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的春雷裹着药香滚过天际时,哑女正弯腰把最后一捧春肥埋进药园。
新翻的泥土里,断经草的新芽已冒出寸许,叶尖凝着晨露,倒映着她蓝布帕子上褪色的并蒂莲。
张阿公栽倒了!田埂上传来小弟子的尖叫。
哑女直起腰,鞋尖还沾着湿润的泥土。
她望着二十步外那团灰布——张阿公总爱穿洗得发白的灰布衫,此刻却像被风吹折的稻穗,软塌塌瘫在田垄间。
人群呼啦围上去,有妇人急得直拍大腿,有后生手忙脚乱要去掐人中,却被哑女抬手拦住。
她蹲下来,指腹刚触到张阿公腕脉,便觉出那跳得虚浮的力道。
掌心突然泛起温麻,像有细小的光在皮肤下游走——那是当年殷璃用银针挑开她喉间毒茧时,留在她血脉里的医道残韵。
哑女闭了闭眼,指尖轻轻点在腕横纹上,引着那缕温麻在他经脉里转了三圈。
张阿公的眼皮动了动,突然咳嗽起来:呛、呛着土了......他抹了把嘴角的泥,抬头看见围在四周的乡亲,老脸一红,都看啥?
该下田的下田,该晒药的晒药!
众人哄笑起来,有人扶他起身,有人递来水囊。
哑女退到田埂边,低头看自己掌心——那道淡粉的印子还在,只是原本若隐若现的字红纹,此刻彻底褪成了与皮肤同色的薄茧。
她轻轻摸了摸,像在确认什么,忽然笑了,笑声比春溪撞碎冰棱还清脆。
风从南边来,卷着她的蓝布帕角。
哑女抬头望了望天,刚才还阴沉沉的云团不知何时散了,露出一角青空。
有什么东西在云端闪了闪,像片被风托起的月光,等她再定睛看时,又不见了。
北境的残墙倒得比春雷还响。
青年主持攥着青铜长杆,最后一次撞击那面刻满二字的断墙。
碎石飞溅中,他听见身后弟子倒抽冷气的声音——墙根下竟埋着块褪色的红布,正是百年前医修们被抄家时,藏医典用的裹布。
主持!小弟子捧着个漆盒冲过来,盒盖掀开的刹那,锈迹斑斑的殷璃印映着日光,泛出冷硬的光。
这方印章曾盖在三千道禁医令上,每道禁令都浸着殷璃的血——弟子们说要焚了它祭天,可青年主持望着那方印,忽然想起昨夜在旧医典里翻到的话:封人者终自困,禁术者反成囚。
慢着。他伸手按住漆盒,此印封了医道百年,今日该还它自由。
话音未落,他已抓起印章,用力掷向风中。
锈渣簌簌掉落,印章在半空划出银亮的弧,突然地裂开,碎成千万点金光,像被春风揉散的星子,掠过断墙,掠过新栽的药苗,最后融入北境的晨雾里。
当夜,青年主持在禅房打地铺时,梦见了一片无墙的原野。
晨雾未散,有个素白衣影立在雾中,发梢沾着星子。
他想开口问是殷上仙吗,那影子却先开了口,声音轻得像风过松林:谢谢你,没等我。
他惊醒时,月光正漫过窗棂。
枕边不知何时多了片素绢,上面没有字,只凝着一滴深褐的痕迹,像片干涸的泪。
青年主持摸了摸那泪痕,指腹触到细微的凸起——是当年殷璃被禁术灼红的眼尾,在绢上压出的印记。
乱葬岗的新草比往年绿得早。
焚典者的后人带着八岁的儿子,拎着一坛新酿来祭拜。
他们没带香烛,没立石碑,只在当年埋着医典残页的土堆前,铺开块蓝布,摆上两盏粗瓷碗。
爹,我们为啥不烧香?男孩捧着酒坛,酒液在坛口晃出小漩涡。
因为该烧的,早烧干净了。男人拔开酒封,琥珀色的酒液溅在草叶上,当年你太爷爷烧医典时,火是红的;后来殷上仙焚典时,火是青的——红火烧尽的是仇恨,青火烧出的是药香。
男孩似懂非懂,捧起碗和父亲碰了碰。
酒入喉时,他皱着眉头直吐舌头,男人却仰头饮尽,喉结滚动间,眼眶渐渐发红。
爹,我们还恨吗?男孩突然问。
男人望着远处山尖的云,摇头:恨是旧伤,我们早学会结痂了。他把空碗倒扣在蓝布上,酒液顺着碗沿流进泥土,你看那草——
草叶突然颤了颤,叶片上浮出半行墨痕:医者不自医,仁者不自存。字迹清瘦如竹枝,却在风里散得比春雪还快。
男孩伸手去抓,只触到一片湿润的草叶,而男人望着那行字消失的方向,忽然笑了:原来她写过这个......
极北的风穿过千里药田,卷着南境的新绿、北境的碎光、乱葬岗的酒香,最后停在某个竹篱笆前。
篱笆里,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娃正拽着个青衫少年的袖子:阿昭哥哥,你说痛是啥?
少年蹲下来,指尖轻点她被草叶划破的手背:痛不是敌人,是......他顿了顿,望着远处被风吹得起伏的药田,眼睛亮起来,是信使。
它来告诉你,这里需要被好好照顾。
小女娃歪着脑袋,忽然踮脚亲了亲他的手背:那我要给痛信使准备糖。
少年愣了愣,低头时看见自己手背上的旧疤——那是三年前他翻山采药时被蛇咬的。
此刻在晨露里,那道疤泛着淡粉的光,像朵刚开的花。
哑女指尖抚过掌心那道淡粉印子,像在触碰一朵刚开的花。
山风卷着新翻的药香掠过发梢,她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孩童们的嬉闹——是村头老槐树下,阿昭带着小娃们围坐的声音。
极北的日头落得迟,老槐树冠如伞盖,二十来个扎着羊角辫、拖着鼻涕的孩童挤成圈。
阿昭蹲在中间,青衫下摆沾着草屑,正捏起个胖娃娃的手。
那孩子手背蹭破块皮,正抽抽搭搭掉眼泪:痛痛!
痛不是敌人。阿昭的声音比药泉还清,他指着那道浅红的伤痕,你看,它像不像小信使?胖娃娃抽了抽鼻子,泪珠子挂在睫毛上打转。
阿昭轻轻吹了吹伤口:它来告诉你,这里需要被好好照顾——所以你要记得擦药,对不对?
孩子们跟着喊,胖娃娃吸了吸鼻子,用力点头。
阿昭笑着张开手:来,我们手心贴手心,试试能不能把传给彼此。
二十多只小手叠成温软的团,有沾着泥巴的,有带着草汁的,有还攥着半块烤红薯的。
最上面那只手是阿昭的,腕间系着当年哑女送他的蓝布绳结。
忽然,娃娃们的掌心泛起淡金色的光,像春溪漫过石滩,顺着交叠的指缝流淌。
老巫医蹲在树后,嘴里的旱烟掉在地上——那光的走向,竟和他在古籍里见过的同心药阵图纹分毫不差。
爷爷!最小的女娃发现了他,摇摇晃晃扑过来。
老巫医慌忙接住,目光却仍锁在那团光上。
药阵的光越来越亮,却又温驯得像团云,在孩子们头顶绕了三圈,最后轻轻落进每个孩子的眉心,化作一点淡金的印子,和哑女掌心的那朵如出一辙。
是殷上仙的医道......老巫医喉咙发紧。
他活了七十岁,见过太多神迹:百年前医修被禁时的血雨,十年前哑女用残韵救他孙子时的光,可都不如此刻震撼——那些被刻在竹简上、封在丹炉里、烧在火盆中的医道,竟在一群连字都认不全的娃娃手里,活了。
月上梢头时,老巫医蹲在松树下抽旱烟。
松针簌簌落着,他忽然闻到一缕熟悉的药香——是当年他在乱葬岗救起濒死的殷璃时,她衣襟上的味道。
抬头望去,松树下立着道素白衣影,发间没有珠钗,只别着根竹簪,像极了他在古画里见过的模样。
上仙!老巫医要跪,素影抬手轻轻一托,他便觉有股柔力托住膝弯,竟跪不下去。
月光透过松针洒在她脸上,老巫医这才看清——她的眉眼极淡,像被水洗过的墨,可眼底的温软,和哑女给人看病时的眼神一模一样。
他们成了人,我才能做回自己。
老巫医没听见声音,可那八个字却清清楚楚撞进心里。
他望着她,忽然想起阿昭教娃娃们时说的话:痛是信使,原来最痛的,是她用百年光阴送来的——教众生自己接信,自己拆信,自己回信。
素影抬手,一片松针落进她掌心。
她轻轻一捻,松针变成枚青果,裂开后露出半片泛黄的纸页。
老巫医凑近看,残页上的字迹模糊如雾,却能辨出半句:医道者,渡人自渡。
收着。她唇形微动。
老巫医刚伸手去接,素影已化作一团光,融进松针里。
青果地掉在他脚边,他慌忙捡起,残页上的雾忽然散了一瞬,他看见最后两个字:。
夏夜的溪水温得像泡过草药。
老药师蹲在溪畔,看阿昭的小徒弟带着弟妹学游泳。
小徒弟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弟妹却缩在岸边,脚刚沾到水就尖叫着往回爬。
别怕!小徒弟抹了把脸上的水,我第一次学也怕,可踢腿、呼吸,就能浮起来!弟妹咬着嘴唇,试探着往前挪两步,脚一滑,沉进水里。
老药师刚要冲过去,小徒弟却站在原地喊:踢腿!
吸气!
你能行!
水面咕嘟咕嘟冒气泡,忽然,一只小手地举出水面。
弟妹呛着水浮起来,脸上却挂着比阳光还亮的笑:我、我浮起来了!小徒弟扑过去抱住他,两个孩子在水里扑腾成一团,溅起的水花落进老药师的衣领,凉丝丝的。
她等的不是神迹,是这平凡一刻。老药师摸着溪边的青石喃喃。
话音刚落,溪水突然凝住,水面浮出三道金光,像被风吹开的书卷:
世界可自愈?
众生可自医?
我可归寂?
老药师屏住呼吸。
三息后,林子里飞出万千萤火,绕着溪水盘旋。
它们的光交叠着,在水面拼出三个字——
可。可。可。
秋深月圆那晚,老药师在药庐里翻晒药材,忽然心口一悸。
他抬头,看见窗外的月被云遮了半角,可风里有股熟悉的温度,像谁轻轻吻过他的眉骨。
几乎同一时间,北境的青年主持正在擦拭殷璃印的碎片,手突然一抖;焚典后人正给儿子讲医典故事,茶盏掉在地上;哑女在药园松土,指尖的印突然发烫;极北的老巫医摸着松树下的青果,残页上的二字突然清晰如刀刻。
众人不约而同望向南方——南境的方向。
老药师袖中一热,是殷璃当年留下的半枚玉珏。
他颤抖着取出,那玉珏竟地裂成两半。
内里空无一字,只有一缕青丝,黑得像夜,亮得像星,在月光里打了个旋,便散作了风。
我走了老药师仰头大笑,眼泪却成串往下掉,不是因为被遗忘,是因为被真正地,放过了。
月光漫过原野,漫过药田,漫过每个孩子眉心的淡金印子。
风里再没有的呜咽,只有我好了的低语,像春草抽芽,像心跳轻响,像有人终于合上眼,在寂静里,睡了个好觉。
南境的春耕未歇。
哑女晨起察脉,指尖按上阿婆腕间时,忽然顿住。
她低头看掌心——那道淡粉的不知何时淡了,只余下一点极浅的印子,像片要化的雪。
她伸手去摸,指腹触到的,是一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