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首页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天唐锦绣 满唐华彩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百炼飞升录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17章 刘义恭的“货币魔术”:一枚大钱当两枚花,真是好办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南北朝刘宋那阵子,朝廷上下正为一件事头疼——市面上的钱快没法看了。不是缺角少边,就是薄得像片树叶,拿在手里都怕风一吹就飞了。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老百姓太会“精打细算”:官府铸的铜钱不是有铜吗?那就把铜钱边缘剪一点下来,攒够了铜再偷偷铸成新钱。你剪我也剪,到最后,好好的一枚钱被剪得面目全非,购买力直线下降,市场上物价跟着乱涨,宋文帝刘义隆看着这乱糟糟的局面,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

这天朝堂上,宋文帝把这事抛了出来,让大臣们出出主意。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说要严查盗铸,有的说要重新铸新钱,吵了半天没个准主意。这时候,录尚书事江夏王刘义恭站了出来,清了清嗓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陛下,依臣之见,何必这么麻烦?咱们不用铸新钱,也不用严查,就下一道命令——把现在的大钱,一枚当作两枚来用!”

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瞬间安静了,紧接着就有人偷偷议论:“王爷这主意,靠谱吗?一枚钱当两枚花,这不是变魔术吗?”刘义恭倒是一脸得意,接着解释:“你们想啊,民间剪钱不就是为了多弄点铜吗?现在一枚钱顶两枚用,老百姓觉得‘值了’,自然就不会再剪了。而且这样一来,市面上的‘钱’一下子变多了,物价说不定还能稳下来,多好!”

宋文帝一听,眼睛亮了:还有这好事?不用费钱费力铸新钱,一道命令就能解决问题?他正想点头,旁边突然站出来一个人,连连摆手:“陛下不可!此计万万不可行!”说话的是右仆射何尚之,这位老爷子是出了名的务实派,一辈子跟财政打交道,最见不得这种“想当然”的主意。

何尚之走到朝堂中间,先对着宋文帝行了个礼,然后转头看向刘义恭,语气里带着点无奈:“江夏王,您这主意听着挺好,实则是把市场当戏台子唱啊!一枚大钱当两枚用,这不是凭空给货币涨价吗?就像你手里拿着一个苹果,突然说它能当两个苹果卖,这苹果本身没变,只是咱们给它贴了个新标签,这能叫解决问题?”

他顿了顿,接着说:“您想想,这钱是谁手里多?是那些富人、士族!他们家里堆着成千上万的大钱,您一道命令下去,他们的资产直接翻了一倍,躺着就发财了。可穷人呢?穷人手里本来就没几个钱,日常买米买面,以前一枚钱能买的东西,现在老板肯定要收两枚——毕竟老板也不傻,知道这钱是‘虚高’的。到最后,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不是制造麻烦吗?”

刘义恭听了不乐意了:“何仆射,你这是杞人忧天!我这是为了稳定货币,怎么就成了富了富人?”何尚之也不生气,慢悠悠地举了个例子:“王爷您家有一千枚大钱,按您的办法,一下子就变成两千枚的购买力;我邻居是个卖菜的,手里就十枚大钱,变完还是买不了多少东西。而且市场上的商家又不傻,今天知道钱能当两枚用,明天就把菜价涨一倍,到时候老百姓手里的钱还是不值钱,问题不还在那儿吗?”

旁边有大臣也跟着附和:“何仆射说得对,去年我在市场买布,一匹布要五十枚钱,后来因为剪钱的多了,涨到了六十枚。要是真按江夏王的主意,说不定商家直接涨到一百枚,到时候咱们这命令不就白下了?”还有人小声嘀咕:“就是,这跟街头骗子说‘一块钱能当两块花’似的,听着诱人,实则是坑人。”

宋文帝被两人说得有点犹豫,一会儿看看刘义恭,一会儿看看何尚之。他心里其实也明白何尚之说得有道理,但刘义恭的主意实在太“省事”了——重新铸钱要花时间,严查盗铸要费人力,哪有一道命令来得痛快?而且刘义恭是皇室宗亲,又是自己信任的大臣,他说的话,宋文帝总觉得“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纠结了半天,宋文帝终于拍了板:“朕觉得江夏王的主意可行!先试试,要是不行再改不迟。”何尚之一听,急得直跺脚,还想再劝,宋文帝却摆了摆手:“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散朝!”何尚之看着宋文帝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哪是解决问题,这是给问题裹了层糖衣啊!”

果然,命令下达没几天,市场就乱了套。一开始,老百姓还觉得新鲜,拿着一枚大钱想买两枚钱的东西,可商家们纷纷涨价,以前一文钱一个的馒头,现在直接卖两文;一匹布从六十枚钱涨到了一百二十枚。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富人趁机囤积货物,本来手里的钱翻了倍,又把粮食、布匹买下来,等物价再涨了再卖出去,一下子赚得盆满钵满。

有个叫王二的小商贩,本来靠卖柴糊口,一天能赚十枚大钱,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命令下来后,他去买米,米店老板说:“以前十枚钱买一斗米,现在得二十枚。”王二急了:“不是说一枚大钱当两枚用吗?我这十枚钱不就相当于二十枚?”老板白了他一眼:“你当我傻啊?这钱还是那钱,铜没多一点,我要是按十枚卖,不就亏了?”王二没办法,只能花二十枚钱买米,一天的柴白卖了。

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骂刘义恭出了个馊主意。宋文帝听说后,也有点后悔,找来何尚之问怎么办。何尚之叹了口气:“陛下,现在只能赶紧废除命令,重新商议铸新钱的事了。再拖下去,老百姓都要造反了!”宋文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下旨废除了“大钱当两”的规定,可市场已经被折腾得够呛,物价好久才恢复过来。

刘义恭呢?他倒是没受什么惩罚,只是后来再提建议,宋文帝都会多留个心眼,再也不轻易相信他那些“省事”的主意了。而“大钱当两”的闹剧,也成了当时朝野上下的笑柄,有人还编了个顺口溜:“江夏王,出主意,一枚钱,当两枚,富人笑,穷人哭,闹了场,空欢喜。”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刘义恭“大钱当两”之议,足见为政者不可凭主观臆断而行事。货币之权,关乎国计民生,非“一纸命令”可随意变更。何尚之所言“抬高虚价,富者益富,贫者益困”,实为至理。昔者管仲治齐,轻重之术皆以市场规律为基;商鞅变法,币制改革亦求稳定实用。刘义恭不思根本,欲以“虚价”解困,无异于饮鸩止渴。宋文帝轻信其言,致市场混乱,百姓遭殃,此乃“任人不察、谋事不深”之过也。为政者当以此为戒,凡涉民生之策,必深思熟虑,听逆耳之言,方可行之无弊。

作者说

刘义恭的“大钱当两”,本质上是一场“懒政式创新”——想靠简单粗暴的规则修改,绕过复杂的现实问题,结果反而把问题搞大。这事儿放在今天看,像极了某些“拍脑袋”的决策:比如为了完成指标,简单粗暴地给数据“注水”;为了省事,用“一刀切”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只看表面效果,不看底层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刘义恭的逻辑误区,至今还在很多人身上出现——总觉得“规则能改变现实”,却忘了规则的根基是现实规律。就像他觉得“说一枚钱当两枚用,它就真的值两枚”,却忽略了货币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其本身的信用和实际购买力。这种“规则万能论”,本质上是对现实复杂性的漠视。而宋文帝的犹豫和最终选择,也暴露了人性的一个弱点:我们总喜欢“省事的答案”,哪怕它不靠谱,也比“复杂但正确的办法”更有吸引力。毕竟,承认问题复杂、需要花时间解决,比相信“一个神奇主意能搞定一切”要难得多。

本章金句

用规则强行扭曲现实,就像把圆桌子腿掰成方的,看着改了样,实则一用就塌。

互动时刻

如果你是宋文帝,面对“民间剪钱盗铸”的问题,你会听刘义恭的“大钱当两”,还是听何尚之的反对意见?或者你有什么更靠谱的解决办法?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修仙归来在校园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师士传说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荣耀大秦 谋动天下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民国谍影 风雨大宋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大梁好声音 大明工业导师 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 穿越之乱世明君 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 铸运天秦 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 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 在大唐苟活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 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 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 明末改革 大明执政官 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 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