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寒冷静犀利的分析,如同一盆冰水,暂时浇熄了傅雨霏心头因那张照片而燃起的恐慌火焰。理智重新占据上风,她清楚地知道,那极大可能是一个卑劣的离间计,意图在她与叶尘之间制造无法弥补的裂痕。
林静书离去后,傅雨霏强迫自己专注于工作,试图用繁重的公务淹没那不时窜上心头的、令人不适的猜疑。她审批文件,主持视频会议,听取各项目进展汇报,表面上看,她依旧是那个冷静果决、掌控全局的傅总监,思维缜密,决策利落。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那张模糊照片带来的冲击,远非一句“伪造的”就能轻易抹去。它像一根极其细微的毒刺,扎进了她意识的最深处。当她在文件上签下名字的瞬间,当她在会议间隙端起水杯的刹那,那枚躺在废弃仓库工作台上、旁边就是“黑曜石”标记的玉佩影像,总会不受控制地闪过她的脑海。
“如果……万一呢?”一个微弱却顽固的声音,在她心防最松懈的时候,悄然响起。
万一慕寒的判断有所偏差?万一“黑曜石”掌握了某种连慕寒都无法识别的、更高明的伪造技术?万一叶尘的师门内部,真的存在着与“黑曜石”勾结的叛徒,甚至……叶尘本人也并非全然无辜?毕竟,他对师门的过往、他与“黑曜石”的确切恩怨,始终语焉不详,只是笼统地以“宿怨”概之。他那样强大而神秘,他的世界对她而言,依然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阴影。
这种疑虑并非源于对叶尘人品的否定,她内心深处依然坚信他对自己的保护是真诚的。但这疑虑,是关于他背后那个庞大而古老的师门,关于那件引来觊觎的“宝物”,关于这场纷争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复杂的真相。她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叶尘所处的世界,那种无力感和不确定性,放大了照片带来的负面影响。
她开始下意识地回避与慕寒深入讨论叶尘师门的事情,当慕寒再次试图分析照片的伪造细节时,她只是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迅速将话题引开。夜晚独自一人时,她会拿出手机,反复查看那条未能接通的通话记录,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焦灼和一丝……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委屈。为什么偏偏在他离开、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他不能给她更多一点的信心和安全感?
这种将信将疑的状态,严重干扰了她的判断力。当苏晴将一份关于林家背景的初步调查报告放在她桌上,指出林家近期的财务状况确实异常窘迫,但其家族历史中存在几处难以查证的时间断层,以及部分家族成员行踪成谜时,傅雨霏的反应不再像以往那样敏锐和果断。
她看着报告,脑海中却在想:林家是被“黑曜石”逼迫,还是本身就是“黑曜石”抛出的诱饵?那张照片,是“黑曜石”的离间计,还是林家为了取信于她而提供的“投名状”,只是弄巧成拙?
各种可能性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心头。她知道,作为决策者,此刻最需要的是绝对的冷静和清晰的头脑,但她发现自己很难完全摒除那张照片带来的心理干扰。对叶尘师门与“黑曜石”真正关系的疑虑,像一层灰色的薄雾,笼罩了她的思维,让她在评估风险时,不自觉地多了几分以往不会有的犹豫和保守。
她甚至开始重新审视叶尘离开前所说的关于“黑曜石”可能将目标转向他本人的预感。那究竟是基于准确判断的预警,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撇清?
“不,不能这么想!”傅雨霏用力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些阴暗的念头。她走到洗手间,用冷水拍打脸颊,看着镜中那个眼神带着一丝疲惫和挣扎的自己。
信任一旦产生裂缝,即便微小,也足以让猜忌的藤蔓悄然滋生。她依然会选择相信叶尘,但这份信任,已不再像过去那般毫无保留、坚不可摧。那张似是而非的照片,成功地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怀疑”的种子。在叶尘归来、亲自澄清一切之前,这颗种子将始终潜伏在那里,影响着她的情绪,也考验着她在风暴中心做出关键决策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