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的意识自王猛那青山松柏的意境中缓缓抽离,心中已有了明晰的决断。
若论“青山松柏,砥柱中流”之气韵,在已苏醒的华夏英灵中,有一人身影骤然清晰——
他并非开疆拓土之先锋,亦非运筹帷幄之统帅,却是忠勇仁义、稳如山岳的象征,是民间千家万户的守护神,更是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秦叔宝!
心念既定,万象图随之流转。
周遭景象变幻,不再是山水清幽,而是仿佛置身于一座庄严肃穆的庙祠之中。
香火气息袅袅,虽不见信众如织,却自有一股万民感念、信念汇聚的厚重力量弥漫其间。
殿堂深处,一道身影按剑而立,背对林凡,正仰望着殿中那尊威仪凛然的神像——那神像的面容,赫然与他一般无二。
金甲黄袍,皂纛玄旗,正是后世尊奉的门神形象!
听闻脚步声,那身影缓缓转过身来。
只见他面如淡金,目若朗星,五绺长髯飘洒胸前,虽未顶盔贯甲,只着一袭玄色常服,但那股子沉稳如山、忠义凛然的气度,却已扑面而来,令人心折。
他腰间悬挂着一对赫赫有名的瓦面金装锏,锏身暗沉,隐有光华流转,仿佛承载了无数征战沙场的记忆与守护万家灯火的誓言。
正是秦琼,秦叔宝!
他的目光温和而深邃,带着历经沧桑的洞察,看向林凡,并无丝毫意外,仿佛早已料到他的到来。
“林行者,”秦琼率先开口,声音醇厚温和,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可是为了擂台下一战而来?”
林凡肃然拱手:“晚辈林凡,见过秦将军。冒昧前来,正是因局势紧迫,特来请将军出山,以定人心。”
秦琼微微颔首,示意林凡一同在殿旁的蒲团上坐下。
他目光扫过殿中香火,缓缓道:“杨大眼将军之事,我已知晓。持斧罗摩,确非凡俗。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挫折,不必过于挂怀。”
他的话语平和,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让林凡因连日波折而略显焦躁的心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王景略先生有言,当下之势,需‘青山松柏,砥柱中流’。”林凡将王猛之语转述,并诚恳道,
“晚辈思来想去,能当此八字者,非将军莫属。将军之忠勇,天下共仰;将军之沉稳,可镇纷扰。
无论下一战对手是谁,只要将军往擂台上一站,便是我华夏不屈之精神象征,可稳军心,可安民心!”
秦琼闻言,并未立刻表态,而是轻轻抚摸着腰间金锏,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隋末唐初的烽火岁月。
他见过太多的豪杰崛起与陨落,也深知战场无常。
片刻后,他看向林凡,眼神清明而坚定:
“林行者,琼一生,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问心无愧于天地,忠义于君王,护佑于黎民。这擂台之争,关乎华夏国运,琼义不容辞。”
他话锋微转,语气依旧平和,却透出沙场老将的审慎:
“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琼愿出战,却需行者告知,对于下一战之对手,可有眉目?琼虽不才,亦需思量应对之道。”
林凡摇头:“不瞒将军,下一战对手,至今未知。或许是北美那诡谲的科技造物,或许是埃及那神秘的法老护卫,亦可能是其他任何文明的英灵。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将军这等无论面对何种敌手,皆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柱石人物。”
秦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处,望向门外那仿佛无尽延伸的、象征着华夏疆域的万象图景。
“既如此…”秦琼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殿宇之中,
“琼,愿做这‘青山松柏’。”
他转过身,面向林凡,那股如山岳般可靠的气息愈发厚重:
“无论对手是人是神,是妖是魔,琼自当竭尽全力,以这对金锏,护我华夏国门,扬我华夏威仪!
只要秦琼尚有一息存于擂台,便不容宵小辱我华夏分毫!”
此言一出,仿佛有金铁交鸣之声在虚空中回荡,那对瓦面金锏也似有所感,发出低沉的嗡鸣。
这不是狂傲的宣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以生命与信念铸就的承诺。
林凡心中大定,深深一揖:“有将军此言,林凡与后方亿万同胞,便可安心!一切,便有劳将军了!”
秦琼伸手虚扶,脸上露出一抹温和而坚毅的笑容:“分内之事,行者不必多礼。且让琼,静待擂台的召唤吧。”
沟通既成,林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有秦叔宝这等人物压阵,无论下一场遭遇何等强敌,华夏的阵脚,便算是稳住了。
这正符合王猛“谋定后动,稳固根基”的战略意图。
林凡的意识退出万象图,开始为秦琼的出战,进行最后的准备。
而秦琼,则依旧立于殿门之前,手按金锏,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如同千百年来,他守护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之上,静默,却无比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