扎了杨吴最精锐的“黑云长剑都”(约一万人)和“长枪效节都”(约二万人),并在城西设练兵场,城北北固山设烽火台,形成“城-江-山”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这种军事部署,让润州成为徐温对抗吴越、制衡吴王居住的首府广陵的“铁盾”,也解释了为何他早前将亲大儿子徐知训派往广陵把控朝政,自己却留居润州:既远离广陵的政治漩涡,又能通过润州的军事力量遥控全局。

此外,润州的行政地位也随徐温的经营不断提升。润州为浙西道治所,设镇海军节度使;907年徐温拒不承认(后)梁正统,将镇海军节度使府升级为“大都督府”并自领“大都督”,赋予其“总领浙西六州军政”的权限。到918年,润州已成为杨吴除广陵外的第二大行政中心,徐温在此任命亲信担任“润州司马”“都虞候”等职,掌控民政与军务,形成“润州决策、广陵执行”的权力模式——这种布局,让润州成为徐温“挟吴王以令诸侯”的坚实后盾。

结合润州城布局与徐温的权力需求,其办公府衙与宅邸并未合二为一,而是分置于城西的“大都督府”与“徐氏私宅”,两处相距约一里(约500米),既保证办公效率,又兼顾安全与隐私。

徐温的办公场所是润州城内的“镇海军大都督府”,其前身为前代镇海军节度使府,经徐温扩建后,成为一座占地约十五亩的建筑群,包含“正厅”“议事堂”“军械库”“文卷库”等区域,是徐温处理军政要务的核心场所。昨日徐温在常州大捷后,其核心幕僚接信后于大都督府正厅召诸将议劝进事,可见此处是他召集亲信、制定战略的办公重地。

从功能布局看,大都督府的设计凸显“军政合一”的特点:正厅用于举行大型朝会、发布政令,议事堂则供徐温与严可求、骆知祥等谋士密谈,军械库储存着润州守军的兵器甲胄,文卷库则存放着浙西六州的户籍、赋税文书——这些功能分区,决定了大都督府必须位于交通便利、便于卫兵值守的区域,因此选址在城西驿道旁,既方便各地官员前来汇报,又能快速调动附近的驻军(驿道旁设有“润州卫营”,驻兵两千人)。

值得注意的是,大都督府的守卫极为森严:府门两侧设两座箭楼,正门由“黑云长剑都”的精锐卫兵值守,进出需出示“鱼符”,府内还设有“暗哨”,监视往来人员——这种严密的安保措施,既是为了保护徐温的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军政机密泄露,毕竟918年徐温正谋划“劝进吴王称帝”,大都督府内的每一次议事,都关乎杨吴政权的未来走向。

与大都督府的“公开性”不同,徐温的私人宅邸是他日常生活与隐秘谋划的场所,即钟鹏举侦察营奇袭的目标。根据侦察营摸清的布局,这座宅邸占地约十亩,正门朝东,西侧紧邻窄巷,后院有水井,墙体以夯土为主,地基埋深不足三尺——这种布局既符合五代时期权贵宅邸“前堂后寝”的规制,又带有“隐蔽性”特点:窄巷可作为紧急撤离通道,夯土墙体虽不如砖石坚固,但便于内部改造(如设置暗室),后院水井则保证了宅邸的用水安全。

宅邸内的功能分区清晰:前院设“会客厅”,用于接待非军政类的宾客(如地方乡绅、文人);中院为“主院”,包含徐温的书房、卧室,以及家人的居住区域,918年徐温与谋士商议对付钟鹏举和接见死士组织首领时,便常在此处书房进行——这也是钟鹏举侦察营一开始选择爆破书房的原因:此处是徐温处理隐秘事务的核心,炸毁书房既能置徐温于死地,又能暴露徐温的政治野心。后院则设“花园”、“马厩”和“仆役房”,马厩内常备五匹快马,供徐温紧急出行使用,花园内还设有“暗门”,可直通西侧窄巷,便于在危急时刻撤离。

从安保角度看,宅邸的守卫虽不如大都督府严密,但也有专人值守:正门、侧门和后门由徐温的贴身护卫(约三百人)看守,后院与窄巷交界处设暗哨,宅邸四周还布置了“绊马索”“警铃”等简易安防设施——这些措施虽未能阻止钟鹏举侦察营的地道突袭,但也反映出徐温对宅邸安全的重视,毕竟此处是他与家人居住的场所,需兼顾隐私与安全。

徐温将府衙与宅邸分置,核心是基于“安全-效率-权力”的三重考量:

安全层面。避免“一锅端”。

十国时期藩镇混战,权臣遭遇刺杀、突袭是常事,若府衙与宅邸合二为一,一旦遭遇袭击,不仅军政中枢会瘫痪,家人也会陷入危险。徐温将两者分开,即便宅邸遭袭,大都督府仍能正常运转,保证军政事务不中断——这种布局,体现了他“狡兔三窟”的安全意识。

效率层面。缩短通勤,便于联动。

府衙与宅邸相距仅一里,徐温每日可骑马往返,单程约一盏茶的时间(约15分钟),既避免了长途通勤的耗时,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从宅邸赶往府衙处理事务。此外,两处之间还设有“秘密通道”(一条地下暗渠),供徐温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兵变、戒严)快速通行,确保权力中枢的联动性。

权力层面。区分“公”与“私”,强化权威。

大都督府作为公域,是徐温行使军政权力的场所,体现其杨吴权臣的身份;宅邸作为私域,则是他作为家族宗主的空间,这种区分让徐温既能在府衙树立“威严”,又能在宅邸展现“温情”(如与家人团聚、接待亲信),有助于平衡“权臣”与“家人”的双重身份,巩固其权力基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民国之谍影风云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如何拯救德意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重生之战神吕布 唐土万里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三国:从赤壁之战开始平步青云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 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 我在明朝修铁路 糊涂县令贾清廉 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 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 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 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 双生龙影 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 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朱棣的麒麟逆子 外卖侠闯大周 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 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 撰鼎记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txt下载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