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义安王李孝常的分析,其余三人顿时信心大增,共同举杯,提前庆贺!
只是这几个蠢货还不知道,李世民早已有所预料,轻而易举地瓦解了他们的阴谋。刘德裕、元弘善和长孙安业相继被捕,而李孝常更是被直接斩首。
经此一事,李世民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他喊来心腹大臣开始商量接下来的计划。
房玄龄率先开口:“陛下,我和杜大人正在讨论,当初晋阳起兵时,兵将合一,各自统领自己的兵马,他人难以插手。然而,如今天下一统,若仍延续此制,恐怕会惹出大麻烦。”
杜如晦附和道:“是啊,陛下,确实应该有所改变!因此,兵将分离势在必行。”
长孙无忌不等李世民开口,便摇头说道:“这恐怕不容易。手中握有兵权的人,又有谁愿意轻易交出来呢?”
杜如晦点头,接着说道:“若兵将分离得以实施,下一步便是推行兵农合一。平时为民耕田,战时则为兵出征。这样一来,朝廷既无需专门养兵,又能随时调用兵力。”
听到杜如晦的分析,李世民眼前一亮,“好,这样好!”
房玄龄也说到:“这样一来,当年的各路英雄,也就不太可能领兵造反了。”
杜如晦笑道:“陛下,让我担心的是,一旦调动,草原十八部可能会滋事!”
李世民点头,“兵者,凶器,要小心军队,小心布防,小心调动,小心对待。”说到这里,李世民也是倍感头疼,“行了,兵部的事情先谈到这儿。”
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询问道:“怎么样?你们吏部呢?”
长孙无忌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开口是说道:“吏部,也不比兵部的麻烦少啊!”
见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长孙无忌也不隐瞒,直接将情况讲述了出来:“目前在任的三品至五品的官员,里面大多数都是原来太上皇的任命的,人脉,在裴寂的手里。
如今太上皇又不理朝政,陛下即使下达政令,那些官员也需要看裴寂的脸色!”
李世民闻言,沉思片刻后说道:“我的目标是减少官员数量,提升办事效率。但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仰仗各位。
以现在的殿中省为例,光是按摩师就有一百二十人,然而实际上,每天最多只用得上三四人。
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殿中省并非个例。”说到这里,李世民叹了口气,感慨道:“无忌啊,我让你担任右仆射,正是出于此意,你要尽快拿出解决办法来。”
长孙无忌闻言,说道:“陛下,最好的办法是以旧换新,制定新规则。可以再次举行身言书判的考核,凡是不符合吏部标准的,一律淘汰。”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头,“想要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考核的确是关键。应按照才能的大小,分授官爵。
古人说得好,得到真正的人才,不在数量,够用即可。庸才再多也无济于事。因此,考核至关重要。”
房玄龄开口奏道:“陛下,身言书判本是入仕之初的考察项目,且年终亦需考察。若以此作为淘汰标准,是否会给反对者留下口实呢?”
长孙无忌闻言,出言解释:“当年天下纷争,用人之际颇为急迫。如今大唐一统,应以文治为主,用人自当严格。
而这个标准,应由我们来定。”
房玄龄点头,“好,那就实行逐品考核。三品以上的大臣,请陛下亲自把关考核。”
李世民点头,随即看向长孙无忌,“无忌,你现在是右仆射兼吏部尚书,你们也都知道,秦王府的人在朝中是少数的。
少数换多数,你们最好要小心了!要谨慎!”
三人闻言,连忙称是。
李世民想了想,当即下令,“无忌!”
长孙无忌连忙站起恭敬行礼,“臣在!”
李世民说道:“你做好准备,我随时牺牲你!”
长孙无忌闻言,非但无惧,反而激动万分,“好!太好了!用我一人,换得满朝清明,值得!”
长孙无忌并非不怕死,而是他深知,大风险往往伴随着大收获。若他真的做到了,那宰相之位,便将非他莫属。
李世民点头,随即让人唤来裴寂。
不一会儿,裴寂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陛下!”
李世民挥了挥手,“左仆射,起来吧!”
裴寂连忙道谢,“谢陛下!”
李世民继续开口,“左仆射,你近来可好?”
裴寂呵呵一笑:“还好,还好!只是有些忙碌。”此刻的裴寂满心疑惑,搞不明白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他还是稳住心神,开口说道:“吏部年初就有考核的安排,确实有些措手不及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反问道:“以你的资历,还会措手不及吗?”
裴寂也笑了笑,解释道:“各省的老部下太多,陛下也知道,这都是太上皇当年所允许的。他们都以为天下太平后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料到还有考核这一出。”说到这里,裴寂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他们都托人来问,这考核能不能免了。”
李世民闻言,反问道:“哦,那你是何意?莫非想让我收回诏命?”
裴寂连忙摇头,“当然不是,只是希望能走过场,不要太过为难他们。”
李世民呵呵一笑,“晋阳起兵之后,我们急需兵马与人心。
那时,许以官职来收买人心,确实有用,毕竟是在打天下,割据一方,需要这样的手段。然而,如今我们要治天下,这种做法恐怕已不合适了吧!左仆射,你以为呢?”
裴寂答道:“陛下,治天下同样需要人心啊!”
李世民摇头,“不,治天下靠的是政绩来赢得人心!”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插话道:“不得人心者,终将失去天下!”
裴寂深深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连忙附和。
李世民见状,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另外,卫州发生的人命案,至今已数月,朕却仍未得到任何汇报。
左仆射,你去查一查此事吧!”
裴寂闻言,已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心中顿生不祥之感。
但面对李世民的命令,他还是连忙应承:“臣即刻去查,臣先告退。”说完,便倒退着离开。待他走出御书房后,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