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后生还者》这部伟大的作品,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困境,远比冰冷的哲学模型要复杂、痛苦一万倍。”
“游戏的设计者,林墨先生,并没有给我们一道选择题。”
“他用长达二十个小时的游戏流程,逼迫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那个站在拉杆前的乔尔。”
“他首先用莎拉的死,将‘失去至亲’这种人类最极致的痛苦,像烙印一样刻在每个玩家的心上。”
“然后,他把艾莉,这个鲜活的、会讲冷笑话、会害怕、会好奇、会为了你拼命的女孩,放在你的身边。”
“你们一起穿越炼狱,彼此依靠,相互救赎。”
“她不再是铁轨上那个抽象的‘一个人’,她变成了你的全世界。”
“而另一条铁轨上绑着的,又是谁呢?是‘人类’。一个巨大、模糊、甚至在末日中常常与丑陋、自私、残暴划等号的集体名词。”
“火萤组织,作为‘人类希望’的代表,他们用最崇高的理由,做着最冷酷的事情——为了提取真菌,杀死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于是,‘电车难题’在这里被彻底颠覆了。”
“功利主义的计算依然清晰:牺牲艾莉,拯救世界。”
“这是玛琳的选择,是理性的选择,是站在人类文明高度上的‘正确’选择。”
“这也是无数玩家在屏幕前痛骂乔尔‘自私’的理由。”
“但义务论的内核,却被游戏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情感重量。乔尔的义务是什么?作为一个父亲,他的天职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
“艾莉不是拯救世界的‘手段’或‘疫苗原材料’,她就是‘目的’本身。”
“在乔尔的世界里,‘保护艾莉’这条道德准则,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人类的存续。”
“这是#我站乔尔#这个标签背后,最坚实的情感逻辑。”
“所以,乔尔的选择,究竟是英雄的守护,还是魔鬼的自私?”
何卫东教授在文章的最后,没有给出答案。
他写道:“《最后生还者》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回答了这个问题,而在于它提出了这个问题。”
“它用一种无可辩驳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人类道德天平的两端,永远存在着两种同样沉重,却永远无法调和的砝码——理智,与爱。”
“它逼迫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当文明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切肤之痛迎头相撞时,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
“它让我们明白,所谓的‘人性’,既包含着为了多数人牺牲少数的理性光辉,也包含着为了那唯一的‘你’而背叛全世界的黑暗与炽热。”
“感谢林墨先生,他没有给我们一个英雄,也没有给我们一个魔鬼。”
“他只是把一个伤痕累累的‘人’,还给了我们。”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瞬间被各大主流媒体、学术网站、乃至官方新闻客户端疯狂转载。
原本充斥着谩骂和攻讦的社交媒体,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
无数争吵的玩家,开始引用“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词条,为自己的立场寻找理论依据。
这场全球论战的火焰,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猛烈。
只是,它已经从一场单纯的情绪宣泄,演变成了一场波及整个社会的,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全民大思辨。
...
夏国国内,这场风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撕裂了玩家群体。
年轻的玩家们几乎一边倒地成为了“乔尔派”的坚定拥护者。
在他们聚集的社交平台和大学论坛里,“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守护我想守护的才是真理”这句话被奉为圭臬。
他们制作了无数乔尔抱着艾莉杀出医院的混剪视频,配上激昂的音乐,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反抗全世界的悲壮与决绝。
“如果拯救世界的代价是牺牲我爱的人,那这个世界毁了就毁了!”
“乔尔从头到尾只想保护他的女孩,是世界先对他不义的!”
然而,在另一个舆论场,画风截然不同。
一些年长,或已经成家立业的玩家,则陷入了更深沉的思索。
在一个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家庭生活论坛上,一个帖子被顶到了最高。
“如果我是那个在末日里失去孩子的父亲,我会怎么选?”
帖子下面,没有年轻人那种旗帜鲜明的站队,只有一行行充满了挣扎与痛苦的留言。
“我不敢想。我有一个六岁的女儿,她就是我的命。让我用她的命去换一个虚无缥缈的‘人类未来’?我做不到。”
“楼上的,可如果你的女儿是被感染者咬伤,而那个疫苗能救她呢?乔尔的行为,等于也杀死了无数个像你女儿一样的孩子。”
“所以这才是最痛苦的。我理解乔尔,我甚至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但我同样无法原谅他。”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同两块巨大的大陆板块,在互联网上激烈地碰撞,激起滔天巨浪。
这场争论早已超越了游戏本身,变成了一场关于家庭、责任、个人与集体的全民拷问。
……
游戏科学总部,顶层办公室。
深夜,整座城市的光海在落地窗外静静流淌。
苏小雨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打扰到那个站在窗边的身影。
跟随林墨这么久,苏小雨早就知道了林墨的习惯。
他很喜欢站在窗边,而且能够保持这个姿势很久了。
林墨没有看电脑,也没有看文件,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那片由无数灯火组成的星河,仿佛在俯瞰着属于他的帝国。
苏小雨知道,此刻的每一秒,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在为他创造的那个故事而争吵、痛苦、或是感动。
这种搅动世界的力量,让她感到敬畏,也感到一丝不安。
她纠结了一整晚,那个问题在心中盘桓了无数次,最终还是没能忍住。
“林墨……”她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轻得像羽毛,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