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1年初夏,小d国的局势突然急转直下——A国不甘心此前在能源博弈中失利,以“镇压小d国反政府武装”为名,增兵进驻小d国首都,实际控制了小d国的政府机构、交通枢纽和能源设施,鲁尔油田的军事管控再次升级,甚至叫停了联盟在当地的光伏电站项目,要求小d国政府撕毁与联盟的所有合作协议。
高小凤收到消息时,正在北京与祁同伟对接“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走廊”的政策细节。她立刻调取小d国的实时情报:A国通过扶持小d国亲美派官员、冻结政府海外资产等手段,迫使小d国总统签署了“能源合作排他协议”,联盟派驻的技术团队已被限制行动,项目设备面临被征用的风险。“硬对抗只会让技术团队陷入危险,A国想要的是能源控制权,我们得换条路破局。”高小凤盯着小d国政要名单,突然有了新思路。
她第一时间联系高小琴,让香港基金团队紧急梳理小d国高层的核心诉求:总统面临国内经济崩溃的压力,急需资金稳定民生;财政部长的家人在海外留学,学费和生活开支依赖政府补贴;矿业部长则一直希望推动本土矿业技术升级,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A国给的是‘强权压迫’,我们给的要是‘实际利益’——用钱绑定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主动为我们办事。”高小凤的语气坚定。
第一步,精准突破关键人物。高小琴通过香港的隐秘渠道,与小d国财政部长取得联系,承诺由“全球绿色矿业投资基金”为其家人提供全额留学资助,同时为小d国政府设立2亿美元“民生应急基金”,用于发放公务员薪资和救济贫困民众,条件只有一个:确保联盟技术团队的安全,并协助传递小d国政府内部的真实动向。财政部长权衡利弊后,当即答应——对他而言,A国的军事管控无法解决国内的民生危机,而联盟的资金能直接缓解他的燃眉之急。
第二步,绑定总统的核心利益。高小凤通过财政部长传递消息:若小d国能暗中恢复与联盟的合作,联盟将推动欧盟解除对小d国的间接经济制裁,同时帮助鲁尔油田周边建设5座“光伏+农业灌溉”综合体,解决当地10万人的就业问题。更关键的是,联盟承诺在项目盈利后,将10%的收益存入小d国总统可支配的“国家发展基金”,用于其推动的惠民政策。总统深知,失去民众支持的政权难以长久,A国的军事保护无法换来民心,最终秘密同意与联盟重启合作,只是对外仍维持与A国的“表面合作”。
第三步,激活矿业部长的技术诉求。高小凤安排联盟技术团队,为小d国矿业部长制定“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由联盟出资,选拔50名小d国技术人员赴中国矿业大学深造,同时在小d国建设“绿色矿业技术研发中心”,配备全球最先进的实验设备。矿业部长大喜过望,主动利用职权为联盟“打掩护”——以“设备维护”为由,阻止A国征用联盟的光伏设备,还将鲁尔油田的地质数据悄悄传递给联盟,为后续的“能源替代方案”提供支撑。
不到一个月,局势悄然逆转:联盟技术团队在财政部长的掩护下,顺利撤离危险区域;矿业部长以“保障油田电力供应”为由,重启了部分光伏电站,为联盟保留了关键设备;总统则在暗中推动议会通过“新能源发展法案”,为联盟项目的回归埋下伏笔。而A国对此毫不知情,仍以为通过军事管控牢牢控制了小d国。
更关键的是,联盟通过“利益绑定”,让小d国高层主动成为“代言人”:总统在与A国谈判时,以“民众反对新能源项目停摆”为由,拒绝完全撕毁与联盟的协议;财政部长则向A国索要巨额“驻军费用”,让A国的军事管控成本大幅上升;矿业部长甚至故意拖延A国提出的“油田开采计划”,以“环保评估未通过”为由,为联盟争取时间。
当A国意识到小d国高层的“阳奉阴违”时,已错失最佳时机——联盟联合欧盟推出“小d国能源替代计划”,通过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鲁尔油田的原油供应,小d国对A国原油的依赖度从60%降至30%。A国的军事管控不仅没能带来能源收益,反而因高昂的驻军成本和小d国的消极配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逐步撤军。
撤军当天,小d国总统公开宣布与联盟重启全面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15亿美元,联盟仅通过技术授权和项目分成,就净赚3亿美元。高小凤站在鲁尔油田旁的光伏电站,看着小d国民众欢呼雀跃的场景,心中感慨:“用钱办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给的不是‘贿赂’,是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方案,是让他们看到‘合作共赢’比‘强权依附’更有价值。”
高小琴发来消息:“小d国高层已经主动提出,希望将国内所有绿色矿业项目都交给联盟主导,他们说‘跟着联盟走,既有安全又有收益’。”高小凤笑着回复:“下一步,把‘利益绑定’变成‘长期合作’,让小d国成为非洲绿色矿业的标杆——这才是真正的‘控制’,是人心的认同。”
远处的夕阳洒在光伏板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高小凤知道,这场博弈的胜利,不是靠金钱的“收买”,而是靠对人性需求的精准把握——A国用强权压制,只会引发反抗;而联盟用利益共赢,能赢得人心。未来,这样的“智慧博弈”还会继续,但只要坚持“尊重需求、共享利益”的原则,“中国方案”就能在全球复杂的局势中,始终站稳脚跟,让“共赢之种”在更多国家扎根生长。