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凡整理好思绪,将写满改革思路和计划的纸张仔细收好。他吹灭蜡烛,躺到床上,望着黑暗的天花板,心中默默期待着明天的行动能有所收获。他深知前路荆棘密布,但那改变国家命运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
第二日清晨,窗外的鸟鸣声将肖平凡从浅眠中唤醒。他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匆匆来到书房。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肖平凡坐在书桌前,正思索着今日走访民间的路线,忽听管家来报:“少爷,林清风林公子来访。”
“快请他进来。”肖平凡赶忙起身相迎。
林清风走进书房,见肖平凡神色略显疲惫却又透着坚定,笑着说道:“肖兄,看来你昨晚思虑不少啊。”
肖平凡苦笑着摇摇头,招呼林清风坐下,说道:“林兄,昨日朝堂上的情形你也知晓,保守派势力强大,改革之路困难重重,我怎能不忧心。”
林清风微微点头,神色认真地说道:“肖兄,我今日前来,正是想与你说此事。朝堂之上保守派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他们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朝堂之外,从民间寻找支持力量。”
肖平凡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说道:“林兄所言极是,我竟一时没想到。民间百姓深受国家积弊之苦,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改革便有了根基。”
林清风接着说道:“不仅如此,你还可尝试与一些中立官员接触。他们虽未明确表态支持改革,但也未像保守派那般强烈反对。若能说服他们,改革在朝堂上便多了几分助力。”
肖平凡深以为然,说道:“好,我今日便按林兄所言去做。只是,不知该从哪些中立官员入手。”
林清风思索片刻,说道:“刘大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在朝堂上一直保持中立,且为人较为正直,对民间疾苦也有所了解。你可先去拜访他,试探一下他的态度。”
肖平凡点头称是,与林清风又商议了一番细节后,便准备出发。
肖平凡先来到了城中的集市。此时,集市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肖平凡穿梭在人群中,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看到一位卖菜的老农,菜摊上的蔬菜虽新鲜,但老农却满脸愁容。
肖平凡走上前去,问道:“老人家,看您面色不佳,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老农抬头看了肖平凡一眼,叹了口气说道:“唉,公子有所不知,如今这税赋越来越重,这菜卖出去的钱,一大半都要拿去缴税,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啊。”
肖平凡心中一沉,又与老农聊了许久,了解到许多类似的情况。他深知,税制改革迫在眉睫。
离开集市后,肖平凡又来到了城郊的村庄。这里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村民们衣衫褴褛。肖平凡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妇人正在门口喂鸡。肖平凡说明来意后,老妇人眼中含泪,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公子啊,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地里收成不好,还要交那么多税,家里的男人都被抓去服徭役,至今未归啊。”
肖平凡听着老妇人的哭诉,心中满是悲愤与同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快改革的步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村庄里,肖平凡还与一些年轻人交谈。他们对现状也颇为不满,听闻肖平凡要进行改革,纷纷表示支持。肖平凡心中稍感欣慰,收集了许多百姓的诉求和对改革的期望后,便离开了村庄。
下午,肖平凡来到了刘大人的府邸。管家通报后,肖平凡被请进了客厅。刘大人见到肖平凡,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说道:“肖公子今日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肖平凡起身,恭敬地说道:“刘大人,晚辈此次前来,是想与大人探讨一下国家改革之事。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晚辈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刘大人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说道:“肖公子的想法固然不错,但改革谈何容易。朝堂之上,保守派势力强大,阻力重重啊。”
肖平凡说道:“刘大人,晚辈深知改革艰难,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站出来。如今百姓深受其苦,若不改革,国家恐将陷入更深的危机。”
刘大人看着肖平凡,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说道:“肖公子,你的勇气和决心老夫很是佩服。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老夫还需再考虑考虑。”
肖平凡心中明白,刘大人这是态度暧昧,不愿轻易表态。但他并未气馁,继续说道:“刘大人,晚辈恳请您能支持改革。晚辈走访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改革乃是民心所向。若能得到您的支持,改革成功的希望便多了几分。”
刘大人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肖公子,容老夫再想想吧。此事老夫不能仓促决定。”
肖平凡见此,也不好再强求,起身告辞道:“那晚辈便静候大人的答复,希望大人能以国家和百姓为重。”
离开刘大人的府邸,天色已经渐暗。肖平凡走在回府的路上,心中五味杂陈。今日走访民间,虽了解到百姓对改革的支持,但在争取中立官员支持方面,却进展不顺。他不知道,自己在民间与中立官员处的努力能否取得成效,又能否打破保守派的封锁,为改革找到一线生机。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回到府邸,肖平凡径直走进书房。他坐在书桌前,将今日收集到的信息和与刘大人交谈的情况仔细梳理了一遍。他深知,改革之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困境之中,方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