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爷爷学中医

中医自己玩

首页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跟着爷爷学中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龙魂侠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渔港春夜 王妃每天想和离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团宠真千金竟是玄门大佬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神医嫡女 
跟着爷爷学中医 中医自己玩 - 跟着爷爷学中医全文阅读 - 跟着爷爷学中医txt下载 - 跟着爷爷学中医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88章 脉案里的春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晨雾还没散,陈砚之正在药柜前核对药材,指尖刚触到“川贝母”的瓷罐,就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咳嗽声——是东头的赵大爷,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新摘的冬枣,颗颗饱满,沾着露水。

“砚之,给你带点鲜枣,润润喉。”赵大爷的声音比上次清亮多了。上月他来的时候,咳得直不起腰,痰里还带着血丝,舌苔黄燥得像晒裂的土地,脉跳得又快又急,像要挣脱指尖。陈砚之当时辨为“肺燥伤络”,用了桑杏汤加减,加了白茅根止血,嘱咐他每天用梨煮水喝。

“大爷,您这咳嗽见好?”陈砚之接过竹篮,往他手里塞了瓶刚泡好的胖大海茶。

“好多了!”赵大爷笑着摆手,“夜里能睡整觉了,痰也少了,就是还有点口干。”他张开嘴,舌苔薄了些,边缘还带着点红(望诊)。

陈砚之搭脉时,指尖下的脉缓和了许多,只是重按下去仍有些虚浮(切诊)。“燥气伤了阴,得慢慢补。”他取了些麦冬、玉竹,包成小包,“回去跟梨一起煮,别放糖,就当茶喝。”

送走赵大爷,药铺的铜铃“叮铃”响了,进来个穿灰布褂子的汉子,是邻村的田木匠,左手缠着厚厚的纱布,血渍从布里渗出来,透着暗红(望诊)。“小陈大夫,这手怕是不中用了。”他说话时带着哭腔,气息里混着草药和血腥气(闻诊)。

陈砚之解开纱布,伤口在虎口处,皮肉翻卷着,边缘有点发黑(望诊)。“咋弄的?”

“前天刨木头,刨子打滑,一下子就豁开了,村里大夫给缝了几针,可总流脓。”田木匠的声音发颤(问诊)。

陈砚之摸了摸伤口周围,滚烫(切诊),再看他舌苔,舌红苔黄腻(望诊),搭脉时脉滑而数,像珠子在盘子里乱滚(切诊)。“这是感染了,有脓就得排出来。”他取来消毒的小刀,轻轻划开伤口,挤出些黄白色的脓液,一股腥臭味散开来(闻诊)。

“忍着点。”陈砚之边清理边说,“我给您用点拔毒膏,把脓拔干净,再开付清热解毒的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都是能消痈肿的,煎的时候加两瓣大蒜,能帮着杀菌。”

田木匠咬着牙点头,额头上的汗滴在柜台上,洇出小水痕。陈砚之给他包扎时,特意用了透气的纱布:“这几天别碰水,每天来换一次药,要是发烧就得赶紧来。”

晌午时分,药铺里飘着药香,陈砚之正在整理脉案,爷爷端着碗小米粥从里屋出来,坐在他对面的竹椅上,慢慢喝着。“看看这个。”陈砚之把昨天的脉案推过去,上面记着:“李姓小儿,三岁,发热三天,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声重浊,舌淡苔白,脉浮紧——辨为风寒感冒,予荆防败毒散加减,加生姜三片,嘱避风保暖。”

爷爷用筷子指着“咳声重浊”几个字:“记得他咳的时候,是不是像从胸腔里往外撞?”

“是,”陈砚之点头,“声音闷闷的,不像风热感冒那样清脆。”

“这就是‘闻诊’的用处。”爷爷放下碗,“风寒束肺,肺气被压着,咳声自然沉;风热犯肺,肺气往上冲,咳声就亮。你把这个记在脉案里,下次再遇着类似的,一眼就能认出来。”

正说着,门口进来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孩子约莫四岁,小脸通红,嘴唇干裂,趴在妇人肩上,哼哼唧唧的(望诊)。“大夫,娃烧了两天,总说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问诊)。”妇人的声音里带着焦虑。

陈砚之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切诊),再看他舌苔,舌红少津,像撒了层细沙(望诊)。“手心脚心烫不?”

“烫!夜里睡觉总蹬被子,说热。”妇人赶紧说。

陈砚之搭脉时,脉跳得又快又细,像绷紧的丝线(切诊)。“这是阴虚发热,得滋阴降火。”他开了青蒿鳖甲汤,加了天花粉,“这味药能生津止渴,比单纯退烧管用。回去熬点绿豆汤,别放糖,让娃当水喝。”

妇人走后,爷爷忽然说:“你现在看这些小病,能从脉、舌、声、症里找到对应,这就是进步。”他指着墙上的《伤寒论》挂图,“就像这本书,不是让你死记条文,是让你学会‘见病知源’。比如这孩子的阴虚发热,脉细数、舌红少津、渴而喜饮,都是‘阴虚生内热’的证,合在一起,就错不了。”

下午来的是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拄着拐杖,一步一挪,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望诊)。“小陈大夫,我这心口总发慌,吃不下饭,浑身没劲儿(问诊)。”她说话时声音轻飘飘的,像风吹过枯叶(闻诊)。

陈砚之看她舌质淡白,苔薄得几乎看不见(望诊),搭脉时脉细弱得像游丝,重按几乎摸不到(切诊)。“是不是总熬夜做针线活?”

老太太愣了愣:“是啊,给孙子做棉衣,赶工期。”

“这是气血两虚。”陈砚之开了八珍汤,加了远志、酸枣仁,“这两味药能安神,您夜里别熬那么晚,不然补的还没耗的多。”他又取了些阿胶,打成粉,“每天早上冲一勺在粥里,比吃药方便。”

傍晚收摊前,最后来的是西巷的王婶,手里拎着块刚烙的葱油饼,热气腾腾的(望诊)。“砚之,尝尝婶的手艺。”她脸上红扑扑的,嗓门洪亮(闻诊),“前儿你给我开的药真管用,这心口不堵了,吃饭也香了。”

陈砚之想起她上次来,总说“心口像塞了团棉花”,舌苔白腻,脉滑而濡,是“痰湿中阻”,用了二陈汤加厚朴,果然见效。“您这是痰湿化了,以后别总吃油腻的,多吃点萝卜,顺顺气。”

王婶走后,陈砚之看着整理好的脉案,上面记着赵大爷的“肺燥脉浮数”、田木匠的“外伤脉滑数”、李姓小儿的“风寒脉浮紧”、发热孩童的“阴虚脉细数”、老太太的“气血虚脉细弱”……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望、闻、问、切的细节,像一串串联起来的珠子,串起了寻常日子里的病痛与安康。

爷爷走过来,翻了翻脉案,忽然说:“你看这脉案,就像看庄稼的收成。赵大爷的肺燥,像久旱的田;田木匠的感染,像生了虫的苗;那孩子的阴虚,像缺了水的禾——你开的药,就像浇水、除虫、施肥,得对着根来。”

陈砚之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药铺门口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他忽然觉得,这些看似琐碎的脉案,藏着的不只是病症与药方,还有他从生涩到熟练的脚印。就像爷爷说的,医道没有捷径,不过是把每个病例的细节刻在心里,把望闻问切的功夫磨在日常,日子久了,自然就能从脉的浮沉、舌的润燥、声的清浊里,读懂病的密码。

他给脉案本盖上布套,想起明天还要给田木匠换药,给发热的孩子复诊,心里踏实得很。药香漫过柜台,混着远处的炊烟味,像在说:这医道漫漫,且行且学,总有新的病症要辨,新的脉案要写,但只要心够细、手够稳,就不怕走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都市极乐后后宫 艳海风波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皇宫 四合院的大力钓鱼佬 后宫春春色 洛公子 渔港春夜 动漫之后宫之旅 都市花语 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 都市花缘梦 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四合院小市民 
最近更新我的红颜是靠山 直播讲课:我带飞全国高中生 校花的超级男友 男秘守则:笑对女总竹马白月光 穿越抗日1937 绯色的成长之路 谍战:我能拾取词条 帷幕:黑夜之下 前任婚礼当天,我摊牌了 抖音神豪,资产遍布全球 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地仙路 风水道尊 人类帝皇,从惩戒营开始崛起 我一个金丹期,无敌很合理吧! 星港云起 都市修真:开局一枚神秘玉佩 赶尸人开局复活兵马俑守护国门 中医:开门解锁鬼门十三针 医道通天,从治愈冰山女总裁开始 楚新钓:开局迎娶何罗鱼老婆 
跟着爷爷学中医 中医自己玩 - 跟着爷爷学中医txt下载 - 跟着爷爷学中医最新章节 - 跟着爷爷学中医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