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首页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雪满风刀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天唐锦绣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我的红楼生涯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全文阅读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txt下载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6章 风力织布机!黄道婆:棉布堆成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海纺织博物馆的“古代纺织展区”,许辰正对着一台复原的元代纺车出神。讲解员阿姨推着一架迷你风力织布机模型走过,笑着说:“你可别小看这风力织布机,要是元朝的黄道婆能有这玩意儿,她推广的棉纺织技术能再上三个台阶!你想想,元朝百姓大多穿粗麻衣,棉布又贵又少,要是风力代替人力,一日织布百丈,棉布价格不得大降,全民都能穿上暖乎乎的棉布衣?”

许辰眼睛瞬间亮得像灯泡。他之前刷过黄道婆的史料,这位元代女纺织家从海南带回先进纺车和织布技术,在松江推广,可就算改良了工具,依旧靠人力手摇脚踩,效率有限,棉布产量上不去,价格居高不下,普通百姓还是穿不起。而元朝松江地处沿海,风力资源丰富,刚好适合风力织布机;再加上黄道婆本身就有改良纺织工具的经验,只要给她指条明路,仿制风力织布机简直水到渠成!

“就这么办!让风力织布机引爆元朝纺织业,棉布堆成山,百姓穿暖衣!”许辰掏出手机,指尖飞快滑动,开始构思视频。核心思路是“痛点对比+实操教学”——先拍人力织布的辛苦低效,再放风力织布机的高效省力,最后拆解风车、传动装置、织布机的联动原理,让黄道婆和工匠们一看就懂,能直接上手仿制。

视频开篇,3d动画还原元朝松江纺织作坊的日常:十几名妇人围着织布机,手摇纺车、脚踩踏板,汗流浃背,一整天下来,每人顶多织出两尺布,堆在角落寥寥无几。紧接着,画面切换到现代风力织布实验田:一架木质风力织布机立在田埂上,风车叶片被风吹得呼呼转,通过齿轮带动织布机,经线纬线自动交织,布匹源源不断地卷出来,旁白用激昂的元代白话喊得响亮:“黄道婆先生!松江父老!此乃风力织布机,风动布自成,一日能织百丈布,省力十倍,布价大降,百姓皆能穿棉布衣!”

为了让元代工匠看懂,许辰把技术拆解得明明白白:“风力织布机分三部分——风车、传动齿轮、织布机。风车用坚韧木材做叶片,四叶或六叶,迎风就能转;传动齿轮连接风车和织布机,把风能转成织布的动力;织布机在原有基础上改良,经线固定,纬线靠齿轮带动梭子自动穿梭,不用人力手摇脚踩!”

视频里,实景演示一步步来:工匠先选干透的桑木做风车叶片,打磨光滑,安装在转轴上;再做两组齿轮,一组连风车,一组连织布机,调整咬合度;最后改造织布机,加装自动送梭装置和卷布轴。风车一吹,叶片转动,齿轮咔咔作响,梭子像穿花蝴蝶一样来回飞,布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一天下来,真的织出了百丈布,堆成了小山!

解说词还特意强调适配性:“松江多风,正好利用风力;木材、齿轮都是现有材料,工匠一看就会!对比人力织布,一日两尺,风力织布一日百丈,产量提升五十倍!棉布成本大降,再也不是富贵人家专属,百姓人人穿得起!”

高潮部分,画面切到松江百姓穿上棉布衣的场景:老人穿着厚实的棉布棉袄,孩子穿着柔软的棉布小褂,妇人拿着花布做衣裳,脸上笑开了花;松江码头,成捆的棉布被装上商船,运往全国各地,旁白喊得热血:“风力织布,棉布堆山!暖万民,富松江,利天下!”

最后,许辰对着镜头拱手:“黄道婆先生,松江父老,风力织布,功在千秋!今日天幕传讯,愿你们借风之力,让棉布暖遍华夏!”

投射地点选在元朝松江乌泥泾镇的纺织工坊——这里正是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核心地。此时,黄道婆刚改良完三锭纺车,正愁织布效率跟不上纺线速度,工坊里堆积的棉纱越来越多,可织布的妇人累死累活也赶不上,棉布价格依旧居高不下,百姓还是望而却步。许辰知道,这场直播,定能让黄道婆如获至宝,立刻带领工匠仿制风力织布机,让松江成为“棉布之都”,让全民穿棉的时代提前到来!

“定向投射,目标:元朝元贞年间,松江乌泥泾镇纺织工坊!”许辰点击发射,手机屏幕上一道青绿色光束直冲天际,“借风织布,棉布暖万民!”

【时空坐标锁定:元朝元贞年间,松江乌泥泾镇纺织工坊...投射成功...语言适配完成...天幕直播开启!】

***元朝,元贞年间,松江乌泥泾镇,纺织工坊。

秋老虎肆虐,午后的阳光晒得地面发烫。纺织工坊里,几十台织布机整齐排列,嗡嗡的织布声此起彼伏,却盖不住妇人们粗重的喘息。她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粗麻衣,挽着袖子,露出黝黑结实的胳膊,一手摇着纺车,一脚踩着踏板,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布满棉絮的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工坊中央,黄道婆穿着一身素色棉布衫,头发用木簪挽起,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她今年刚过五十,眼角有了细纹,可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她刚从海南带回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改良了传统的单锭纺车,制成三锭纺车,一人能抵三人纺线,可织布环节却卡了壳——纺线效率翻了三倍,织布还是靠人力,一人一天顶多织两尺布,堆积的棉纱像小山一样,越堆越高,棉布价格降不下来,普通百姓还是穿不起。

“阿婆,歇会儿吧!”一名年轻妇人停下织布机,揉着发酸的胳膊,“这织布太累了,一天下来,胳膊腿都快散架了,也才织这么点布...”

黄道婆叹了口气,走到妇人身边,拿起织了一半的棉布,布料细密,手感柔软,可产量实在太低。“阿桂,我知道累,”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可咱们好不容易改良了纺车,要是织布效率上不去,棉纱堆着也是浪费,百姓还是穿不上棉布衣,我这一趟海南就白去了。”

旁边的老工匠王伯也凑过来,眉头紧锁:“黄先生,您改良的三锭纺车确实厉害,纺线又快又好,可这织布,自古以来就是靠人力,能有什么法子提升效率?除非...除非有神仙帮忙,不用人力就能织布。”

黄道婆何尝没想过?这些日子,她天天琢磨着改良织布机,可怎么也想不出不用人力的办法。人力有限,就算再优化织布机的结构,最多也就能提升一倍效率,根本赶不上纺线的速度。看着堆积如山的棉纱,想着百姓穿不起棉布的窘境,她心里急得像火烧。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青绿色的光芒,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在纺织工坊上空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工坊和周边的田地。青绿色的光芒柔和清凉,像一阵清风拂过,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让喘息的妇人和焦虑的工匠们都愣住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望向天幕。

“那是...什么?”阿桂指着天幕,眼睛瞪得溜圆。

王伯浑身一震,激动地说道:“是天幕!我听说北方有天幕出现,能带来异世奇术!黄先生,这一定是上天要帮您解决织布难题!”

黄道婆的心脏“咚咚”狂跳,她紧紧盯着天幕,眼中充满了期待。她这辈子,就想让百姓穿上便宜舒适的棉布衣,若是天幕真能赐下奇术,那便是天大的机缘!

工坊里的妇人和工匠们也都围了过来,抬头望着天幕,脸上满是敬畏与好奇。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清晰,开篇便是她们熟悉的场景:纺织工坊里,妇人们汗流浃背地织布,一天下来只织出寥寥几尺布,堆积的棉纱如山。看到这一幕,黄道婆和工匠们都面露羞愧,这正是她们目前的困境。

紧接着,画面突然一转,出现了一架奇特的木质机器——风车立在地上,叶片迎风转动,通过齿轮连接着一台织布机。风车一转,齿轮咔咔作响,织布机上的梭子自动来回穿梭,经线纬线快速交织,布匹源源不断地卷出来,堆在一旁,很快就成了一座小山!

“这...这机器不用人摇不用人踩?”王伯瞪大了眼睛,失声惊呼。

旁白用激昂的元代白话响起:“黄道婆先生,松江父老!此乃风力织布机,风动布自成!风车借风力转动,带动织布机自动织布,一日能织百丈布,是人力的五十倍!省力、高效、产量大,棉布价格能大降,百姓人人都能穿棉布衣!”

“一日百丈?五十倍?”黄道婆浑身一震,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她快步走到天幕下方,恨不得把画面里的机器拆开来看看,“真能一日织百丈布?那堆积的棉纱就有地方用了,百姓也能穿得起棉布了!”

天幕上的画面开始详细拆解风力织布机的结构和制作方法:“风力织布机分三部分,缺一不可——

第一部分是风车。选干透的桑木或榆木,做四片或六片叶片,叶片要打磨光滑,边缘呈弧形,这样迎风才能转得快;风车转轴用坚硬的枣木,固定在支架上,要保证转动灵活,不卡顿。

第二部分是传动齿轮。用硬木雕刻两组齿轮,一组大齿轮连接风车转轴,一组小齿轮连接织布机的梭子轴和卷布轴;齿轮咬合要精准,间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样才能把风车的动力平稳传到织布机上。

第三部分是改良织布机。在现有织布机基础上,加装自动送梭装置和卷布轴:送梭装置用绳子连接小齿轮,齿轮转动带动梭子来回穿梭;卷布轴也连在齿轮上,织布的同时自动卷布,不用人力拉扯。”

画面里,工匠一步步演示制作过程:先锯木、刨平、雕刻齿轮,再安装风车叶片和转轴,最后改造织布机,将三者连接起来。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连齿轮的齿数、叶片的角度、支架的高度都有标注,完全是照着元代工匠能理解的方式讲解。

“原来如此!齿轮传动!”黄道婆恍然大悟,她之前改良纺车时就用过简单的齿轮,只是没想到能这么巧妙地和风车、织布机结合起来,“这法子太妙了!松江多风,尤其是春秋两季,风力充足,正好能利用!”

王伯也看明白了,激动地搓着手:“黄先生,这机器咱们能做!桑木、枣木工坊里就有,齿轮雕刻我也会,只要照着天幕上的样子,肯定能仿制出来!”

天幕上的画面还展示了风力织布机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松江郊外的田埂上,几架风力织布机并排而立,风车叶片在风中快速转动,织布机自动织布,妇人们只需要偶尔检查一下经线是否顺畅,补充一下棉纱,一天下来,每架机器都织出了百丈布,堆在一旁,像一座座小银山。

旁边还有人力织布和风力织布的对比:左边,一名妇人累死累活一天,织出两尺布;右边,一架风力织布机一天织出百丈布,旁边只需要一名妇人照看。解说词强调:“一人照看一架风力织布机,日织百丈布,是人力的五十倍!棉布成本大降,再也不是富贵人家专属,寻常百姓花很少的钱就能买一身棉布衣!”

“太好了!真是神术啊!”工坊里的妇人们欢呼起来,阿桂激动地说道,“要是有了这机器,我们就不用这么累了,还能织出更多布,让家里人也穿上棉布衣!”

黄道婆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紧紧握住王伯的手:“王伯,我们有救了!天幕把制作方法都教给我们了,咱们现在就动手,仿制风力织布机!我要让松江的棉布堆成山,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穿上温暖舒适的棉布衣!”

天幕上的青绿色光芒渐渐消散,巨大的天幕缓缓收缩,最终消失在天空中。但纺织工坊里的气氛却热烈得像烧开的水,妇人们和工匠们围着黄道婆,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风力织布机,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

“大家听我安排!”黄道婆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第一,王伯带领工匠们,立刻挑选最坚硬的桑木和枣木,按照天幕所示的尺寸,制作风车叶片、转轴和齿轮;第二,我带人改良织布机,加装自动送梭装置和卷布轴;第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去工坊后面的空地搭建风车支架,要选通风好、地势高的地方;第四,妇人们继续织布,同时留意棉纱的供应,确保风力织布机做好后有足够的棉纱可用;第五,所有人日夜赶工,务必在三日内造出第一架风力织布机!”

“遵命!黄先生!”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天动地,疲惫一扫而空,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仿佛已经看到了棉布堆成山的景象。

***天幕消失后,整个乌泥泾镇都动了起来。黄道婆和王伯带领工匠们,全身心投入到风力织布机的仿制中。

首先是制作风车。王伯挑选了几棵干透的老桑木,锯成合适的长度,然后按照天幕所示的尺寸,用刨子把木材刨平,再用凿子和刻刀雕刻叶片。叶片要做成弧形,边缘打磨光滑,这样才能更好地迎风转动。王伯有几十年的木工经验,手艺精湛,加上天幕上标注得清清楚楚,很快就做出了四片标准的风车叶片。

接下来是转轴和齿轮。转轴用的是坚硬的枣木,经过反复打磨,确保转动灵活;齿轮的制作最考验手艺,王伯按照天幕所示的齿数和咬合角度,一点点雕刻,每刻好一个齿轮,就和另一组齿轮试咬合,调整间隙,直到转动顺畅,没有卡顿。

与此同时,黄道婆带领几名熟练的织布工匠,改良现有的织布机。她们按照天幕所示,在织布机上加装了自动送梭装置——用一根坚韧的麻绳连接梭子,麻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小齿轮上;再给织布机加装了卷布轴,卷布轴也连接在齿轮上。这样一来,齿轮转动时,就能带动梭子来回穿梭,同时卷布轴自动卷布,完全不需要人力手摇脚踩。

年轻人们则在工坊后面的空地上搭建风车支架。支架用粗壮的圆木搭建,高约三丈,确保风车能迎风,又足够稳固,不会被大风吹倒。他们按照天幕所示的结构,搭建好支架后,又在顶部安装了转轴底座,确保风车转轴能灵活转动。

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小麻烦。比如,一开始雕刻的齿轮咬合不够精准,转动起来卡顿,王伯就一点点打磨齿轮的齿尖,调整角度,直到两组齿轮能顺畅咬合;风车叶片安装后,转动不够灵活,黄道婆就建议在转轴处涂抹一些猪油润滑,果然顺畅了不少;改良织布机时,自动送梭装置的麻绳总是跑偏,工匠们就加装了一个小滑轮,固定麻绳的方向,问题迎刃而解。

黄道婆全程把关,每一个部件都亲自检查,确保符合天幕所示的标准。她白天指导工匠制作,晚上就对着天幕留下的印象,画图纸、琢磨细节,常常熬夜到深夜。工坊里的妇人们也主动帮忙,准备木材、打磨零件、供应茶水,整个工坊上下一心,干劲十足。

三天后,第一架风力织布机终于制作完成!

这架风力织布机高约三丈,风车叶片是四叶桑木,转轴是枣木,传动齿轮是硬木雕刻,织布机在原有基础上改良,加装了自动送梭装置和卷布轴,整体结构简洁坚固,透着一股古朴而精巧的气息。

“安装到支架上!”黄道婆一声令下,几名年轻工匠合力,把风力织布机抬到搭建好的支架上,固定好转轴,调整好风车的方向,让叶片正对着风向。

此时,正好有一阵风刮过,风车叶片缓缓转动起来,带动齿轮咔咔作响,织布机上的梭子自动来回穿梭,经线纬线快速交织,第一缕棉布开始慢慢成型!

“动了!真的动了!”阿桂激动地拍手叫好,眼睛紧紧盯着织布机。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屏住呼吸,看着这神奇的一幕:风车越转越快,梭子穿梭得越来越快,布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卷布轴慢慢卷起,布料细密均匀,和人力织出的一样好,甚至更平整!

“太厉害了!真的不用人摇不用人踩!”王伯激动得热泪盈眶,“黄先生,我们成功了!我们造出风力织布机了!”

黄道婆的眼中也满是泪光,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正在快速增长的棉布,布料柔软顺滑,带着棉花的清香。她喃喃自语:“成了...终于成了...百姓们能穿得起棉布衣了...”

风一直吹,风车一直转,织布机一直织。到了傍晚,当风力渐渐减弱时,黄道婆下令停下机器,统计产量。

“黄先生,一共织了一百零三尺布!”一名工匠兴奋地报告。

“一百零三尺!”工坊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前,一名妇人一天最多织两尺布,现在一架风力织布机一天织一百零三尺,是人力的五十多倍!

消息很快传遍了乌泥泾镇,镇上的百姓们纷纷赶来,围着风力织布机,啧啧称奇。当他们听说这架机器一天能织百丈布,棉布价格会大降时,都激动得不行。

“真能一天织百丈布?那以后棉布就便宜了?”一名老农问道,脸上满是期待。

“当然!”黄道婆笑着说道,“以后我们会造更多风力织布机,棉布产量大增,价格肯定会降下来,大家都能穿上棉布衣!”

老农激动地说道:“那可太好了!我这辈子,还没穿过真正的棉布衣呢,就盼着这一天!”

当天晚上,黄道婆让妇人们用风力织布机织出的棉布,赶制了几件棉布衣,送给了镇上最贫困的几户人家。当老农穿上厚实舒适的棉布棉袄,老人穿上柔软的棉布衫,孩子穿上小巧的棉布小褂时,他们脸上都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对着黄道婆连连道谢。

看到这一幕,黄道婆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自己这辈子的心愿,终于快要实现了。

***第一架风力织布机大获成功后,黄道婆立刻组织工匠们批量制作。

乌泥泾镇的木匠们都主动加入,学习风力织布机的制作技术;周边的村民也纷纷前来帮忙,准备木材、雕刻零件、搭建支架。黄道婆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大家,还根据实际情况,对风力织布机进行了一些小改良,比如把四叶风车改成六叶,让风车在微风中也能转动;优化齿轮结构,让传动更顺畅;改良织布机的经线固定方式,让布料更平整。

很快,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风力织布机相继制作完成,安装在乌泥泾镇的空地、田埂、河边,凡是通风好的地方,都竖起了风力织布机。风车叶片在风中转动,咔咔的齿轮声和嗡嗡的织布声,成了乌泥泾镇最动听的声音。

一个月后,乌泥泾镇已经有了五十架风力织布机,每天能织出五千多尺布,堆积的棉布像小山一样,遍布工坊和仓库。

棉布产量大增,价格自然大幅下降。之前,一尺棉布要卖一贯钱,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现在,一尺棉布只卖十文钱,是之前的百分之一!

“买棉布喽!一尺十文钱!便宜又舒服的棉布!”

乌泥泾镇的集市上,布商们大声吆喝着,摊位上摆满了各色棉布,有白色的、浅蓝色的、浅灰色的,还有用天然染料染成的小花布,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百姓们蜂拥而至,争相购买。阿桂的母亲买了一丈白布,准备给全家做棉袄;之前的老农买了两丈花布,给孙子做衣裳;镇上的妇人们更是批量购买,不仅给自己家人做衣服,还用来做被褥、做窗帘,把家里装扮得焕然一新。

“这棉布就是舒服,比麻衣软多了!”

“十文钱一尺,太便宜了,以后再也不用穿粗糙的麻衣了!”

“还是黄先生厉害,造出了这么神奇的机器,让我们都能穿上棉布衣!”

百姓们的称赞声不绝于耳,黄道婆的名字传遍了松江府,甚至传到了元大都。

松江知府听说乌泥泾镇造出了风力织布机,棉布产量大增,价格大降,百姓安居乐业,立刻派人前来考察。当知府看到几十架风力织布机在风中转动,棉布堆积如山,百姓们争相购买棉布的场景时,大为震惊,当即上书朝廷,奏报此事,称赞黄道婆“发明奇术,造福万民”。

元成宗铁穆耳收到奏报后,也十分高兴。元朝疆域辽阔,百姓众多,一直以来,棉布稀缺,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多穿麻衣,既不保暖也不舒适。若是能在全国推广风力织布机,不仅能让百姓穿上舒适的棉布衣,还能增加赋税,促进经济发展,实为利国利民之举。

元成宗当即下旨:封黄道婆为“织妇总管”,赏赐黄金百两、丝绸千匹;下令在全国推广风力织布机,命松江府派遣工匠,前往各地传授制作技术;免征乌泥泾镇三年赋税,鼓励当地扩大棉布生产。

圣旨传到乌泥泾镇,黄道婆带领百姓们叩谢皇恩。她没有贪图赏赐,而是用朝廷赏赐的黄金,建立了一座“纺织学堂”,专门传授木棉种植、纺线、风力织布的技术,招收周边的百姓入学,培养了大批纺织人才。

在朝廷的推广下,风力织布机很快传遍了全国。江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凡是风力资源充足的地方,都竖起了风力织布机;没有风力的地方,工匠们还根据风力织布机的原理,改良出了水力织布机,利用水流带动织布机,同样大幅提升了产量。

棉布产量激增,价格持续下降,不仅普通百姓能穿得起棉布衣,甚至连偏远地区的牧民、农民,都能穿上温暖舒适的棉布。之前,百姓们冬天穿粗麻衣,又冷又硬,容易冻伤;现在,穿上厚实的棉布棉袄,温暖又舒适,冻伤的人大大减少。

棉布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木棉种植面积大幅扩大,江南地区、岭南地区,到处都是木棉田;染料产业兴起,天然染料、植物染料被广泛应用,染出的棉布色彩鲜艳,种类繁多;运输业也繁荣起来,松江的棉布通过运河、陆路,运往全国各地,甚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松江府因为风力织布机的推广,成为了全国的“棉布之都”。乌泥泾镇更是成为了棉布贸易的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棉布从这里运出,全国各地的布商云集于此,镇上的店铺、客栈、酒楼生意兴隆,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黄道婆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继续改良纺织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需求,优化风力织布机的结构;还编写了《木棉纺织图册》,详细记录了木棉种植、纺线、织布的技术,包括风力织布机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流传后世。

几年后,黄道婆去世,但她发明推广的风力织布机,以及她编写的《木棉纺织图册》,一直造福着后世百姓。元朝的棉布产业越来越繁荣,百姓们都穿上了棉布衣,“风布暖万民”成为了元朝的真实写照。

而风力织布机的影响,远不止于元朝。后世的明清两代,继续沿用和改良风力织布机、水力织布机,棉布成为了百姓的主要衣物原料,棉纺织业成为了重要的手工业产业,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经济和民生。

人们永远记得黄道婆,记得她带来的棉纺织技术,记得天幕赐下的风力织布机。松江百姓为她建立了祠堂,供奉她的牌位,称她为“布业始祖”;后世的纺织从业者,也纷纷祭拜她,祈求纺织技术精进,生意兴隆。

黄道婆的故事,和风力织布机一起,成为了华夏文明中一段佳话,见证了技术革新对民生的巨大影响,也见证了天幕对华夏文明的推动与滋养。

***现代,许辰的出租屋里。

许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傻笑,系统界面上,“元朝纺织技术革新报告”写得清清楚楚:黄道婆按天幕所示,成功仿制风力织布机,一日织布百丈;棉布产量大增,价格大降,百姓皆穿棉布衣;风力织布机在全国推广,带动棉纺织业繁荣,促进经济发展;黄道婆被封为“织妇总管”,编写《木棉纺织图册》,技术传承后世;信仰值大幅增长,系统解锁新的技术奖励。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风力织布机技术在元朝成功应用,大幅提升了棉布产量,降低了棉布价格,让百姓穿上舒适的棉布衣,带动了棉纺织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彰显了新能源(风力)利用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信仰值+!】

【奖励“元朝风力织布机复刻套装”一套,含风力织布机1:10缩小模型(可手动转动风车演示织布过程)、《木棉纺织图册》复刻本(黄道婆亲笔字迹复刻)、松江棉布样本(元朝风格,还原当时的纺织工艺)、风力织布机制作工艺手册(详细拆解木材选择、齿轮雕刻、织布机改良步骤)、元朝棉纺织业发展图谱(标注风力织布机推广路线和产业繁荣节点),全方位还原元朝纺织技术革新的全过程,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古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木盒,风力织布机模型做工精致,四叶桑木风车、枣木转轴、硬木齿轮、改良织布机一应俱全,转动风车,梭子真的会来回穿梭,十分逼真;《木棉纺织图册》复刻本用元代毛笔字书写,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木棉种植、纺线、织布的技术;松江棉布样本质地柔软,图案古朴,带着淡淡的历史气息;制作工艺手册详细列出了风力织布机各部件的制作要点和参数;棉纺织业发展图谱则清晰地展示了风力织布机从松江推广到全国的过程,以及棉纺织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脉络。

许辰拿起风力织布机模型,轻轻转动风车,梭子来回穿梭,仿佛能看到元朝乌泥泾镇的风车转动、棉布堆积的景象。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自己的一个短视频,不仅让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再上一个台阶,让元朝百姓都穿上了棉布衣,还带动了整个棉纺织业的繁荣,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民生和经济。

他打开手机,刷到了自己制作的视频,下面有很多网友留言:“风力织布机太牛了!一日百丈,棉布堆成山,百姓终于能穿暖衣了!”“黄道婆加上天幕,简直是民生福音,元朝百姓太幸福了!”“许辰选的这个技术太接地气了,直接改善百姓生活,比那些高大上的技术更有意义!”

许辰笑着回复:“技术为民,风力织布暖万家!华夏民生,因技而兴!”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一个提示:“检测到宿主成功推动古代新能源(风力)利用和民生改善,解锁新功能:跨朝新能源适配模拟(初级)。可模拟不同历史时期的新能源(风力、水力、太阳能)利用场景,帮助古人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新能源技术,推动民生和经济发展!”

“跨朝新能源适配模拟?”许辰眼睛一亮,“这功能太实用了!接下来可以帮助更多古代地区利用新能源,改善民生,促进发展!”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元朝风力织布机制作实操手册**?包含木材选择、风车叶片制作、齿轮雕刻、织布机改良、安装调试的详细步骤和参数,还有针对不同地区风力条件的适配方案,让你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在元朝的落地过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汴京诡案手札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修仙归来在校园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民国谍影 精灵之梦幻天团 明末:边军不退 
最近更新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致诚 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山河红颜赋 红楼梦白话文版 七星大罗盘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穿越之边疆崛起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我自己搞,新大魏! 大梁好声音 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 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txt下载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