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压抑的等待与紧张的监控中悄然流逝。寓所外的“修鞋匠”与“烟贩”依旧坚守岗位,如同一张无形而坚韧的蛛网,将吴石与聂曦牢牢困于中央。国防部大楼内,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尽管表面一切如常。谷正文如同一头蛰伏的猎豹,在指挥中心里,反复审视、推敲着手中已经掌握的所有线索。他深知,发起最终一击的时刻,即将来临。但这一击,必须万无一失,必须拥有足以摧毁一切抵抗的绝对力量。
这份力量,就来自于他手中那份正在精心打磨的、凝聚了保密局数月心血与运气的——最终调查报告。这不仅仅是一份情况汇总,更是一份起诉书,一份旨在扳倒一位二级上将的终极武器。谷正文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内,谢绝一切不必要的打扰,亲自执笔,字斟句酌。他要将分散的、看似孤立的证据碎片,用严密的逻辑链条焊接起来,构筑成一座无法撼动的证据堡垒。
报告的开篇,直指核心,以冷静而客观的笔触,概述了调查背景:基于共党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所提供的初步线索,结合其后对重要交通员朱谌之的抓捕及相关物证分析,锁定国防部内部存在一名代号疑似为“张先生”或“密使一号”的高级内线。经过周密调查,现已查明此人真实身份。
接下来,报告进入了最核心的部分——证据链的呈现。谷正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叙述方式,力求逻辑清晰,无可辩驳:
第一环:身份关联的基石——笔迹与指纹
笔迹鉴定: 报告附上了首席笔迹专家谢明琛的鉴定书全文及详细比对图谱。明确指出,从蔡孝乾秘密据点搜获的、落款为“张”的联络字条,其笔迹与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之笔迹,经科学比对,高度吻合,倾向认定为同一人所写。此证据首次将幽灵般的“张先生”与具体的吴石其人直接关联。
指纹匹配: 报告展示了从朱谌之携带的微缩胶卷外壳上提取的潜隐指纹,与国防部存档的吴石指纹卡进行比对的清晰照片与说明。指出多个稳定特征点完全一致,科学认定该指纹为吴石所留。此证据直接将吴石与秘密交通员朱谌之传递的核心情报载体联系起来。
(谷正文在此处批注:此二项为科学实证,乃本案之铁证基石,直接建立“人”与“秘密活动”的物理联系,难以撼动。)
第二环:行为模式的锁定——时空轨迹的耦合
报告以图表形式,清晰对比展示了吴石官方行程、朱谌之在台活动时间线、蔡孝乾接收关键情报的时间点。着重标出多次高度重合的节点:如朱谌之抵台前后吴石的“视察”、重要情报传递与吴石主持相关会议的时间重叠等。
报告强调,如此密集的“巧合”已远超偶然范畴,呈现出明显的协同性,强烈暗示吴石利用职务之便,选择特定时机进行情报传递或接头。
(谷正文批注:此环虽为间接证据,但重复出现的模式极具说服力,描绘出清晰的行动规律,与第一环形成呼应。)
第三环:利益输送的痕迹——资金流向的追踪
报告详细列出了经蔡孝乾系统流出的部分活动经费,其源头可追溯至国防部某笔经吴石签字复核的特别预算的流向图。清晰展示了公款如何通过复杂渠道,最终流入共党地下组织手中。
报告指出,此资金链虽未证明吴石直接指令,但其作为审批环节的关键人物,难辞其咎,为“内线”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亦构成重大嫌疑。
(谷正文批注:此证据将经济动机与职务行为挂钩,虽非直接指令证据,但极大增强了整体嫌疑的合理性。)
第四环:联络渠道的印证——通讯密码的破译
报告提及在蔡孝乾处搜获的写有“二厅,转304”字样的纸条,虽未完全破译,但指向吴石分管的参谋本部二厅及内部通讯代码,与其他证据共同指向吴石所在部门为情报来源地。
(谷正文批注:此证据进一步巩固了吴石所在部门的中心地位,与其他证据形成合力。)
第五环:情报内容的佐证——战略级信息的匹配
报告简要列举了经朱谌之渠道传递、后被证实或推断的情报内容(如东南防务部署、兵要地志等),均属战略级机密,其接触权限与吴石的职务级别完全匹配。
(谷正文批注:此点说明吴石具备提供该级别情报的客观条件,补齐了动机与能力的最后一环。)
在逐一陈列各项证据后,报告进行了综合论证:
“综上所述,上述五项证据链条,虽来源各异,但彼此交织,相互印证,共同指向同一结论: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二级上将吴石,利用其职务之便,长期、系统性地向共党提供绝密军事情报,其行为已构成叛国罪。其角色,即为共党在台潜伏网络之最高级别内线,疑似代号‘密使一号’或‘张先生’。其活动对国家安全造成之危害,难以估量。”
报告的最后,是谷正文用遒劲有力的字迹写下的结论与建议:
“结论: 吴石通共叛国,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嫌疑重大。
建议: 为免贻误战机,造成更大损失,恳请 局座 转呈 总裁,批准对吴石立即实施逮捕,并开展深入审讯,以期彻底摧毁共党在台潜伏组织,肃清隐患。”
报告完成。谷正文仔细检查了每一页、每一个附件,确认无误后,亲自将其装入一个标有“绝密”字样的厚重档案袋中,并加盖火漆封印。他深吸一口气,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毛人凤办公室。
“局座,最终报告已整理完毕。证据链完整,逻辑清晰,吴石罪证确凿。请求立即呈报,采取断然措施!”谷正文的声音沉稳而坚定。
“好,我即刻审阅。你等候通知。”毛人凤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不出喜怒。
挂断电话,谷正文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长时间的紧张工作让他感到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大网即将收拢前的兴奋与凝重。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呈送最高层,必将引发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而他和他的对手吴石,都已站在了命运的风口浪尖,再无退路。
这份最终报告,如同一位冷静的检察官在法庭上做出的结案陈词,将所有证据有条不紊地编织成一条无法挣脱的绞索。它标志着调查阶段的正式终结,也吹响了最终行动的号角。下一步,当毛人凤将这份报告呈送至蒋介石案头时,便是决定吴石、聂曦乃至更多人命运的时刻。历史的指针,即将指向那个无法回避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