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首页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爷每日一问,小妾今天宅斗了吗 何不同舟渡 直播算命太准,被全网警察关注了 污欲狂撩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真千金被读心后,人设崩了 穿成国公老夫人没素质后开心多了 仙逆 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 齁甜!在恶人综艺里被病娇盯上啦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6章 馆展筹备,旧物换新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展销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李家院的石桌上还堆着没来得及收拾的展板支架,周凯就抱着笔记本电脑跑了进来,刚跨过门槛就喊:“林老师,张叔,文化馆的对接函发过来了!”

林晚正坐在廊下整理速写本,闻言立刻放下笔迎上去:“这么快?我还以为得等两天呢。”她凑到电脑屏幕前,只见邮件里写着展览定在下月十五日开幕,留给他们筹备的时间刚好三周,“要求还挺细致,不仅要展品清单,还要每个展品的故事注解。”

张叔端着刚沏好的花茶走过来,往石桌上放了两个茶杯:“注解好办,咱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活注解?当年的事儿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就是那账本复制品,得找个靠谱的地方装裱,别到时候弄出褶子。”

“我问过李茉了,她认识一家专门做古籍修复的店,”周凯滑动着鼠标说,“老板说能做和原账本一样的牛皮纸封面,墨迹的陈旧感也能仿得很像。明天我就把原账本送过去,让他们照着做复制品。”

赵爷爷拄着拐杖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个布包,脸上带着笑意:“刚碰见陈屿,他说要去磨坊拍点空镜,加进纪录片里。我把当年周老根给我装麦仁的陶瓮找出来了,你们看看能不能当展品。”他打开布包,一个褐色的陶瓮露了出来,瓮口边缘还留着淡淡的划痕。

“太能了!”林晚眼睛一亮,伸手轻轻摸了摸陶瓮,“这上面的划痕肯定是当年舀麦仁时磨出来的,比单纯的账本复制品更有烟火气。陈屿要是拍这个陶瓮,再配上您讲的故事,纪录片肯定更动人。”

正说着,陈屿背着相机走进来,看见陶瓮立刻眼前一亮:“赵爷爷您太及时了!我正愁纪录片里缺个有细节的老物件,这陶瓮简直是完美道具。咱们现在就去磨坊拍,阳光正好,能拍出陶瓮的质感。”

赵爷爷笑着点头:“走!我再给你讲讲当年周老根怎么把麦仁倒进瓮里的,连姿势都给你学学。”两人一前一后往外走,陈屿还不忘回头叮嘱:“林老师,账本要是送装裱店,记得叫上我,我拍点细节素材。”

奶奶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个竹编的小簸箕:“你们看看这个还能用不?当年周老根磨完面,总用这个给我筛细面,说筛过的面蒸馒头更软和。”簸箕边缘的竹条已经有些发黑,但编得紧实,看不出松动的痕迹。

张叔接过簸箕翻来覆去地看:“这可是好东西!当年家家户户都有这物件,现在少见喽。正好跟陶瓮摆在一起,都是周老根用过的,能凑成一组‘磨坊老物件’展品。”

林晚赶紧拿出速写本,把陶瓮和簸箕的样子画下来,边画边说:“等会儿我列个展品清单,把每个物件的故事都写清楚。张叔,您还记得周爷爷当年用的磨面杖是什么样的吗?要是能找到,展品就更全了。”

“磨面杖啊……”张叔皱着眉想了想,“好像是根枣木的,比普通擀面杖粗点,当年他总用它捅磨眼里的麦秸。我记得周凯家的旧木箱子里好像有,你问问他。”

周凯刚给装裱店打完电话,闻言立刻点头:“对!我上次翻账本的时候见过,就在蓝布褂子旁边。明天送账本的时候我一并找出来,说不定还能看见上面沾的麦麸呢。”

第二天一早,周凯揣着账本,拎着刚找到的枣木磨面杖,和林晚一起往装裱店走。磨面杖上果然还沾着星星点点的麦麸,摸上去粗糙的纹路里全是岁月的痕迹。

“老板,这账本的复制品要做得一模一样,连边角的卷毛都得仿出来。”周凯把账本递给店主,又指了指磨面杖,“这个能不能做个展示架?最好是木质的,跟老物件搭调。”

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老花镜仔细翻看账本:“放心吧,我们做过不少老文书复制品,保证细节到位。这磨面杖的展示架三天就能做好,到时候跟复制品一起给你们送过去。”

从装裱店出来,两人顺路去了文化馆。王馆长正对着展览平面图发愁,看见他们进来立刻迎上去:“你们可来了!这展区的布局我总觉得差点意思,你们帮着看看。”

平面图上,“老巷记忆”展区被设在展厅的东南角,旁边是“城市变迁”展区。林晚指着平面图说:“王馆长,能不能把咱们的展区和‘城市变迁’展区挨得再近点?老磨盘歇了是因为电动磨面机进来,这正好能体现变迁,也能突出‘人心不歇’的主题。”

周凯也跟着补充:“对!我们还想在展区中间放个屏幕,循环播放纪录片,屏幕旁边摆迷你磨盘模型,让参观者既能看又能体验。”

王馆长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马上让设计部改图。对了,你们的故事注解什么时候能交?我们得提前印在展品牌上。”

“后天就能给您!”林晚立刻答应,“我们已经分工了,我写插画和文创产品的注解,张叔和赵爷爷讲老物件的故事,苏晴负责整理成文字。”

回到老巷时,陈屿正蹲在磨坊门口拍磨盘上的刻痕,苏晴举着录音笔在旁边记录。“你们可回来了!”苏晴看见他们赶紧招手,“赵爷爷正讲陶瓮的故事呢,说得可详细了,连周爷爷当年说的话都记着。”

赵爷爷坐在磨坊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陶瓮:“当年周老根把麦仁倒进瓮里的时候,总说‘这麦仁得晾透了才耐放,给你留的都是最饱满的’。现在每次看见这瓮,我就想起他说这话的样子。”

林晚赶紧拿出本子记下来:“这些细节太珍贵了,注解里要是加上,参观者肯定能感同身受。”她转头看向陈屿,“磨盘的素材拍得怎么样了?”

陈屿举起相机展示:“拍了不少特写,有磨齿的纹路,还有轴杆上的锈迹,连当年周爷爷刻的‘根’字都拍清楚了。等会儿再去拍奶奶的簸箕,凑齐老物件的素材。”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忙着筹备展览。苏晴把整理好的故事注解打印出来,逐字逐句念给街坊们听,确保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张叔,您说周爷爷当年给李家嫂子添半瓢面,是用哪个瓢?注解里要不要写清楚?”

张叔想了想:“就是磨坊里那个葫芦瓢,把儿上还裂了个小口。当年他总用那个瓢,说称得准。你加上‘葫芦瓢’三个字,更真实。”

李茉则带着设计师来老巷采风,想给展品牌设计点特色。“林老师,咱们把槐花图案印在展品牌的边角怎么样?跟文创产品呼应,也符合老巷的气质。”设计师拿出样品,淡绿色的卡片上印着细小的槐花,看起来清新又雅致。

“太好看了!”林晚立刻点头,“再把字体换成手写体,就像账本上的字迹一样,更有年代感。”

周凯则忙着和文化馆对接展品运输的事,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王馆长,老磨盘的照片墙我们打算自己装,怕师傅们不小心弄坏照片。”“运输的时候陶瓮得用泡沫包严实,千万别磕着。”

离开展览还有一周的时候,装裱店把账本复制品和磨面杖的展示架送来了。复制品做得跟原账本一模一样,连墨迹的暗沉程度都分毫不差,周凯捧着复制品看了半天,眼眶都红了:“跟我爷爷当年的账本简直没区别,好像他昨天还在用它记账似的。”

赵爷爷也凑过来,指着复制品上的槐花图案:“这画得真像,当年周老根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一笔一笔可认真了。”

陈屿的纪录片也剪得差不多了,晚上大家聚在李家院,围着电脑看成片。片头是老槐树的特写,槐花在风中飘落,紧接着是老磨盘转动的画面,伴随着张叔哼的《打靶归来》。中间穿插着街坊们讲的故事,赵爷爷的哽咽、奶奶的笑声,还有孩子们推迷你磨盘的欢闹声,最后定格在“磨盘歇了,人心不歇”八个字上。

片子放完,院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奶奶擦了擦眼角:“真好,把周老根的样子都记下来了。以后就算我们不在了,孩子们也能知道当年的事儿。”

“明天我把片子刻成光盘,送几张给街坊们,”陈屿说,“文化馆那边也要准备高清版,到时候在展厅循环播放。”

展览前一天,大家一起去文化馆布置展区。周凯和陈屿小心翼翼地把账本复制品放进玻璃罩,林晚和李茉贴着展品牌,张叔则在调试迷你磨盘模型,确保它能顺畅转动。

“陶瓮放在这儿正好,”林晚指挥着,“旁边摆上赵爷爷的麦仁袋,再挂张‘槐花开了,留麦仁一把’的明信片,故事线就清晰了。”

赵爷爷拄着拐杖在展区里转来转去,时不时伸手摸摸展品:“要是周老根能来看看就好了,他这辈子都没进过文化馆,没想到老了还能以这种方式‘来’。”

张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肯定能‘看见’,你看这展区多热闹,来的人都在听他的故事呢。”

正说着,王馆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展架:“给你们加了个惊喜!这是我们馆里收藏的老巷1980年的航拍图,正好能放在照片墙旁边,对比现在的老巷,更有年代感。”

航拍图上,老巷的青石板路像条青丝带,巷尾的磨坊清晰可见,旁边还有棵小小的槐树。“这槐树就是现在的老槐树吧?”周凯指着图上的小树,“没想到当年这么细,现在都枝繁叶茂了。”

林晚赶紧拿出速写本,把航拍图里的老槐树画下来,旁边对比着画了现在的槐树枝桠:“明天展览开幕,我把这张画也挂上去,叫‘槐树的成长’。”

布置完展区已经是傍晚,夕阳透过展厅的窗户照在展品上,账本复制品上的字迹泛着柔和的光,陶瓮的影子拉得很长,迷你磨盘的轴杆在灯光下闪着微光。林晚站在展区中央,看着这些老物件和新文创,忽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明天肯定能顺利,”苏晴笑着说,“我已经通知了所有街坊,他们都说要早点来,给参观者讲老故事。”

周凯点头:“我还带了点麦仁,明天煮成粥放在体验区,让大家尝尝当年的味道。”

离开文化馆的时候,巷口的老槐树在风中轻摇,仿佛在为他们鼓劲。林晚知道,明天的展览不仅是老巷故事的展示,更是时光的接力——那些藏在旧物里的情谊,那些融在故事里的温暖,会通过这个展览,传到更远的地方。

展览开幕当天,文化馆里挤满了人。赵爷爷穿着崭新的蓝布褂子,正给一群年轻人讲陶瓮的故事;张叔站在照片墙旁,指着老磨坊的黑白照回忆当年的热闹;周凯在体验区教孩子们推磨,笑声此起彼伏;林晚则拿着速写本,把参观者的笑脸一一画下来。

王馆长走过来,递给林晚一杯茶:“没想到反响这么好,好多人都问能不能把文创产品放在馆里的商店卖,还有学校想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呢。”

林晚看着展区里涌动的人群,笑着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老故事有人听,老情谊有人记,老时光永远鲜活。”

她抬头看向展厅的窗户,阳光正好照在“磨盘歇了,人心不歇”的展品牌上,那八个字在光影里格外清晰。窗外的槐花开得正盛,香气顺着窗户飘进来,与展厅里的墨香、麦香混在一起,成了时光最动人的味道。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诡秘之主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团宠农家小糖宝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虚空塔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恐怖仙缘 综漫:人在原神,加入聊天群 穿越综影:从下乡开始隐居幕后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柯南:我是道士,不是侦探 喂!宿主!叫你生子没叫你攻略 综漫:开局突突早坂爱! 六零年,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 带百亿物资,在70年代风生水起 西游:我孙悟空,苟在五指山下! 星铁:杨先生,我想其中有些误会 胎穿七零:大佬心尖白月光 谍战:回档情报,我成了军统信仰 四合院之走不通的路就来打开 长生修仙:从沙漠开始肝经验 快穿:惊!炮灰女配她变了! 
最近更新综漫:开局就让折纸湿身 搞笑捉鬼秘籍 琦缘雪镜双兽伴歌行之雪域灵契篇 纪元残骸 恋与深空同人文:魔女行动计划 我,废莲种?却握万莲本源! 罪域图鉴 穿越古代带着全家去捡垃圾 摸尸人:恶水之源 残碑熔炉:我靠三修无敌了 星落屿间橘子甜 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 凡人历仙记 重生洪荒,吾乃东皇太一 继承钟馗,我,巡阳使,修魔 中国桃色大案纪实 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 诸天:影视漫游原地读档 我有一剑荡九天 出马仙女友与程序猿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