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深夜。
办公室里,烟草的气味浓得化不开,与旧羊皮纸卷的气息混合在一起,让空气压抑到近乎凝固。
最高统帅(斯大林)叼着他那标志性的烟斗,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踱步。
他的目光在地图的欧洲部分逡巡,那上面被触目惊心的红色箭头与黑色叉号覆盖,像一道道尚未愈合的血色伤疤。
德意志的野心已无需再做试探。
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那只贪婪的野兽正将目光死死锁定波兰。
而英法的绥靖政策,已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愚蠢。
他们所谓的“保证”,脆弱得像一张浸了水的纸。
“一群短视的资本家,他们以为能把祸水引向我们……”
斯大林心中冷哼,烟斗里的火星明灭不定。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背叛的阴影正从西方悄然逼近,苏维埃需要一张能改变牌局的底牌。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到凌乱的脚步声猛然响起。
“报告斯大林同志!”
一名机要秘书几乎是撞开了厚重的橡木门,脚步凌乱地闯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他的脸上,是震惊与狂热交织的复杂神情。
“远东,太行山,彼得罗夫总工程师发来最高等级……S级绝密电文!”
S级!
这两个字母像两记重锤,让在场所有政治局委员和军方将领的脊背瞬间绷紧。
一位正在擦拭眼镜的元帅动作僵住,镜片上留下了一道指痕。
另一位主管空军的元帅则下意识地挺直身躯。
这是仅次于战争总动员的最高情报等级!
斯大林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那双深邃的眼睛落在机要秘书身上,目光如山,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念。”
“是!”
机要秘书清了清嗓子,展开电文的手在微微发抖,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正常的亢奋。
“……‘太行一号’水电站已于日前成功并网发电,第一台机组发电功率稳定在五千千瓦。”
“该水电站采用了中国同志独立设计制造的‘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和一种名为‘玻璃纤维’的全新绝缘材料。”
“其技术水平……经初步评估,领先我国第聂伯河水电站至少十年。”
办公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抽气声。
主管重工业的委员卡冈诺维奇,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低声咕哝:“玻璃纤维?用石头做绝缘体?这简直是……”
天方夜谭!
但他脸上的难以置信,却远比话语要诚实。
“领先十年”这四个字,像一根针,扎得在场每一位苏维埃工业的缔造者都坐立不安。
斯大林面无表情,只是叼着烟斗,示意秘书继续。
“……‘太行造’卡车已实现量产,月产量超过一百台。其轮胎摒弃了对橡胶的依赖,采用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弹簧减震实心木轮’,完美适应了山区恶劣路况……”
“……目前,中国同志正在进行代号‘泰山’的重工业计划,目标是独立制造一台三千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
“其核心部件,百吨级铸钢横梁,已采用一种名为‘铸锻复合工艺’的全新技术,成功解决内应力裂纹问题……”
“三千吨水压机!”
这一次,连一直沉默如雕像的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都忍不住低呼出声,他那粗壮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拳头。
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脊梁!
制造重炮炮管、坦克扭杆悬挂、战列舰主炮的基石!
苏联倾尽全国之力,也才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搞成了那么一台宝贝。
而现在,这群还在山沟里打游击的中国人,竟然也要自己造了?
而且看彼得罗夫的报告,他们似乎快成功了?!
斯大林的眼中,第一次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烟斗里的火星猛地亮了一下。
机要秘书咽了口唾沫,他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他身上。
他知道,接下来,才是这份电报最核心,也是最恐怖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能源方面。中国同志的‘煤制油’项目,已取得决定性突破。其自行设计建造的炼油厂,已于今日成功产出第一批油料。”
“经技术人员初步化验,其生产的柴油,品质优于日制一号柴油。汽油品质,也达到了极高水准。”
秘书的声音在这里顿了顿。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用一种朝圣般的、颤抖的语调,喊出了最后一句。
“……最后!其分馏塔顶端产出的轻质馏分,经过催化重整后,辛烷值稳定在九十二号以上!”
“确认……”
“确认是高级航空汽油!”
轰!!!
如果说之前的内容是惊雷,那么这最后一句,就是一颗引爆在克里姆林宫的原子弹!
整个办公室,瞬间陷入了死亡般的寂静。
所有政治局委员,所有元帅将军,全都像被施了石化咒语,僵在原地,脸上是同一种表情——呆滞,以及无法理解的骇然。
“航空汽油?!”
主管工业的委员别尔乌辛第一个尖叫起来,声音嘶哑得像被掐住了脖子。
“用煤?这不可能!这违反了化学的基本规律!”
“是的!德国人研究了几十年,也只是在实验室里取得了微不足道的进展!中国人怎么可能……”
另一名科学家出身的委员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这是谎言!是彼得罗夫那个酒鬼喝多了产生的幻觉!”
质疑声,争吵声,瞬间淹没了整个办公室。
他们不信,也不敢信。
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如果这是真的,那意味着,苏维埃引以为傲的化工体系,在对方面前,就是一个原始而笨拙的笑话!
“都给我闭嘴!”
斯大林猛地将烟斗狠狠砸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
他缓缓走到机要秘书面前,从他颤抖的手中,拿过了那份薄薄却重如山岳的电文原稿。
他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最后一行字上。
“辛烷值,92.5到93。”
这个冰冷的、精确的数字,击碎了所有的侥幸和怀疑。
作为最高统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的分量。
一旦德国人撕毁条约,与苏联交战,苏联空军那些性能本就不占优势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将可以换装上更强大的发动机,获得与德国bF-109一较高下的资本!
在广袤的国土上,只要有煤矿的地方,就能建立起一座座永不枯竭的航空燃料基地,为保卫莫斯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空中雄鹰,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
这是能改变战争走向,改变国运的,战略级的……定海神针!
斯大林沉默了良久,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手指轻轻地、却无比沉重地,从柏林划向莫斯科。
最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钢铁摩擦的质感。
“同志们,我们似乎……一直都小看了我们的这位东方盟友。”
“或者说,我们小看了那位……名叫林川的年轻人。”
他再次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可以直接连通苏联任何一个角落的专线电话。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一个将对整个苏维埃,甚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即将诞生。
斯大林没有拨号,他只是对着话筒,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冷硬如西伯利亚钢铁的语气,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接通人民委员会,工业部,找别尔乌辛。”
“第一,立刻成立最高等级的‘东方技术引进委员会’,由我亲自担任组长。”
“第二,以‘技术交换’的名义,立刻从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将我们那台‘共青团员’号三千吨水压机的全套备用件、图纸、以及整个维护专家团队,打包!”
“不!不止是水压机!”
斯大林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眼中闪烁着一种冰冷的、属于赌徒的疯狂。
“把哈尔科夫坦克厂最新改进的V-2-34型柴油发动机的全套生产设备,也给我一起打包!”
“告诉他们,这是为了‘共同对抗法西斯威胁’的战略合作!我们需要中国同志的‘神之血’,来保卫我们的天空!所以,我们必须拿出我们最有诚意的‘礼物’!”
“第三!”斯大林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命令彼得罗夫,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跪下来!也必须让林川同志,同意我们的专家,全程参与‘煤制油’和‘泰山’计划!”
“我们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是那种点石成金的……思想!”
“最后……”
斯大林顿了顿,拿起桌上的电文,再次看了一眼。
他的嘴角,罕见地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那笑容里,有震惊,有忌惮,但更多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
“给彼得罗夫回电。”
“告诉他,莫斯科……已经为他们的‘神’,准备好了一份,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