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凌风去药房,想申请一点常用的甘草、金银花,准备配置些防疫药茶,免费提供给来看病的社员。他本以为又会碰钉子,没想到老周看了看申请单,没像往常那样刻意为难,只是嘟囔了一句“用量别太大,省着点用”,竟然就给批了!虽然给的量不多,甘草只有50克,金银花30克,但这是凌风来公社卫生院后,第一次没经过刘副院长签字,就从药房领到了药材!
凌风心中暗喜,面上不动声色:“谢谢周师傅。”
“不用谢,按规矩来就行。”老周依旧是那副冷淡的样子,但眼神里的敌意少了很多。
从此,凌风隔三差五就给老周做一次针灸治疗。第二次治疗后,老周的腰腿痛就大为缓解,阴雨天也能正常走路了;第三次治疗后,基本不疼了。老周对凌风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戒备、冷淡,变得缓和了许多,虽然话还是不多,但至少不再故意刁难。
有时凌风去申请一些不太出格的药材,比如治疗感冒的金银花、连翘,治疗胃病的陈皮、半夏,老周都会痛快地批了,甚至会主动提醒一句:“这批丹参成色不太好,有点发霉,下次来了好的我给你留着。”“这个半夏是生的,有毒,你回去得炮制一下,用生姜汁泡一泡,降低毒性。”
药房这个突破口一打开,凌风的科室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他用领到的药材,配置了一些常见病的中药茶饮:感冒茶(金银花、连翘、薄荷、甘草)、养胃茶(陈皮、山楂、麦芽、甘草)、祛湿茶(茯苓、薏米、赤小豆),免费提供给来看病的社员和卫生院的同事。这些茶饮虽然不能完全替代汤药,但也能缓解些小毛病,渐渐有了些口碑。
有个护士小姐姐经常失眠,喝了凌风配的安神茶(酸枣仁、桂圆、百合),不到一周,睡眠就好了很多;外科张医生得了慢性胃炎,经常胃疼,喝了养胃茶,配合凌风给扎了两次针,胃疼的毛病再也没犯过。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副院长见凌风竟然慢慢站稳了脚跟,还和难搞的老周搭上了关系,心里更是不快。他不能明着反对李院长设立的中西医结合科,便开始在其他方面给凌风使绊子。
先是安排工作的时候,把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明显没什么油水的慢性病人往凌风这里推,想看他的笑话。比如一个得了十年顽固性头痛的老太太,中西医都看过,吃了无数药都没用,刘副院长特意把她领到凌风的科室:“凌科长,这位老人家头痛多年,你用你的中西医结合法子给看看,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凌风却来者不拒,仔细给老太太诊治。他通过望闻问切,判断老太太是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型头痛,用针灸(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配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给老太太治疗。没想到,治疗一周后,老太太的头痛就减轻了;一个月后,头痛基本消失,再也不用靠止痛药过日子了。
老太太特意给凌风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妙手神医,头痛克星”八个字,挂在凌风那简陋的科室里,格外显眼。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刘副院长在一次全院会议上,提出要“规范管理”,要求各科室详细记录每一种药品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科”使用的草药,必须精确到克,并且要有效果追踪记录,美其名曰“积累科研数据,避免资源浪费”。
这明显是增加凌风的工作量,想让他知难而退。凌风管理的草药品种多,用量杂,要精确到克,还要记录效果,工作量无疑增加了一倍。但凌风却把这当成了机会。他不仅详细记录每一个病例的药品使用情况,还拉着苏青帮忙,用更规范的西医病历格式进行书写,加入了舌苔、脉象等中医内容,使病历更加完整、专业。
他还主动将一些典型病例整理成文,比如那个顽固性头痛的病例、哮喘的病例,送到李院长桌上。李院长看了之后,大为赞赏,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扬了凌风的工作“细致、规范、有想法”,还说要把他的病历作为范本,在全院推广。这让刘副院长的脸色很是难看,却又发作不得。
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袭击了公社。那年的流感来势汹汹,传染性极强,一开始是几个孩子发烧咳嗽,很快就蔓延开来,大人也纷纷中招。卫生院人满为患,发烧、咳嗽的病人挤满了走廊,有的甚至躺在地上输液,哭喊声、咳嗽声此起彼伏。
西药房的退烧药、抗生素很快告急,连最常用的阿司匹林都断货了。刘副院长急得团团转,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把压力都给了各科室医生:“都想想办法!怎么回事?药怎么这么快就没了?赶紧联系供应商,让他们紧急送货!”
可供应商那边说,最近流感高发,各地都在抢药,最快也得三天才能送到。这三天里,病人只会越来越多,病情也会越来越重,一旦出现重症,后果不堪设想。
凌风主动站了出来,向李院长请缨:“院长,这次流感属于中医的‘时行感冒’,根据病人的症状来看,大多是风热犯肺,表现为高烧、咽痛、咳嗽、咳黄痰、肌肉酸痛。我可以用中药大锅汤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缓解症状,减轻西药压力。中药成本低,见效快,还能就地取材,正好能解决药品短缺的问题。”
李院长正焦头烂额,听到凌风的提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同意:“好!凌风同志,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支持,院里都给你协调!”
凌风根据流感症状,开了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的方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桑叶15克、菊花15克、桔梗10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这个方子重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对风热型流感效果显着。
但问题来了,药房储备的这些药材根本不够。流感波及整个公社,至少需要几百副药的量,药房里的金银花、连翘加起来也不够五十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