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奉天殿。
朱元璋批完了最后一份奏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揍完儿子,神清气爽。
他伸了个懒腰,浑身的骨节都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脆响。
处理国事耗费心神,教训儿子耗费体力,现在他是又饿又乏。
“来人,传膳。”
他对着殿外的太监吩咐了一句,准备吃完饭就去小憩一会儿。
可他这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又杂乱的脚步声。
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陛……陛下!”
“李……李大人他……他闯进来了!”
朱元璋眉头一皱。
李仕鲁?
这时一道身影已经裹挟着满腔的怒火,冲进了奉天殿。
来人正是李仕鲁。
他曾经是朱肃的老师,如今官拜大理寺卿,兼着鸿胪寺左丞的差事。
此刻的他,官帽都有些歪了,脸色涨红,哪还有半点平日里沉稳持重的样子。
“扑通!”
李仕鲁一进殿,二话不说,直接跪倒在地,对着朱元璋就是一个响头。
“陛下!”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悲怆。
“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皮都没抬一下。
“说。”
一个字,平淡无奇,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仕鲁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起头,双眼通红地盯着朱元璋。
“臣,弹劾吴王殿下!”
“吴王朱肃,目无国法,嚣张跋扈,公然殴打朝廷命官!”
“其行径之恶劣,简直骇人听闻!罪大恶极!”
他一句接着一句,声音越来越大,整个奉天殿都回荡着他的控诉。
“陛下!鸿胪寺主簿杨连,乃是臣的部下,为人一向谨小慎微,忠心耿耿!”
“他不过是秉公直言,劝谏吴王殿下注意体统,何罪之有?竟要遭此奇耻大辱!”
“吴王殿下此举,打的不是杨连,是鸿胪寺的脸,是我们所有文官的脸!是朝廷的脸面啊!”
说到激动处,李仕鲁的老泪都下来了。
他觉得,这简直是文官集团建立以来,遭受过的最大羞辱。
一个王爷,竟然把一个官员给揍了!
这传出去,他们这些读书人的脸往哪儿搁?
“陛下若不严惩吴王,臣……臣无颜再立于这朝堂之上!”
“臣,请辞官归故里!”
李仕鲁豁出去了,直接把自己的官帽子当成了赌注。
然而,他说完这句威胁的话,整个大殿却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安静。
李仕鲁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缓缓抬头,正好对上了朱元璋的眼睛。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
没有愤怒,没有惊讶,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平静得,让人心头发毛。
李仕鲁的心猛地一咯噔,刚刚那股冲天的怒火,瞬间就被浇灭了一半。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那个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开国皇帝。
是朱元璋!
“你说完了?”
朱元璋终于开口了,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仕鲁的喉咙动了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臣……臣说完了。”
朱元璋放下了茶杯,站起身,缓缓踱步到李仕鲁的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李仕鲁,你跟了咱多少年了?”
李仕鲁一愣,不知皇帝为何忽然问这个。
“回陛下,从至正十三年算起,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二十多年了……”
朱元璋感慨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那咱问你,你那个部下杨连,他真的只是‘言语有失’这么简单吗?”
李仕鲁的心又是一跳。
“他……他只是劝谏殿下,对待使臣当宽厚,以彰我天朝上国之仁德……”
“放屁!”
朱元璋猛地一声暴喝,吓得李仕鲁浑身一哆嗦。
“仁德?宽厚?”
朱元璋冷笑起来,眼神里满是鄙夷。
“对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讲仁德?对一群随时可能反咬你一口的豺狼讲宽厚?”
“他这是蠢!是坏了咱大明的国朝风骨!”
朱元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字字诛心。
“咱告诉你,就在前不久,老五,他问过咱和太子一个问题。”
“他问,咱爷俩,到底要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大明?”
这个问题,让李仕鲁当场就愣住了。
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大明?
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他想的是如何辅佐君王,如何治理天下,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可一个王朝的“样子”,它的“风骨”,究竟该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等他回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声音里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
“咱大明,不用去学什么狗屁的周礼,也不用去效仿什么汉唐气象!”
“咱大明,就是大明!”
“咱要留给后世的,是一个有气节,有勇武,有强盛的王朝!”
“是一个万邦来朝,却不是靠什么虚无缥缈的‘仁德’。”
“而是靠咱的铁拳,靠咱的刀枪,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臣服的王朝!”
“是一个面对任何挑衅,都敢于亮剑,敢于说‘不’的强盛帝国!”
“这,才是咱朱元璋想要的大明!”
他的话,如同惊雷,在李仕鲁的脑海中炸开。
李仕鲁呆呆地跪在地上,整个人都懵了。
他忽然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朱肃会暴怒,为什么会动手打人。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明明知道儿子犯了错,却没有丝毫要重罚的意思。
因为,在皇帝的眼里,杨连那种画蛇添足、卑躬屈膝的建议。
触碰到的,是皇帝为这个新生王朝所定下的最根本的底线!
是“风骨”!
“那个杨连,让咱大明在一个小小的樱花国使臣面前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以此来换取所谓的‘天朝颜面’?”
朱元璋的脸上满是讥讽。
“这他娘的叫颜面吗?这叫丢人现眼!”
“老五打他,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至于怎么处置老五,那是咱的家事!”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龙椅,又指了指李仕鲁。
“咱已经狠狠揍过他了,屁股都打开花了,现在还在坤宁宫趴着呢!”
“这件事,到此为止。”
“你,还要辞官吗?”
最后那句话,轻飘飘的,却带着千钧之重,压在了李仕鲁的心头。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
他这才惊觉,自己刚刚的行为有多么愚蠢,多么危险。
他这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去挑战皇帝为整个王朝定下的国策!
他这是在找死!
“臣……臣目光短浅,愚钝不堪!”
李仕鲁的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里充满了后怕。
“臣,知错了!”
他知道,杨连的结局已经注定,再也不可能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而他自己,能保住这条命,保住这顶乌纱帽,已经是皇帝法外开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